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17 >

第858章

大明1617-第858章

小说: 大明1617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多夫和佩特林等人也是把这个情形看了个满眼。

    俄罗斯人都有些震惊,他们俄罗斯人也有尊敬的人物,但绝不会是沙皇。

    事实上,上一任沙皇就是死于非命,而且现任的沙皇还把上任沙皇的儿子,年仅六岁的前皇太子吊死在大城的城门处,六岁孩童的尸体随风摆荡,这对俄罗斯人来说也是件相当缺德的一件事情,沙皇的形象大打折扣。此时俄罗斯的沙皇还算是有力者能居之,而且在法统上也没有中国那样的神圣性,真正能叫俄罗斯人如眼前这般尊敬的只有东正教的大牧首,那是宗教上的尊敬,说白了不是敬大牧首,而是尊敬大牧首代表的上帝。

    眼前的张瀚,获得的尊敬和爱戴可不是宗教性的,是实打实的世俗的尊敬,和权力有关,但绝不仅仅是权力,如果以权力来算,每个王朝的帝王都最有权力,但上断头台和留下骂名的帝王可并不少。

    “张大人真是拥有崇高的威望。”佩特林等人就等着官邸门房,听到动静后迎了出来,此时俄罗斯人在张瀚的马前都在鞠躬行礼,张瀚做了个谦虚的手式,然后跳下马来对佩特林道:“您客气了,他们是我的属下,端着我的饭碗,所以才这么有礼貌啊。”

    张瀚这是说笑话了,佩特林当然凑趣的笑起来,马多夫等人也在笑,不过笑声有若狼嚎,真是要多难听有多难听。

    张瀚也不想和这帮俄罗斯人多说,当下直接道:“诸位前来,恐怕还是想要说贸易上的事情吧?”

    “正是。”佩特林正色道:“虽然深夜打扰有些失礼,但白天我们一直是没有来的及细谈,我们俄罗斯的商人们都是如坐针毡啊,所以只能连夜打扰了。”

    张瀚也明白佩特林等人的苦衷,这一次俄罗斯商人来的不少,附近两千里内的定居点怕都是来了人,另外还有欧洲领土的几个商业重镇过来的商人,包括从莫斯科过来的。如果这个贸易线路建不起来,不能形成常态,或是没有足够的利益,这些人肯定就白跑了。此时俄罗斯的商人可不单纯是商人啊,就象佩特林,经商之余又是军事贵族,同时由于语言天赋出色被任命为翻译,现在又是买卖城的俄方总督,可见此时的商人身份可没有那么纯粹,最少也是冒险者加商人加军人的三重身份,得罪这帮子人,以现在俄罗斯人在远东的这种法纪废驰,很难说哪一天就给人暗杀了……这种事不仅有而且相当常见,除非是正经的贵族,位高权重,有专门的卫队,佩特林距离这种身份可是差的远了去了。

    总之如果贸易开展的不顺畅,或是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导致大量的商人亏本,佩特林的日子定然不好过,能活下来就算运气,更别说风风光光的回莫斯科接受封赏和晋爵了。

    压力之下,俄罗斯人的态度比此前要恭谨许多,到这时佩特林等人才若有所悟,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掌握在眼前这个高大的明国青年手中,那些矜持的态度相当的无味,所以他们不仅晚上来了,还一直等到半夜,态度也转变的十分恭谨有礼。

    张瀚暗暗一笑,他知道这些俄罗斯人会转过味来的,不过原本想着可能要再过几天,但佩特林没有叫他失望,连夜就跑过来了。

    当下叫人进门,到了大客厅点上灯火招待,灯火通明之处仆役往来,举手之间把整间房里都摆上了茶水点心,动作相当娴熟。

    张瀚见了微微点头,这仆役领头的都是从家里带过来的,他在买卖城这里估计最少要住三个月,甚至要住半年左右,常宁和玉娘她们都要过来住,这些仆役是打头站的,把这里布置好了,家里那帮子才会跟着过来。

    说起来这边的官邸不比青城的大,但胜在不是佛寺改建,各种都设计的相当精致巧妙,花园什么的和南方没得比,但在北方士大夫的眼里看来也算是相当上乘。

    算来张瀚已经有好多个家了,新平堡旧宅和新宅就是两处,李庄又有一处,青城一处,加上买卖城这里一处,已经有五处正经的宅邸,而且是一处比一处好。

    这也算是与和记的发展息息相关,和记也毕竟是在节节攀高。

    …………………………………………………………

    多谢折翼猎鹰的支持,本书又多了一位盟主,十分感谢。为此今晚继续更三章,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支持。

 第一千六十二章 备货

    眼前的情形对张瀚这样身份的贵人来说实在是平常不过,甚至是相当的节俭了,对俄罗斯人来说,佩特林和马多夫毕竟是见过世面的,所谓吃过见过,从边镇一路到大中国城,也就是大明京师,见了多少类似的场面,也算见多识广,其余一众十余名俄罗斯人多半是头一回和中国人打交道,眼前的这种灯火通明,几十个仆役蝴蝶般穿来行去,将厅内布置的花团锦簇,厅内几十盏官灯悬挂着,灯具都是打造的相当精致,用的都是丝绸料的灯面,上面还有刺绣的花鸟山水人物,光是这些灯具就叫俄罗斯人目瞪口呆,此时的俄罗斯刚摆脱蒙古人统治一百多年,文明层次还属于比较低端的档次,其物质文明要等百年之后才算发达,其科技,文化,军事,也是在百年后才赶上趟。此时的俄罗斯最多算是暴发户,抢夺着中亚到西伯利亚的大片土地,这也算是他们有独到的地利,另外有对土地的无比贪婪的心理,否则的话也不会成就一个横跨欧亚的超级大帝国。

    不仅是灯火,还有家俱用物因为是张瀚自己要用的,也是在青城搬来一些上品,都是上好的硬木打制,流线形状相当的漂亮,在后世一把明朝圈椅最少都是几十万过百万的价格了,在此时也是具有相当的美学象征,用料和木工都是相当的考究,线条简洁而流畅,充满了美感。另外多宝搁上的古董器物,哪一样都是精挑细选,一看就知道不是凡品,至于墙壁字画,那就怕是俄罗斯人看不懂了,但毫无疑问都是值钱的上品。

    眼前这些东西,其实都是无意摆出来的,但对这一群开化不久的半野蛮人来说,眼前的一切也算是相当震撼了,特别是以俄罗斯人的商人属性来说,眼前的一切更是叫他们相当的迷惑和敬服。

    “诸位请喝茶。”

    张瀚喝的是泡出来的绿茶,对俄罗斯人却是用银壶煮出来的红茶,并且加了一些糖块和羊奶,在银壶里煮沸出来,散发着一股奶茶的香味。

    在场的俄罗斯人都是相当的轰动。

    自从十年前有人从蒙古人手里弄了几普特也就是一百多斤红茶带回俄国之后,这种神奇的饮料迅速在莫斯科的上层流行开来,据说现任的沙皇陛下就相当喜欢饮茶,后来俄罗斯人从荷兰人手里开始购买红茶,这一次与中国人的贸易,主要的目标就是要买茶。

    俄国人买茶当然也不是要买绿茶,中国人喜欢品茗不仅是喝茶的味道,还有情境与氛围,从中得到哲学上的满足,绿茶微苦,但有回香,而且情趣上更加适合。红茶则相对要下等一些,而不管是蒙古人还是欧洲人,或是被视为欧洲蛮人的俄罗斯人,相同的特点就是喜欢喝红茶,并且不是如中国人那样泡饮,而是用特有的茶具来煮茶。

    俄罗斯人的茶文化和英国人相同,都是煮红食配糖和奶,加上各种细巧的小点心,算是午餐和晚餐之间的一次补充,俄罗斯人只是不象英国人那样刻板,但喝茶的方法是大体相同,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张瀚也是叫人如法炮制,果然相当的得俄罗斯人的欢迎,在啧啧赞叹声中,整壶的红茶都迅速被消耗一空。

    “糖真是好东西。”马多夫笑嘻嘻的舔了舔自己的嘴唇,对张瀚笑着道:“如果有可能,我们也想大量的进口白糖。”

    “你们不是有很多蜂蜜吗?”张瀚奇道:“其实加上蜂蜜,效果也很不错啊。”

    “蜂蜜数量不足啊。”马多夫道:“比起糖来,蜂蜜到底有限。”

    “我大明的糖类出产也不够丰厚。”张瀚摇头道:“少量出口,一年几千担的规模可以,再多就不可能了。”

    白糖在此时也可以算是战略资源,虽然没有盐那样必不可少由官府来控制,但白糖数量相当稀少,后人可是想象不到明清之际的中国普通人是吃不起多少甜食的,毕竟盐是非吃不可,不吃糖又死不了人,价格一贵吃的人就少,价格就是居高不下。况且糖的生产也和盐不同,就算价格高也没有办法提高产量。

    看到一帮俄罗斯人相当失望的样子,张瀚心念一动,说道:“或许数年之后,我们可以把白糖供应提高到几万担一年,甚至更多。”

    普通的俄罗斯商人不知道,佩特林却是知道眼前这位是言出法随的主,当下用敲定的口吻立刻接话道:“既然这样,我们就拜托张大人了。”

    张瀚微微一笑,并不介意。

    众人又寒暄几句,俄罗斯人便提起正事。

    孙敬亭和刘鹏等人开始把这一次和记准备的货物,还有北上汉商的货物数字报出来。

    这一次和记准备的铁器数量繁多,光是种类就有近百种,数量则是近二十万件,俄罗斯人的远东相当的缺乏铁器,这是必然之事,那么多定居点,多则万人几千人,少则千多人几百人,在冰天雪地和密林草原上开辟定居点,这岂是容易的事情?最缺乏的除了生活用具外,开拓用的各种铁器肯定是相当的缺乏,斧锯铲刨一类,那是非用不可的。以前,这些器物当然是从欧洲部份带来,定居点开拓后也会有铁匠打造,可是打造铁器也得有生铁,总不能每个定居点都有铁矿开采,就算有矿,也未必有人手去采。归根结底,还是得从欧洲部份千里迢迢的运送过来。

    从和记的铁场运铁,距离当然也不算近,可是在草原上已经发现了两个小型铁矿,预备在草原也立起高炉来炼铁,这样的话,物流成本就省了一半,这个生意颇能做的过,利润不小,对俄罗斯人来说,这些精良的铁器也是求之不得,最少比他们从万里之外的欧洲带过来要合算的多了。

    和记的货物,除了铁器是大宗之外,还有相当多的布匹式样,现在存货不多,但可以接受提前的定货,额度则不能超过二十万匹。

    预计和记今年收成的籽棉有六百万斤左右,可以出一百八十万斤皮棉,以三斤皮棉出一匹布来算,可以出六十万匹棉花。

    这个数字已经相当庞大,但相对于大明北方庞大的市场来说简直不值一提。

    光是松江一府,种植棉花的土地是一百四十万亩左右,田亩数量看似不及草原开辟的棉田,但松江的土地从肥力到日晒再到种植经验都远在和记草原棉田之上,孔敏行是专家但不是妖怪,他能做到的就是逐渐提升棉田的产量,但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现在和记开辟出来的荒地在此之前都是草地,从水利到肥力上都要有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棉田更是精细活,需要历史的传承,松江府的棉花产量,单产和总产量都远在草原之上,几年之内是不可能赶的上,只能利用人力和田亩不要钱的优势往数量上堆,就算这样,想威胁松江布和江南布业的地位,最少还得五年以上的时间才可以考虑。

    简单来说,质量上要比松江布更佳,数量上,年产皮棉过千万斤,纺布数百万匹,那时候才可以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