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17 >

第823章

大明1617-第823章

小说: 大明1617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谈谈说说,气氛极佳,张瀚年前和年后十几天的酒席几乎就在一刻钟时间就都定下来了,年前这三四天分别都有一些扫尾的公事,年三十和初一都是在自己家里过,张瀚的身份早就不必也不能到任何人家里去拜年了,初二过后就是各家轮着请,从初二排到初八都不得空闲,初八过后张瀚要去云内州一带视察,基本上就恢复了正常的工作节奏,十五日前后抵达铜矿,算是和工人们一起过个元宵节……

    “真是忙碌啊。”李慎明感慨着,接着便是策马上前一步,开始与张瀚密谈。

    “什么时候的事情?”张瀚已经接见过蒙古人,当然知道事情的结果,不过对具体的经过还是不怎么了然。

    “就是前天的事。”李慎明把事情经过详细说了,撇着嘴道:“那小胖子不愧是你调教过的,这事处理的很及时,也很精妙。”

    张瀚微微一笑,心中也不无得意之感。

    确实是处理的很妙!

    阿玉石这种废物台吉不必要杀,犯了错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便是,鞭打一通,勒令开春立刻回自己的牧场,各台吉有了榜样,对底下的事当然也就上心的多。另外借着此事也算立起一点威信来,俄木布洪也是明白,张瀚并不是要一个纯粹的吉祥物,和记的做法不是和向来的中原王朝一样,不是那种纯粹的海内皆臣民的感觉,而是臣服之后便是以合作为主的相当务实的态度……俄木布洪有一种感觉,或者说是认知,张瀚在将来也不会改变现有的局面,以贸易和合作来控制,加上大义,也就是各部宣誓臣服就可以了,而不是试图把蒙古人转化为郡县……短期之内,也就是五十年内都是不可能办到的事,就算商团军有绝对的兵力优势也办不到。

    既然将来是以合作为主,身为土默特部的大汗当然也需要能真正帮的上手,否则将来和记在草原上威势更盛,张瀚可以直接指挥那些台吉,还留着这个土默特汗和顺义王有何用?

    至于托博克这种威胁相当大的台吉,那就万万留不得了。

    张瀚需要一个有能力和对蒙古台吉有约束力,对牧人有相当的影响力的蒙古汗,但不需要一个底下的台吉还在暗中拥戴试图复辟的大汗……这其中的分寸俄木布洪真是把握的相当准确,打一个,杀一个,态度鲜明,动作快捷迅速,绝不拖泥带水,该干就干,相当的朴实刚健……

    “这小胖子将来会不会不好控制?”李慎明夸过之后反而有些担心起来。

    “不会的。”张瀚摇头道:“顺义王知道怎么表现自己,他的聪明之处就是一直在展现自己已经明白了该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又能十分明白的配合我们,这就说明,他会是一个相当靠的住的合作人,这样的聪明人怎么会做傻事?换个角度来说,就是我们只要一直强势,顺义王就会一直靠的住,除非哪一天我们败了,而且败的很惨。”

    “我们会败的很惨吗?”李慎明下意识地跟了一句。紧接着他自己都笑出声来:“不会的,和裕升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我们已经不可能失败了。”

    “居安要思危。”张瀚却是若有所思的道:“我们要时刻警惕才是。”

    ……

    “好大宅邸!”孙元化在下马石边上仰脸看着孔敏行的府邸,大声赞叹着。

    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大的宅院,门头很高,当起得朱门高户这四个字。

    原本这里就是一个相当大的佛寺,军司毫无客气之意的拿来改造,原本的喇嘛要么走了,去投奔在套部一带的大喇嘛,要么就去了喀喇沁或是更东边的部落,或者干脆去了漠北。

    喇嘛们在草原上的影响力已经十分深广,还好青城的民居已经几乎全换过了,现在蒙古人在城里只有一成左右的居民,军司只保留供奉了一个大佛寺,已经算是给了黄教和蒙古人面子,也不给他们想那些有的没有的,该征用的毫不客气,因为有着喇嘛们无可抗拒的武力为后盾,做这些事当然也是底气十足。

    眼前这宅院大门原本就是佛寺大门,只是去掉了宗教色彩,按汉人官绅家族的门房重修了一下。

    孔府人很少,门子也就是一个六十来岁的老人,连大门都是开着,不搞那些虚文,孙元化看清楚之后,倒是收了嬉笑之色,对着孔敏行正色道:“你果然还是孔至之,并没有改变什么。”

    “要变什么?”孔敏行把马缰交给负责养马的小厮,笑着道:“我还是我么,就算是当了官也不能变我赤子之心,况且现在我也没当官,连举人身份都是勉强保住的。”

    “当初之事实在诡异的很。”孙元化道:“要不是出了那件事,你现在应该和我同朝为官,大家一起替朝廷效力了。”

    “现在也不是在替朝廷效力?孔敏行笑道:“我们还是大明的臣子,在草原开疆拓地,征服北虏,难道受益的不是大明?”

    “我说不过你。”孙元化道:“总之你现在也算是官,还是高官。这一点你强辩也没有用,还是认了吧。”

    孔敏行笑而不语,他知道孙元化的脾气就是这样,和他纠缠下去非明智之举。

 第一千一十九章 求全

    现在的孔宅占地四十余亩,相当阔大,前宅门房,仪门,二门,影壁,正堂,两厢,左右套院,再往内是内院内堂和好几个套院,都是一正两厢的格局,加上后花园,厨房,茅房,马厩,房舍共有八十多间屋子,加上是军政司派人重新修葺过的,看起来还真是有点富丽堂皇钟鸣鼎食的世家深宅大院的感觉。

    孙元化看的啧啧赞叹,着实羡慕,这倒也不怪他,在京师这样常住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来说,住房问题对官员也是件大事,百姓可以住的差些偏远一些,官员却是不得不住的离皇城近些,地点有限,勋贵太监又抢了大片好地方,文官们只能在寸土寸金的地方勉力找寻住处,不如意者十之七八,只有做到阁部高官,才会有赐给的宏大宅邸,普通官员,哪怕是四品以上的京堂,住处也是很难如意的。

    “我那宅子才两进,连耳房十余间,家人又多,住着太挤了。”孙元化不停的看向四周,难掩羡慕之情。

    “你不说你在京师,我在青城。”孔敏行没好气的笑道:“这两处地方,能比么?单说一个琉璃厂,你在京师隔几天就逛一次,这里可没有地方叫你逛,书店只有几家,还是张文澜特意嘱咐叫人过来开的,他说不管怎样,书店不能缺。”

    “张文澜心胸还是很广阔的。”孙元化赞了一声,又道:“尊家人口太少了吧?半天没见几个人影。”

    “拙荆不喜奢华,我也不爱那些虚文热闹。”孔敏行引孙元化进了自己书房,叫人砌茶送上来,请孙元化坐下后,才又笑道:“我家才四口人,已经有七八个人伺候,足够了。再弄下去,不是和勋贵太监们一样了,我一个读书人,还是要牢记自己本份的好。”

    “嗯……”孙元化拖长鼻音应了一声,态度相当的古怪。

    孔敏行知道他必有话说,倒也不急,向他介绍着自己近来写的大字,几份窗课本子叫孙元化年后带回京师去……徐光启每常都会写信来问孔敏行的功课,为了不叫老师失望,孔敏行都是尽量隔一阵子就写一些,托人带到京师去,有孙元化来,倒是省事了。

    待下人上了茶之后,孙元化沉吟道:“有些话,我感觉应该说,但又怕说了之后你会不太高兴……”

    孔敏行笑道:“你什么时候学会说客气话了?”

    两人的交情相当深厚,在这斗室之中,连字号都省了,直接你我相称。

    “那好罢。”孙元化正色道:“你在和裕升这里算是相当的得意了,大宅,厚禄,我听人说你一年能拿几千两,是不是?”

    “这个倒是。”孔敏行坦然道:“我一路读书出来,家族出力不少,现在除了荫庇族人免役之外,就是将当初欠的银子和人情拿俸禄给还了不少,这样也安心了不少。”

    “你的意思,是说不管将来结局怎样,反正都不必再发愁了,是不是?”

    “是的!”孔敏行坦然道:“我也劝过拙荆带着孩子到南方去居住,算是避将来可能之祸,不过,拙荆说如果真有那一天,她是定然要死节的,至于儿女,他们的命数好就会活下来,否则一家死难也好。她有这种见解和想法,我知道是劝不下来的……”

    孙元化听的砸舌不已,不过想想孔夫人的性格也就释然了,那个妇人确实就是这么刚烈决绝的个性……

    孔敏行微笑着又道:“不过看现在的情形,至坏也是坏不到那一步了。”

    “得看朝廷多久能再度中兴吧。”孙元化也很坦诚的道:“朝廷要是还现在这样半死不活的,和裕升最少也能维持在草原上的格局,若是再出一个张江陵那样的人物为首辅,十几年功夫下来重振国势,灭掉东虏之后,朝廷必定会发大兵北上的。”

    “那,几乎是不太可能了。”

    “未必哦。”孙元化道:“孙阁部就是人中龙凤。”

    “呵呵。”孔敏行笑道:“对孙阁部,张文澜常有议论的……”

    “怎说?”

    “孙阁部长于吏才而短于将才,长于琐碎而短于谋划,长于人情而不免法度废驰,长于谋身而不免失锐气……今看辽西大局,几乎都是被张文澜说中了啊。”

    “辽西现在复堡无数,一路北推到锦州和大凌河一带,一旦重修大凌河城成功,必复广宁,复广宁则再控三岔河,东虏又困于辽中和辽南不得复出,这都是阁部之功。安辽民数十万,复辽镇兵马十数万,使东虏两年不得窥辽西,寸土未失,这样的局面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吗?”

    孙元化火气相当的大,孔敏行和他讨论别的还好,说起对孙阁部的评价,而且不是那么恭谨,这叫他火冒三丈,他又是直爽脾气,当下便是气爆了的模样。

    “我们好好说话……”孔敏行倒是很镇定,微笑着道:“我们讨论这些一定不要离开一个原则,这也是文澜说的,辽西是屯田的太平地方,还是战场前线?”

    “这……”孙元化迟疑道:“当然是前线。”

    “既然是前线,”孔敏行道:“孙阁部可曾有过实在的战绩?这数年来无非是虏骑不曾真的西向,练兵十几万,未尝实战,修堡数百,若兵不堪战,则堡有何用?”

    “这过于求全责备了吧!”

    “不算求全责备啊。”孔敏行态度温和,但也是相当坚持的道:“如果阁部大人一边编练大军,一边派将领持续率少数精锐出兵骚扰,编练兵马,总要有实战的,这几年御史攻讦不少,虽然有不少党争和臆测,也是因为阁部大人的大方针确实还是有问题的。如果说困难,东江岂不更困难?毛文龙率二百人至敌后,到现在已经有战兵数万人,而且持续不停的派细作投毒用间,派小股部兵与虏交战,陆续也有几百颗直夷首级交上来了,另外还在袁公的调派下和水师登州镇一起骚扰辽南,收复旅顺,一度收复金州,使建虏两蓝旗和两红旗不得不在辽南和宽甸一带驻防守备,辽西大军十几万人,用饷最高过五百万,全用来修城铸炮?实战在哪里呢?而其实还是诸将没有信心,不敢出战,阁部大人为了恩结于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