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17 >

第759章

大明1617-第759章

小说: 大明1617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替吾上疏求去吧。”袁可立道:“辞气要诚恳一些。”

    幕僚应着,他原本就是替袁可立做这样的事,当然不会推辞。大臣被言官弹劾就一定要上疏辞官,这也是大明官场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以示大臣并不恋栈权位,自示清白,不必下于刀笔吏来折辱士大夫,明朝的官场,就算官员真有罪过,只要不是特别严重的大罪,一般辞官而去也就算了,不会有人穷追猛打,如果无罪,上疏也不会免官,如果无罪朝廷也无心挽留,就算朝廷替被免职的官员保留几分颜面,毕竟主动辞官和被免职是两回事情了。

    幕僚犹豫片刻,终道:“东翁,此番毛帅唆使人攻,恐怕言官中也并不完全是收了他的银子而做这样的事,估计还是有人想针对孙督师。”

    袁可立道:“此事我岂能不知?然而这事无法明言。”

    “是否求于督师,更换毛振南,重派大将于东江?”

    “不可。”袁可立断然拒绝,说道:“东江是毛振南一手创立,麾下将领皆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将佐,除了他之外,谁能驭之?一旦换将,东江上下离心,现在还有牵制之力,换将之后,怕是一团散沙,无能为力了。”

    这一点来说,袁可立看的很准,幕僚心中也是清楚,不过就此放弃的话心中实在不甘,这一次袁可立的被弹劾风波,根子出在毛文龙身上,也有人想趁机对付袁可立来针对孙承宗……孙承宗人在辽西,身后是天津巡抚李邦华助他水师之力,然后是登莱巡抚袁可立,诸多地方合力,辽西才稳如泰山,不仅保守关门和宁远,觉华,还向前推到大凌河与锦州等地,再往西就是广宁,如果能尽复河西故地,明朝对后金的战略劣势就扳回来不少了。

    袁可立也明白幕僚话语中的意思,既然这事和孙承宗有关系,就不如找孙承宗设计平息舆论,以孙承宗在皇帝面前的位置,还有在东林党中的地位都远远超过袁可立……袁可立也是教导过天启,但情份是远远不能和孙承宗相比的。

    但袁可立心中明白,孙承宗不喜党争,平时说好听是谦谦君子,难听些就是没有担当,在党争大事上向来采取的是不干涉,不支持,不介入的态度,只是有东林党的立场,却没有东林党的担当,东林核心,如汪文言和左光斗,杨涟等人也是向来拿孙承宗壮声势,却是绝不会指望孙承宗去冲锋陷阵。

    而且各党首领也绝非后人想象的那样是位高权重的大臣,恰恰相反,比如当年浙党首领是刘廷元只是监察御史,而非官职更高的方从哲,齐党首领是礼科给事中周永春,各党核心都是这一类敢打敢冲的御史一类的官员,并且基本上都是青年或中年,敢打敢冲,擅长拼杀。其中犹以东林党人中的干将擅长刺刀见血,所以三党皆不是对手。

    “既然东翁不愿去劳烦孙督师,那么在下去一趟皮岛,如何?”

    幕僚这般努力,袁可立心中也很觉感动,当下道:“我修书一封给你带去,不过要紧的还是口说,你告诉毛振南,东江是非他不可的,我绝不会因小失大来对付他,叫他切勿自疑。还有,君子可欺之以方,而朝廷绝不可欺,否则必定自误。告诉他,‘臣不可欺’,切切!”

    “好,在下立刻就动身。”

    袁可立将这幕僚破例送到檐下,看着对方穿过雨幕,消失在门庭之外,他喟然一叹,知道只是尽人力,听天命,毛文龙既然发动,哪有这么容易停止动作?

    ……

    袁可立的幕僚照例有赞画官职在身,当晚将手头的事交代给别的幕僚之后就决意动身。

    从登州到皮岛当然只有坐船,登州有水关,日常都有海船停靠,不过当这幕僚到海边时,水关守备向他道:“今日先生来的巧,有一艘大船从天津下来,在这边补充些货品物资,预备过海去皮岛,这艘大的很,先生可以坐这船渡海,要轻松许多。”

    这幕僚原本就有些晕船,如果不是为东主排忧解难,过海这事是万万不肯的,既然有大船坐,当然是好事,只是他踌躇道:“不知道是哪家的船,若不认得,怕有关碍。”

    “不妨。”守备道:“是和裕升的海船,往来惯了,在皮岛上也和东江镇有买卖往来。和裕升料想先生知道,是我们北地头等的大商家。”

    “这个我倒真是知道。”幕僚并不知和裕升的具体情形,只知道是一个势力极大,甚至叫朝廷忌惮的大商家,不过和裕升在登州最多是买货和路过停泊,并不上岸经营,他们在临清和济南德州有分号,那是山东巡抚头疼的事,很不和登莱巡抚相关,所以袁可立对此并不特意关注,只是稍加留意而已。

    “既然知道,下官先去同他们说过。”

    守备倒是真的很热心,巡抚身边的幕僚可谓见官大三级,就算是守备的顶头上司海防道见了也得与幕僚客气三分,当下跑到海边停泊的和裕升大船前,将搭船之事说了,见船上的人并不反对,便将幕僚引到船上,搭起板子上船。

    幕僚上船后打听了船长叫郑绍来,便找到郑绍来,向他拱手致谢。

    郑绍来笑道:“这事谢不着在下,此事是我们李先生和张先生做的主。”

    幕僚这才注意到船首敌楼上站着的两个青年,他有些吃惊,一则是这船真的委实太大,南方人还好,多年下来总会见着一些大海船,但在北方,大一点的福船都很少见,更不要说这艘来自荷兰的大船了,幕僚登船之时就感觉船身庞大无比,大约是以前他坐过的正经海船的三四倍大,那些捕鱼的鱼船就相差更远了,上船时但觉其大,上来之后更觉处处与普通商船不同,首先是帆多,然后看的出来用料十分考究,木工活也颇为细致……不得不说,宋时还领先世界,明初时还威风凛凛的华夏航海和造船业,这两方面在明末时都落后了,确实,人家欧洲人在出海时只是小船,但近二百年时光下来了,又抢掠了全世界的财富,造船业岂有不进步之理?况且欧洲向来重视科技与工匠,他们的工艺是积累的,到此时远远超过中国,并不是什么出奇的事情。

    至于船首两层的艏楼更是十分显眼……其实这艘船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盖伦船,似乎是西班牙式盖伦船和克拉克大帆船的混合体,船艏高大是大帆船的特征,而四桅和低舷还有两侧船身的炮位又是标准的盖伦船式样,而且盖伦船其实吨位较大,一般是三百吨到一千吨左右,这样才当得起“战列舰”这三个字,这艘船在大明这边是超级大船,在欧洲只是普通的稍大的横帆船,远远不够主力战舰的标准。

    就算这样,对袁可立的这个幕僚来说眼前这船也太大,而且船艏类似敌楼,上置火炮,看着十分犀利威武。

 第九百四十一章 战备

    ”幕僚并不托大,严格来说他也是朝廷官员,就算袁可立辞职也可以替他谋一个官职,不过既然有求于人,和裕升又不是寻常商家,能在这样一艘大船上当家作主的人总不会是普通人。

    “先生客气了。”张续文神采气质都很出挑,温和儒雅,看着象一个读书人的模样,年纪又大几岁,便是由他来应答,李平之但拱手而已。

    “此番行船至东江,”幕僚笑道:“得坐这般大船,是两位先生青眼相加,俟回程后,在下见袁军门当面,定然提及此事。”

    张续文微笑道:“我等也要去皮岛,先生搭的这顺风船而已。”

    幕僚一笑而揖,并没有再说过多的客气话。

    此后船行甚快,幕僚注意到这船四桅横帆,吃风时主帆膨胀的十分厉害,船行速度较硬帆海船快捷的多,虽不知快多少,但从船身破开海浪的速度来看,当是快了一倍有余。

    果然没多久就看到海岸,大船还是沿岸行驶,沿途岛屿果然很多,大大小小皆有,大岛上明显有居民和驻军,也有一些大明北方水师的船只,不过多半是那种小船,普通的小船只能容纳十几人,载运的货物十分有限,其实就是大号的渔船而已。

    水师小船也不曾见过眼前这般大船,不少岛上明军将士看到了大船都极为吃惊,他们在岛上鼓噪起来,但水师船只无有敢出海的,相反有些原本要出海的,还降了帆重新回到港口,船上人员也没有敢留在船上的,都是跑上岸去。

    和裕升的大船并没有理会这些事,郑绍来以前驾着新平堡号多次来这里贸易,后来船只越来越大,象镇虏卫号固然是大船,和裕升也还有好几艘相当大的大船,在水师中等于是中军舰的吨位,相比荷兰船是小,但也是很大的战舰了,福建水师有几艘大船,北方水师可是一艘没有。

    这样沿途过去,等到了皮岛外海时,李平之和张续文却是头一回看到皮岛,两人都有些好奇和激动。

    这里也算是和裕升一处外延的基地了,岛上有和裕升盖的大量营房和仓房,主要是用来在这里招募辽民为兵和屯放与东江镇贸易的货品,东江镇和后金也在暗中贸易,其贸易量不小,招募辽民也是当年张瀚主持下和裕升与毛文龙达成的协议,为此东江镇捞了不小的好处,别的不说,这几年光是和裕升在辽东购买大木,所耗费的银两和人员成本就已经超过二十万两,这笔财富多半都落在东江镇手中,但对东江军民的生活改善不大,光是这一点来说和裕升的上层都是心知肚明,张续文和李平之因此对毛文龙的观感都不太好。

    张续文神色淡淡的,李平之却是有些激动,他对张续文道:“续文兄,你看这海岛,方广数十里,军民数万人居此,此前一片荒芜,因海风太大地力不足,岛上只有少量渔民,地不曾开,屋无半间,现在居然也俨然是一方重镇所在了。”

    李平之又道:“不管毛振南其人如何,活军民数十万,开皮岛以牵制建虏身后,这个功还是抹杀不掉的。”

    张续文轻轻点头,说道:“此是公平之论,诚然!”

    两人谈说东江和毛文龙,并没有从个人意见出发,倒是公允,而且谈论是时人推重的天下英雄,更是增添了几分豪气。

    不过这种豪迈气概很快便是被破坏,到了临近港口将停泊时,岸边红旗招舞,显是从近岸的和裕升仓房区那里打来的旗语。

    “战备?”张续文有些惊疑不定起来。

    ……

    “和裕升又有船过来了,这一次船极大。”

    一个小校半跪在毛承禄身前,大声禀报,毛承禄点点头,说道:“退下,一会我亲自去看看。”

    毛有俊道:“大叔,这么困着也不是办法,和裕升的人坚守不出,我们又不能真的拼命去打,这几天死了好几个人了。”

    毛承禄心情糟糕,心绪很坏,瞟了毛有俊一眼,说道:“这事是大帅亲谕,既然你有高见,那以你去和大帅说罢。”

    毛有俊闻言大怒,他也是毛文龙麾下的悍将,只是投效有些晚,所以不是义子辈,而是养孙之一。

    毛文龙的养孙众多,其中不乏后来的名人大将,孔有德就是养孙之一,毛有俊亦是。

    后来袁崇焕到岛上见毛文龙,见有不少杰出的佼佼武夫,问及身份时,毛文龙答都是养孙,袁崇焕着实夸赞了几句,可见毛文龙挑选的人皆是东江当时的精英俊杰。

    毛有俊站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