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17 >

第463章

大明1617-第463章

小说: 大明1617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错处甚大,还请大人重重责罚。”

    “我这里向来是论行不论心的。”张瀚皱眉道:“各人的心思说来说去的十分麻烦,所以向来我看人只看其行,不听其言,或者说,姑妄听之,而主要看其行。你们的心思,我现在不管,错了便是错了。不过,我这里也不会一过二罚,你们因为错误都受过孙先生的惩罚,受过军纪处分,自请责罚的话不必再说了,总不能现在把你们再抓起来?”

    李贵赶紧道:“多谢大人宽恕,属下等此后绝不敢再犯!”

    张世雄等人也是跟上,众人的神色都有些沮丧。

    张瀚这时脸上又露出笑容来,他道:“你们也不必沮丧,明年是我们扩军和反攻的一年,各人都大有机会立功受赏,我说过,只看你们的行为,各人只要立下功劳,勋章,赏赐,当然一样都不会少。”

    这时众人都振奋起来,张瀚看了一眼张世雄,又道:“世雄你回小黑河堡是不太适合了,你留在我身边吧,先给我干一阵子侍从武官再说。”

    张瀚身边的侍从官有文职侍从官,也有纯粹的武职官,待从武官和特勤局的护卫不同,负责日常与军队的联络和沟通,也需要专业性很强,了解军队的最新装备和动向,随时向张瀚提供咨询意见,需要十分的专业。

    张世雄的年纪和资历,干待从武官也很合适,这倒是一个很不错的安排。

    “多谢大人。”张世雄单膝跪下,哽咽道:“世雄无比感激。”

    “不必如此。”张瀚扶他起来,说道:“日后要更加谨慎些。”

    众多军官推门出去后,张瀚听到他们压抑不住的笑声,脚步声更远些时,这些年轻的军官们终于轰笑起来。

    张瀚也是会心一笑,这时他感觉有些疲惫,一天下来,巡阅部队,看公文,和田季堂算计帐目的事,见李东学前后又在考虑铜矿开采的事,张瀚并不管太多细节,然而需要他决定的事也是太多太多。

    然而今天还没有完,张世雄等人离开不久,蒋义又是领着梁兴和王长福两人进来。

    “大人,今天我巡视了几个军台,发觉军心还是有些不稳。”梁兴一落座就道:“近来如果北虏没有什么动作的话,大人应该考虑叫部队轮换值守,把一些老部队换回李庄去驻守,给一些军人轮流放假了。”

    “对,我也是一样的看法……”

    “长福等一下……”

    张瀚打断王长福,笑着对蒋义道:“拿几个番薯进来。”

    “是,大人。”

    蒋义答应着出去,张瀚对这两个军中的左膀右臂笑道:“说事说到现在,肚子饿的很了。”

    王长福呆了一下,说道:“既然这样,大人不如先用饭吧。”

    “不必。”张瀚笑道:“刚刚说起烤番薯的事,倒真想吃这个。”

    梁兴道:“番薯这两年越种越多了,孔先生真是能人,现在田间地角,人家的房前屋后,到处都是种番薯的,还有人点玉米种,收成比以前都高很多,关键是番薯能肥田,比种豆好,另外就是这两样都耐旱,不需要怎么浇水就能有不错的收成。”

    说话间蒋义亲自拿着一堆番薯进来,屋中有生好的火炉,番薯往炭火边上一摆,很快屋中就充满着香气。

    张瀚对蒋义道:“你那兄长在台湾,估计也要大种特种番薯。”

    台湾的开垦之初,移民过去的福建汉人就是靠种番薯把土地平整了出来,除了番薯外,台湾种植最多的就是甘蔗,这一层张瀚也是对常威和蒋奎等人交代过了。

    蒋义道:“若是大人放行,我也想去台湾,替大人开疆拓土哩。”

    张瀚道:“一时半会放你不得,你走了谁来保护我。”

    这当然是笑话,蒋义笑了一笑,各人说些闲话,待番薯烤熟了,拿盘子装了,见张瀚没有别的吩咐,便是又退了出去。

    三人唏留唏留的吃着烤番薯,倒也觉得香甜,王长福道:“这几个月总是麦饼,肉汤,肉汤,麦饼,最多加点腌鸡肉、肠啥的,吃的还真是腻味,番薯这东西夏天不好带,冬天倒不妨多运些上来,吃着解腻味。”

    张瀚道:“我也叫人到海边,多采买一些咸鱼之类的海货,现在已经在试做罐头,总教大家出征打仗时能吃的更好些。”

    “这已经太好啦。”王长福道:“在蓟镇时出兵,各人都只带蒸透了的干米或是干饼子,喝冷水吃这玩意,这已经算是不错,有的地方断了顿,等着地方供给,地方上又是隔天才给饭,就是说咱们早晨到了地方,那一天也没饭,要到第二天早晨才有饭吃。为了赶路,咱们向来是隔天才走一天,所以朝廷调兵,向来走的十分之慢。”

    梁兴笑道:“老王又念当年的苦经啦。”

    “说的是实话。”王长福翻了下白眼,说道:“朝廷调兵,经常有哗变的事,因为咱们都知道一开拔就可能挨饿,这他娘的谁愿意?开拔之后,挨饿不说,还要受冻,打仗还可能会死,打赢了朝廷颁下赏赐,都叫将领和内丁们分了去,咱们狗屁没有,这能有士气?”

    “老王你也不必转变抹角的。”张瀚把最后一口番薯咽下去,拍了拍手,笑道:“你他娘的不过是想问我对将士们怎么犒赏。”

    “嘿嘿,是这样……”王长福道:“这一次和平时的战事不同,此番算是开疆拓土之功,我知道大人对部下向来不吝啬,咱们从上到下也是受恩深重,下头也没有军心不稳,更没有人敢出来争这个赏,但我也知道大家在想什么……我是当兵的出身,知道将士们怎么想。纵然大人一文钱不赏也不会有人说什么,可……”

    “可将士们心里还是会失望的,一次不赏是失望,两次不赏就是怨望,三次不赏就没有人跟着我走了。”

    张瀚这么一说,王长福和梁兴都站起来,两人均道:“大人这么说我们就无地自容了。所有人都是大人一手带出来的,岂能因为没有犒赏就反叛?谁敢这样,咱们定然饶不了他。”

    “这也是人之常情。”张瀚正色道:“追随我的人一开始谁和我有感情?不还是想跟着我混有好日子过?现在将士们打了大胜仗,夺下诺大基业,想着立功受赏又有什么错?上位者如果总想着叫别人感恩却不施恩,就算有恩也变没恩了。”

    两个军头站起身来,肃容道:“大人说的是,属下受教。”

    “不必做出这副模样来。”张瀚摆了摆手,说道:“把你们的想法,老实说出来。”

    “是,大人。”

    王长福应了一声,先道:“属下等的想法,其实还是想授田。”

    “哦。”张瀚面无表情的应了一声。

    王长福壮了壮胆,接着道:“在李庄时,大人说不能授田,因为田亩有限,粮食又是重中之重,所以凡是有地也是全归公中,不要说授田了,就算自己买也不成。说来好笑,我们军官一年俸禄高的也是好几百两,甚至我和梁兴已经过千两白银,一个参将混的不好,一年也就是这个数了。若论银子和各种待遇,福利,抚恤,咱们和裕升的商团兵是天下第一,没有人敢说个不字。然而,买田置地,这一层却是差了很多,不少弟兄怀里揣着几百上千两的银子,却是没地方买去。各人都多半是大同府人,除了我和李从业等少数人外,大多是想在本地买屋置田,置下一份产业留给后人,就是我,也是想在大同安身立命,若是没有草原这些地,大伙儿想想也就算了,现在既然有了……”

    王长福最终道:“不敢欺瞒大人,将士们就是想授田!”

 第五百七十二章 利好

    梁兴笑道:“刚刚听说韩老六也买了几百亩地,我心里也不是滋味,这几年和裕升有钱的掌柜和矿场的人都有不少买地的,李庄附近没地,他们就在灵丘或是广灵,要么是大同府那边买,咱们受军纪约束,可是没有一个敢出手的。”

    张瀚微微一笑,没有出声。

    梁兴赶紧道:“我可不是敢埋怨,大人的决断很对,创业之初,要是大伙都买房置地的话谁还愿拼搏打仗,也怪大人,给咱们的月饷和花红都太多了……”

    张瀚和王长福闻言愕然,梁兴醒悟过来,轻轻给自己一嘴巴,笑骂道:“看我这张破嘴。”

    王长福沉声道:“总之咱们的心里话都说给大人知道,现在将士们都盯着这些地,一个个眼红的很。草原上的地咱们也知道能开垦,板升地最多时养活着近十万汉人,现在也有好几万汉人在那些板升地里种田,他们跟着鞑子能种出什么好地来,咱们有孔先生……”

    张瀚道:“各人分了地,孔先生挨家帮你们去种?”

    两个军头面面相觑,半响说不出话来。

    “你们得了这里的地,要招募多少人来开垦,怎么养肥,怎么种,种什么,要多少佃户来种和收,你们可知道?”

    “这,咱们都不知道哩。”

    “一切还是得大人作主。”

    张瀚似笑非笑的道:“我得把地分给你们,然后帮你们招来佃农,手把手教你们怎么种,最后你们收的粮食最好再卖给我,这样好不好?”

    王长福脱口而出,拍手道:“这样最好不过了。”

    这一次梁兴闻言愕然。

    张瀚顿足,笑骂道:“你这两个混帐,赶紧滚蛋。把分地种地的这些繁难事,私下里向将士们吹吹风,想要地是好事,说明大伙儿对和裕升有信心,不过也得好好想想,光有地没有用,把地化成实利才是真的,不然你们一个个月饷拿着,再把钱贴到地里,你们这是何苦?”

    这一次两个军头都是赶紧站起来,两人打了个敬礼,赶紧退了出去。

    张瀚听到外头传来两人的争吵声,似乎是在互相埋怨着,不觉也是哈哈大笑起来。

    笑了一会之后,张瀚也是陷入沉思之中。

    打下这么大的地盘,而且肯定吃的下去,人心活泛起来,这也是人情之常,谈不上军心不稳或是将领们起了贪欲。

    就象一个美女脱了衣裳睡在男子怀中,能坐怀不乱的肯定不是正常人,身为上位者,要从正常人的七情六欲出发来处断事情,有些事情可以强压一阵子,比如张瀚坚决不允将士私自买田,在月饷丰厚,高级将领从张瀚私人的收入里领花红的情况下,这种压制不会引起太大的反弹。

    如果一个上位者不敢压制部下,或是压不住,比如清末的袁世凯,当他压不住底下的武夫时,他麾下的北洋集团就成了军阀,而一味的高压,就算压的住,也会使内部离心离德,最终溃散。

    张瀚的表情始终很轻松,眼前的事儿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财务上可以凭借俘获的牛羊和马群来缓解一下,底下到年前可能会有一批海贸的银子过来,纵使不多也不无小补,要紧的就是张瀚感觉严冬一至,那些不擅长理财,还是原始部落到奴隶制国家过度的后金贵族们估计也把广宁的收入糟蹋的差不多了,就算有剩下的也在那些大贝勒私人手中,后金统治者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还远远不够格,等他们折腾的差不多了,就又该是缺粮缺物资的时候到了,等到那时候,当然又是和裕升大赚一笔的时机到了。

    ……

    时近十一月,草原上的喧嚣渐渐转为平静,大战的余波都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