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17 >

第423章

大明1617-第423章

小说: 大明1617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帐局这一块,始终缺乏核心的竟争力,比起此前的钱庄和银号,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只是“方便”而已,光是这一条,并不足以吸纳更多和更大的储户。而存入和提取的方便,有时候还被银号提供铸银和零存整取,或是整存零取的兑换业务给抵销,大明不禁私人铸银,银号可以提供大银,也能提供碎银,和裕升的帐局反而没有这方面的业务,这使得有些小商人不得不跑到别处兑换银两或铜钱,毕竟收粮时小粮商需要大量的辅币。

    张瀚心中已经有了隐隐的想法,他迫不及待的想和朋友仔细的聊一聊……

 第五百二十一章 激流

    “大人,孔先生他们到了。”

    张瀚已经在路口发了一阵呆,这是一条四条大道交叉平行的路口,北方是军营区和工场区,西边是天成卫城,西南方向是往灵丘,往东则是往飞狐裕方向的大道,虽然飞狐裕是纯粹的群山交界的山涧通道,最宽处二十余米,最窄处才四米,平均海拔在千米之上,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天堑,用杨嗣昌的话来形容就是:千夫拔剑,露立星攒,回首万变,如珠曲蚁穿,高处则是“高如天门”,这条道是太行澜毕竟还是清减了些,以前胡子出来就剃掉,现在也留出来了。”

    张瀚摸摸自己的下巴,苦笑道:“也是实在来不及修剪了。”

    “这样也好。”孔敏行端详着道:“人显得成熟多了。”

    “大约人都是这样。”张瀚道:“年轻时想成熟些,老了又想扮嫩些。”

    两个朋友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笑毕之后,张瀚道:“下来喝茶还是回我的签押房去再说?”

    孔敏行道:“我知道你忙的很,我也忙,一会儿去镇虏卫那边看收麦子的情形,老常……嗯,你岳父也在那边等我,我们在研究南北灌渠的事,过了麦收后半个月,差不多就能开工了吧。”

    两人找了个茶摊子坐下,这种叉路口极多的地方,茶棚子是必不可少的,也有很多卖点心的铺子,张瀚看到还有一家号称是山东馒头的小店,店老板也确实操着一口山东腔,卖点心和茶水还有卖酒的铺子排开去很远,一眼看不到边,估计最少也有二三百家之多,李庄这里的繁荣是全方位的,这些开铺子的找到了商机,并且做的十分成功。

    张瀚一边叫老板上茶,一边思索着道:“南北灌渠十分要紧,不仅是田地里的用水,也是李庄的工场用水,开挖时不仅要足够农用,也要工用,现在预留的财力,可还够使么?”

    孔敏行多少有些不满的道:“去年就说挖南北渠,结果一直拖下来,文澜,你自己也说过粮食才是最要紧的,怎么自己时不时的就忘了?”

    张瀚赶紧陪笑道:“哪里说不挖了?只是在核算一下财力,既然要挖,当然是要满足需求,不然的话将来再挖还得费钱,还格外费事。”

    “这倒也是。”孔敏行虽是技术专家,不过并不是迂腐的人,当下点头表示理解。

    不过他也是好奇,说道:“现在的东西渠已经几乎能满足工场的所有机器了,就算加上你新买的铸炮车床也带的起来,南北渠比东西渠的蓄水能力还要大的多,纵贯十几里长,你得要多大的工场,多少机器才需要这么大的水渠带动!”

    “我想过了……”张瀚慢吞吞的道:“帐局之所以吸引不了太多的人投入,主要还是咱们没有真正拿的出手的东西,将来我可能从欧洲人那边学习制造铸币的机器……”

    “哦,你打算铸银币?”

    张瀚眼眉一挑,心道:和聪明人还有内行打交道就是容易!

    孔敏行微笑着道:“这事情我和老师都曾经说起来,我们也想过要做这个来着……”

    欧洲人最重铸币,他们的贸易是用金币为主,西班牙人一船能携带几十万枚金币,都是他们自殖民的地方掠夺的黄金,源源不断的运回欧洲本土,此国因此而暴富,拥有一支无比强悍的舰队。除了金币,就是有西班牙银币,还有铜币,金币为主是金本位的货币体系,银币和铜币只是辅币……这种金融制度其实是最好的,大明的银本位的金融体系是相对落后的,而且连银币也没有铸过,不仅落后于欧洲各国,事实上连前宋的铜本位贸易体系也是远远不如,前宋时一年的铸币量大明就得用几十年来赶,前宋一朝的铸币量,大明二百来年的时间也未必赶的上……说白了就是管理水平的差距,在财政管理水平上,大明不仅落后于本朝代的欧洲,事实上也是远远落后于几百年前的赵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耻辱。

    张瀚道:“当然没有人有兴趣,也不知道怎么做这样的事……”

    “对喽……”孔敏行叹道:“私下里恩师和我都见过一些人,提起这样的事,工部也好,户部也好,各人都是瞠目结舌,无言以对,有人建议先上奏,然后内阁牵头,召工、户二部的堂官商量,再决定怎么办,想想黄河的河工都能被户部一拖多年,这铸币的事,又有谁会真放在心上,我们师徒,也只能颓然作罢了。”

    明末时,西风东渐,大明还是天朝上国,从全方位的体量来说仍然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大国,但在很多细微之处,已经开始落后于文艺复兴后的欧洲,从军事体系到军事学说,到铸炮造枪,到远洋航行能力,到开拓精神,从科学理论到体系也是全面落后了。

    就拿铸币这事来说,当然是毫无疑问的好事,然而大明的官僚体系已经大而无当,失去任何接纳新生事务的可能,特别是铸币不比仿造几门大炮,铸炮短期内就能看的到功效,而铸币不仅是一个金币的问题,涉及到金银管制,收集,铸造,使用等等,光是想一想就头大如斗,当大明的官,不贪不捞一年才几十两银子的俸禄,有那闲空和三五好友喝上两杯,或是去逛逛古董店不是更加舒服?

    想也不必多想,孔敏行师徒的建言,必定是徒劳无功。

    张瀚不动声色的道:“大明并不禁私铸银两,既然如此,我和裕升就开这个先河好了……”

    孔敏行毫不客气的道:“恐怕你也是对铸币的收入,还有此后的帐局钱息特别感兴趣吧!”

    张瀚被说中了最深的心思,颇有些尴尬的微笑起来。

    钱息在这个时代是很难叫常人理解的,就是铸币,在外人看来,收银铸币,然后再兑换出去,做这样的事肯定有损耗,结果却还大有赚头?

    当然是大有赚头,铸币的损耗十分有限,而掺兑的部份就是利润很大,另外在重量上也会稍有差别,当然差别是随着银币发行越来越多,可以越来越大,然后铸币定然带来帐局的融资量大为增长,随后的钱息利润也是大的惊人。

    孔敏行道:“文澜是打算铸银币?”

    张瀚点头道:“只能铸银币了,黄金,我这里储备也不足支撑,铜,更是战略物资,铸炮还怕不够用,叫我四处搜罗,暂时也无处设法。”

    中国的金储量经过两千年的开采,易采的金矿已经开采的差不多,经过蒙元之后,两千年的财富几乎被掠夺一空,明初之所以采取了保守的经济政策,同时又发行宝钞,也是因为贵重金属的储备一扫而空,明太祖不得已而为之。至于铜,大明现在掌握的地方铜储量极低,而且多半不易开采,明初时用铜就是依赖缅甸等国进贡,云南的铜矿一直到明末清初才被发觉意义,到清中期才大量开采。

    倒是白银,一直大量涌入,固然银本位的问题很大,但如果要改变的话问题更大,铸造大量银币,在未来很长时间采用银本位,这也是张瀚经过很长时间思考的结果。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铸币会推动帐局,就会和生铁和铁器生意一样,成为和裕升的有自己核心的生意,利润滚滚而来。

 第五百二十二章 溺水

    “就算是要铸币,也要不了这么大规模的灌渠。”孔敏行默算了一会儿就知道张瀚必定还有下文,此时欧洲那边的铸币机器也是以冲压为主,一台机器不停的铸币一天就能压出过万枚银币,一条十来里长的灌渠,经过设计后会有相当强的水流,铸币机十台都嫌多,最少在几年之内是用不着太多,那么这么长的激流是用来做什么的?

    “这事还真需要你的帮手。”张瀚道:“不过先不急着说,过几个月之后,我们再详细谈。”

    孔敏行也知道张瀚做事的风格,多半是谋定而后动,如果不能着手,早早谈了也并无益处,当下点了点头,笑着答道:“既然我来了,还领了俸禄,当然是依文澜你的吩咐来做事。”

    张瀚很诚恳的道:“至之兄,你,还有遵路,孝征兄几个,我是以朋友之道相待之的,你我之间,不必说过于生份的话。”

    “那好吧。”孔敏行很直率的道:“文澜,你依附魏阉,固然是不得已的自保,然而我心中还是不以为然。只是这一次不如此行事你似乎过不了关,这叫我心里也很矛盾……”

    张瀚哈哈一笑,说道:“老兄但请放心,魏忠贤那里我也只是虚与委蛇,不会和他们真的裹到一起去的。”

    孔敏行点一点头,一脸欣慰的道:“若是如此,我便真的放心了。”

    孔敏行当然不是东林党,就象徐光启虽然是江南的松江府人,但他也不是东林党,最多算是东林党的同情者,外围份子,绝不是党内人物,但若是张瀚真的成了阉党的中坚份子,孔敏行夹在中间还是会左右为难,很可能在李庄不安于位,甚至受到影响而再次离开。

    “铸压机的事情……”孔敏行又道:“我写封信给孙初阳,他的兵部司务也没怎么忙,叫他抽一两个月时间,请个长假,过来帮你一下手好了。”

    张瀚闻言大喜,叉手道:“一切有劳,至于待遇报酬,当然从优。”

    “这也是自然。”孔敏行道:“孙初阳当了京官,收入不增,开销却大很多,不打你这个土豪的秋风,却向谁讨去?”

    两人说到此话也差不多了,一起站起身来,张瀚看到孔敏行打算告辞,心中也是有些感慨,孔敏行以前在此,多半事情都抽身事外,绝少发表意见,当时还算是客卿身份,保持着超然的地位,这一次却已经有了明显的下属的感觉,说话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对了……”孔敏行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此次事情,就算是徐大化帮着文澜遮掩过去,我还是建议你去一趟京师。”

    “哦?”张瀚有些意外的道:“我还要赶去前线,上次上奏去京师辩冤当然是一种表态,当时我要去了,恐怕到了京师就会被锦衣旗校拿下了。”

    “当时是当时。”孔敏行道:“现在有魏忠贤帮你撑腰,谁敢拿你?而当今皇上是颇重情义的一个天子,我听说他对你很是欣赏,此次和裕升能轻松过关,根子还是在皇上身上,他信了你的话,觉得你是凤磐公的后人,忠良之后,向来忠心,一些出格的事不必太过较真。如果你言而无信,最终并没有去京城,皇上就算不说什么,也是扎了根刺在心里……没事还好,万一再出一个王心一,就算有魏忠贤帮你说话也不顶事了……”

    “好,我明白了……”

    张瀚原本倒真的打算食言而肥,反正拖上一年半载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