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17 >

第389章

大明1617-第389章

小说: 大明1617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盼。”张续文道:“以咱们大人天纵之姿,以李庄各人的本事才学,以商团兵的精锐犀利,咱们必将无往不胜!”

    ……

    二月之后广宁失陷,接着辽西诸堡失陷,整个辽东只有山海关和宁远还有觉华岛等寥寥无已的地方还在大明手中。

    各地初陷落时,辽民都是拼命往宁远和山海关一带逃走,到处都是坐着马车或是推着小车,或是肩挑手扛往关门一带逃难的人群。

    人们的脸色多半都是惊惶,夹杂着悲苦,愤怒,仇恨等情绪,任何人,哪怕是穷门小户的百姓,只要不是这样的兵灾,谁愿轻易离开家乡土地?哪怕是破屋几间,薄田数亩,好歹一家人住在一起,小到家庭,大到宗族,村落,或是军堡,这些地方都是他们熟悉的一切,然而被迫要抛开所有,背井离乡。

    老人持杖,或是与童子稚女坐在小推车上,川流不息的人群一直往西,穷家难舍,这些百姓连家里的罐子缸子也是带上了,最昂贵的产业就是几床薄被和身上的衣服,再加上一小包盐,一小包碎银或铜钱。

    在他们身后则是一望无际的肥沃土地,一个又一个的村落,大明初立时,辽东几乎没有汉人,经过二百来年的发展,汉人已经有数百万人,现在多半落在女真人之手,剩下的则多半抛离了故土,扶老携幼的走在往辽西逃命的路上。

    一路上还有不少军人,不少人丢盔弃甲,神色异常的狼狈。

    广宁城的文官,包括巡抚王化贞在内都已经出逃,大量的官吏,武将,守兵,皆是与百姓一路向西,在他们身后是如狼似虎的女真人,大量的人丁被女真人裹挟着返回辽中等处。

    丁口,也是财富,努儿哈赤此时还能正确的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每战之后,女真人都会在抢掠财富的同时,带回大量的汉人丁口。

    “鞑子,有鞑子。”成方身边的一个士兵低声提醒,所有人都将头往草从里又低了一下。

    事隔多日,还有零星的逃难百姓,女真的主力早就撤回,努儿哈赤胃口还没有那么大,攻击广宁虽然异常的顺利,女真人的死伤极其有限,但这个时期的八旗长期做战的能力很差,不仅是后勤补给,多方面的牵制都使得女真无意在广宁一带久驻,同时他们也不愿将战线拉的过长,以免顾此失彼。

    三月中前后,女真人就撤走大半,同时将广宁城焚毁拆除。

    除了广宁,锦州,西平堡等各堡,大凌河和小凌河堡,这些城池或军堡都被拆毁清除。

    明军在多年之后试图恢复大凌河堡,又是引发了一场惨败。

    大半主力撤走,后金兵还是留下了小半的骑兵,一方面是观察辽西的局面,看明军下一步的举措如何,然后才能决定后金方自己下一步的战略,同时也是搜罗辽西残余的军事物资和隐匿的人丁。

    一队后金骑兵出现在人们的眼中。

    因为天气和暖,这队后金兵穿着的是丝麻布织成的轻薄箭衣,头顶也是戴的凉帽,帽结处饰着红缨,有几个后金兵穿着明甲,后背插着小旗,所有骑兵的马匹一侧都有插袋,内装长大的步弓,另外一侧或是长枪,或是铁矛,也有虎牙长刀,斧子,腰上都是顺刀或挑刀,还有飞斧,投枪一类的兵器。

    每人身上的兵器都是闪烁着寒光,这些后金兵的武器都是精铁打制,包括身上的甲胄也远比明军精良。

    经过这几年的战争,后金已经从困守抚顺关外的蛮荒部落变成了拓地千里的奴隶制国家,这个国家的一切都是为了战争,为了抢掠财富,丁口,土地,所以八旗兵的装备越来越好,能够脱产的士兵也越来越多。

    在天启二年之前,后金兵除了生死大战,就算旗主身边也没有多少脱产的摆牙喇护兵,到天启二年之后,已经有大量的旗兵可以长期脱产,成为职业士兵了。

    现在留守辽西的八旗兵虽然人数不多,但几乎都是纯粹的战兵,也就是红甲兵或白甲兵,并不是平时为民,战时为兵的旗丁。

 第四百七十九章 苦难

    这一队后金兵有一百余人,分成五六股队伍,最前沿的已经在数里之外,最后头的才刚刚出现。

    他们全副武装,出现在道路两侧,在残破的道路之中是又被搜捡出来的没有逃掉的汉人丁口,与往山海关逃亡时的情形一样,这些汉人也是扶老携幼,不过人人面色悲苦,他们的脸上已经没有惊惶或是希冀,因为已经面临到了最坏的结局。

    满兵们在马上喝骂着,也有一些汉人旗丁,他们是黑营兵,用辽东汉话喝斥那些走的慢的俘虏,喝令他们必须走快些。

    成方等人一直躲在草从中,这里是十三山的外沿,他们是出来观察敌情的尖哨,在三天前,有一队挑出来的死士潜过女真骑兵巡逻和驻防的地段,前往宁远。

    现在辽西各堡已经损失干净,宁远是距离十三山最近的城池,近来从西边传来风声,王在晋打算放弃关外的所有土地,把山海关驻军从四万增加到八万,然后修筑三道重关,加强山海关的防御,关外土地尽弃,人民全部内迁,安插在永平府到遵化等处。

    三月时,王大晋至辽东,朝中分为两派,一派要恢复辽西各城和诸堡,另一派则是站在王在晋一边,只愿修山海关,把银子省下来充实蓟镇。

    宁远守将祖大寿此时应该是站在王在晋一边,此人毕竟是东林党的大佬之一,位高权重,获胜的机率很大。

    一个多月前,朝廷命祖大寿修城,这么久时间下来,此人拖拖拉拉,根本没有出力的打算。

    数月之间,广宁到山海关风云变幻,在后金获胜之后,大明这边各方的势力还在互相绞杀争斗,守战大计仍然没有定论,延续了自天启元年以来内争不止的传统。

    十三山派出的人就是要冒死潜到宁远和山海关一带,打听到切实的消息。

    如果第一拨人迟迟不回,第二拨就是成方率人出发。

    十三山上现在有十余万人,多半是自广宁城四周逃难过来的百姓,辽西之地,百姓有近百万人,有数十万人逃到宁远和山海关一带,也有不少逃入关内,还有逃到觉华诸岛的,也有几十万人被后金兵俘获,还有少量的百姓散居在乡间,近来被八旗兵不断的发现捕获,当然也会有少量的幸运儿一直躲藏无事,毕竟八旗兵留守兵力不多,这么广袤的地域,一直成功躲藏的人数必定也是不少。

    只有十三山这里的百姓为最多,聚集了十万人以上,杨二和毕麻子等江湖大豪提前做了不少准备,山上地域很大,原本就有几十个村落,有水源,野菜,野果,加上储藏的一些粮食,暂时来说还没有太大的麻烦,但一旦夏秋过去,进入冬季,十几万人聚集在山里,供给断绝,粮食消耗干净,那时候也就只有饿毙一途可走了。

    至于强攻,十三山上倒不怎么怕,十来万人,丁壮男子有两三万人之多,辽东民风在此时确实剽悍,不敢抵抗的已经被抓走,就算此时后金统治区域里的还是有不少辽民舍生忘死的抵抗着,也有很多人找到机会就会逃亡,数年之后,六七百万人的辽民死的只剩下十分之一,那时候的辽民就谈不上剽悍勇武了,毕竟胆大敢死的已经全部死在残酷的屠杀和饥荒之中,剩下来的人们只能苟延残喘,血勇之气已经消耗殆尽。

    现在的十三山上俱是丁壮敢战的男子为主,兵器也是很多,毕麻子和杨二都是一方豪侠,又是官府认可的团练之首,早前就准备了不少武器,然后这阵子在山上不停的打造枪头,每个壮年男子都尽量持有兵器,山中原本有不少猎户,加上丁壮子男也有很多善射之辈,所以弓手的数量也很多。

    还有山高涧深,骑兵难入,十三山的山梁一道接着一道,外人不识地利,很难放心大胆深入,否则一旦中伏,山谷之中一阵混战死伤必定惨重,纵然八旗兵骁勇敢战,可也未必有这种胆略跑进来送死。

    现在的关键还是在于粮食,有了粮食,十三山足以抗争到冬季,而女真人绝不可能留守一冬一春,到时候估计朝廷的争论已经有了结果,十三山是撤是留,到时候也易于决定。

    “东虏要杀人了。”成方身边的杨义突然低声说话,指着眼前的一队辫子兵低骂道:“一群畜生,狗日王八操的。”

    不少趴伏在草从里的汉子都低低骂起来,东虏确实要斩杀一批人,都是从队伍里挑出来的体弱的老人,这些老人多半年老,身体孱弱,其实他们都在努力向前走,力图争命,但有这些人在队伍之中,队伍前行的速度太慢,老人如果不死,就算是喝骂鞭打,队伍前行的速度仍然不会快起来。

    长长的队伍中有五六十个走的慢的老人被挑出来,他们有的呆滞,有的脸上有害怕之色,大多数老人不论男子还是老妇,都是大声劝家人不要闹,赶紧回去。

    有一些小孩子也哭闹起来,家人赶紧把小孩子的嘴巴捂住,后金兵认为孩子也是拖累,如果有小孩哭闹的话也很危险,很容易被斩杀。

    十几个后金兵持刀走过来,几十人骑马将家属和老人们隔开。

    有一个男子大骂着冲过来,一个披甲的拔什库猛然策马冲向前,手中虎、牙刀一伸,所有人都见刀光一闪,那男子大骂着被斩下头颅,嘴巴在半空中似乎还在一张一阖。

    这个拔什库似乎很满意自己这一刀,他两眼十分冷漠的看向整支汉人队伍,所有人都低下了头,没有人敢出声,也没有小孩子敢于哭闹。

    “斩了他们。”

    拔什库没有多说,策马慢慢离开,马匹步态悠闲的向前缓步前行,所到之处,一片死寂。

    一群女真人喝令被挑出来的老人跪下,然后手起刀落的就是斩下头颅,他们神色都很淡漠,似乎在做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杀人对这些旗兵来说实在是太寻常了,这几年的战事下来,大明光是军人就战死十几万人,几乎每个旗兵手中都有好几条人命,还有铁岭之屠,开原之屠,汉人军民死者数十万,眼前这几十人,几乎顷刻间就被斩杀干净。

    被杀老人的家人亲属忍不住跪下哭泣,头在地上碰的砰砰直响,几个旗兵眼中满是死气,跳下马操刀就走过去,一旁的汉民赶紧把这些人拉起来继续走,那几个旗兵见状又慢慢走回,跨、骑回马上,继续四处巡行。

    虽然是押解羊群般的队伍,但在这样的手段之下,人们看着道边几十具无头尸体,看着鲜血横流的土地,此时就算再有血勇的汉子也是心生畏惧,只能加力奔走,往那辽中和辽东等处,成为牛马一般的包衣。

    很多人还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进一步的苦难,更多的苦难,无尽的苦难……在这里行走的这几千汉民,一半以上活不到崇祯年间,九成以上活不到清军入关后的太平年月。

    “畜生……”

    杨义看到一颗颗苍白发头的头颅被砍下,这个无视生死的汉子几近崩溃,如果不是顾忌到伙伴们的性命,杨义定然跳出来与这些八旗兵拼命。

    “冷静。”成方按着杨义,所有人都很愤怒,但各人都能压住自己的情绪……这段时间,甚至这几年来,这种场景都是看的太多太多了。

    押解人丁的旗兵渐渐走远,之后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