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17 >

第212章

大明1617-第212章

小说: 大明1617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拿来当教学课,还有萨尔浒之战这样的大战,明军的动员集结,后金兵的动员集结,双方的态式,兵力,军械和后勤补给,战场态式,军队运动的经过,到实战,因为就是近在眼前的事情,对这些实战战例大家学习的都十分投入,孙耀肯定是下苦功的军官之一,眼前的图就是明证。

    在孙耀的图上,很明显的标识出了在草原上几次遇敌的情形,另外就是设想配给小型火炮进行火力覆盖后的情形,当然也包括仓储区大火的那一次,图画的更加详细,同时估算了蒙古人的战斗力和意志,结论当然和张瀚所想的差不多,他的部下对蒙古人普遍的不看好。

    “孙副百总,你的意见很好,我会慎重考虑。”

    张瀚站起身来,很正式的向孙耀行了个军礼,说道:“感谢你的意见。”

    孙耀的黑脸涨的通红,他用力还了个礼,答道:“属下感谢大人的夸赞!”

    待这个新任副百总出去,张瀚用力在孙耀给的纸上拍了几下,脸上也满是兴奋之色。

    每个人的思维里都有盲区,火炮就是张瀚的盲区。

    到现在张瀚也没有想过铸炮的事,此前他就是一个纯粹的商人,镖师也只是用来赚钱,说实在的能练些冷兵器格斗的本事,能把帐局的货物和银两押运到目的地就算合格了,后来他去了辽东,思维一变,但想的只是组建一支强悍的军队,由持燧发枪的火器队伍,加上长枪兵的冷兵器方阵为依托,加上穿硬甲拿刀盾的战兵队,加上强悍的骑兵队伍,他倒真的没怎么想过火炮的事……

    也不能完全怪张瀚,他毕竟是半路出家,而且大明的火炮走在一条歪路上,小型火炮的工艺差,气密差,火药用药差,象虎蹲炮和盏口炮打的全是散弹,威力严重不足,也就几十步内有一定的杀伤力,这样还不如用鸟铳或是大型的滑膛枪,效果不比这些所谓的火炮差,而大型火炮就是仿制的红夷大炮,来源是葡萄牙沉船,那是在船上使用的舰炮,火炮过于庞大和沉重,威力倒是够了,但用来守城绰绰有余,用来做移动攻击实在太过于困难,清军在攻击潼关时用了红夷大炮,在路上等了好几十天,炮队一直在后面做缓慢的移动,最少在张瀚现在了解到的明军或后金兵的做战序列里,明军使用不少诸如大将军炮这样的火器,但主要是用来攻城,很少和步队或骑兵配合,也没有相关的战法,只有戚继光的车营里火炮有不小的作用,但也是用来守备,而不是进攻,至于后金兵当然一门炮也没有,更不可能有相应的火炮战术。

    张瀚最主要的军事知识来自后世的影视和书籍,然后真正浸淫的是明朝北方边军的体系,最终他决定的是西式的军事体系为主,明朝的军事体系为辅,他的一切只能是摸索着慢慢来,包括这一次的火炮事件。

    “蒋奎,”张瀚坐不住了,他站起身来叫道:“你们随我到火器局。”

    “是,大人。”

    窗外的护卫们发出响亮的回答声。

    ……

    张瀚一行人策马出门时,两个穿着青色棉袄的年轻吏员也悄悄骑马跟着,张瀚注意到了他们,停下马等候了一下。

    “你们俩怎么跟过来?”

    “我们是军令司派过来的书吏,孙司官认为大人现在身边的事务繁多,不能凡事都亲力亲为,选了我们先过来,说是先在大人身边帮办事务,待日后……”

    张瀚轻轻点头,说道:“很好,那你们便跟着。”

    他对孙敬亭的安排倒是真的满意,商号的事情已经是井井有条,还有不少人留在李庄帮他料理细务,常威也帮的上手,各地的掌柜,新平堡的周逢吉李遇春梁宏,分号的莫宗通等人都很得力,倒是李庄这边的军政事务越来越繁杂,人手也越来越多,部门也多,并且越来越正规化,有几个文书人员随时跟着倒也是很正确的做法。

    张瀚有种感觉,自己并不是全知全能,有时候他也会膨胀一下,感觉自己虽不算白手起家,但几年功夫营造出眼前这一切也诚属不易,很有一种老子天下第一的膨胀感觉。

    但这种感觉只是稍微陶醉一下就算了,孙敬亭的本事就很不小,和张瀚在一起久了,不仅顺利融入了张瀚创造的体系,而且现在还能主动发挥,这个年代的聪明人绝不比后世差,而且张瀚还发觉常威这个表弟不可限量,还有李慎明,甚至那些商会的大商人们,没有哪一个是真正的笨蛋。

    ……

    “大人来了。”

    “巧了,巧了。”

    张瀚进入火器局的时候,里面正是一片欢声笑语,张瀚看到李东学也在,这个很严谨的部下脸上也是有着罕见的笑容。

    看到张瀚过来,所有人都在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李东学等人先迎了过来,王德榜紧随其后,这一次他的脸上当然也是笑容可掬。

    “怎地,有什么高兴的事?”

    “回大人,是了有不小的突破。”

    李东学没有说话,他示意王德榜上前,王德榜抖着脸上的肥肉上前来答了一句……他以前瘦的可以,现在脸上也放了肉,好在是经常做活的人,只是脸胖,身子倒还是很健壮的体形,并没有过胖。

    不用王德榜多说,张瀚也看到了眼前的“新玩意”。

    一台轧辊机被水力带动着,正在同时压制着好几台熟铁板,水力轧辊机是各个局的技术组都在全力突破的一个难题,有了这台轧辊机,熟铁板的轧制就不需要人力来进行,可以省很多工本费用,更可贵的就是省了很多时间。

    时间和人力都是成本,有了这台机器,鸟铳的成本最少要降低三成左右。

 第二百六十二章 水力

    “还有这个,大人。”

    王德榜一副献宝的神情,指着一旁的一台钻机,这机器上有坠子和钢钻头,可以把枪管固定住,然后用坠子带动钢头来钻枪管,只有在枪管过热的时候才会暂停一下,钻头也需要更换,不过不管有多少缺陷,这种钻机可以极为高效率的钻出枪管出来,也是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钻枪管实在是一项费力费工费时的没有太大意义的活计,别的活还能锻炼新手的能力,这种活只会消耗新手的热情和信心,没有人愿意从早到晚和一根熟铁管较劲。

    “恭喜大人。”

    “恭喜大人贺喜大人。”

    “也恭喜王局总。”

    四周响起不停的恭喜声,每人脸上都洋溢着由衷的笑容。

    张瀚从这些人的脸上感受到了真心的欢喜和发自肺腑的拥戴,他也知道这些人是为了奖励而高兴,同时也是为了这个集体的荣誉和成就感觉开心。

    有些事没银子不行,不过也不是所有东西都是银子能买得到的。

    张瀚道:“王德榜这一次奖励一百两,他是技术组的主持人,虽然是集体力量,但他是主要负责人,当然是当之无愧得到奖励。”

    “技术组人员可以选择持有专利,日后每出一台机器就给相应的报酬,或是一次性领取专利买断奖励,奖励当然也是丰厚,不会在王德榜第一次技术突破之下。”

    说起第一次技术突破,王德榜脸上有些不自然。

    燧发枪现在说能用肯定也能用,打响率不低,有效射程在六十步到八十步,加上照门准星,射击成功率也有所增加,但距离张瀚要求的标准定型还有相当远的路要走。

    很多机簧上的稍加变动就会导致整支枪都会出现技术变形,然后又得重新开始,火器局此前在轧辊机和冲床的研发上迟迟没有突破,主要原因还是王德榜把主要的技术人员都放在了燧发枪的研发组。

    对此前的情形张瀚并没有太多过问,事实上他还是太急切,眼前的成就主要倒是要归功于李东学。

    王德榜再次受赏,一旁的杨和高和陈耀宗倒没有羡慕嫉妒,他们的眼中也充满得意,相形之下,李长年就有些落寞。

    这一次李东学上前道:“大人,兵器甲仗那边也有突破。”

    张瀚道:“怎地我一来,就喜讯连连,看来日后我要常来。”

    李东学微笑道:“是巧了,这边是已经打算请大人来看,那边原打算要再等两天,不过大人来了,当然就请顺道去看了。”

    张瀚原本就打算和他说火炮的事,今天原本的工作计划已经全部推后,此时便是欣然道:“很好,便去兵器局。”

    整个李庄北面已经全部是被三个局给占据了,原本的灌木从和小树林被削伐一空,地也烧过,然后垫土夯平,然后修上了平直坚固的道路连通,再然后就是修河,水利上头有了此前水车的经验,算是驾轻就熟,三个局的位置是从北到南,河流则是东西流向,一头高一头低,中间还有窄处和水车配合用来使河水成为激流,这样才能带动未来很多的水力机器……在这事上张瀚并没有失误的地方,虽然现在水力机器还不多,但事前的准备工作他是做的很到位的。

    张瀚倒是曾想过蒸汽机,似乎原理并不太复杂,连他也知道大致,不过仔细想想,还是太复杂了,谁叫他连初中也没有念完?这事可不是脑子一拍就能弄出来的,欧洲从理论到实践也是经历上百年才鼓捣出来这玩意,然后真正实用又走了很长一段路,他这里想直接弄出来这大杀器就有些太假了。

    兵器甲仗局在中间位置,火器局在最南,北边是马车杂项局,众人都跟着张瀚一起走,两边相隔不远,中间有一些仓储区,张瀚正好顺道看一下已经造出来的成品。

    “腰刀制的不错。”张瀚经过兵器局的一个库房,拔刀出刀鞘,看看仿制戚刀的刀身,感觉很满意。

    刀身平直,把手到刀锋处是由厚变薄,刀身有些象柳叶,又有些象宽阔些的倭刀,其实戚刀就是仿制的倭刀,戚继光抗倭后虽然有了克制倭刀的利器和战法,战损比高的惊人,但戚继光并没有因此忽视敌人武器的长处,明军的腰刀有的过于粗笨,有的佩刀重达七斤,过于沉重,戚刀重三斤到四斤左右,狭长锋锐,配上盾牌,披上重甲,确实是跳荡战兵的最佳利器。

    “这刀若是买去,恐怕要六两左右。”

    一般的戚刀用的铁质多有杂芜,另外锻打的水平也有高有低,甚至包括刀柄和刀鞘也有质量问题,其中以工部出产最为差劲,工部的腰刀是三两一把,一般军镇自造的就比工部的用料用工要讲究的多,一般是五两左右,李庄这里的戚刀水平若是拿出去卖,果真要到六两甚至七两一柄。

    张瀚听的心中一动,说道:“成本多少?”

    “成本原本也在四两七到五两之间。”杨和高说道:“现在用了新的机器,成本下降三成,现在三两出头到三两五左右。”

    “很好,很好。”

    张瀚心中的想法越发明确了,新的机器会源源不断的出现,这代表工料钱大为节省,时间大为节省,代表可以大量出产优质的兵器,装备部队的瓶颈不复存在,甚至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

    更妙的是灵丘那边解决了供给精铁的问题,以前的灵丘就算出产精铁质量也远不及闽铁,大量制造就需要大量的购买闽铁,成本肯定降不下来,另外就算成本能降下来,也得张瀚有本事买到这些闽铁才行。

    “这是拉丝机,是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