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17 >

第1358章

大明1617-第1358章

小说: 大明1617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在皇宫御道上,魏忠贤突然猛抽自己的嘴巴子!

    四周无数宦官要么低头不敢看,要么就是看着魏忠贤的行止发笑。

    “皇上啊,老奴忠心耿耿办事,看来不容于今上了。”魏忠贤有若癫狂的大笑起来,他指着四周,一个个太监宦官要么闪避,要么低头,魏忠贤大叫道:“老奴要走了,这帮子废物能帮今上做什么?”

    一个宦官忍不住了,指着魏忠贤道:“李进忠,今时不同往日了,你斗跨我座主王安,这笔帐,迟早要算清楚!”

    魏忠贤斜眼看过去,对方竟不敢和他对视,魏忠贤冷冷一笑,说道:“这话为甚不在两个月前说?咱家虽没卵子,也敢快意恩仇,你这厮,不愧是没卵子,废物一个。”

    众太监俱是大怒,但竟是无人敢上前再和魏忠贤理论。

    魏忠贤也不理会他们,以他在内廷和朝堂这么多年的经验,如何还不明白当今皇帝的心意?积重难返了,魏忠贤给皇帝进献过美人,皇帝不要,想进献钱财,皇帝也不要。又主动请辞,皇帝不准。到有人弹劾,皇帝当面羞辱。

    这就是说,当今皇帝要的不是魏忠贤平安走人,而是要将他和他的党羽一扫而空,要清算!

    魏忠贤冷冷一笑,低声道:“当初倒是没有看的出来,信王还真是个角色。若是咱家在此之前……”

    魏忠贤稍稍设想一下,也是颓然摇头。

    天启对魏忠贤再信任,事涉皇统也绝不会让魏忠贤胡来。天启皇帝临驾崩前,同意英国公护卫信王,也同意张皇后的诸多举措,说明到了那个时候,事涉大位,皇帝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给魏忠贤任何机会。

    就算是在信王面前说魏忠贤的好处,天启也只是稍作努力,当时的天启肯定已经看的出来信王内心自有打算,但天启也只是加以劝说,并没有实质性的举动。

    一个将离世的帝王,对自己的继承者推举自己最信任的心腹,得力的干将,但继承者却毫无兴趣,甚至充满敌意。当天启说出那句:“来,吾弟当为尧舜。”的话时,心中的滋味恐怕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

    “回府了。”魏忠贤看看四周,随从都是一脸惊慌的样子,他冷冷道:“咱家是上公,为大明效力多年,今上不要咱家伺候,咱家去凤阳守皇陵去,不失富贵,你们慌什么!”

    众人无语,但也只能簇拥着魏忠贤上轿离开。

    田尔耕和许显纯等人还在位,魏忠贤身边的护卫不少,仍然有过百人护卫着大轿,威风凛凛,似如天启皇帝在时,然而在有心人的眼里,魏忠贤的气势尽失,权位尽失,看似威风凛凛,其实狼狈不堪,属于魏忠贤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

    回到府邸中后,魏忠贤思索再三,说道:“将崔呈秀和霍维华都请来。”

    良久之后,已经被剥夺衣冠的崔呈秀一脸惶恐的赶过来,他已经知道今天的事,更加知道自己靠山不在的后果。

    当年阉党打击东林,无所不用其极,两边斗到眼红,对东林这种口含大义的清流为主的党派,一般的招数根本无用,对杨涟和左光斗黄尊素这样的人来说,关押,免官,贬斥,这些手段也是毫无用处。

    只有将其彻底从肉体上消灭,才能使这帮最死硬的东林清流闭嘴,才能获得党争的胜利。

    打击那些大佬级人物,免官就可以,比如韩爌,叶向高,孙承宗和钱龙锡等人,免官就使他们安心乡居,他们会爱惜羽毛,不会冲在第一线。

    而杨涟等人,战斗力实在太强,也绝不会妥协,所以当年将杨涟等人抓到锦衣卫北所,直接虐杀,虽然执行人是许显纯等人,但献策的就是崔呈秀,这一层他是无论如何也避不过去。

    随着魏忠贤的倒台,崔呈秀的下场必定不妙,现在他已经被免官,将来等着他的就是锦衣卫北所,性命能不能保住,尚在两可。

    当然现在崔呈秀也并不明白,其将与很多阉党核心一道被押往西市,直接明正典刑。

    崇祯皇帝深恨阉党,到目前为止,很多人,包括魏忠贤在内,都不明白他的决心有多大。

    “厂公既然受如此侮辱……”崔呈秀苍白着脸道:“也只能再次请辞,这一次皇上会允准的了。”

    “咱家也是这样想的。”魏忠贤面色难看的道:“不过你就有这么一句话,没别的可说了?”

    “皇上一步一步的算计过来。先安慰厂公,摆出不会换人的架式,然后在内廷将王德化和小曹他们安排进司礼,掌握御马监,皇上还亲自接见大汉将军和上三卫护卫,令众侍从在身边环坐,皇上与侍卫一起进餐,这般恩遇,数十年未曾听闻过。现在上三卫禁军皆愿为皇上效忠,皇上还派出心腹太监,如杜威,高起潜之辈掌握禁卫和勇士营等部,三大营在英国公等人掌握之中,然后就是指使御史弹劾我,下官立刻被免,这是在断厂公的羽翼,也是叫天下人知道皇上的心思。果然,自九月中之后,短短时间,弹劾厂公的奏折有好几十封。皇上又亲令厂公听闻奏折,这是侮辱厂公,使厂公自己求去。”

    说到这,崔呈秀叹口气,说道:“如此,恕下官直说了吧,厂公被皇上摆布的动弹不得,现在最好的结果就是去凤阳守陵了。”

    魏忠贤脸色变幻几下,说道:“难道还有更坏的结果?”

    崔呈秀诺诺无言,他心中其实相当悲观,按党争的结果都是尽量要消灭敌人,何况现在阉党的敌人是皇帝?

    皇帝的心思谁敢说揣摩的一清二楚?是叫魏忠贤滚蛋养老,给故去的皇兄一个脸面,也是给阉党留几分元气,防止东林再一党坐大,这谁能说的清楚?

    局面当然是十分的凶险,并且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皇帝才十七岁不到,这种年龄的少年人心思变化极快,而且容易心狠……这和成年人不同,成年人火性没那么大,崔呈秀现在感觉,皇帝不太可能轻轻放下,而是会将魏忠贤彻底弄死。

 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动手

    “霍维华呢?”魏忠贤突然对人道:“咱家不是叫他过来商量事情,怎么现在还没有到?”

    魏良卿上前一步,苦笑道:“叔父,莫想他来了,你老不想想,霍某人已经有多久没有登门了?”

    崔呈秀摇头不语,其实他在过来之前就写过一封信给霍维华,向他讨教下一步的行止。但霍维华根本不回信,也不回拜,他们已经有十天时间未曾见面,现在霍维华已经摆明车马与信王一脉的人走的很近,特别是和曹化淳的关系相当的好,所以这事说起来好笑,曹化淳其实学问很好,人品也不差,崇祯即位后用曹化淳入司礼监,很多东林党人与曹化淳的关系极好,到崇祯十二年曹化淳回家乡居,结果后来很多东林党人说是曹化淳打开了城门迎入闯军……一个根本不在京城的太监带着人打开了京师城门,这过程、真是相当的玄幻。

    所以太监未必不是君子,君子的操守未必比太监强多少。

    魏良卿说毕之后,大骂霍维华,魏忠贤听了一会,摇头道:“算了,大难临头时,夫妻还各自飞哩,说这些话有个屁用。叫个人,替咱写个书子,就说咱不问别的,就问他霍某人,咱家辞官不辞,怎么走,往何处去。多年情谊,换他这几句话,就这样。”

    过了一会儿,有幕友写好书信,魏忠贤也不看,叫人立刻投递到霍府,他颓然倒在椅中,环顾左右,这才发觉,原本每天都上门的那些党羽们,已经悄然不见了很多。

    “嘿嘿,君子,嘿嘿,人心!”

    此时此刻,魏忠贤也只有苦笑摇头,此时他才明白,过往的权势完全并不属于自己所有,无非就是皇帝的心思和意志,一理这种意志转移,自己就什么都不是了。

    “咱家就是一条老狗,主子叫汪汪就汪汪,现在的主子嫌老狗老了,要撵咱家走了,好,咱家走就是了……”

    ……

    魏忠贤的书信投到霍维华家,却在门房被挡住了。

    这种信太要紧,甚至关系重大,各官员府邸家的门子都是最亲近的心腹,而且要熟知朝廷大事和来往官员的身份,这才能区别对待,一般人是干不好门子的。

    霍府的门子一看是魏忠贤的信,虽然不敢怠慢,将人请在门房里坐着,却是很客气的将人挡住,自己拿了书信往里投递。

    但霍维华并无所谓,见有人持信过来,就算知道很要紧,也并不曾第一时间接见。

    霍维华现在见的人比任何人都要紧,书房之中,房门和窗子都是紧闭起来,座中只有寥寥的几个人而已。

    新上任的司礼监太监王德化,曹化淳,还有御马监的高起潜三人一同前来,王德化在正中坐着,曹化淳和高起潜一个坐在另一侧,另一个却是站在一边伺候着。

    霍维华满脸是笑,他也没有坐着,而是站在王德化身前不远处,甚至身形还微微躬下来。

    王德化已经是圣心默定的下一任司礼掌印太监,很可能要执掌司礼多年,以今上的性格,不可能再出现一个魏忠贤,司礼掌印就是当之无愧的内廷第一人了。

    内相第一,地位还在内阁首辅之上,适才王德化进门时,霍维华坚持要用大礼参拜,王德化也没有太客气,这就是规矩!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司礼太监号称内相可不是假的,外朝待郎一级的官员,见了要下跪行礼,尚书一级,也得先向内相行礼问好,哪怕是阁老,在礼数上也弱内相们一筹。

    至于曹化淳,是默定的下一任司礼秉笔太监,执掌东厂的不二人选,是现在魏忠贤的身份完全复刻到曹化淳身上,当然,曹化淳不可能有魏忠贤那般的权势地位,他是一个弱化版的厂臣。

    就算如此,曹化淳的身份地位也不是霍维华能抗衡的,就算是高起潜,霍维华也是完全得罪不起了。

    除了三个太监外,尚有姚宗文也在座中,此人也想改换门庭,但他名声很臭,未必能留的下来,这一次过来,姚宗文更多的是想给自己临走前多捞一些好处,最少替太监们效力,使这些新的权阉不要过分为难自己。

    在这样的情景之下,不要说魏忠贤的书信,就算是魏忠贤本人过来,霍维华也是断然不见了。

    “霍大人,”寒暄客套已毕,各人也没有心思继续说什么闲话,这几个太监都是现在最得宠当权的权阉,他们哪有多少闲功夫在此耽搁。王德化相当直接的道:“对和记现在动手,妥当否?”

    “禀报内相。”霍维华十分恭谨的拱手道:“愚意以为,要先询问一下大同巡抚和阳和兵备的意思,另外再问大同总兵,张家口参将,并宣府巡抚等人的意思。”

    见王德化皱眉,霍维华连忙道:“布置这些人在大同和宣府,这是大行皇帝的亲自安排,距离已经一年多时间,练兵,实饷,选将任能,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临阵换将,会使得前功尽弃,恕下官大胆直言,此辈多不是阉党,甚至是清流,皇上对此辈也必定能信重。”

    王德化微微点头,但面色还并不是很好看。

    高起潜忍不住道:“霍大人,今上还是信王时,在潜邸我辈就经常和皇上研究怎么针对和记的事,皇上对你所说的这些文武大臣还是颇为信任的,但对他们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