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17 >

第1289章

大明1617-第1289章

小说: 大明1617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个屯堡会开垦数万亩土地,放牧一些牛羊战马,如果在有河流或大型海子的地方还会养鸡和放养鸭群和鹅群。

    数年之后,这里将会遍布熟田与大量的牧群,不仅是战马和牛羊,还会有鸡鸭鹅群和猪栏,集宁堡到小黑河堡和青城一带早就是如此,用文人的话说就是塞上江南。

    张春牛没有想太多以后的事,他关注的是附近的土地。

    这一次打赢之后,张春牛升到团级辎兵指挥,对应的是战兵营级,按军司的规定等同营级,营级指挥能分三里地的封地,大约能开垦出七千亩到九千亩的土地,剩下的边角料地现在也有用,可以放牧和搞养殖业,按老规矩军司可以代为经营,将土地收入折算成花红发放,收益着实不少。

    军中的人几乎人人都有份,师级指挥可以拥有三万亩土地的分红,其实去掉早期的开垦费和建设道路桥梁,兴修屯堡和房舍,还有耕牛和种子,农具等费用后。军司要在第二年或第三年才会有盈利,从分封开始的第一年年尾每个军官都能领取土地的收入分红,其实就是和记给这些军官的福利。

    张瀚希望的是没有哪个军官自己去经营农庄,后来干脆就决定封地一律由军司代营,这会杜绝军官们形成新的将门,同时在和记公司里给一定级别的军官股息分红。

    这也是与英国和荷兰等新兴的殖民国家学习后的结果,连英女王都会入股东印度公司,这些公司到处去殖民和抢掠,不管是私掠船抢西班牙人的运金船,或是在殖民地奴役和压榨各国的奴工们,又或是用各种手段在世界各地用贸易和抢掠弄来的财富,哪怕每个金币都充满着鲜血,这些殖民者身后的贵族们也是能心安理得的享受。

    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在本土有大量的股东,几乎都是有身份的贵族或商业领袖,他们当然不会亲自出头到东南亚这边来打拼,不会叫自己的两手沾满鲜血,只是东印度公司的巨额利润,这些股东和他们身后的人可不会少分一个金币。

    中国要想走出去,持续的掠夺和殖民也是必不可少,不光是东亚,东南亚,中亚,西亚,这些地方都要染指。

    或是直接殖民,或是贸易掠夺,不可避免的要和西方竟争。

    用国家层面来说,很难在万里之外指挥如意,根本办不到。

    而用公司的形式就好办许多,更加灵活,也不必顾忌形象,公司层面等于是国家分权出去,公司再分权容易许多,也相当的灵活。

    把和记商团军的军官们的利益绑定在和记公司之上,公司打的地盘越大,获利越多,他们就分的越多。

    已经有相当多的军官把眼光投放在南方,恨不得台湾那边立刻拿下吕宋和巴达维亚等处,抢到锡兰的香料生意,一年赚过千万,他们一个个都能分到大笔钱财。

    相比土地来说,分封土地更象是安抚人心,未来二十年后,能叫这些军官成为贵族,并且不与国内的百姓争利,杜绝每个王朝开国之后的腐化堕落,并且保持相当强的进取心,保留公司,并且使大量的军功阶层在公司获益,这才是张瀚在开国之后的最佳方案。

    分封田亩是原始股,公司的股份花红就是干股,也就是顶身股。一般这个时代的大商号都会给效力多年的老掌柜这种干股,不过不干到快死了是拿不到的,张瀚当然不会这么小气,想要马儿大力快跑,当然得给马儿吃饱草。

    张春牛的新分田就在蓟北郡,很多参加灭察战事的将士在升迁过后都各有分田。

    虽然田亩是军司代管,但毕竟属于个人名下,同时军司会尊重各封田主人的权力,允许他们保留一定的自留田亩,构建庄园在草原扎根最好。

    尽管愿意留在草原的高层和中层将校的人数不算太多,但还是有相当多的人愿意留下来。

    朵儿和任敬就在自己的封田大建庄园,尽管不能干预屯田事务,也不直接管理屯堡,有点类似现代化之后的欧洲贵族,没有权力,在封田区域内还是相当滋润。

    张春牛现在也拿不准自己将来会在哪里生活,他的父母已经在小黑河堡城里开了相当大的酒楼,从灵丘的小饭馆飞跃成大酒楼的东主,张春牛的父母已经相当满足,二老现在还不到五十,生活过的滋润,医疗也有保障,不出意外再干二十年也没问题。加上张春牛在和记公司和封田的收益,将来已经不缺银钱。

    军司高层很多人都还没有在各自的土地里兴修庄园,一个是人力物力不足,军司优先保障的是道路和军台墩堡的修筑,然后是各种民生工程,个人要修庄园只能自己想办法,现在草原上还是人手相当紧张,每个移民到草原上就被安置到各个屯堡和城堡之中,根本就没有多余的人丁被私人吸纳,所以就算想留在草原安家,暂时也只能在各个军堡里住分配的房舍。

    很多人希望将来有财力和足够的人力物力时再说,也有一些人看到将来和大明必有一战,很可能要一路打到南方,到时候就地镇守也不是不可能,如果将来有封爵,很有可能都住在新朝的京师,就象历朝历代的勋贵一样,现在求田问舍一则是太早,条件也不允许,二来就是人们不确定自己将来会停留在哪里安家,想安定下来为时尚早。

    和记军司的官吏和商团军的将士,平均年龄就是二十来岁,这是一个新兴的,朝气蓬勃的团体,每个人都对未来有更高的希望和期许,甚至有人感觉自己可能会到南洋安家,未来还充满着不确定性。

    每个军官的地理知识已经和几年前有飞跃一般的变化,也并不害怕离开故乡。

    张春牛眯眼看了看四周,他也不确定自己的封田位置,只知道大约就在附近不远处,方圆数里的地方全部归他所有。

    军政司分田还是很讲究的,除了地块很好外,会兼顾考虑河流水源利用,除了耕地之外还要有水利之便,还有可供放牧的地方。

    当然其实每个受封者都不必太操心,最多在封地里找一个风光秀丽的地方给自己修庄园就行了。

    张春牛皱眉看着四周,这一片地方从风景上来说相当的平常。其实在春夏秋三季应该还不错,茂密的草原上开满鲜花,如果刚从汉人地界过来,会震惊于这样的美景。不过他已经在草原上好几年,对这些景色实在是看太多了。

    每个军官都能分辩出真正的好景色,稀疏而碧绿的林地,配合蔚蓝的海子,再加上碧绿的草原,还有若干山丘,这样的地方才是真正的美景之地。

    春天时繁花盛开,夏天则一片碧绿,猎物充足,秋天则满山野果,黄叶满天,令人心旷神怡。

    在营门处进来一群辎兵,都是在肩膀后斜背着火铳,身上挂满了猎物。

    各人随意说笑着,也并不怎么兴奋。

    在这里打猎太容易了,枯草和雪地之上很容易发现猎物,兔子经过一秋养的相当肥硕,刚刚入冬还没有疲瘦,到了初春时人们就不爱打猎了,野物普遍在发情,肉不好吃,还瘦。

    在远方传来一阵嘹亮的军号声,这是哨骑发现有异常的提示声,不等张春牛下令,团部的值班军令官立刻发布命令,军号声此起彼伏,那些不轮值的辎兵也纷纷解下火铳,分别列队,报数声也是此起彼伏。

    张春牛不以为意,蒙古人都被彻底打服了,根本没有成建制敌人的存在,当然也不可能有敌袭。

    大明方面也是一样,现在大军压境,蓟镇但求商团军不进攻就算烧高香,明军出边墙来偷袭的可能性极小,比蒙古人来突袭的可能性还要小的多。

    就算敌袭的可能性小,该做的还是一样也不能少,这是规矩。

 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出营

    除了辎兵营地,数里外的猎骑兵营也是响起号声,不一会火红色的骑兵冲出营门,大约有不到二百人,应该是一个轮值连队出营哨看。

    猎骑兵们就是这样的风格,就算真有敌袭,也是主动迎击,绝不会考虑在营中固守。

    现在是杨泗逊这个师指挥负责全面的营务,戒备命令应该是杨泗逊所下,隔了不久,张春牛等人看到聂磊等人簇拥着一群军司官吏策马前来,再近一些,有眼尖的人叫道:“是孙政事官赶来了。”

    张春牛打开望远镜仔细观察,见果然是穿着蓝色官服的孙敬亭在马队正中。

    张春牛放下远镜,虽然心情略有激动,但并没有出迎的打算。

    军令未至之前,全营在全面戒备期,不要说出迎,就算是放孙敬亭进来都算违令,他还不想和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孙敬亭身边跟随的高级军司人员也是很多,足有数十人跟随,其中最叫人瞩目的是田季堂,和记有名的财神爷。

    过了半刻钟光景,孙敬亭等人已经很近了,这时从枪骑兵团驻地方向传来军令,命令各团各营纷别出营寨列队。

    接到军令,众人都松了口气,开始把营门大开,各团和各营驻地纷纷奔跑出大量的战兵和辎兵来。

    张春牛身边一个副手笑道:“孙大人向来不喜欢摆排场,今天有些特殊啊。”

    有人接话道:“现在孙大人是大政事官,等于拜相,和以前不同了。”

    现在和记上下都知道是孙敬亭主持所有军政大事,枢密院主持具体军务,军政大体分开。对这样的安排,众人服从是肯定服从,也知道张瀚是要重立宰相,等于提前帮着孙敬亭确定威信,但还是有人会感觉不舒服,应该说相当多的人感觉不舒服。

    很多人从加入和记,或是知道和记时就只认张瀚一个,现在孙敬亭独揽大权,虽然军权并不在手,而且是出于张瀚本人的安排,可是心有不满抱有怀疑情绪的人也并不少。

    张春牛听到这两人的话,微笑着道:“你们不说话,也没有人当你们是哑巴。”

    这两人受了斥责,只能闭嘴,不过腮帮子还是鼓了起来。

    张春牛无所谓,凭他的能力,资历,还有名望,掌握一个辎兵团相当容易。虽然上任不久,也是已经将团务理顺,并且他带着自己原本指挥的一个大队上任,这使得张春牛更容易掌握部队。

    “孙大人主持大局是张大人的意思,”张春牛盯着两人,正色道:“我知道你们想什么,不过孙大人从不经营自己的人脉,他这样的人当相国还不能放心,难道我们和记也是和大明学,事权不一,名不正言不顺,诸事掣肘,大家把事都办坏,你们就高兴了?”

    这下两人都拱了拱手,其中一人说道:“我等岂敢,只是张大人现在在新平堡,我们是他一路带出来的,如非张大人,我这样的陕北流民不饿死也去一层皮,所以一想到张大人身处险地,心里就不舒服。”

    张春牛叹息一声,说道:“谁不是和你一样,我投效和记比你早多了,开初就是奔张大人来的。你们放心吧,有和记在,有商团军在,张大人身在新平堡,也一定安然无事。”

    众人一时无语,尽管张春牛安慰大家,其实自己内心也有相当的担心。

    不管怎样张瀚现在就是身处险境,和记内部也是相当明显,孙敬亭可以执掌大权,枢密院的梁兴掌兵权也能叫人服气,但这是张瀚安排的前提之下。

    如果孙梁等人妄图自立,那么立刻就会使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