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17 >

第128章

大明1617-第128章

小说: 大明1617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略,眼前这一仗如果不是眼前这杨镐为督师,而是叫李如松为主帅,没准还是有得一打。

    心中尽管腹诽,李如柏还是躬身道:“末将多谢督师大人信任。”

    杨镐摆手道:“若依我,肖城你足可当得西路军的主将,然则朝中诸公另有想法,再者,杜松也不是好相与的人!”

    李如柏有些怨气的道:“杜黑子这阵子风光无二,他的部下已经与我的部下多次冲突,我叫人私下知会他,他理也不理我。”

    这算是私下同督师说小话,杨镐没有制止,而是展现出很有兴趣的表情。

    这时有个长随过来,躬身道:“老爷,贺副将来了。”

    杨镐起身笑道:“他来了,我们还是席上说话。”

    杨镐这里的饮食在李如柏的身份看来实在平常,寻常菜肴,烩制也不精致,酒也普通,向来讲究声色犬马的他实在提不起几分兴趣,倒是贺世贤说的话题,令得李如柏很感兴趣。

    “这厮太不象话。”李如柏颇有几分真怒,对着杨镐道:“总兵,副将,相隔不过一线,我与贺副将在军中时都是兄弟相称,杜黑子这架子摆的未免太足。”

    贺世贤补充道:“也是不将我们辽镇兵马看在眼里。”

    贺世贤的亲兵虽然多是陕西人,但他其实是在辽东起家,所带兵马也是辽镇兵马,和李如柏自是能同仇敌忾。

    杨镐没有表明态度,但也没有制止这两个武官发牢骚和诋毁同僚。

    席终之后,贺世贤与李如柏一起出门,杨镐把他们送出二门就回转,在前门庭院中,贺世贤因是骑马来的,站在当间由亲兵帮他系披风,李如柏的轿班在外等着,贺世贤向李如柏小声道:“李帅,我以为督师大人是支持我们的,你意下如何?”

    李如柏道:“督师其实最恶的是刘铤,其次便是杜黑子,今晚很明显就是叫我们努力,他会替我们争功,也是要我们和杜黑子别苗头。”

    贺世贤拍掌道:“打仗咱不怕,和杜疯子争就争。”

    李如柏笑而不语,他和贺世贤的家丁还算精锐,李府家丁所余不多,年纪也大了,但瘦死骆驼比马大,只要用好了还能发挥很大作用,贺世贤本人勇猛,调教出来的家丁也很厉害,但两人所属的兵马武官数量不多,不象西路军有大量的武将,武将一多,家丁数字就多,合起来的战斗力就强,另外南路军兵马总数是两万多人,比起西路军三万人看似差着不多,但西路军和北路军多是延绥固原和大同宣府兵,精锐程度比早就败坏的辽镇兵强的多,虽然调来的西兵不是各镇的家丁主力,战斗力还是远在辽镇营兵之上,北路军有叶赫兵为盟军,东路军有一万多朝、鲜兵,朝、鲜兵从咸镜道调来,也是朝、鲜八道中唯一能战的兵马,算起来南路的实力只比东路稍强,这一仗想和杜松争功,确实是难了些。

    贺世贤虽猛,心眼倒也不少,看到李如柏的模样便知其心思,当下一脸郁闷的道:“那怎办,督师这顿饭咱不是白吃了?”

    李如柏微笑道:“督师的意思只是告诉我们他支持我等,不满杜松和刘大刀,至于咱们怎么做,他有说吗?”

    “这?”

    李如柏一路走,上了轿,临行时才摆手道:“明早军议后再说!”

    ……

    贺世贤和杜松算是最晚到的,其余的被召集的文官武将早就来到了沈阳城中。

    对沈阳城的人们来说也是很久没有看到有这么多的官员和将领被集中到这座二百多年历史的卫城之中,城内还驻有大量的兵马,这些时间下来城中的居民时不时的和官兵发生冲突,朝廷粮饷不足,经常拖欠军饷,士兵们又不愿总是饥寒交迫,抢掠民财或强吃强占的事情时有发生,因为军饷不足,将领也不愿过份的约束自己的部属,这样很可能导致兵变。自嘉靖以来,因为国用不足,或是文官压迫过甚,兵变已经时有发生,在几十年前的杭州,乱兵将巡抚都痛殴一顿,在勋阳,总兵被乱兵逼着跳墙,跑的晚了就可能会被打死。在十几年后,辽镇兵闹饷逼的巡抚上吊自杀,大明的一切问题其实都是财政问题,然而真正有心探询究里并解决这个难题的政治家却是始终没有。

    在督师行辕附近,戒备的十分森严,然而表面的警觉之下其实还是军纪的疏松,杨镐的目光从未认真的检视过自己的部属,不论是军械的准备还是军纪的管制,在行辕附近,前几天晚上还发生过一次劫杀案子,今日正好是头七,因为要召开军议这一带被布满岗哨,死者的亲属也不能靠近,他们只得在不远处的巷子口处点燃了带来的纸人纸马,并且发出低低的哀泣声。

    辕门外,刀枪如林,旌旗飘扬,刀枪的枪尖在清晨的薄雾下闪烁着寒光,杨镐的督师旗在辕门内丈六高的桅杆上高高飘扬,只是今天早晨无风,旗帜低低的垂落着,一如赶来开会的人们的心情。

    会议的主旨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扬,但前来参加的官员们都是心中十分清楚,已经是二月,朝命几次催促进兵,所有人都在内心认为此时发兵不合天时,天气还是太冷,到处都还有没有化尽的残雪,这个时代正处于小冰期,辽东又是中国最冷的地方之一,二月的天气只是比深冬时稍好一些,没有一场接一场的大雪而已,在这样的天气进兵,不论是军心士气都不会高昂,另外所有人都明白,杨镐能力不足,完全没有把下属的关系梳理清爽,对所有的部将也没有了解,打仗时他这个督师也不会身临前线督战,只留在沈阳城中看着粗陋的地图指挥,这一仗究竟会打成什么样,最少这些奉命执行的人心中完全无底。

    到了辰时初刻,第一声号炮响起,接着督师行辕的大门洞开,人们穿过两列门旗,再过站立着两排卫兵的仪门,然后便是大堂所在,这里与昨天李如柏和贺世贤过来赴宴时的情形已经完全不同,两队盔明甲亮的卫兵站在大堂阶下,手中持着长刀和铁枪等兵器,在他们身后是各色军旗,两行豹尾旗还摆在昨晚的位置上,旗杆尖头是锋税的枪尖,这是军机重地节堂的标识,文武百官没有命令擅入节堂便是重罪,在号炮响起之后,包括从关内赶来的蓟辽总督汪可受,辽东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在内的文官大吏,与所有的武将均是站在二门之外,等候以兵部左侍郎领辽东督师的杨镐召见。

    众人没有等候太久,第二声号炮接着响起,穿着大红官袍,胸前绣着孔雀补服的杨镐在幕僚和侍卫的簇拥下从屏风后走出。

 第一百五十九章 四路

    杨镐今日显得特别威风,身上的官袍,补服,腰间的玉带,头顶的乌纱帽都在显示着他高人一等的身份,他是特授督师,哪怕是远道而来的蓟辽总督汪可受也只能屈就于他之下,在杨镐出现之后,由汪可受带头,各巡抚,巡按,监军道,粮储道,管屯粮都司等文官一班,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为另一班,文武两班鱼贯而入,分别向杨镐报名参拜,汪可受因为身份高贵,杨镐没有叫他参拜,请了汪可受在自己的左下首处等候,待文武官员均参拜过后,所有人躬身肃立,等候杨镐的训示。

    杨镐故意用威严的眼神扫视着在场的将领,站立在前头的全别是山海关总兵杜松,保定总兵王宣,原任总兵赵梦璘,原任总兵马林,辽东总兵李如柏,原任总兵刘铤,原任总兵秉总,总兵李光荣,辽东都司张承荫,这些总兵和都指挥级别的武官站在武将的最前列,光是正经的总兵就有八位之多,底下还有几十个副将,参将,游击等高级武将,都司以上的武职官职有近四百人,召来沈阳的就有一百多人,只是今日会议他们还没有资格参加,等过些时日的誓师大会时才会出现。

    沉默了片刻之后,等人们的神经提了又提,整个节堂里十分安静时,杨镐才把万历皇帝刚刚拟就的谕帖一道当众宣读,这谕帖是首辅方从哲刚刚自宫中取得,派人以四百里加急的塘马飞速送到辽东,谕帖的措词较为严厉,并且点了几个总兵官的姓名,众人原本就是跪下听旨,被听名的赶紧又将头帖伏在地上,表示诚惶诚恐,众人在听旨的同时都明白了皇帝对辽事十分关切,心中感觉振奋和紧张。

    近年来,可能真是因为身体不好,万历虚胖多年,不良于行,高层的文武官员都知道皇帝已经跛足很久,在宫中几乎很少行走,更不必提到南苑一类的地方散心,皇帝从万历二十年以后这二十多年几乎没有出宫过一次,胖而不良于行,身体的状况之差自是不消多说。

    皇帝对普通的国政早就不加理会,近年来连各部的堂官出缺都不怎么去管,甚至内阁在很长时间只有方从哲一个大学士,多次奏请增补万历也是不理,在万历心中,只要在外朝找一个合格的管家他就可以放心,万历十年后万历用申时行,十分称意,后来的首辅也是精心挑选,方从哲是他近十年来挑选的最称心的一个,方从哲的努力使万历更加怠政,但只有一条,涉及到军国大政时,比如兴兵之事,万历一定亲力亲为,在辽事上他就是谕旨连发,包括筹饷,调兵,集将,命帅,这些事均是万历一手操持,只是对杨镐的挑选其实并不是完全由万历自己决定,而是方从哲等朝官的建议,最终万历首肯而已。

    在宣读谕帖时,杨镐的神色十分严峻,在读完之后,他先令各人起身,接着才又态度严厉的道:“本督师受皇上信重,畀以重任,誓灭丑虏,诸君都是深受国恩,今当戮力同心,杀灭丑虏,以报陛下,建奴不过跳梁小丑,只要我天兵一至,必败无疑,只要汝等申明军纪,功必赏,过必罚,令行禁止,击鼓而进,鸣金而退,以大将军炮于前,火铳弓箭于后,挫敌锐气,而后追迫之,再焚其寨,毁其田,断其根本,则东事必平,未来数十年太平可期!”

    杨镐的话,也是对建州部,所谓建奴或东虏的根本性的讨伐主张。

    四路合进,主要重火器的运用,这也是明末时明军做战的一个特点。

    白刃战是骑兵和家丁的特长,对营兵疏于管理和训练,朝廷经常欠饷,军需也远不足用,对此情形上下均是清楚,营兵的作用就是排列战阵,打放火器,挫敌锋芒,最好能将建奴的冲锋挡住,然后将领们集中家丁骑兵追击砍杀,用这种办法获得胜利。

    大将军炮或二将军炮,盏口炮,虎蹲炮,佛郎机,此次出征,以北路军和西路军火器为最多,南路军是辽镇兵为主,骑兵稍多,火器数量也并不少,火器最少,路途最艰险最远的便是东路军,自宽甸一路北上均是深山密林,女真人道路更熟,地形更加有利,大型火器搬运也很困难,数量也会很少。

    只要正面以营兵挡住,然后精锐家丁骑兵冲杀,然后焚毁沿途村寨城池,荡平女真统治的核心区域,击败其主力,不一定要歼灭,这个战略目标的核心不是歼敌,而是攻克赫图阿拉,毁灭女真全族的元气。

    这也是成化三年时明军征伐女真的打法,靠着有名的“成化大征伐”,女真人的元气过了百年之久才渐渐恢复,这一次当然也是打算与成化年间一样的做法。

    这也是一定要四路出击的理由所在,只有这样可以防止女真人率主力远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