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17 >

第1217章

大明1617-第1217章

小说: 大明1617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几个县的格局,已经相当于内地一省了。

    草原上的人口数量在南方来说只是一个大府,在北方也不够撑起一个省的格局。大同一府差不多也有过三百万人口,整个大明北方的人口应该是在六到八千万左右,南方在一亿以上,明末时可靠的人口分析是一亿五千万人到两亿人之间,南方的人口密度远大于北方,而到了清初,人口陡然下降,到康熙至乾隆年间,由于南美各种作物大规模的种值,加上摊丁入亩等政策大规模实行,人口数量又是一个陡然的爆发。

    “中枢和地方,都由孝征兄一总掌之了。”张瀚起身,拜揖道:“今后以大事相托,孝征兄要辛苦了。”

    “我只能说汉故丞相诸葛武侯的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孙敬亭眼角泛起泪光,起身还揖,郑重其事的承诺着。

    “这时应该有画师把这样的场面记录下来。”张瀚心头却是相当轻松,他已经大体上把和记的治国精神和中枢,地方,军制等大事确定下来,只要有具体的方针就可以用手下这些聪明人把事情给做好。

    历史上留名的不一定就是十分出色,可能也就是机缘凑巧而已。

    或者说,历史上留名的都是相当出色的人物,但也有一些相当出色的人物并没有遇到自己的那份机缘,孙敬亭能说不出色?叔侄俩人在灵丘做出了相当不错的事业,但如果没有张瀚,孙敬亭叔侄可能死在崇祯初年农民军的进袭之中,也可能在清初的反叛中因为躲在大同而被屠杀。

    包括李慎明和王长富还有梁兴等人在内,他们都是不错的人才,可能没有那些考中进士的人才优秀,比如卢象升,洪承畴,张瀚承认这些人是最顶尖的人才,可是在他的调教之下,一些原本就很不错的人才也在绽放着属于他们的光芒。而他们是和记的人才,张瀚的人才,将来也注定会青史留名。

    “叫银锭画。”张瀚兴趣颇高的道:“我拜揖,你还揖,将来建个殿阁,专门挂一些这样的画,我希望这样的事成为一种精神,一种象征。君上尊重真正的人才,每个君主都知道真正的人才需要尊重,并且承认天子也未必比宰相强,甚至在治国理政上,宰相比长于深宫的天子要强的多。如果我能建立起这样一个王朝,我就会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

    “文澜必定会成功的……”孙敬亭相当期许的道。

    “你就是我们的总政务官了。”张瀚兴奋的道:“底下的事就看你的了。”

    这时传来激亢的铜号声,孙敬亭有些激动的道:“看来是押解俘虏的大队人马到了。”

    两人相视一笑,张瀚道:“这只是一出戏,不过我们还是要唱好它。”

    ……

    在激昂的号声中,大片的黑乎乎的人群出现在地平线上,并且在无数面旗帜的指引下向着受降城的方向缓缓而来。

    在南北两端的远方,无数如胡椒面般的骑着马的牧民在远远的观看着。

    消息已经如闪电般的传递开了,很多人在第一时间确定之后就到处骑马传递,哪怕是地广人稀的草原,经过一两个小时的传扬之后,附近所有能赶过来的科尔沁人和喀喇沁人和扎鲁特人都跑了过来。

    硕大的草原上只有微吹拂过人脸,叫人感觉很舒服,时过正午了,天气是一天中最热的时间,太阳毫无遮挡的把热力洒落下来,没有树木或房屋遮阴,人们都尽量的展开帽檐,尽量的把脸挡住。

    还好有风,可以看到高过人膝的野草被风吹动摇摆着,野花时隐时现,天空中有鸟群飞过,那是被突发其来的牧人们惊起来的野鸟群。

    很多人的脸上满是扭曲的神情,他们的面部表情和眼神都是相当的复杂,对很多人来说,眼前发生的事情足够铭记一生。

    过百面大鼓被敲响了,震天动地,令人感觉激动,一种大事就发生在眼前的感觉油然而生,很多汉人也是一样的激动,不管是文职官吏还是商团军的将士都有一样的感觉,一种由衷的骄傲感令所有人都几乎快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了。

    张瀚和孙敬亭等人这时终于出现在受降台的一侧。

    张瀚骑着他惯常骑的白马,这是一匹优秀的良驹,高大神骏,是蒙古马中难得的高大体形,耐力也相当出色。

    自从张瀚骑着这纯白的战马之后,军中很多骑白马的高级将领都换了坐骑,普通将士骑着倒是不碍,但大家自觉的把张瀚的坐骑看成是御驾骑乘,不愿与张瀚骑着一样颜色。

    在这一刻,张瀚出现的时候,连孙敬亭在内的所有人都自觉退后了一些。

    欢呼声开始响亮起来,人们的情经营者被瞬间点燃了,爆炸了。

    在这种汉人们最骄傲和自豪的时刻,带领他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始终在攀登高峰的引路人出现了,又怎能叫他们不激动,不高兴,不自豪?

    和记已经强大到令整个大明战栗,令至高无上的大明皇帝害怕的程度了!

    张瀚眼角有些湿润了,眼前的成就相当伟大,这是他的成就,当然也是眼前这些所有追随他的这些人的成就,完全值得毫无保留的骄傲和自豪。

    人们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整个受降城内外都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欢呼着,高声叫喊着,甚至有不少人想跑向张瀚身边表达他们的兴奋之情,护兵们不得不手拉手拦成一条线,将这些过于热情的家伙们给挡住了。

    太多的人几乎无法控制好自己的情感,由于过于兴奋和炎热,晕倒了好几个,被军医下令搬抬到阴凉的地方救治。

    这些小插曲没有破坏掉人们的情绪,很多人抢着去打鼓,激昂高亢的鼓声从响起来时就没有停止过。

    几个兴奋过头的辎兵想对空鸣枪,立刻被喝止了,在人们情绪过于激动的情况下,还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乱子来。

    很多人泪流满面,兴奋的几乎难以自持。

    “这就是最后一战,打完了,打完了。”

    来自青城的汉商领袖张子铭和傅青铭等人也在观礼台上,众人一开始还矜持的坐着,他们和蒙古人很近,鼻间是熟悉的羊皮骚、味,闻久了倒也习惯了,众人开始都端坐着,不想给骚鞑子们看笑话……身边全部是台吉和大汗们,在以前,这些汉商虽然在蒙古人的地盘做生意做买卖,但一个牧民都敢欺负他们,普通的将领和官员们对他们就是颐指气使,除了少数投靠蒙古人的汉商外,大家的境遇都相差不多。

    赵、荣就是个特例,他是白莲教徒出身,又死心投靠,蒙古人对他相当的信任,给了赵、荣一定的权力。

    其余的汉商在蒙古人面前就是高等或低等的奴隶而已。

    往昔的日子相隔不远,这些有黄金家族血脉的人们却和自己一样,并排坐在观礼台上看着察哈尔人的覆没,看着黄金家族最后一代共主大汗被押解前来,汉商们心中的愉快和兴奋感几乎要溢出来了。

 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底气

    傅青铭四十多岁,保养的很好,一张脸白白净净的,胡须不长,打理的很整齐,就算在蒙古人压迫的时代,这也是个相对成功的汉商,向来有点养尊处优的感觉,对自己的情绪总是难很好的压制。

    但今天的傅青铭完全没有顾忌形象的打算了,他一直咧着嘴笑,时而爆发出一阵愉快的大笑声,和身边前后左右的同伴们笑的前俯后仰,几乎是乐不可支。

    看着张子铭,傅青铭时不时的说一句道:“子铭,当初和记同我们说合作,我有些犹豫,还是你力劝我们加入到和记的事业里去。现在看来,毕竟还是你对,我们错了。”

    张子铭笑道:“这事不提了,大家现在都过的挺好,将来会更好。这一次看来是最后一仗,打完了,我儿子能解甲归田了。”

    “这个,怕是难。”傅青铭呆了一下,说道:“鞑子们可不是善男信女,都解甲归田,谁来镇住他们?还有大明,东虏,都有可能打起来。要我说,打仗的事还早的很,你就别想的太好了。”

    张子铭有些沮丧,一想确实是如此,要是照傅青铭所说,恐怕还有二十年的仗要打。

    “你又何必担心?”傅青铭看看身侧的蒙古贵族们,看到对方都是一脸的沮丧,有相当多的台吉跟死了亲人一脸哭丧着脸。他心中一阵畅快,哪怕是地位还不错的汉商,有几个没有受过蒙古人的欺压?那种颐指气使不可一世的劲头才过去几年?哪怕没有现实的利益牵扯,光是这一件事,也是已经足够叫他拥戴和记了。

    傅青铭道:“贵府公子已经是连级指挥了吧,将来很快到营级,和记的规矩,连级不免还要冲锋陷阵,尚有一定的危险,到了营级就专职指挥,不准亲自上阵搏杀了。所以,大可以放心,不必过于忧虑。”

    “我知道。”张子铭笑道:“适才是着急想叫犬子早点成家,说实在的,他年龄不小,我也该抱孙子享享福了。”

    傅青铭突然感觉好笑,眼前这个张子铭,几年前还是挣扎在破产边缘的小商人,给儿子成亲这事更是遥遥无期,因为汉商的境遇很难,有的时候还不如那些老老实实种地的屯民……毕竟土默川相当的肥沃,蒙古人自己种地不行,总得指望汉人替他们好好种地。行商么也是需要,但没有种地的农民那么淳朴,有时候还会和蒙古大爷争利,所以商人受点打压也是相当正常的事情。

    张子铭一家一直在温饱线上,稍微不慎就会破产,那个时候,张子铭哪能感慨什么要抱孙子,能得一口温饱茶饭就算不错了。

    博青铭突然感慨道:“唉,我们的际遇,真的是玄奇啊。”

    “可不是,”张子铭道:“哪能想到有一天会坐在这里,身处高位,并且和这些大汗台吉们坐的一样高!”

    “我们算是攀上了高枝,跟上了大势。”傅青铭笑道:“我向来以为自己还不错,脑子够用。但坦白说,如果不是跟着张大人,我绝不会有现在的地位。”

    “张大人说过,大势一至,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张子铭沉声道:“我们算是被大浪推向高处的人,所以也要谨慎小心。和记昌,我们也好过,和记不好过,我们也会完蛋。”

    这话得到了周边所有人的赞同,很多汉商用带着挑衅和骄傲的眼神去看那些蒙古贵族,要是在以前,他们简直会被揍个半死,或是直接用马活活拖死。台吉们可不会在意几个汉人贱民的死活。

    现在那些台吉们假装看不到,四周都是狂热的汉人,这些草原汉商们的态度已经算好了,还有相当多的人一直用挑衅的眼神看着他们,在这种狂热情绪的引导下就算有人出手也不值得大惊小怪……正因如此,蒋义等人否决了开枪庆祝的活动,这太危险,太也草莽气息了点。

    “我们还是要重视和俄罗斯人的关系。”傅青铭志得意满的道:“和蒙古人的仗打完了,底下应该是较长的和平期,是红利时间。对俄罗斯人的贸易,今年可以过千万两的规模,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俄罗斯人从他们的欧洲部份到我们这里要经过漫长的时间。你们总说从张家口到库伦和买卖城太远,但这才多少路程?两千六百里而已!他们的距离是多远?光是到托木斯克,从他们的莫斯科到托木斯克是一万两千里!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