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17 >

第1168章

大明1617-第1168章

小说: 大明1617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天启二年之后到天启六年夏,四年多的时间下来,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从山上一夕数惊,只有十几万流民和山民,每天夜里都有大量的人饿的直哭,山下危如累卵,是和记开仓放粮,然后修筑工事,接着选练兵马,再下来力拒虏骑上山,然后上达天听,天启皇帝下令救援。接着打开通道,送走妇孺,山上只留下原本的山民和没有家庭之累的丁壮,到现在山上尚有数万人,编练成的战兵五千多人,每一个人都是当兵的好苗子,在十几万人中挑选出来的好手,现在一下子就要离开千把人,每走一个都象是拿刀在割成方的心一样,那种疼痛真的是难以用言语表达万一,只有切实带过兵的人,并且把每个兵都认真调理过的将领,此时此刻才会理解成方的心情吧。

    杨二的手哆嗦着,脱下军服是事前已经想好的事,并不应该有什么抵触,然而他的两手放在军服领口的军风纪上时,却是不停的哆嗦着,半天都解不开这两个薄薄的小铁片。

    这东西把领口系的紧紧的,用上头的话来说就是军人仪表的组成部份之一。

    灰色的裁剪的相当合身的军服,上身紧贴在身上,胸前两排铜扣系紧了,又实用还有装饰的作用,下摆很短,军裤之下是到膝间的军靴。

    这一身衣袍并不便宜,加上皮制的革带和配发的水壶,火石,小刀,饭盒,不算作战用的兵器等物,光是这一身就得好几两银子,每人还不止一身军服,发下来的各种生活用具也不止这么一点。

    这些东西当然都不准带走了,包括杨二在内,人们慢慢解下和记的军袍,从军风纪扣开始,然后是腰间的牛皮革带,水壶等物。

    一个军官高声道:“成指挥,我这引火机是自己花钱买的,要交上不要?”

    “自己买的留着。”成方想了想,又道:“水壶也叫你们带上,不能叫你们半路渴死。”

    众人笑了一下,笑声参次不齐,很快就没有人再笑了,人们终于慢慢脱下军袍,放下随身的生活用具,然后穿上自己以前的袍服,这一下怎么穿是怎么别扭,很多人感觉手都快没有地方放了。

    杨二走上台来,拱手拜道:“成兄,多谢了。”

    成方冷笑道:“水壶的事?小事情,你杨兄要飞黄腾达的人了,这点小事也值当跑上来谢咱这个平民百姓?”

    杨二叹口气,沉声道:“我知道这事儿没法描补,但我想和诸位说,不管什么时候,诸位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我杨某,我杨某始终拿诸位当兄弟。”

    “别提兄弟这词了。”成方冷笑摆手,说道:“为了富贵,兄弟这两字赶紧抛掉。”

    杨二垂首不语,他身边一个心腹终于忍不住,叫道:“成指挥,我们杨老大可不是为了什么富贵,也就是想替底下的兄弟们找个出身,不能这么没有了局。宁远城里辽东巡抚要给咱们大哥游击将军,大哥力辞,都司都不要,只要了一个守备,底下不少兄弟也直接保举守备,千总,若是为了富贵,能把到手的游击给推掉?”

    成方看了看杨二等人的神色,倒是信了七八分。

    以明军的德性就是力强者为尊,就象祖大寿,在广宁之战时不过是游击,可是任何一个到辽西上任的大佬对祖大寿和他身后的祖家都是拉拢和重用,祖大寿没有受过一次象样的惩罚,连老孙头在内的历任高官显职都是一样的态度。

    当然不是祖大寿有主角光环,孙承宗等人纳头就拜,而是祖家有大量的土地,过万的军户佃农,过千的精锐内丁,这是祖家在辽西经营二百多年的家底和实力!从其先祖任宁远指挥使之后,祖家十几代人历任将职,比祖大寿的祖父和父亲都任到总兵和副将的实职,在宁远和整个辽西将门间算是盘根错节,势力人脉可不是一般的将门能比的。

    就算是显赫一时的李家对祖家也是以拉拢为主,当然也有提防和打压,萨尔浒之后,李家最后的势力烟消云散,祖家冒起之势已经无可遏止,祖大寿敢悍然逃走,底气就在于麾下的几千精锐,朝廷一般不会动这样的将门势力,李家完蛋之后还要靠祖家当定海神针。孙承宗刚到辽西时令祖大寿重修宁远,祖大寿先前站在王在晋一边反对孙承宗,老孙头悍然胜利之后,祖大寿才看出风色,果断投靠,于是修城屯田多事都委了祖大寿,祖家在天启二年之后不仅没有衰落,反而更加强大起来了。

    象杨二这种带着千多精锐的将领,在明军体系里最少也得是参将,甚至是副将才配得上,估计也是事前说不愿为高官,袁崇焕才决定保举他为游击,谁料杨二游击也不愿当,只愿当一个守备,这是中层军官往高层的过渡军职,毛文龙和赵率教等名将都当过守备,不过杨二这个守备明显委屈了,其实力和官职并不相称。

    如果杨二一心要谋官位,袁崇焕帮他运作一下,死守十三山的功臣和义士,率麾下数千精兵强将毅然投效大明,效忠朝廷,宣扬之后运作一番,估计朝廷实授总兵不太可能,最少也能混个副将。

    这样看来,杨二确实并非为了功名富贵,而是出于别的原因。

    成方看向杨二,说道:“和记待人向来以诚,我是辽人,可从来没有在和记内部受过排挤。我的军功加职位也有大量的授田,每年军令司都会发下花红,多过千两,就算是大明总兵,不是祖家那样的豪门,一年千两也相当可观了。况且随着和记收益的增加,我的花红也会年年增长,可能十几年后一年有过万两,就算是祖家这样的大将门也就这样了,他们要不是喝兵血,贪污军饷军械,一年的收益也就过万两了。不过到那时我未必干领花红,十几二十年后我也过五十了,可以心安理得的退养。我的分田在安固里淖南边,我去看过,距离湖边十几里地,大片的草甸子,土地肥沃,成群的野鸭在芦苇群里游荡,划着小船在湖里没几圈就能看到成群的大鱼,根本就不怕人。北虏不洗澡也不捕鱼,这鱼又大又肥美,我当时捕了两条烤着吃了,满嘴流油啊。还有黄羊,狼,獐子,狍子,野鸡,猎物想要多少有多少。我打算开几百亩地种些吃食和蔬菜,中间修个百来间房的大院,带着儿孙们读书打猎钓鱼,我年轻时吃过很多苦,现在更是忙碌,如果真的能活到五十,我希望能过那样的富贵又安闲的日子。有人喜欢热闹,我喜欢闹中取静,安固里淖那样的地方简直太好啦。什么叫下场?我这下场好不好?”

 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同袍

    杨二下意识的道:“你不要落叶归根啦,辽人到蒙古地界安身了?”

    “咱家祖上还是江南的呢。”成方道:“太祖洪武年间跟着大军到的辽东,什么落叶,咱到草原安了家,以后的后人不也是就把草原当家了。祖宗的坟地,我只要能走的动就会过来拜祭打扫,我家也有人留在沈阳,不怕没有人照顾。草原上会有越来越多的汉人象我一样安下家来,咱们这些人在,草原就不会有反复,这样的地方,不能再出个强悍的蒙古,什么契丹,女真,都叫他们完蛋。”

    这样的场合,成方这么长篇大论的谈将来,用心良苦,在场的人都能感受得到。

    杨二怕部下们没下场,和记毕竟还只是商人组建的公司,成方则是提醒他,每个有战功的和记军官都会有股份分红,成方不少,杨二也很多。还有那些中层军官,每个人在草原上都分了土地,不需要自己耕种,扣除一些费用后,军司会把每年的收益拿出来一部份分红这些军官,公司占的地盘越大,获得的利润越高,这些有股息分红的军官拿到的好处就越多。

    这算是张瀚对军官阶层的一种赎买,大明是给勋贵和将门特权,凌驾于普通百姓之上,在中国有真正的分封制时,最高阶层是拿分封赎买有本事的人效忠,比如周的分封制,那些能打仗的贵族分得了土地,不管什么爵位都有自己的国土,在国内还有自己的小朝廷和军队。每个贵族都力图把自己的国土经营好,因为国土的收入是自己的,后来强者越强,最终天下成为大一统的状态,集权制取代了封建制,朝廷用来赎买有本事的人不再用分封了,两汉时用爵位和实际的好处,比如整个郡县成为贵族的家产,朝廷拥有治理权和所有权,但收入归受封的贵族,用这种方式完成与贵族们的合作,从两汉到唐宋,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模式。到了宋时有了一些变化,科举制正式加入进来,平民百姓也有了分一杯羹的权力,前后模式有剧烈的冲突,到了大明就演化成文官和勋贵集团的争斗,勋贵们的权力空间被进一步打压,而朝廷给予的明面上的财富也大幅度的缩水,如果一个勋贵家族老老实实的按明太祖给的俸禄生活,也就只能混个温饱,连稍微成功的商人家族也是比不上的。

    军功带给和记军官们勋章,地位,还有权力和荣誉,当然也有很多更实际的好处。

    每个军官都有股息分红和大片的土地,现在最高层的梁兴和李从业等人都有过万亩的授田了,随着授田越来越多,很多军官的授田还是没有开垦的草原,不过并不要紧,军令司会按照和记开垦成熟土地的平均收益来计算,然后扣除耕作成本和运营成本,最后把纯利润分发给这些有了军功授田的军官。

    也可以把分得的田亩折成相应的股息,算是投股在公司,公司的总收益越高,这些有股息分红的军官收入也就越高,公司的仗打的越多,获得的利益就越多,军官们为了自己的收益也得卖力打仗。

    股份分红,赐给庄田,和记已经成了一个相当大的利益共同体。

    可能将来张瀚会化公司为国,赎买权力又限制权力的体系一定会建立起来,也可能到时候会成立一个新的小型的公司,就象英国人和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把国家不方便干的事给做下去,掠夺式贸易,殖民地的建立,用一个上下都有好处,进取心十足的公司去做,可能会比国家做的更好。

    华夏自秦一统之后,大一统集权式的方式已经深入人心,但张瀚觉得,适当的分权并没有什么不好,甚至分封可能更好一些。

    杨二不会理解张瀚的用心和其中蕴含的大文章,不过自己实打实的好处还是相当明显的。

    只要杨二不走,现在也是一年过千两的收入,相当可观,一个守备肯定赚不到那么多银子,至于将来可期的一年过万两乃至更多的收入,以和记和张瀚信守承诺的风格,只要承诺了,公司也发展到了那样的地步,也是一定可以拿的到手。

    除了杨二之外,还有相当多的跟着杨二走的军官,他们一走,原本的分红待遇肯定也就都取消了。

    “这也没有办法。”杨二叹息道:“众位兄弟决定跟我走时,就已经下定决心了。”

    “你真是为他们着想?”成方冷笑道:“你知道将来和记会到什么地步?”

    “我知道。”杨二很诚恳的道:“大明是实实在在的在走下坡,和记则是蒸蒸日上。不说将来和记可能取代大明,成为中国之主,就算保持现在的格局,和记也是北有整个草原,疆域不在大明之下,丁口可能达数百上千万,南方还有东番全岛,我听人说那是个大岛,足可容纳百万千万上,张大人不仅为北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