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17 >

第1138章

大明1617-第1138章

小说: 大明1617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科尔沁人感觉还不知道发生了何事,对面的和记骑兵已经冲杀过来。

    这个时候了当然也不能退,相隔不到二里了,逃都来不及,很多队伍没反应过来就会被冲杀,科尔沁人连接吹动号角,带队的台吉们下令部下们上前迎敌。

    就如记录中的那样,科尔沁人的武力水平实在低的吓人。

    就如十几年前他们曾经加入九部联军打实力还很弱的后金军一样的废物,大股的骑兵就是牧民,他们个人来说精于骑射,但几百上千乃至几千人聚集在一起时却反不如个人有用,号角声中这些骑兵反而跑的更乱了,有人向前,有人在横跑,有人则多半不知所措。

    他们前几天还在自己的牧场放马牧羊,隔了没多久就在这战场上准备厮杀,很多人头脑都还不清楚。

    大小将领不同的喝骂着,试图把队伍厚集起来。

    科尔沁人也没有什么花巧,就是试图用人多打人少。

    一边是三万多人,一边是五千多,如果是五千多和记骑兵,科尔沁人未必敢打。

    可对面是索伦人,少量的巴尔虎人,还有鄂伦春人,鄂温克人,都是科尔沁人的手下败将,被撵的远远的到江河边打渔的野人。

    对这样的人蒙古人有一种心理上的优势感,在百年前是福余卫统治这一大片区域,从大兴安岭到呼伦湖,再到长白山,从黑龙江到嫩江,到处都是这些臣服在蒙古人铁骑之下的弱小民族。

    在三百年前,整个东北和外东北,到朝鲜和草原,大片的土地都是蒙古诸王的领土。

    所有的部族都匍匐于蒙古人的马鞭之下,那是何等的辉煌。

    过往的辉煌不一定带来今天的强大,但最少给了蒙古人相当强烈的自信心。

    当着汉人来说毕竟是强敌,是击败他们的敌人,明国远比蒙古强大,这也是这个时代所有蒙古人的共识。

    而对着这些河边打渔捕猎的弱小民族组成的军队,蒙古人还是拥有着强烈的自信。

    很快就结成了中军和两翼,其实原本就是这样排阵的,只是科尔沁人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专长将领,也就是勉强把三万多人的骑兵摆开而已。

    中军相对异常厚实,因为所有人都在往中间挤,两边人有些稀疏,这些没有战斗经验的牧人下意识的就往人多的地方凑,哪怕有一些将领和小台吉也是这样做的。

    有经验的老人开始吆喝着将这些人赶开,叫他们展开队列,在来袭的敌军两侧奔跑,骚扰他们的队列,用弓箭不停的射向敌军。

    两支骑兵在不到十分钟后终于碰撞在了一起。

    都不是特别强悍的精锐,但蕃骑的气势明显更胜一筹。

    张献忠奔跑在最中间的前端,不过很快就有不少蕃骑超过了他。

    论骑术这些蕃骑还是比他要强的多,哪怕是渔猎民族也要骑马,在这样广阔的大地上不会骑马或是没有马几乎寸步难行。

    每个人的骑术和射术都是天生的。

    接下来就是听到了大片弹棉花般的声响。

    张献忠下意识的抬头看,天空中果然一大片的黑影掠空飞来,那是大片箭矢形成的箭雨,由于太多人射箭,箭矢飘在半空几乎挡住了上午的阳光。

    “啊……”

    很多人发出惨叫,不少蕃骑骑兵的战马被射中了,马失前蹄,把主人摔落在地,这些落地的人几乎没有逃生的可能,因为在这种冲击阵型里马速很快,几乎没有办法躲避,掉落地的人很快被后来的战马踩中,开始还能挣扎着躲避,很快他们会被马蹄踩中要害,或是头部或是胸口,嘴里涌出鲜血,接着人事不知,任凭千骑万马不停的在自己身上踩踏而过,很快就成了一堆模糊不清的血肉。

    有一些蕃骑骑兵不可避免的害怕起来,他们想减慢自己的马速,叫同伴先冲上去,但在高速冲击的马速带动下,再胆怯的人也没有办法能做到这一点,可能会有相当多的人胆怯,但在四周的人带动下,只能继续吼叫着向前冲去。

    这时人们都失去了正常的人性,吼叫出来的声音都是变音,人们用各种语言,语调在嘶喊吼叫着,两眼都瞪的溜圆,几乎没有丝毫的人性留存。

    在这一刻,哪怕是最有善心的人或是读书很多的书生,心里也就只有一个念头,将眼前的敌人杀死!

    只有杀死敌人,自己才能安全。

    只有赢得胜利,才会拥有一切。

    财富,地位,尊重,家庭的温饱和个人欲望的满足,还有部族的发展。

    可能很多人就想着活下去,也会有不少人想着更多的东西。

    想的少的人在往前冲,想的多的人也在往前冲。

    更多的人是脑中一片空白的人,很多景像如画片一样在他们眼前掠过,但他们的大脑已经暂停了动作,一切都是按着长久以来训练出来的习惯在进行着。

    事实上很多士兵都是这样,在战场上,面临生死决择,或是看到太多死人,当自己也可能面临死亡的时候,尽管军人们不是死囚,并非面临必死的局面,但很多时候胆小的人就是感觉自己死定了。

    这样的人占绝大多数,这时候就能分的清楚训练和没有训练的士兵了。

    蒙古人越跑越杂乱,更多的牧民跑散了,只知道几十人上百人的骑马转圈,只是不停的射箭,似乎这就是他们唯一能做的事情。

    而蕃骑们的训练程度当然远不及和记真正的精锐骑兵,可是他们也经历了近一年的训练,并且多次在实战中锻炼过自己。

    五个千人队的蕃骑保持了相当的队列完整,事实证明这相当的重要。

    一边是混乱的骑兵队伍,大而无当,一边是象是淬了火的滚热的铁矛,狠狠的刺进了庞大而虚弱的身躯。

    当然,矛尖是由猎骑兵们构成的。

    猎骑兵们正面的对手也正是科尔沁人中少量的披甲兵,两边正面相对彼此发出怒吼,很快就碰撞在一起。

    天空飞过黑影,那是科尔沁人扔出来的投枪和布鲁,还有骨朵一类的投掷武器。

    这样的投掷战法蒙古人其实很擅长,女真人和明军也只是学习而已。

    在蒙古秘史的记录中不乏蒙古军对战时的情形,两军相隔近时,投掷投枪和骨朵的记录比比皆是,当两军接近到数十步距离时,漫天的投枪和骨朵飞过来也就不奇怪了。

    张献忠鼻子前就飞过一支投枪,投枪只有正常的长枪一半不到的长度,尖头打磨的闪闪发光,这些武器也是蒙古人用不多的铁器打造出来的,甚至有一些投枪的尖头是用骨刺品。

    张献忠不会小视这些投掷物,哪怕是用骨制的尖头制成的投枪。

    臂力足够大的话,几十步的距离投掷过来,还有马速的加成,每支投枪都会发出嗡嗡的响声,威力足够将人或战马直刺对穿。

    只要被投中了,除非如枪骑兵那样身着重甲,否则就是重伤或当场身死的结果。

    “操,好险。”张献忠先是一脑袋白毛汗,全身的汗毛都倒竖起来。

    要是投在脸上,只怕当场在他脸上开个大洞,那肯定是活不下来了。

    这种生死就在刹那的感觉当然叫人害怕,说粗俗点,这一刻张献忠的蛋都缩起来了。

    但紧接着这个猎骑兵军士长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狂笑声中,所有的打头阵的猎骑兵也都准备好了。

    进入六十步之内时,三百多猎骑兵几乎同时打响了手中的火铳。

    前方密集的北虏骑队顿时象是被疾风席卷过的树叶,骑士们如枯枝败叶一样被洗涮的满地都是。

    大量的人惨叫着落下地来,就算坠落之后也是在地上不停的翻滚惨叫着。

    滑膛枪的威力已经不小,杀伤力肯定超过对面的投枪和箭矢,弹丸飞速迸射向前,重重的击中人体,又因为穿透力不够强而留在人体内继续释放动能,于是这样给被射中的人带来更大的痛苦。

    几乎每个被射中的科尔沁人都死的相当惨烈,很多人身上被铅弹开出了硕大的伤口,几乎每人身上都带着拳头大的伤口,然后极为痛苦的死去了。

 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套索

    第二轮几乎没有间隔就打响了,两支火铳是猎骑兵们的标配,每人都会将火铳上好弹药,在这样疾攻对冲的战场上,没有什么比充足的火力更为重要。

    两轮火枪打响之后,对面的科尔沁人已经开始败逃了。

    接着进入二十步内,猎骑兵们又打响了第三轮,这一轮是以手铳为主,每个猎骑兵都有两支骑铳,再配上一支或两支手铳。

    手铳标准是一只,如果愿意的话自己可以多买。

    事实上很多猎骑兵左右腰间都各悬挂一支。

    如果不是考虑到冲入敌阵后四周都会出现同袍,不便再近距离开枪,很多人可能会选择买上十只八支手铳。

    在二十步之内,手铳的威力和骑铳相差不远,当然真正大威力的还是步兵铳,特别是天启二年款步兵铳设计成熟,各种细节都考虑到位,打放简单而威力强大,维护保养也相对要简单的多,加上火药颗粒化也很简单,事实上是早就成熟的技术,二年式步兵铳在八十步的距离也能发挥极大的杀伤力。

    只是在瞄准的精确度上,这个时代的火铳都完全谈不上,只能用队列齐射的办法来保证杀伤,就算是赫赫有名的鲁密铳,在这方面也是没有太好的表现,百步之内神射手用鲁密铳可以打中敌人,也可能一无所获,超过百步,再好的火铳和再强的射手也无能为力。

    这也是排队枪毙持续了两百年的原因所在,只有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火力输出是有效的,而交战双方都有这种需求,于是出现了一种奇景,两支交战的军队从容不迫的整队,排成一个又一个的方阵或横队纵队,然后在军鼓声中彼此走近距离,在进入滑膛枪的有效射程之后,开始抬枪射击。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想做别的小动作,比如偷袭,突击,埋伏,或是什么别的古人的战法。

    因为事实已经证明了没有用处,在有完整队列和艰苦训练的火枪手面前,拥有滑膛枪,刺刀,空心方阵,还有火炮进行远程火力支援的军队,能打败它的就只有完全一样的另一支军队。

    谁的意志更强,指挥更精妙,火力更强,士气更高,地形更好,后勤补给更有力,谁就能获得胜利,没有别的花巧可言。

    武器决定了战术,这很奇怪,在古代到中古时代都没有这样的事,从西方到东方的军队都有各种精采的战例,而进入火枪时代之后,剩下的就只有装备和训练的火拼了。

    “砰砰砰砰……”

    在激烈的火枪声响中,不少猎骑兵顾不得把手铳重新插回插袋,而是选择将手中的手铳往地上一抛,然后抽出马刀,三百多人几乎都是一样的动作,没有人心疼手铳,尽管价值不菲,但在此时只能丢在地上,战后会找到大部份,找不回来的也就这么丢了。

    还有胆量留在阵前的科尔沁人被最后一轮手铳打蒙了,有的人就是在十步之内被手铳击中,他们看到的情形就是好象这些汉人骑兵手中持着雷霆闪电,在火光迸射声中,又看到这些穷凶极恶的敌人手持雪亮的马刀冲杀过来。

    在这一刻,很少有蒙古骑兵敢过来阻挡,更不要说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