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924章

我要做皇帝-第924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仅仅是为了修建一条连接跨越浿水,与辽东相接的桥梁。

    就死了足足三千人。

    而,今天那条桥梁,连通东南,将中国的辽东与朝鲜王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很多儒家士子,尤其是被迁徙至此的某些家伙,对此是捶胸顿足,跟死了爹妈一样嚎啕大哭,说什么‘中国礼仪法度崩于此,从此仁义不存……’。

    晁错,倒是对此没有什么感觉。

    异族什么的,死就死了呗!

    对法家而言,过程不重要,结果才重要!

    只要能成功,别说是死了区区万把个异族,就是杀自己人杀个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也在所不惜。

    而,朝鲜用‘派遣工’来开凿工程、从事繁重工作的成功经验,甚至还给了晁错以启迪。

    晁错甚至觉得,这个制度可以广泛的推广到天下。

    一个异族奴工,一年的雇佣费用,也才五百钱。

    甚至有些便宜的才三四百钱。

    就是死了,也只需要赔偿其母国五千钱到七千钱。

    这可比汉家内部的人工便宜多了。

    汉室现在征调一个民夫去服徭役,假如这个民夫不肯去,区区一个月的传役,就要花一百多钱的践更钱,请人帮自己去服役。

    而若民夫在服役期间受伤或者死亡,对汉室来说,更是损失惨重!

    而若将这些徭役和杂役,全部换成异族‘派遣工’。

    不仅仅可以减轻百姓负担,更可以增加政府收入,更重要的是——还能减轻社会矛盾,有利于百姓休养生息。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

    大量派遣工的加入,使得朝鲜百姓负担减轻的同时。

    也让大量劳动力富裕了下来。

    然后,当怀化的淘金潮来临。

    当陈嬌开始捕鲸。

    这些富裕的劳动力,就纷纷涌现这两个行业。

    正像现在贴在墙壁上的这些纸条上形容和记载的那般。

    现在,在朝鲜的森林里,每天都有数千青壮,在辛勤伐木。

    他们将原始森林,成片的伐倒,然后,扎成木排,顺流而下,运去浿水,然后在浿水交割给陈嬌的船队。

    再由陈嬌的船队,拖拽着这些巨木,驶向海洋或者造船厂。

    运去造船厂的木材,被摆到了海岸上和作坊里。

    它们将经过三年的晾晒和风干,最终成为造船的原料。

    而剩下的木材,则会被送到承恩岛,成为提炼鲸鱼油脂的燃料。

    除了木材,陈嬌的捕鲸事业以及怀化的淘金潮,还需要大量的各种工具以及器皿。

    用来装鲸油的木桶,切割鲸鱼尸体的铁器,还有铁钳、拖拽鲸鱼尸体的绳索,研磨鲸鱼骨头的石磨盘……

    淘金必须的簸箕、筛子,铁铲。

    于是这些需求,最终都变成了现在被贴在这个墙壁上的无数纸条。

    每一张纸条,代表着一个作坊。

    这些作坊,大的雇工数百,小的就是个家庭作坊。

    他们出产陈嬌和淘金浪潮的人群所需要的各种手工业制品和工业品,然后换来黄金、油脂、鲸鱼产品。

    保守估计,现在,在朝鲜国内,至少有三五万的人口,已经脱离了农业,进入了作坊。

    他们为怀化的金沙河和陈嬌以及楼船衙门的捕鲸大业,提供着一切能提供的商品。

    要知道,整个朝鲜全国,也才不过百万人口。

    现在,至少有二十分之一的人口,投入了工商业。

    对法家来说,这根本不能忍!

    但……

    晁错揉了揉脑袋。

    在朝鲜,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情况。

    在这里,在这个远离中国政治中心的化外之地。

    土地是新的土地,人民也是新的移民,就连渠道和道路,也是全新的。

    自然,这里的人,也用上了新的价值观念和判断方式。

    这里的士大夫贵族官员,甚至是朝鲜君刘明,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鱼肉和海鲜,甚至成为了此地百姓餐桌之上的常食!

    陈嬌那个混蛋,也懂得收买人心。

    每月,他必定会拖着一条在近海捕杀的鲸鱼,来到朝鲜的港口,廉价卖给朝鲜士民。

    一头鲸鱼,常常重达数万石。

    切下来的肉,足够让十万人饱餐一顿!

    而杂家出现在此,并且占据先机,兴旺发达起来,更让晁错猝手不及。

    若无杂家的牵绊,晁错完全可以先制造舆论,然后裹胁舆论,将陈嬌和他的捕鲸业打入地狱。

    让朝鲜王国变成那个‘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淳朴之国。

    想着杂家,以及那个平壤学苑的伍被,晁错就冷哼了一声:“吕不韦的徒子徒孙,居然还敢出来兴风作浪!”

    假如说,儒家与墨家是死对头和冤家的话。

    那么,法家跟杂家,毫无疑问,就是针尖对麦芒的两个政敌。

    法家主张尽地力之教,除五蠹,去七情六欲,最终富国强兵。

    但杂家,却是吸收了儒法和黄老思想,糅杂而来的一个学派。

    他们并不怎么关心富国强兵。

    反倒对小民生活和尊严,非常有兴趣。

    吕不韦那个大逆无道的家伙,甚至曾经喊出了‘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这样荒唐的胡言乱语。

    而现在的杂家,也不遑多让!

    晁错捏着自己手中的那本杂家的全新著作《富民》,将牙齿咬得咯咯的响。

    今天的杂家,在这个朝鲜,在这个东夷之地,已经走得比当年的吕不韦还要远了!

    吕不韦最多就是喊喊贵众、民本什么的。

    但那个伍被,却在公然挑战以农为本的天地真理了!

    “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商贾者,以通货为本,以鬻奇为末。三者守本离末****富,离本守末****贫!”晁错念着这些文字,几乎有种想要学学孔丘的冲动。

    “简直就是胡言乱语,大逆无道!”

    “本就是本,末就是末!”

    “吾算是明白了,为何孔仲尼当年要诛少正卯了!”

    “此辈之歪理邪说,若留存于世,岂非将坏天下人心?”

    只是可惜,他现在没有能如孔丘一般诛杀少正卯的资格。

    旁的不说,那朝鲜君刘明,就必不会答应。

    正烦躁着的时候,忽然,殿外有人走进来,拜道:“明公,宋子侯求见!”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节 法家也要顺应时代

    宋子侯许九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到晁错跟前,拱拱手,作揖道:“宋子侯见过明公!”

    晁错回过头来,看着许九。

    老实说,在三年前,晁错甚至都还不知道,大汉帝国有宋子侯这么一个列侯。

    老许家,祖上也没有什么显赫的人物。

    始祖惠候许志,当年是跟着磨候程黑混的。

    而程黑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最大的功勋,就是守住了敖仓,还吊打了臧荼。

    但这算什么?

    当初高祖大封功臣,程黑的排位,尚在吕马童等背主之奴的身后。

    磨候食邑才一千户。

    至于磨候的小弟,宋子惠候许志,差点就掉到关内侯的圈子里去了。

    辛亏关键时刻,滕公颍阴懿候灌婴给许志说了好话,才勉勉强强,被列入第二批受封列侯名单。

    汉八年十二月丁卯,许志在未央宫受封为宋子侯。

    食邑五百四十户。

    堪堪比关内侯高那么一点点。

    甚至,某些关内侯的食邑户数都要超过他。

    几十年来下来,老许家都是汉家列侯阶级的隐形人。

    诸侯大臣联盟共诛诸吕时,第二代宋子侯许不疑,还在巨鹿的封国玩泥巴呢!

    太宗即位时,才被人告知:新君即位拉,赶快去长安给新君请安吧!

    至于当代宋子侯许九?

    从他的名字就能看得出来,他老爹的文化程度实在有限。

    以至于堂堂君候,跟庶民一般,取了个数字为名。

    “大概可能是初九或者九月出生?”很多人都这样取笑着许九。

    但,毋庸置疑的是,最近三年来,许九在汉室列侯集团里的地位,像坐了火箭一样直线上升。

    三年前,天子许宋子侯入朝参政。

    从那以后,许九的名字,就一路从列侯的最底层,杀进了第一集团。

    长安城里甚至有好事者,将他的名字与桃候刘舍、复阳候陈嘉、舞阳侯樊市人相提并论,并称为当今四大马屁精!

    而许九不仅仅在天子面前受宠,他在军队里的人缘,也好得出奇。

    南北两军、羽林卫、虎贲卫中,他或许存在感不强。

    但在灞上军和棘门军那边,甚至飞狐军和句注军那里,宋子侯许九,就是岳丈!

    不知道多少汉军的老光棍,老大难,因为许九的出现,解决了终身大事!

    所以,晁错没有丝毫瞧不起这个坊间传言里的‘佞幸之臣’,被士大夫和贵族们耻笑的‘高媒之臣’。

    “君候忽然来此,有何要事?”晁错回礼问道。

    “奉陛下之命,来给御史大夫带一张字条和一句话!”许九呵呵一笑,然后站直了身子,严肃的看着晁错:“御史大夫臣错接天子口谕!”

    晁错连忙跪下来,大礼三拜,叩首拜道:“臣错恭听圣谕!”

    “御史大夫晁错,朕去岁曾诏天下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朕今日以此诗书之至理,敬赠于卿:申韩虽旧,其命维新!”许九严肃的宣读完这句口谕,然后,就将一张字条递给晁错:“此天子亲笔所书,请明公过目!”

    晁错恭敬的接过来,打开一看。

    眼中闪过一丝异彩。

    “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朕不知其彝伦攸叙!唯以顺之耳!”晁错反复琢磨三遍,然后对许九拱手道:“君候远来辛苦,不如,与某对饮一酌?”

    许九笑着摆摆手,道:“不敢有劳明公,某还负有皇命,就不奉陪了!”

    “天子的意思,明公仔细琢磨琢磨……”

    说完,许九就告辞一声。

    晁错连忙让自己的家臣去送行。

    送走许九,晁错捏着那张白纸,再回想着许九带来的口信。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晁错弹了弹手指,这句话,他当然不陌生。

    这是《诗经》之中,鼎鼎大名的大雅。文王之什的第二句。

    当今天子,即位后,就将之捡起来,作为自己政策和理论的一个核心。

    这对法家也是利好。

    对儒家、墨家就更是利好了。

    毫不夸张的说,若无此,儒法墨,都不太可能有今天的风光。

    黄老派,可能继续主宰着话语权。

    因此,这句话,也被诸子百家各自解读。

    其中,胡毋生解读和阐述出来的论点,现在被诸子百家,广为接受。

    胡毋生在这句话后面加一了句。

    连起来就是:周岁旧邦,其命维新,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但作为御史大夫,晁错听说过,当今天子,似乎在某次私下里,对其身边的近臣评论胡毋生的这句阐述。

    倘若晁错没记错的话,天子当时是这么说的:胡子真贤人也,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