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89章

我要做皇帝-第89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援衡山所立下的功劳的缘故。

    刘德并不想去抢攻,这种功劳抢了也没有用!

    他要做的很简单,当便宜老爹需要粮食时,他能随手甩出几百万石。

    这样一来,刘德的地位自然是会更加稳固!

    “一箭双雕啊!”刘德摸着下巴笑了起来,当然,这只是他乐观的想法而已,真要实施起来,肯定困难重重,而且,他还要面对粮食商人跟铸币商人的双重围攻。

    想要完美的撑过去,不是想想就可以的,需要一个仔细的思考之后做出来的计划。

    ps:  目前是差不多1800首订~虽然没破2000,但我也知足了!

    鞠躬感谢所有的读者老爷们…0…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三十二节 殿问

    刘德穿上衮服,戴上旒冠,转过身子,看着铜镜中的自己。

    他张开双手,让侍女们为他整理好衣带,套上授带。

    “士子们可都来了?”刘德向前一步,抬起下巴,系好冠带,问道。

    “殿下,所有一百位士子已在前殿等候您的召见!”王道恭敬的禀报道:“仪仗已经备好,您是现在就过去,还是等会?”

    刘德一挥袖子,道:“不急,先等等!”

    “汲黯来了吗?”刘德问道。

    “臣黯在!”门口汲黯的声音传来:“殿下可有吩咐?”

    “我让卿所拟的策问,可是拟好了?”刘德问道。

    “殿下,臣已拟好……”汲黯恭敬的在门口一拜,呈上一张白纸,道:“请殿下过目!”

    王道马上就接过那张纸,递给刘德,刘德拿着在手上,看了看,点头赞道:“不错!有劳卿了!”

    今天是考举的最终环节——面试,嗯,在此时应该叫策问。

    只不过策问一般是皇帝向举荐来朝大贤提问。

    而刘德不过是个皇子,显然,配不上策问这么高大上的名字,于是,刘德将其改称为:殿问。

    而且君王策问大贤,问的是天下大事,如何安定国家,防御外侮。

    到刘德这边,肯定就不能问这些事情,甚至连题目里都不应该包含任何涉及朝政、国家、对外方针等。

    刘德将那张白纸往袖子里一塞,命令道:“走吧,让我们去会一会这天下英豪!”

    走出殿门,外面的阳光都有些刺目,透过旒珠间的缝隙,刘德看到宫殿两侧,远处的大殿之前,一排排卫士如同一尊尊沉默的铁塔,矗立在道路两侧。

    刘德向前一步。

    一排卫兵立刻半跪下去。

    再向前一步。

    又是一排卫兵半跪下去。

    此时刘德只能听到自己心脏的跳动声和卫士们沉默的半跪下去发出的金铁之声。

    这是汉家太子在祭拜宗庙时才能享受到的待遇。

    就是天子,也要在大朝会时才会摆出这个仪仗。

    现在能出现在这里。是因为刘德的便宜老爹御笔钦准,特许给刘德在今日撑场面的。

    “权力真是个好东西!”望着黑压压的一片片半跪下去的卫士,刘德在心中感慨一声:“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我辈当如是哉!”

    然后。他向前一步,走上台阶,在他身后,最先跪下的卫士站起身来,在军官的带领下持着长戟。紧紧跟在刘德身后。

    这些卫兵,每一个身高都在一米八之上,而且个头都相差不远。

    于是,当刘德跨进殿中之时,在殿中两侧静立等待的士子们,无论贵贱,不分身份,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刘德缓步向前,跟在他身后的卫士们,就像群星拱月一般。簇拥左右,阳光从殿中的天窗直射进来,刚好落在刘德身上,让他此刻好似天神一般,仿佛是承载着天命的救世主。

    这种视觉上的冲击,无与伦比,让许多人终生难忘。

    此刻,许多人甚至忘记了呼吸,痴痴的看着眼前的场面,过了一会。才有人醒悟了过来,连忙跪下来拜道:“我等拜见殿下!”

    有了一个人带头,其他人很快也反应了过来,连忙跟着跪拜:“我等拜见殿下!”

    刘德一挥手。跟在他身后的卫兵立即分列到两侧,在他的前方为他人为的制造出一条通道。

    刘德顺着这条通道,步步向前,走上殿中上首,跪坐下来,一挥袖子。朗声道:“公等皆请免礼!”

    这时候,那些卫兵迅速的朝殿中两侧站立。

    上百名侍女迅速入殿,为这些士子安排席位。

    等一切落定,刘德问道:“颜异何在?”

    颜异闻言立即出列拜道:“学生颜异拜见殿下!”

    “抬起头来……”刘德轻声吩咐。

    颜异闻言,连忙抬头但不敢直视刘德,只能微微颔首。

    刘德一看,这颜家真不愧是连续十一代的望族,这颜异的外貌,不管用那个时代的评判标准而言,都是个大帅哥,不止如此,他的气度也不错,看着让人很舒服,有着一股子莫名的亲和力。

    “果然是伟岸君子,不愧为颜回之后……”刘德笑了一声,道:“先生先归位吧!”

    “诺!”颜异弓着身子再拜,然后才回到他的位置。

    特意单独叫颜异出来见面,于刘德而言,只是一个手段,让其他人羡慕嫉妒恨。

    就像后世的网游公司,不找几个托出来装土豪,真土豪怎么舍得出血?

    对于考举来说,道理也是一样,没几个典型的成功人士,怎么去激励其他人踊跃参与呢?

    颜异就是刘德要塑造的一个典型。

    “公等皆为当世之君子,吾有幸能得公等不弃,愿与会于此,甚感惶恐……”刘德慢慢的说道,这是必须要说的套话,只是走个程序而已,刘德话锋一转,问道:“吾尝读诗书,观百家诸子之言,诸贤诸圣,皆以孝为本,亲亲爱人,必世而后仁,吾虽不敏,然亦愿从先贤,上孝天子、太后,下顺黎庶,仁以爱人。然我即钝且愚,不明孝之所在,诸公大才,请教之!吾将择其善者而从之!”

    当此之时,天子策问,问以天下大事,社稷兴衰。

    刘德作为皇子,当然不能问这些事情,说到底,一天没当上皇帝,他的本职工作就只有一个:做一个好儿子。

    而一个好儿子,当然要追求孝道了。

    跟之前的考试不同,这次的殿问,是当场即兴作答,所有的士子每人都被发了三张白纸,可以自由的选择是否上书。

    其实,这次的殿问,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真正的人选刘德其实早就决定了下来。

    除非,某人在这次殿问中忽然爆发,大发神威,写出一篇能名流千古,直指人心的文章出来。

    不过,这种务虚的文章……

    当世除了董仲舒之外,能写的出彩的是极少的。

    况且,这次考举第二轮过关的一百人,大部分都是三十岁以下的士子,即使如同颜异这般世代读书的诗书之家出来的弟子,恐怕,现在的理论水平也有限。

    而且在场的大部分人也很清楚,总共只有十二个名额,但却有一百人在争,排名不靠前的许多人自己都知道自己没戏了。

    不过他们也不靠这个,能通过第二轮,对他们来说,就已经是赚到了!

    但知道归知道,必要的过程总是要有,态度必须要放端正。

    更何况,向这种能将自己的文章与政治见解直接呈送到皇室面前的机会真是太少了!

    必须要好好把握!

    于是,刘德话音一落,士子们就立刻在纸上作答了。

    ps:  今天先缓一口气,暂时计划3更

    明天继续爆发,以感谢各位读者老爷的支持!

    嗯,求更多订阅打赏!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三十三节 志向

    半个时辰之后,最后一位士子也放下了手中的笔。

    所有的试卷全部被交到了刘德手中。

    虽然明知道这是一场表演,但刘德还是耐着性子,逐一审阅所有人写的文章。

    水平有高有低,高者如颜异的文章,看上去赏心悦目,条理通顺,逻辑自冾,但就是最差的一篇,基本也做到了行文通顺,没有错别字。

    花费了两个时辰,将所有的人试卷全部看完。

    刘德没有在其中发现任何足够能让他改变想法跟心思的文章或者人。

    于是,他装模作样的斟酌了一番道:“公等皆为大才,诸公之所献之书,我已尽阅,请容我思虑一日,明日再做答复!”

    刘德这话一出,立时就让许多人心生好感。

    就连第二轮的第一名颜异都没被当初宣布录用,这说明,我们跟第一名的差距并不大嘛。

    于是,气氛开始变得欢快了起来。

    能不欢快吗?

    今天之后,在场诸人,人人都能捞一个官职来做,再也不是过去的布衣庶民了。

    即使是彻侯勋臣弟子,也是满面春风——来参加考举的,大部分都是庶子甚至私生子,这些人的地位,跟嫡子自然是没法比的,如今能有这么一个出路,已经算很不错了!

    好在刘德前世跟文人们打交道的经验非常丰富,他见状,立即举起一个酒樽,道:“诸公,请与我共饮此杯,愿我汉家江山万万年!”

    “谨祝汉家江山万万年!”一百名士子人人举杯恭贺着。

    “诸君请随意……”刘德放下酒樽,一拍手,立刻有着无数侍女端着大大小小的盘子出来,盘子中装着山珍野味、河鲜蔬果。

    这显然是一顿慰劳宴会了。

    能从三千多人里杀出一条血路来,他们值得用这样一顿皇室宴会犒劳。

    但刘德却知道,下一次考举就肯定要扩军了。

    下一次考举的录取人数就不可能再是这么十来个人,可能是百人,也可能是千人!

    不太可能再把所有中考者全部聚集到皇宫中开宴席。

    这是因为刘德制定的考举制度跟后世的科举制度有着截然不同的设计初衷。

    科举出来的是官,是精英,是未来的宰辅。

    考举而出的吏,济世安民的吏,将来绝大部分考举出的士子,首先安排的工作,肯定就是某县亭长、游缴、廧夫,秩比不过百石,说是官,其实也不过是后世****的大学生村官或者基层派出所所长而已。

    因此门槛比起动不动就要求熟读三书五经,明通典籍的进士要低无数倍,最多也就是个秀才的门槛。

    作为穿越者,刘德当然知道,他这样设计的弊端肯定是有的!

    最重要的一条,毫无疑问就是,考举出来,一步步从基层爬到顶层的那几个人,肯定是能力手腕远超常人,治政经验、政治斗争手段丰富无比的狠人。

    这样的臣子,驾驭起来的难度,自然是比科举出的书呆子难了无数倍。

    刘德这一代还好,凭着本心和性格,刘德不认为有人能架空自己。

    但等到下一代,刘德的继承人性格稍微软弱些,肯定就要被这些臣子骑到头上去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搞科举的明朝中后期,大臣们不就骑在皇帝老子的头上耀武扬威了吗?

    这么一想,刘德就觉得,自己设计和盗版的考举制度,就没什么弊端了,就算有,日后也可慢慢改进和完善。

    这样想着,刘德的心情就变得非常不错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