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872章

我要做皇帝-第872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襄公之前,君子交战,不鼓不成列,不伤二毛,不重伤!”刘彻说道:“此皆先王之教!”

    在春秋头号大笨蛋宋襄公之前,在实际上,列国军队交战都是这么玩的。

    大家打仗像开运动会,甚至,像是去郊游。

    也唯有征讨夷狄时,大概有点战争的模样。

    而襄公之后,战争彻底走向了残酷。

    各种兵法和各种诡计,层出不穷。

    甚至,最终出现了白起坑杀赵国俘虏,项羽坑杀秦国战俘这样在三代之时,完全不可想象的事情。

    三代时,汤武伐桀,战于鸣条,获胜后,连桀都没有杀,而是选择放逐,还分封了夏的王族。

    武王克商,甚至保留了许多的商朝遗老。

    宋、陈、萁子朝鲜、孤竹国都是商的遗族。

    甚至还封纣王的儿子为候。

    这都是在今天不可想象的。

    在今天,战争,已经彻底走向了为了胜利不择手段。

    “然而,谷梁曰:为人君而弃其师,其民孰以为君哉?”刘彻说道:“在现在,谁还赞美和推崇襄公?大约也就鲁儒那些脑子进水的家伙了吧!”

    “还有……”刘彻将视线投向远方的秦都咸阳的废墟:“商君变法前,天下以井田为本,而商君之后,列国再无井田!”

    “这都是旧的道路,被新的道路所淘汰的例子!”

    “眼前这些事务,这些工坊,卿等看了,觉得是坏的,要铲除和消灭,朕可以理解!”

    “这就像宗周的卿大夫,看到了泓之战的楚军,春秋的贵族们看到了商君在变法一样……”

    “然而,历史将证明,这都是对的!”

    最终,刘彻用一句经典的话,来作为结尾以及表达自己决心:“书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朕之天下,亦然!”

    刘彻的话,很多人听懂了,也有很多人没听懂,或者是听懂,但依旧装作不懂。

    但这并不妨碍,刘彻的意思,清楚而明白的告诉众人:这个事情的盖子,朕捂定了!

    许多人沉默,许多人低头深思。

    “陛下……”终于,一直沉默不语的薄世问道:“既然这些东西,都不是现在所需要的,那陛下何不等到,需要的时候再用?”

    这也是在场多数人的心声。

    大家都觉得:好吧,你是皇帝你说了算。

    但,这种可怕的事情,这种可能改变世界的事情,为何不交给后代去做呢?

    对小清新和小资而言,这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这是中国士大夫深埋骨髓里的痼疾。

    在各个时代和王朝,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

    爱惜自己的羽毛,并且死活都不肯脏了自己的手。

    只要有可能,他们就会千方百计的避免脏了自己的手。

    甚至为此不惜放弃很多可能改变世界的决定。

    刘彻叹了口气,他感觉有些孤单。

    在这个世界上,能理解他的人,大抵也就三五个。

    但,在他眼前,却一个也没有。

    “你们不懂!”刘彻沉声道:“等到需要的时候,恐怕一切都晚了!”

    在这个世界上,在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和文明进步旅程里。

    工业化和资本的出现,是一定会发生的历史事件。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不早点动手的话,万一出现蝴蝶效应,欧陆在罗马时代就开始研究和点亮通向工业革命道路的科技树,那该怎么办?

    只有抢在别人前面,先点亮这个科技树,并发展出来,占据先机。

    这样,欧陆和其他大陆的民族,就要永远在诸夏的屁股后面吃灰。

    历史证明,无论是什么样的制度和技术,在中国,最终都会被玩到登峰造极,再也没法被人超越的地步。

    青铜技术是这样,封建制度也是这样,甚至官僚系统、世家政治都是如此。

    在广阔的历史长河中,诸夏民族,将它接触过的所有事物,全部发展到了极限。

    甚至,许多东西都变成了文化。

    没有办法!

    刘彻在心里叹口气,只能使出绝招了。

    “朕常常做梦,梦见高皇帝,梦见太宗皇帝和先帝,还梦见了先祖和先王们……”刘彻抬头,仰望苍穹,左右也全部都低头聆听:“高皇帝告诉朕:欲其七政,必先善百工!”

    “太宗皇帝教朕:唯以器械,能致大同!”

    “太一神更像朕揭示了未来,让朕能见到千年后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朕的子孙后代,人人皆君子,以一夫之力,能治千田,有贤达以铁牛木马,耕作天下,五谷一岁三熟,故此,人人皆能有肉可吃,有衣可穿,全天下,更是早已经老有所依,少有所养!”

    大家听了,都是一愣一愣的。

    若是旁人这么胡说八道,不是要被送去廷尉,也肯定要被扭送官府,治妖言惑众之罪。

    但,这么说的人是皇帝的话。

    那这就是真理了!

    倘若这个皇帝之前还用过实际证明过自己,那天下除了顿首而拜外,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了。

    但,刘彻很清楚,这个事情,仅能说服他身边的这些他认定的忠臣。

    除此之外,他甚至连朝臣也说服不了。

    毕竟,中国人虽然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但中国人更信实际。

    没有实际成果,看在眼里实实在在的好处。

    你说这是未来?

    who信?

    反正,士大夫们肯定不信。

    然后,老百姓们十之八九也是半信半疑。

    倘若,这个事情伤害到他们的利益,让他们的生活环境变得不是那么好了的话。

    嘿嘿……

    上一个这么玩脱的人,叫帝辛,也就是纣王。

    商天子可比汉天子的权威和神圣性高多了。

    人家是天命玄鸟而降生的神王,而且更是从一个胜利走向了另一个胜利!

    在武王伐商前,商军吊打了几乎整个世界。

    甚至远征了南方的蛮子,还统治了辽阔的北方。

    但,然并卵。

    步子迈得太大,结果扯到了蛋蛋。

    现在的资产阶级,连个影子也没有。

    而它的前身,现在的商人的力量,在天下庞大的地主阶级面前,连个蚂蚁都不算。

    强大的地主和农民,足以碾死任何敢在自己面前唧唧歪歪的商人和资本。

    更何况,这些所谓的资本,所谓的商人,根本就是跟权贵们的白手套罢了。

    至少,在没有一个庞大的足以跟地主们分庭抗衡的新兴的工商业阶级诞生前,刘彻都只能选择,将一切影响和举动都放在台面下,放在私底下,放在交易和平衡的手腕里。

    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的不让天下人知道自己到底在玩什么花样。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九百四十八节 整顿(3)

    刘彻想了想,看向站在一侧的汲黯,说道:“汲爱卿,朕记得,朕还在潜邸之时,就与卿等说过了吧……”

    “祸患的影子,已经出现了征兆!”

    “臣记得……”汲黯怎么会忘记呢?

    实际上,所有当时在场的人,都没有忘记,当时的殿下,现在的天子所描绘的那个可怕的未来。

    天气将越来越冷,降雨将越来越少。

    许多浩瀚的大泽将要干涸,许多地方的地理和地貌都将改变。

    当时,大家都是年轻人。

    意气风发,热血沸腾。

    纷纷矢志要让天下人渡过那个可怕的危机。

    而最近几年,掌权后,汲黯从天下公文和各地报告的奏疏也闻到了灾难的脚步正在靠近的声音。

    当今即位四年以来,区域性的灾害(至少涉及一个郡)发生了十几起,甚至就连波及数郡的灾害,也发生了四五起。

    有地震,有洪水,有旱灾,也有雪灾。

    更可怕的是,竹书描绘的那个幽历之间的可怕景象的前兆也出现了。

    在短短五年内,衡山国遭遇三次特大冰雹袭击。

    去年发生的一次冰雹灾害,从天而降的冰雹,长达一尺八寸,连房屋都被砸坏,甚至有百姓被冰雹砸死。

    而大河的水位,连续三年,出现了非常不稳定的波动。

    这是上游降雨减少的明显信号。

    所以,当初的潜邸大臣们,一旦外放,都是拼了命的在修水利。

    张汤在丰县就修了一条百里的渠道,还凿了水井三十座,作为灌溉。

    他去了南阳赴任,到任后,听说首先搞的也是水利。

    其他人也多半是如此。

    以至于,民间有歌谣:天子喜渠道,百官皆大兴,今日龙首渠,明日褒斜道,后日再凿昆明池。

    “除了尽地力之教,大修水利和渠道外,这也是一条避祸之路!”刘彻指着那些工坊道:“至少,这些工坊可以养活人!”

    乱世之中,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

    手工业和工坊,确实是一个可以吸收多余人口并将他们养活的道路。

    旁的不说,去看看现在汉室的政府报告和档案吧。

    少府有着数十万的成员,其中有至少三分之一,是不事劳作,专门负责生产和制造的工匠,还有三分之一是被看做消耗品的刑徒和更下贱的城旦司空。

    而天下的工商业如此兴盛。

    保守估计,现在的汉室,依靠工坊和做买卖为生存条件的人,起码是一百万!

    这还不算寄生在这条链子上的游侠、地痞、无赖。

    若是一个纯粹的农业社会,这么多人口,脱离生产,不事劳作,早就出大问题了。

    但汉室,却早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农业社会了。

    天下人口土地不断增殖,土地产量也不断提高。

    尤其是冬小麦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高产的冬小麦,仅凭产量,就已经足以压倒粟米和高粱了。

    现在,关中之所以还维持着粟米的种植面积优势,不过是惯性使然。

    老百姓们不种粟米心就不踏实。

    但这种局面维持不了多久。

    随着捕鲸业规模不断扩大,鲸鱼骨粉足以满足关中甚至大关中的肥料需求时。

    粟米沦为配角的日子,就已经指日可待。

    关中既下,天下唯有景从。

    而南方的水稻,则在引进了数种南越的高产稻种后,产量也会越来越高。

    所以,在这样的局面下,汉室已经具备,再让一百万人,加入到工商业行列之中的资本。

    治大国如烹小鲜。

    刘彻一直是在有条不紊的根据着实际情况来调整策略。

    不过……

    还有一个问题,一个只会在中国出现和产生的问题,需要刘彻来解决。

    刘彻将视线投向这些工坊中的工人。

    他们流着的汗水和挥舞的双臂,以及满是戾气和怨恨的眼神,让刘彻有些不由自主的哆嗦了一下。

    这可是中国的百姓,中国的人民啊!

    他们曾经掀翻了无数的暴政,将无数的君王和统治者送进地狱。

    哪怕是在远古时期,他们也用脚投票,干掉了那些不符合他们心意的首领。

    远的不说,驱逐厉王的国人暴动,就足以让任何人清醒。

    而春秋史册上,被国人放逐和杀死的君王的名字加起来,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