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853章

我要做皇帝-第853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嘉尽⑶槟讶础坏靡亚巴钡亍锿趸

    当然,私底下报告给天子的奏疏,却肯定是将实情都抖落了出来。

    丘可具一听,真是热泪盈眶啊!

    总算……总算……有汉朝的贵人,能间接承认他的功绩了。

    此时的丘可具,全然没有了当初想要坐视汉匈大战,火中取粟的想法和念头,********只想混个汉朝户口本,若能得到天子册封,那就更妙了。

    对游牧民族来说,这也是正常的逻辑思维——假如对手太强大,那就给对手当狗吧。

    “本都督听说,足下曾经在某地见过一件神物?”薄世问道:“足下可否对本都督形容一二,最好能画个图像……”

    “敢不从命……”丘可具立刻就拜道。

    若真能证明,他曾发现的那个遗迹中真是伏羲氏的遗迹。

    那他和鲜卑部族的汉朝户口本就稳了!

    于是,丘可具蹲下身子,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照着记忆画了起来。

    那个他曾经发现的遗迹的轮廓,也因此渐渐显现在薄世眼前。

    下一刻,薄世就激动了起来。

    他激动的原因,不是因为对方画出了河图洛书的轮廓。

    而是他画出了一个中国人人都熟悉,但这草原上却很少有人知道的东西。

    那是一个类似金字塔一般的高高隆起的山体。

    任何一个汉人贵族,都知道。

    这东西叫封土。

    是贵族和王族的墓葬。

    封土平地而起,用人力夯筑,一层一层浇筑,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人工建筑。

    这虽然是宗周之后才开始流行的墓葬形势。

    然而,不要忘记了。

    现在,中国还留存有一个从史前留下来的超大规模以及——汾睢。

    睢上的保留着黄帝扫地拜祭后土留下的遗迹。

    那也是一个类似的封土。

    这证明了一件事情:远古时期的先王们确曾筑高台,祭祀天地神明,祈求赐福。

    薄世可不像陈家兄弟,从小不学无术。

    他打小接受的就是正规的贵族精英教育,对这些文化特征和历史脉络非常清楚。

    “此地何在?”薄世没有等他画完,就立刻问道。

    “在离此三十里外的一片山林中,它现在已经被荒草和树木所覆盖,我也是无意间才发现了散落在此地的一些东西,之后才开始发掘的……”丘可具被薄世吓了一跳,连忙回答。

    “立刻带本都督过去……”薄世看着丘可具,然后将视线移到了陈须跟那位陈嬌的家令身上:“点齐兵马,随我前去!”

    若确认是真的,如同睢上的黄帝祭地台一样的结构。

    那么,那个地方就肯定是先民们留下的遗迹。

    再加上这丘可具已经献上的玉龟和玉龙以及附近发现的孤竹国青铜器。

    那么,那里即使不是伏羲氏曾经祭天的道场,恐怕也与子姓的殷商有着莫大关系。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九百三十节 雁过拔毛(1)

    一个时辰后,薄世带着两千多军队,在丘可具的带领下,来到了那处山林之中。

    此地,为群山环绕。

    饶乐水在其南面奔腾而过。

    山的脚下,是一片无垠的平原。

    山上植被茂盛,芳草萋萋,偶尔还能见到几只飞鸟从灌木丛中起飞。

    顺着山脚的道路向上,薄世一边走一边看。

    两百多名亲兵跟着他一起上山。

    他们很快就形成了一扇形的保护圈。

    忽然右侧有士兵走着走着,发出了一声惊呼。

    “怎么回事?”薄世将视线移过去,就见到那个方向的士兵都在骚动。

    很快有一个军官捧着几件器皿,呈递到了薄世面前。

    薄世低下头,仔细审视。

    这些都是玉器,能明显看到,这些是经历了无数年岁月沉淀的玉器。

    对中国贵族来说,他们都有着一手高超的玉器鉴别方法。

    因为,贵族爱玉,尤其是古玉。

    汉家天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古玉,都是盗墓得来的。

    摸金校尉们不辞辛苦的满天下盗墓,当然不是为了考古,而是为了赚钱。

    那些从千百年前的墓葬中盗来的玉器与其他器皿,通常,都是贵族们买走的。

    因此,倘若不能掌握一点鉴别玉器年份的技能。

    毫无疑问,是会被人骗惨的。

    “起码是千年古玉……”薄世在心里判断,这些玉器,和之前送去长安的玉龟和玉龙一样,很清楚就能知道,至少经过了千年岁月沉淀,以至于玉器的材质出现了变化,渐渐染上了沁。

    而更让薄世动容的是——这些新呈递上来的玉器,有着明显的图腾。

    而且,这些图腾都分属不同的动物。

    有凤鸟于飞,有神龙盘亘,还有……双首熊头组成的三孔玉器!

    薄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他举目四望,此地的山陵,向南而背阳。

    前方,饶乐水奔流向前。

    饶乐水之前,平坦的平原,非常适合耕作。

    他踩了踩脚下的土壤,松软中带着坚硬。

    “仔细找找山上山下的草丛和草皮……”薄世立刻吩咐下去。

    “诺!”立刻有军官领命而去。

    薄世继续带着丘可具等人攀登而上,直至山顶。

    这个山丘,其实并不高,大约也就十几丈。

    与周围崇山峻岭相比,只是一个小山丘罢了。

    但在山顶上,薄世一眼就看到了许多露出了草皮的人工建筑痕迹。

    他走上前去探查,然后,他就惊讶的发现,整个山顶都密布了这种人工建筑的痕迹。

    “这是坩埚……”薄世将手伸进一个遗迹暴露在外的锅口,摸索了一番,然后拿出了一块早已经凝固的红铜:“这是先人炼铜之地!”

    先民,或者先王,为何要来到这个远离中原的蛮荒地带?

    薄世想起了孤竹国。

    孤竹或者殷商的先王们,确实有可能曾经在这里生活过。

    薄世站起身来,看了看着山顶的布局。

    一个又一个或只露出了一点点痕迹,或干脆隐藏在草皮和泥土中的坩埚,似乎是以某种形状排列在一起的。

    薄世正在思考之时,派遣搜索山腰的军官带着一堆的陶片以及坩埚片。

    这些陶片和坩埚片上似乎有着某种文字的形象。

    薄世一时半会也辨认不出来。

    直到,那位军官献上一件陶器时,薄世顿时大惊失色,他立刻下令:“所有人等即刻随本都督退下!”

    因为,那是一只明显的照着熊掌捏塑的陶器!

    虽然,这陶器已经残破不堪。

    但在新化城里,薄世常常能看到有商贾在收购那些已经硝制好的熊掌。

    这里的情况,已经不是他所能决断的了。

    此地的一草一木,也不再是他所能动的了。

    他带着人退下山峦,恭身朝着这座山鞠躬而拜,三拜之后,才道:“西部都尉陈须听令!”

    “末将在!”

    “吾以天子之命——”薄世取出了那个他从未使用过的天子信物——虎符,展示给陈须。

    陈须立刻恭身下拜,拜道:“微臣须听令!”

    “即刻以西部都尉之精锐与护濊军,保卫此地,不可令此地草木有一丝一豪的损伤!”薄世正色道:“本都督假天子之虎符,授权给汝,敢有接近窥探者——杀无赦!”

    “诺!”陈须大拜:“谨奉命!”

    于陈须而言,他不需要知道薄世到底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他只需要知道,能让薄世拿出虎符,假天子之命下令的事情,绝不是什么小事情!

    薄世将虎符收回,然后立刻叫来主薄,说道:“本都督要立刻给陛下写信……”

    只有他清楚,这座小山丘里可能会藏着什么。

    伏羲氏、有熊氏、有虞氏……

    这么多先王的图腾,都集中在此。

    这山丘里埋的秘密是什么?

    或者说,这些先王,来这里做什么?

    薄世不清楚,也不明白。

    但他知道,肯定不是什么无关紧要的事务。

    此地可能埋葬着或者说停留着一个消失的时代,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

    长安,此时已是夏五月。

    刘彻正在阅读着刚刚被整理出来的《竹书》或者说《竹书纪年》。

    这是太史令司马谈与司马季主这一年多来整理和编辑、翻译出来的版本。

    按照原本正常的历史轨迹,这套古代的魏国史书,还需要再过两三百年才能重现天日。

    它的出现,会推翻许多人固有的印象和记忆,将一些被隐藏史书里的光辉角色颠覆甚至黑化。

    譬如,舜帝囚尧于平阳,打碎了人们对上古先王的美好憧憬,将先王们血淋淋的残酷政治斗争展现。

    譬如,太甲杀伊尹而还政,戳破了贤王明君的记忆。

    当然,还有着曲沃代晋这个春秋最大的手足相残,兄弟相争的丑闻的详细记载。

    刘彻一边看,一边也感叹着:“果然,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利益所无法驱动的!”

    舜帝那样的人,尚且都曾经囚禁尧帝。

    伊尹太甲,就跟周公辅佐成王一样的经典故事。

    到头来,却只是一出弟子杀老师而夺权的血腥惨剧。

    至于曲沃代晋,更是将政治斗争的血腥残酷一面,赤裸裸的展现人前。

    整整六十七年的同族内讧,跨越了将近半个世纪之长,最终,以弟弟全灭哥哥的后代而告终。

    “朕还是不够狠辣啊……”刘彻砸吧了一下嘴巴。

    不过,竹书所载,也未必是真。

    毕竟,这只是魏国史书。

    里面有的是抹黑其他人的黑材料。

    想要还原真正的历史,或许还需要找到剩下五国的史书。

    只是可惜,这似乎是个梦。

    因为,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觉得六国史书实在太不河蟹,就一把火全烧了。

    只留下了一套副本,存放在咸阳王宫中。

    秦始皇驾崩后,这些史书与他一起进入了骊山地宫。

    除非掘开秦始皇,或者其他六国先王们的陵墓,才有可能凑齐这七国版本的史书,然后求同存异,寻觅到最接近事实的真相。

    但,很显然,这不是刘彻能做的事情。

    旁的不说,现在的技术根本不可能保证挖出来的文物能得到有效保护。

    再说,挖人祖坟,这是要遭天谴的。

    至少在封建时代,没有皇帝敢明目张胆的那么干。

    所以,刘彻也就拿着竹书当小说看,这么一设定,看起来还蛮带感的。

    正看得兴起,王道走过来在他耳边说道:“陛下,安东都护府都督急报!”

    “拿来给朕看看……”刘彻伸手接过来一看,顿时脸色大变。

    “来人,准备笔墨!”刘彻下令。

    不多时,就有宦官献上笔墨纸砚。

    刘彻提笔蘸墨,写下一道命令,然后加盖自己的皇帝玺,道:“立刻八百里加急送往新化,命令薄世,依令而行之!”

    “诺!”立刻有侍从官领命,捧着命令离开。

    “想不到,还真是红山文化的遗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