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707章

我要做皇帝-第707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将军来说,所谓的士卒,其实就是一串串写在奏报上的数字而已。

    而对皇帝来说。遥远的边塞上的军民,更只是一串没有任何意义的数字。

    皇帝以天下为棋盘,用冷酷无情来统治世界,实施自己的政策。

    为达目的,放弃士卒的性命,算不得什么。

    旁的不说。罗斯福故意放纵山本五十六偷袭珍珠港,丘吉尔为了保守秘密,坐视着考文垂被德军轰炸。

    为了胜利,自古以来,统治者就从来不惮于牺牲某些个体。

    但刘彻到底不是铁石心肠,他心里面,为此依然很内疚。

    但,刘彻很清楚,假如他下令撤退马邑外的军民,那么,匈奴人可能就不会傻乎乎的撞到包围圈里来了。

    历史上,武帝的马邑之谋,前期策划不可谓不完美。

    但就是因为军臣在路上,抓到了一个汉军亭里的军官,导致一切付之东流水。

    匈奴人立刻远遁,跳出了包围圈。

    三十万汉军,在马邑城下,苦等数日,不知道多少资源和人力物力,全部打了水漂。

    这还不算,因匈奴走脱,导致汉匈之间,陷入数十年混战,因此而死者,累积数百万。

    强盛的汉王朝甚至差点被战争拖垮!

    “战役发起前,马邑城中的军民,也不许告知!”刘彻接着断然再次下达一个将数千人的生命,送到危险之境的命令。

    但,他必须如此做!

    马邑城里生活的可不仅仅是士民,还有大量的商人。

    这些商人的节草,刘彻完全无法保证。

    在过去的历史上,马邑城里,二五仔可不是出过两三个。

    为了胜利,总有些牺牲,不可避免。

    “诺!”将军们齐身而拜,牺牲,在这个时代,跟吃饭喝水一样,寻常至极,甚至没有人有人什么感觉。

    “陛下,细柳营以何人统兵?”丞相周亚夫问道。

    现在,细柳营当然是有都尉的。

    但是,屯驻跟作战,那是两码事情。

    一个好的都尉,并不一定就是一个好的将军。

    更何况,现在的细柳营都尉卫弛,明显的资历不足。

    平时靠着周亚夫的照看,当个都尉,统帅细柳营,别人还不会说话。

    但是,想要领兵出征,挂个将军衔,你看看,其他将军列侯答应不答应?

    周亚夫都可能会被人喷成狗,说他任人唯亲。

    但,假如是刘彻的命令,那就不一样了。

    天子简拔之,拜为将军,托以军国大事。

    这是佳话,也是慧眼识英才的典型模板,没有人敢不服!

    刘彻跟周亚夫相处了这么久,自然也知道,周亚夫的话里的意思。

    卫弛。刘彻见过几次,还曾经亲自视察过他带的细柳营。

    总的来说,这个乐平候的庶子,能力和军事才华都是不错的。

    甚至。以刘彻来看,跟义纵大抵也是伯仲之间。

    他缺乏的只是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既然如此,刘彻自然乐的给他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依旧以细柳营都尉卫弛为将,拜为前将军!”刘彻淡淡的吩咐着。

    “诺!”周亚夫闻言大喜,他这辈子。就培养了两个他看得上眼的年轻人。

    一个是卫弛,另外一个就是义纵了。

    严格的来说,义纵还是因为有天子加成,但卫弛就不一样了,在周亚夫眼中,这是他的关门弟子,未来细柳营的掌门人。

    他的那些儿子与之相比,其实就是土鸡瓦狗!

    …………………………………………

    送走将军们后,窦婴却死皮赖脸的留了下来。

    “大将军,还是为了灌夫来求情?”刘彻看了看这个表叔。面无表情的问道。

    “如今国家有事,请陛下许灌夫戴罪立功,上前线为轻兵都尉……”窦婴硬着头皮拜道:“大丈夫便是一定要死,也当死国事,捐躯沙场,马革裹尸,岂能死于刀笔吏之手?”

    刘彻横着眼睛,看了看窦婴。

    这话,让刘彻听着有些耳朵疼!

    灌夫,刘彻承认他确实是个好汉。

    讲义气。不怕死,敢为朋友两肋插刀。

    但……

    他做的那些事情,却是人渣才会做的事情!

    堂堂两千石的代国丞相,闹市中纵马狂奔。践踏士民!

    事后不思悔改,反而为了掩盖罪行,对苦主打击报复,乃至于上刑罚。

    再加之前世这货的种种行为,让刘彻确信——这就是个无药可救的渣渣!

    灌夫要是不死,迟早窦婴要被他拖累而死。

    刘彻真的不想让窦婴重蹈他前世的悲剧。

    但。这些话,却不适合对窦婴说。

    “卿一定要救灌夫?”刘彻冷冷的问道。

    “陛下,灌夫,义士也!虽触法,但请陛下念在其有功社稷,且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许其戴罪立功……”窦婴不愿回答刘彻的问题,反而顾左右而言它,咬死了灌夫现在还有用,应该命令他戴罪立功的这个点。

    这是很符合如今士大夫贵族对官员贵族犯法问题的看法的。

    老刘家玩刑无等级。

    堂堂列侯两千石,犯法居然跟泥腿子一样,要接受法律的裁处?

    士大夫贵族心里面当然是满腹牢骚。

    但奈何这是祖制,皇帝不开口说要改,谁也不敢提。

    刘彻看着窦婴这个作死的样子,心里面真有些恨铁不成钢。

    但刘彻也知道,统治是要讲手段的。

    所谓的‘法治社会’这个梗,哪怕是再过两千年,在中国也是镜中花水中月,领导一个电话,比法律有用多了。

    在中国,法理之外不外乎人情,才是永恒的主旋律。

    窦婴这样苦苦哀求,若刘彻都不肯给面子。

    那传出去,舆论界肯定要炸锅了!

    当年,太宗皇帝严格执法,赐死了自己的亲舅舅枳候薄昭,结果被人喷到现在。

    在可见的未来,依然会被人喷。

    弄死淮南厉王,更是洗不掉的污点。

    可能对后世来说,灌夫这样的罪行,就算枪毙一万次,也该!

    但在此时,以现行的道德和伦理价值观来看,尤其是士大夫们的眼光来看——灌夫犯罪,固然当死,但是,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计,为了大局,放他一马也是应该。

    更何况,还有窦婴求情!

    窦婴是谁?

    刘彻的表叔,太皇太后的亲侄子,还曾经帮着刘彻稳固了储卫。

    若刘彻连窦婴的面子都不给,传出去,士大夫们恐怕会嚷嚷着‘果然刻薄寡恩’。

    这倒是没什么,关键是,有了这个事情后,以后谁还给老刘家卖命当忠臣啊?

    大家跪舔皇帝,不就是为了皇帝能在关键时刻拉兄弟一把吗?

    皇帝要是一切都公事公办,那还跪舔他做毛?

    “朕就给大将军一个面子!”刘彻闭上眼睛,哪怕是皇帝,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候也需要对现实妥协,毕竟,地球不是围着皇帝转的。

    “但其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刘彻冷声道:“削除一切爵位官职。废为庶民,永不录用!”

    “这样的将军,吾不需要!”刘彻一挥袖子,背身而去。

    什么戴罪立功?

    留着这样一个残暴的将军继续去祸害百姓吗?

    让你窦婴继续给他撑腰,让他家的子弟。去祸害颍川郡吗?

    刘彻一句‘吾不需要。’等于将灌夫的仕途和前途,判了死刑。

    灌夫,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这辈子,他就只能在窦婴门下混吃等死了!

    ………………………………………………

    翌日,当长安城的百姓从睡梦中惊醒的时候,他们愕然发现,整个城市,已经变成了一个军人的城市。

    “快快快!”武库的大门,被几十名士卒拉开。露出了储藏在里面的无数兵器甲胄。

    成捆成捆的弩箭,被人装上马车。

    一柄柄的手弩,被装载到车厢之中。

    很快,从武库直到灞桥,数百辆运输军械的马车,排成了一条长龙,以至于堵塞住了某些交通。

    而在城市的闾里,一个个官府的差役,穿街入巷,敲开许多人家的家门。将一张张加盖了官府印章的公文,交到了这些人家的家主手中。

    这些公文上,用着楷体书写整齐:某闾某户男某某,奉丞相之命。征尔从军,请于今日午时,至南军某校场报到!

    这些都是被征调的民夫,作为给大军输送和保养各种后勤物资和军械。

    而在城外,更大的规模征调,也在进行。

    要维持一支五万人的军队在高强度的战争环境下作战。至少需要两倍以上的民夫负责各种杂事。

    于是,无数妻子,开始默默为丈夫打点行装,无数的母亲,急忙为儿子准备远行的干粮,无数的兄长,将之的弟弟妹妹叫到身前,叮嘱家里事务。

    关中人对这种作战动员,一点也不陌生。

    相反,他们非常适应这样的节奏。

    从商君开始,关中大地上生活的百姓,就已经习惯了将自己的亲人送上战场。

    对关中人来说。

    军中自有颜如玉,军中自有黄金屋。

    从军,哪怕是当一个民夫,也可能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只需要一个机会,一个恰到好处的机会,能获得一个军功。

    自己和家人甚至子孙后代的未来,就将彻底改写。

    所以,没有悲伤,也没有不舍,更加没有撒泼打滚,死活不去。

    妻子为丈夫系上配剑,背上弓弩,含情脉脉的叮嘱着:“夫君此行,无忧家中,妾自会照看好家中父母与诸小子,只待君归!”

    老父亲持着拐杖,教训着儿子:“且当见机行事,若有机会,当速执之!”

    儿子叩首而拜:“诺!大人教诲,小子铭记于心,若遇北虏,必取其首级!”

    匈奴的脑袋,可比其他任何敌人贼子的脑袋值钱多了。

    汉律,得一匈奴首级,可直接升爵一级!

    而在关中,过去,就有过许多的穷小子,在战场上捡漏,杀了一个受伤或者掉队的匈奴人。

    马上就被人看中以为是勇士,特招入伍,吃上了皇粮,成为了一个光荣的北军或者南军士卒。

    在战后论功行赏,于是被任命为队率或者司马。

    从此一家人都有了保障,在乡中亭里,更是备受尊重。

    甚至,有着无数媒婆,走上门来死活要塞一个士绅的女儿过来。

    在关中,穷人要逆袭,其实只有从军这一条路!

    拿自己的命,去给家人和后代,拼一个光明未来!

    所以,除了那些被官府征召的农民子弟外,其他关中的豪强家族也是暗流涌动。

    许多的豪门子弟,在听说了关中动员后,立刻就跳了起来。

    他们比贫民们更喜欢战争!

    “还读个鸟书!”华阴县的地头蛇,黄家的家宅中,一个年轻的士子模样打扮的男子,将手里的书简往地上一扔:“大丈夫当执剑披甲,建功立业于万里之外!”

    他将头上的进贤冠扯下来,丢在地上,然后,走进自己的那件小房子里,将一件件他的珍藏取出来。

    甲胄、配剑、弓弩还有绑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