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614章

我要做皇帝-第614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拘什么手段,什么方法,一个个眨巴着亮晶晶的眼睛,可怜兮兮的看着刘彻。

    有跟皇室关系比较亲密的列侯。

    譬如说姓刘的那几个家伙,就羞答答的拿着自己家的加恩地图,跑到刘彻身边,卖萌的问道:“陛下,臣家加封的这些地方,有河没有啊?”

    当得到确实有河的答复,那人就立刻欢天喜地的谢恩不已。

    而当得知没有河的家伙,则哭天抢地,撒泼打滚,一副皇帝你不给我换,老子就去哭高庙的架势。

    而跟皇室关系比较疏远的,则是一副正儿八经的君子模样,只是暗地里悄悄的拉住一个皇帝的近臣,譬如说宦官啊,尚书郎啊,几个玉器或者金器塞过去,然后,态度恭敬的请求道:“烦请明公帮某查查看,某的这个加恩封地是否有河?”

    这中间出了个小插曲武原候卫不害发现,自己的加恩封地,貌似是距离那个新发现的金沙河最近的——大约距离只有不到三百里。

    然后,卫不害立刻被人围观了。

    至少有二十个列侯表示,自己的女儿待字闺中很久了,觉得卫君侯年轻有为,似乎应该是个良配。

    可怜老卫家过去不过是个混吃等死的列侯家族,向来默默无闻。

    到卫不害这一代,更是几乎无人问津,以至于卫不害到现在十八岁了,都还没有娶到老婆——列侯有列侯的骄傲,一般不会跟非列侯通婚,尤其是正妻,娶不到姓刘的公主翁主,那也起码要娶个门当户对的列侯,最低标准也得是个关内侯,左庶长什么的死开……

    不少人甚至连两千石的女儿都瞧不上。

    而卫不害,生的即不俊俏,家里也没什么钱。

    武原那疙瘩,在南方的穷乡僻壤,虽然有两千八百户食邑,但,没钱啊,一年连一千户的租税都收不上来。

    列侯家里的嫡女什么的,根本瞧不上他。

    也就庶女什么的才可以商量商量。

    但卫不害也不想将就,于是,这事情就这么拖下来了。

    但如今,卫不害一下子成了香饽饽。

    就连曲周候俪寄跟弓高候韩颓当都表示,嫡女什么的,不是不可以商量商量。

    但是呢,嫁过去以后,这当家做主的得是自己闺女……

    卫不害一下子就觉得,自己的人生一下子就变成喜剧了……

    而跟刘彻关系更亲密的列侯们。

    譬如说,馆陶就自己找上门来了。

    馆陶表示,要给自己的丈夫还有两个儿子跟皇帝女婿求个情。

    嗯,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就是让皇帝女婿给换换加恩封地。

    最好把地方挪到那个什么‘金沙河’附近五十里,当然,百里也勉强能考虑考虑。

    等刘彻好不容易打发走刘嫖。

    窦家跟薄家也表示:陛下,门户开放,对等待遇是很重要的。陛下您可不能寒了忠臣义士之心哇。

    就连东宫两位太后也派人过来传话:皇帝啊,家人的亲情很重要啊,家族的河蟹大于天啊!

    ps:  作者君顶着头晕,颈椎病,以大无畏的革命主义精神,完成了承诺,请各位读者老爷们大发慈悲,赏张月票鼓励一二,作者君在月票榜上已经被人爆菊又爆菊,打的遍体鳞伤,泪流满面,呼天抢地了。

    再不来几张月票,作者君就有跪蚂蚁的风险……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七百零七节 淘金浪潮(5)

    接下来两天,舆论继续发酵。

    黄金的传闻,在关中甚嚣尘上。

    哪怕就是上林苑里的租佃户也是蠢蠢欲动,列侯们跟豪强士大夫们拼命辟谣。

    更有无数地方上的名望之士,召集本地的父老,宣称:父老们,那怀化穷的连柴都没得烧,哪来什么黄金啊?大家不要相信谣言,更不要相信别有用心的野心家的鼓动……

    有的人信了,这些名士名流跟地方宗族的大人物,在乡间威信还是很高的。

    毕竟,多数百姓不识字,对这些知识分子以及官面人物还是很信服的。

    既然,某某族长,某学霸都说了,这些是谣言,那就应该是谣言吧?

    这些大人物,总不该连名声也不要,靠这种手段来欺诈我们这些乡亲吧?

    这要被拆穿了,他们以后还怎么混啊?

    但,也有很多聪明人发现:官府的露布,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

    往日里,类似的谣言一发作,内史、中尉、中大夫跟卫尉都是如临大敌,各种露布贴的满天飞,更有无数廧夫、游缴,行走亭里,挨家挨户的做工作,要求户主,约束家中的青壮,不要听风就是雨。

    但现在,不止内史毫无反应,就是本来驻扎在各县的烽燧亭里的郡兵,也是毫无动静。

    游缴、廧夫全部都好像集体消失了一样。

    这事情很奇怪啊……

    首先反应过来的,当然是神通广大的游侠儿们。

    这些家伙的鼻子跟狗一样灵敏,立刻就闻出了不对劲。

    而且,游侠们现在有后台了啊!

    天子的鹰犬衙门绣衣卫里,有的是过去有着八拜之交的兄弟。

    于是,这些家伙纷纷回家,提上一斤肉,带点酒,就直奔这些兄弟家中。

    半天之后,喝的醉眼朦胧的走出门。

    刚一出门。这些游侠的酒就醒了,一个个咬牙切齿的看着那些地方豪强和名流的家宅。

    游侠们纷纷表示:我去年买了个表,大爷的,你们这些骗子!居然连父老乡亲都欺骗。简直不要脸!

    于是,各地名流乡绅跟豪强的宅邸纷纷遭殃。

    游侠们虽然不敢打上门去,但是类似丢石头砸坏你家的门槛、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半夜里在门口鬼哭狼嚎,吵你个家宅不宁类似这样的事情。他们最是拿手了。

    而更多的游侠,却是立刻就选择了马上回家,变卖家产——假如有的话。

    实际上,多数游侠哪来的什么家产?

    这些家伙,早把父祖辈留下的田地给败光了,往日里就靠着在昆仲叔伯家里蹭饭,或者在长安城里鬼混度日。

    一个个都觉得,自己有高祖之风,说不定哪天就能回家在老爹或者昆仲叔伯面前装逼说上一句:始大人以为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只要想想这个场面,游侠们就觉得,未来真美好。

    当然,游侠这个群体,最大的特点,就是讲义气。

    为兄弟别说是两肋插刀了,就是命都可以不要了。

    要发财,当然要拉着兄弟们一起去喽!

    于是,大家伙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各自将盘缠拿出来算了算。

    有些游侠群体中,存在着一些地方上的豪强公子或者名流之后,这些人都是土豪,自然就大手一挥。把兄弟们的盘缠路费都包了。

    但,多数游侠,都是些苦哈哈,没有土豪来拯救。

    几个人凑了凑钱,发现,根本不够大家伙这一路上的路费。

    说不定走到半路。就要饿死了。

    这可如何是好啊……

    许多人决定临走前干一票,但是,这些家伙很快发现,这关中的治安,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

    地方上的亭里,各城市中的闾里,都是密布着巡逻的官差跟吏员,甚至还有一些过去声名显赫,但如今已经洗白,成为刘氏鹰犬的游侠巨头,带着小弟,到处乱逛。

    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人敢顶风作案了。

    大家都确信,只要自己敢犯事,那么,这些对自己这些人熟悉的就跟家里的牲畜一样的官吏以及绣衣卫的鹰犬,绝对能在两个时辰之内,就将自己等人缉捕归案。

    这些吏员官差跟绣衣卫鹰犬,对自己这些游侠的手段跟方法特征,就是闭着眼睛都能识别出来。

    平日,偷鸡摸狗,他们懒得管。

    但,谁要敢当着他们的面,玩这些花招,那就等于挑衅,挑衅就是作死,作死就一定会死。

    至于出了关中,在路上再弄盘缠?

    游侠就更没胆子了。

    游侠这个群体,有自己的规矩,地盘。

    别说跨地域找食吃了,就是跨县都要被人教做人啊。

    捞过界,你当当地的游侠是吃素的咩?

    对外来的游侠闹事,当地的游侠,绝对会比官府还积极的查找疑犯。

    想当年,河内游侠巨头,太宗时闻名天下的大侠,河内豪族郭氏的郭奉,大摇大摆的想来关中耍威风,结果就被关中的游侠教做人,被人在身上栽了n+个罪名,最后,这个天下闻名,甚至还娶了鸣雌亭候许负的女儿的天下大侠,在长安明正典刑,腰斩弃市。

    郭奉这样的天下名侠,捞过界,尚且要被教做人。

    其他人又怎么敢干这样的事情?

    于是,这些人立刻就陷入了尴尬之中。

    没有盘缠,别说是远走数千里,出萧关,过辽东去寻找黄金了。

    这些家伙正在纠结、迷茫之时,一些商贾或者地方上的豪族管家,纷纷找上门来,表示愿意提供子钱贷款。利率非常优惠,借一万钱,一年归还,只要还两金就可以了。

    虽然如今金价与五铢钱并无明确的官方兑换比例,但在民间,一金黄金,少说也能兑换一万左右的五铢钱,有些时候,便是一万一千钱也能换到。

    面对几乎两倍的年息,游侠儿们犹豫不决。

    汉室欠债不还,可是大罪!

    官府可是不会任何一个欠债不还的家伙的,而且子钱商人们,神通广大,杀人你还能潜逃,但欠债不还,却是无路可逃。

    甚至就是死了,债主也能追着你的亲朋家小要债。

    恰在此时,又一个重磅炸弹炸响了。

    ps:  第一更送上,今天依旧3更~

    恩,谢谢大家的月票了,如今俺也逆袭了一会,呵呵~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七百零八节 淘金浪潮(6)

    元德三年,夏四月初五,长安,灞门。

    昨夜刚刚下过小雨,城门口的草叶上还沾着些露珠,几个士卒持着长戟,站在门口,打着哈欠,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

    “你们说,怀化哪里真有那么多金砂?”一个士卒趁着没人注意,就瞎聊起来:“俺总觉得不可能……”

    最近怀化的八卦,称得上是整个关中不分阶级老幼性别年龄共同关注的焦点。

    虽然思想界跟文化界的大佬们一口一个‘黄金珠玉,寒不能衣,饥不能食’。

    但世界上,黄金这东西,真要摆在人的面前,几人能真的无动于衷?恐怕多数人都是嘴上说着不要,但身体却很老实的扑了上去。

    文人士大夫尚且如此,凡夫俗子,就更是不能免俗。

    最近,函谷关那边就经常有游侠偷偷的混在商队里,偷跑出关。

    他们出关干嘛,不言而喻。

    “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一个微胖的士卒接上话茬,他得意洋洋的道:“你们大概有所不知,前几年,吴逆造反,某的大兄曾跟弓高候出征,一路打到了吴逆的老巢,到了会稽,你们猜,在会稽,除了铜矿外,还有什么?”

    “金矿啊……”这人赞叹着道:“那是一个采了二十多年,如今还能每年出产将近一千金的金矿……不然,尔等以为,那出征的将校,是怎么发达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