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538章

我要做皇帝-第538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周亚夫很清楚,廷议上通过,不代表就能落实。

    真正的阻力,将来自地方和地方上的列侯、官宦家族。

    在过去,他们把持着全国除关中和河南、蜀郡外的几乎所有基层官职,将之私相授受,视作自己天赋的权力。

    想要他们认同并支持这个政策,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而假如只有中央甘棠,而无郡国甘棠的话。

    那这个政策就等于是失败了一半。

    ps:  妈蛋呀~这老天爷玩我呢,昨天说好今天一万字的,但尼玛,早上起来就感冒了,一直在咳嗽,胸膛里感觉怪怪的,难受的紧,再加上吃了药,脑子有些不清楚,思维混乱。  就只写了这么点~  真是抱歉~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百二十九节 温言在口(4)【第一更】

    沉重的朱黄色宫门嘎吱嘎吱的缓缓打开。

    列侯大臣自北阙鱼贯而入。

    若无意外,今天这次朝会,将会是今年最重要的一个朝会了。

    它很可能将决定这个国家未来的走向。

    当丞相周亚夫与太仆袁盎联袂走到宣室殿前的台阶下时,宣室殿前的通道已经挤满了朝臣和他的副手、随从们。

    “丞相!”周亚夫一到,群臣自动避开道路,纷纷作揖问好。

    周亚夫一一微笑点头回应,然后带着自己的儿子,站到群臣的前方,闭目养神,安静的等待宫门打开。

    一些大臣似乎想凑过来,跟周亚夫打听口风,但当他们看到周亚夫闭眼的时候,纷纷识趣的走开。

    倒是周韬像个好奇宝宝一样,不断的打量着这宫闱的景物与那些满脸严肃的列侯公卿。

    这还是他第一次上朝。

    自然很好奇。

    “丞相闭目在思考何事?”冷不丁的,周韬就看到一个笑呵呵的官员,走到离自己父亲三步远的地方,停下脚步,微微笑着问道。

    周韬甚至都不需要看这个人的脸,就知道,他是御史大夫晁错。

    因为,只有御史大夫才是有资格佩戴银印青绶。

    “仆在想……”周亚夫睁开眼睛,盯着晁错的脸,微微笑着回应:“天子欲复召公之政,这甘棠山长或者说甘棠令……”

    周亚夫忽然挺直了腰杆,盯着晁错的眼睛,说道:“不知该是何人为之?”

    晁错呵呵的笑了一声,这笑声,让周韬感觉有些毛骨悚然。

    “昔者周公、召公,分陕而治,周公主东,召公主西。丞相百官之首,统管大局,协和万国。日理万机,恐怕会没什么时间履历甘棠罢!”

    周韬听了,却是心中一惊。

    这朝会还没开,结果还没确定。这晁错就急不可耐的来找自己父亲,讨论事后分梨吃的事情。

    这……

    这也太……

    周亚夫却是呵呵一笑,正面回击晁错的挑衅:“仆自受命先帝以来,夙兴夜寐,辅佐天子。矢志致君尧舜上,为此,不惮肝脑涂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的,现在虽然还没开朝会,但甘棠的建立是一定的。

    尤其是中央甘棠的成立,百分百能在朝会后建立。

    这个全新的甘棠令或者说甘棠山长,只且只能在晁错和周亚夫两人之间产生。

    无论周亚夫还是晁错,都不会放弃争夺这个职位的机会。

    因为,这干系着。各自权柄的大小,以及将来青史之上的评论。

    虽然看上去,身为丞相,周亚夫优势很大。

    但不要忘了,晁错是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手,当年召公就是周公的副手。

    这在法理上,先天性的具备了御史大夫兼任甘棠令的优势。

    晁错却是干笑了两声。

    当了三年御史大夫后,晁错就已经深深发觉了自己先天的不利和劣势。

    他非是权贵列侯出身。

    没有家族羽翼,也没有太多的资源可以利用。

    手下的得力干将。基本都是当年在先帝潜邸时培养起来的。

    所以,每每想要推动一个政策时,都是举步维艰,甚至孤立无援。

    也就只有跟廷尉赵禹结盟后。他的处境才有所改善。

    但,那还远远不够!

    这个时候,天子一道甘棠诏,让晁错看到了希望。

    既然四百石以上官员升迁任免,都要到甘棠里走一趟。

    且中央甘棠铁定会成为千石以上官员必经之路,尤其是那些实职的郡守、郡尉。

    这样。假如他是中央甘棠令的话,那么,他就能通过甘棠,跟这些人建立联系,能知道他们的喜好与诉求,更重要的是,能培育和扶持起倾向法家思想的官员。

    虽然,天子的甘棠诏,只说官员升迁任免,要来甘棠学习,没有也不可能给甘棠任免和派遣官员的能力。

    但,身为御史大夫,晁错能用的盘外招数太多了。

    选择性的过滤掉一些不符合其喜好的官员,不要太简单了。

    毫不夸张的说,谁是未来的甘棠令,谁就掌握了未来政治斗争的大杀器。

    晁错岂会放弃这么好的一个机会?

    周亚夫同样也不会。

    “父亲,那个甘棠令真的如此重要?”等晁错走开,周韬终于忍不住低声问道。要知道,虽然有史以来,御史大夫跟丞相就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但最起码,表面上还是要维系将相和的局面。像今天这样,御史大夫大摇大摆的来找丞相摊牌,这在过去,极为罕见,即便将来也未必能出现多少次。

    “国之大事,唯戎与祀,民之大事,在食与货!”周亚夫淡淡的说出这句先下已经广为人知,耳熟能详的名言,然后反问道:“官之大事是什么呢?”

    “迁与免,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事情了!”周亚夫意味深长的道:“当初北平文候行以考计科最,其威权甚至一度与君权平行,甚至有官吏贵族,不惧天子责罚,就怕为丞相惩戒!”

    “且治政之道,首在得人,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谁是甘棠令,谁就得道多助!”

    周韬听完,脸上的神色也严肃起来。

    他终于明白,为何天子如此重视这甘棠令,不惜将之耍赖皮的跟加恩令捆绑在一起,要强行推动了。

    这是在列侯们的身上挖肉来补益中央啊!

    在过去,地方基层官员的升迁任免,几乎全决于郡守郡尉之手。

    长安九卿和丞相府根本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那个精力去将地方上的县一级行政单位的主官、副官的人品、才干查清楚,就更别说乡亭里了。

    所以干脆就只看每年上计的成绩。

    但汉室郡县如此多,而每年能褒奖的基层官员却是有限的。

    于是,地方上的基层官员,常常都是由当地郡守、郡尉自行提拔和任用,朝廷只要事后追认就行了。

    汉兴六十年,地方郡守和郡尉,通常都是由列侯把持和垄断的。

    鲜有非列侯或列侯背景,就能担任郡守、郡尉的例子。

    换句话说。在过去,列侯们通过种种关系,把持了整个官场。

    在远离关中的偏僻乡野,他们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只要注意好别被监察御史知道了,或者被落到朝廷派下去的采诗团手里就行了。

    像三年前,河东郡守周阳由跟郡尉申屠胜,两个家伙合谋瓜分了郡中所有职位,若非今上前往河东出巡。发现了端倪,可能到现在朝廷都不知道,河东郡烂成了什么样子。

    那问题来了——河东,是汉室分封列侯最多的郡之一,封在河东就食的列侯,少说也有十几个。

    其中不乏重量级的巨头,如平阳侯、汾阴候等。

    这些列侯世代与刘氏关系亲密。

    那为何却没有人报告给朝廷呢?

    答案只有一个:大家都揣着明白当糊涂,只要周阳由不去蠢到动他们的蛋糕,他们才懒得管呢!

    而且……

    周韬看着自己的父亲,他想到了一个重要的事情:虽然他们家的食邑早就从河东的绛县挪到了巨鹿的条县。现在又到了赵国的长平。

    但是——无论如何,周氏在河东郡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换句话说,自己的父亲,其实当年也是知道周阳由在河东郡干的一些事情,就算隐秘的倒卖仓储粮不知道,那也应该知道,周阳由是头吃人的老虎!

    这个真相,让周韬毛骨悚然。

    “这就是政治吗?”周韬心里想着:“没有对错,不分正邪,只在唯我……”

    这个时候。宣室殿的正门缓缓打开。

    沿着台阶,一个个火盘被点燃,形成一条用火光照亮的通道。

    在那最上方,巍峨的宫墙矗立云霄之中。周韬感觉。自己仿佛看到了一个巨大漩涡在那殿堂的上空旋转,一切人世间的罪恶与黑暗,都在那里被打扮的光鲜亮丽,五彩缤纷,犹如出嫁的小娘一般纯洁可爱。

    “入殿吧!”周亚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冠帽,对儿子道。

    “诺!”周韬恭敬的答道。

    但他在心中已经暗暗发誓。这辈子远离政治。

    反正,靠着父亲的余萌,他最起码也能安逸一生。

    ………………………………………………

    此刻,刘彻正站在铜镜前,任由侍女为自己着装。

    汲黯恭身站在刘彻身旁,为他念着过去五天,丞相府、御史大夫衙门以及廷尉衙门的简报。

    “内史报告,关中各市坊中,近日流出大量铜钱,尽为四铢,三铢,有司请奏,是否查禁……”

    听到这里,刘彻开口道:“不用,法无禁止则不纠,正常的市场行为,不要去干涉!”

    用屁股想都知道,这是列侯勋贵跟商贾们趁着朝廷政策还没发布,在紧急出货。

    刘彻也不想把事情做的太绝了,免得出现撕破脸的局面。

    反正目前来说,他们就算出货,接盘的百姓也不一定会亏多少。

    况且,刘彻已经准备在明年开始启动新旧钱币的兑换政策。

    毕竟,过去数十年,汉室朝廷跟天下的商贾贵族,不知道铸造了多少枚钱币。

    这些钱币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起码都是铜钱。

    而中国严重缺铜。

    借着这个机会,用大量的五铢钱回购民间货币。

    这既是对国家信用和信誉的尊重,也是一笔赚钱的买卖。

    刘彻已经定好了兑换的比率了。

    四铢钱与五铢钱实行二比一的兑换比率,而三铢钱,则以十当三行之。

    这样就保证了市场的稳定,避免发生紧缩或者钱荒。

    而且,因为刘彻将五铢钱的币值跟粮食、食盐以及铁器固定。

    在事实上以粮本位给五铢钱背书。

    这就使得,国家势必能通过回购钱币,大赚一笔!

    保守估计,也能产生百万万钱以上的盈利。

    所以说,发行货币,是这个世界上最赚钱的买卖。没有之一。

    唯一的问题是,粮食跟铁器以及食盐,还并不是最佳的本位货币参照者。

    黄金才是!

    至于白银……

    中国自古缺银,想实行银本位。开了美洲副本先。

    汲黯又接着汇报:“备盗贼都尉衙门报告,前日,长安城东二里发生械斗,伤十五人,械斗双方俱被捕拿。羁押于内史……”

    刘彻听着摇了摇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