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473章

我要做皇帝-第473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比冒着犯法的风险,去盘剥、欺压农民,贪污受贿,来钱更快,甚至比长安城里的子钱买卖的来钱速度还要快。

    毕竟,子钱买卖,还存在本钱无法收回的风险。

    但这个买卖,却是只要用着自己的名头和社会地位,就可以平白获得好处。

    甚至有些没节操的家伙,买了盐,回家自己掺土、掺泥,然后照样能卖出去!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都知道了这么个发财的路子。

    于是,发财的途径,就变窄了。

    特别是,当窦氏和陈家、薄家也下场的时候,大量不够分量的人,被驱逐出了这个市场。

    基本上,现在不是朝臣,连进去分杯羹的机会也没有。

    甚至就是列侯,也挤不进这条食物链了。

    汉室列侯,现在还有名有姓有封国食邑的,差不多有百五十人。

    而在长安常住的,几乎占到了列侯总数量的一半。

    自然,在长安,列侯这个名词,是会贬值的。

    但在另外一个方面,列侯阶级,却拥有着一般人很难想象的大量财富。

    中国的地主和贵族,向来,都很喜欢积蓄。

    像明朝,大量的白银,就被地主老财们藏在自己的地窖里等着发霉。

    而汉代的列侯阶级,则储存了海量的黄金。

    这些黄金,绝大多数情况下,最终会随着这些列侯,深埋地下。

    另外,作为列侯,他们还占有了大量的土地。

    尤其是在各自的封国,土皇帝一样,有着超然地位的列侯家族,几乎就是当地的霸主。

    他们的粮仓里,同样储存了大量的谷物。

    通常情况下,这些家伙是宁肯自己家的仓库发霉,也不愿意将粮食拿出来赈济灾民的。

    而关中实施了粮食保护价后,这些列侯们,就再也没有从自己的封国里运粮来长安了。

    关中的粮价已经无利可图,精明的列侯们当然会选择将自己的粮食存在封国的仓库里,甚至,有些更聪明的家伙,选择将自己封国的奴婢和家臣家眷。也带到长安来吃便宜的粮食。

    可这样子做,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列侯们肯定不愿意自己的粮食被贱卖,而运粮到关中,又无利可图。那么,这些粮食,就只能在家里发霉。

    粮食不像黄金,随便丢个地方藏起来就好。

    粮食会腐烂,会发霉。会变质,长期储存,更要成本。

    而假如卖不出去,就只能白白丢掉,甚至还要搭上不菲的管理成本。

    在以前,列侯们也没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封国的仓库里,大量的粮食发霉变质。

    别说是他们了,朝廷的官仓里,这样的情况。最近这些年,也不断发生——甚至连串钱的绳子都腐朽了。

    这样的情况不断持续,很多列侯,心里面其实都是焦急的。

    每天看着自己的粮食不断腐烂,这样的心情,就跟后世资本家,把牛奶和咖啡倒到大海里是一样的。

    他们亟需给自己的财产找到一个保值的途径。

    还有什么比这次天子开出来的条件和政策更保值、增值的方法?

    对掌握了大量特权和财产以及土地的列侯来说,将粮食从封国,运去彭城,根本不是问题。

    他们有着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就算是食邑几百户的列侯。家里面也养着几十上百的奴仆。

    这些人平日里,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去运粮,还能增加收入。

    而将那些在仓库里等着发霉的粮食。运到彭城,转手就拿到堪比黄金一样的硬通货的盐铁。

    别说是一百石粮食换十石盐,两百斤铁了。

    就是两百石换这样数量的盐铁,他们也有的赚!

    至于朝廷会不会赖账不给?

    列侯们就更不担心了。

    三年前,吴楚之乱,长安的子钱商人无盐氏贷款五千金给窦婴和周亚夫当军费。吴楚之乱平定后。无盐氏连本带利,赚回了十倍的收益。

    连子钱商人的债,朝廷都不赖。

    就更不会赖他们这些国之功臣,休戚与共的列侯的帐了。

    他们唯一担心的只是:盐铁的数量,到底够不够?

    要知道,随便一个列侯,都可能拿出上万石的粮食出来。

    万一要是粮食运了去,结果回头少府说:哎呀,君侯可能要等上半年一年,等俺把盐铁生产出来。

    那就惨了!

    谁不知道,少府最擅长的就是拖?

    拖你个三五年,甚至七八年也是可能的。

    毕竟,单个的列侯,也无法去跟九卿之一的少府打官司——也打不赢。

    假如要是少府真的能一次性拿出这么多盐铁来……

    许多列侯,甚至大臣,都在心里计算起了自家的粮食储备。

    跟着天子政策走,有肉吃。

    这是最近一年来,长安贵族大臣们总结出来的心得之一。

    譬如去年,天子将小麦纳入粮食保护价政策,提前收到消息的列侯贵族们,在关中甚至关东,大量收购廉价的小麦,转手卖到少府,多的赚了五成,少的也赚了两三成。

    然后,天子又推广水车。

    大家咬咬牙,出了钱,在自己的庄园里架起了水车。

    结果,下面的人欣喜的禀报,许多本来已经要休耕甚至已经因为地力已尽,沦为下田的土地,都成为了上田,庄稼长的特别好。

    而通过水车架设,从内史那里得到的‘退税额度’,又免费的购买到了许多便捷先进的农具。

    这些农具好用的很,大大提高了农庄的生产效率。

    譬如以前,要耕一百亩地,需要四个男人,足足三四天的功夫。

    现在,两头牛一具犁,一天就能耕两百多亩!

    许多贵族大臣,因此受益无穷。

    这次,若是真有那五十万石盐,一百万斤铁。

    大家伙觉得,就不用麻烦天下的商贾和地主了。

    自己内部就能解决!

    区区五百万石粮食而已!

    闭着眼睛都能凑齐啊!

    刘彻轻轻敲击着手指,微笑着回答周亚夫的问题:“少府去年,在江都国开了盐田一百顷,如今,仅仅在广陵城里,就已经有着不下一百万石的盐储备……”

    这话一出,无数人都是被震的七荤八素。

    盐田?

    盐还能种?不是煮或者卤制的吗?

    大家纷纷感觉脑子有些不够用了。

    但刘彻不想讲太细了。

    暂时来说,国家需要垄断晒盐技术和高炉炼铁技术,以敛聚财富。

    只有等到下一个稳定的财源出现,才会放开此类技术的限制。

    当然了,仅仅只是放开而已。

    国家对盐铁的管控和强力控制还是需要的。

    盐,关乎国计民生,铁是战略基石。

    这两者,不管在什么时代,都还是以国家为主体来控制和推动比较好。

    让民间去自由发展和管理,那注定了只会变成一个悲剧!

    少府令岑迈也微笑着道:“今年以来,敖仓中的盐储备,也已经接近了八十万石!”

    这就是一百八十万石的总储备了!

    无数的大臣贵族的呼吸都变得急促了起来。

    既然连盐都可以像变魔术一样变出这么多,那区区百万斤铁,更是不在话下了。

    现在,大家的想法,从少府有没有这么多盐铁,变出了,少府能不能多给点盐铁啊?

    天下盐铁的缺口何其大!

    这五十万石盐和一百万斤铁,别说整个天下了,就是关中,都能消化掉!

    将家里没地方去的粮食,变出马上就能换成钱的盐铁。

    对贵族列侯和大臣来说,这简直是一个无法拒绝的诱惑!

    刘彻看着这些眼巴巴的望着自己,一脸讨好模样的大臣贵族们,在心里面也是笑了起来。

    列侯们的财富和人力物力,在实际上,也是汉室国力的一部分。

    只是在和平时期,这些力量,都白白的浪费掉了。

    更麻烦的是,这些家伙,没有什么投资概念,他们就像一个守财奴一样,守着自己的财富和资源发霉,最后一起带着这些东西,去地下腐烂。

    这样的情况,在封建社会非常常见。

    譬如明朝时期,大量的美洲白银涌入中国,但明政府却偏偏闹起了银荒,这真是哭笑不得。

    汉室也一样,整个上层拥有大量的黄金。

    这些黄金要是利用好了,足够推行金本位。

    但偏偏,从皇帝到下面的贵族,大家更爱把黄金带到地下。

    也就后来王莽玩了一次不成功的黄金…铜钱兑换机制。

    这次,刘彻打算,好好给这些家伙上一课。

    让他们知道,财富只有流通起来,才有力量。

    不能流通的财富,充其量,就是一堆无用的金属。

    同时,也让法家知道,盯着土地,已经不在能富国强兵了。

    新的时代,力量的源泉,来自于工业和人力的结合,是铁与血的组合。

    ps:  王莽新朝改革,有一个历史性的决定,就是规定黄金与铜钱的兑换率,黄金一斤值钱一万。

    但,这然并卵。

    基本没有起任何作用。

    因为上层的贵族,才不需要铜钱呢。他们自己就能铸钱!

    更麻烦的是,经过王莽这么一闹,到了东汉,广大的贵族和精英阶级们觉得,钱这个东西,真是万恶之源!

    于是大家一拍屁股,决定从今天起,咱们都不用钱了!

    于是,东汉政府在前中期,废除了钱币……

    改用了布匹、粮食作为一般等价物。

    于是,东汉政府的权力和力量,大大削弱。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五百六十三节 贪婪

    发现了利益,朝臣们都是非常兴奋。

    于是,所有的决议,都以无比迅速的方式通过。

    所有的一切,都按着刘彻的意思开始推动。

    散朝之后,大家就各自回家,准备调集粮食,参与到这个盛宴之中。

    少府既然有这么多的盐铁储备,那么,大家就纷纷觉得,区区五十万石盐,一百万斤铁,连塞牙缝都不够!

    最好是能将少府的储备全部吃下来!

    许多的脑筋立刻开动,很显然,这场盛宴能吃多少到肚子里,取决于自家粮食储备。

    可问题是——哪怕是食邑万户的顶级列侯,说句实在话,自家的粮仓又能有多少储备呢?

    一万石粮食,堆起来,就已经跟小山一样了。

    十万石粮食若是集中在一个地方,那简直就是一个噩梦!

    大家只是列侯,又不是诸侯王,更不是皇帝。

    不可能有那么完善和强大仓储基地和人力物力来维护一个大规模的粮食仓库。

    更别说保护其安全了。

    多数列侯的粮仓里,撑死了也就两三万石的规模。

    再多,不止他们的仓库吃不消,成本和维护,更是让人头疼!

    而两三万石粮食,在这场盛宴里,算个什么?

    毛都不算!

    难道大家辛辛苦苦许久,就为了把家里的粮食,换成两三千石盐?

    想想心里面都不舒服啊!

    许多人眼皮子一跳,又将主意打到了少府和大农令身上。

    众所周知,朝廷在关中实施粮食保护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