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39章

我要做皇帝-第39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这刘德不过是个皇子,是不是太子都还不知道。

    还是等他成了太子再说吧!

    抱着这样的心思,于是动心的人很多,但真正行动的人少。

    但辟阳侯一倒,此事就被他们想起来了,而且立刻付诸实际行动。

    无数人立刻命家奴去把他们那些在长安斗鸡走狗也好,专心向学也罢的子弟都叫到跟前,叮嘱了起来。

    有门路的自然是神通广大,施展诸般手段。

    刘德被这些牛皮糖一样黏上来的贵族大臣的亲眷和说客烦的实在没办法了,索性就乘上马车,跑到长安城外去视察他的造纸与铸币作坊去了。

    “难怪当年苏秦有‘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之叹……”当年苏秦没发迹前,不止家人见了他就躲,就连家里的狗都嫌弃他,可他一发达,不止往日厌恶他的人纷纷巴结,就连原先那条狗都拼命冲他摇尾巴,那还是战国时期!

    “不过也确实到了举行考举的时候了……”刘德坐在马车上心里盘算着。

    这确实是最佳的举行考举的时机。

    刘德决定,就在这一两日发布文告,然后选址进行考试。

    一方面拉拢一批贵族,为他所用,另一方面,则是寻找真正的人才,培养起来,等将来真正成了太子,就能立刻以这些人为基础,组织成他的势力。

    先到南陵,视察了一下造纸术的进度。

    张汤干的很不赖,工匠们在他的指挥下督促下,已经初步能出一些纸浆了,只是技术还不成熟,最终晒出来的纸张还是很粗糙,不能用来作为书籍用纸,甚至连擦屁股都有点硬——不过比起厕筹来说,进步就很大了!

    于是,刘德毫不客气的拿走了目前已经制造出来的几张不怎么规则,并且很粗糙的纸……

    视察完造纸作坊,刘德又去看了下铸币作坊。

    看过之后,刘德也颇为满意。

    派在作坊的两个宦官相当的尽责,到任这三五天的时间,就整理和更正了作坊中的许多陋规,甚至连火耗他们两个都是专门站在铸钱的炉子前死死的盯着融化的铜,任何想从他们两个的眼皮子底下贪墨的行为都不可能不被发现。

    只是因为五铢钱所需要的钱范还在制造之中,所以,暂时作坊里所出的铜钱,大半还是四铢钱。

    这几日,作坊里虽然已经放慢了铸钱的速度,但还是铸出了二十万枚四铢钱。

    这效率比之之前这作坊满负荷运转还要高!

    看完铸钱作坊,刘德不禁有些感慨:“果然这世界上凡事就怕认真两个字啊……”

    可惜,大部分人在大部分的时候都不会太认真……

    想到这里,再看看天色还早,刘德就决定花点时间,做一件认真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能给他刷满声望的事情!

    于是他命人去南陵把张汤叫来。

    等张汤到了,刘德就对他道:“我欲微服私访民间,卿可随我左右,做个记录!”

    身为一个统治者,不接地气是不行的!

    汉家历代天子深谙这一点。

    高祖刘邦本身就是出于市井阶层,这就不用说了,先帝太宗孝文皇帝在代地市因为代国太穷,以至于王宫里照明所用的蜡烛都只能点一根,常年都没有新衣可换,所以登基之后极重民生,所推行的政策,也大都是倾向于普通平民和中产家庭的。

    而刘德的便宜老爹,当初做太子时,常常流连市井,先帝却是不闻不问,直到后来闹的太过分,被张苍逮住小辫子,才稍微有所收敛。

    到了刘德这一代,后来刘彻做太子甚至当了天子后,也常常以‘平阳侯’的身份,出现在长安城外,甚至有时候还跑到了三辅之外。

    因而,张汤对此并不抗拒,周围卫士也没有异议。

    只是微服归微服,这安全工作是必须做好的。

    刘德换上普通贵族的衣服时,已经有数名士兵也换上了常服,扮作一般纨绔子弟身边的狗腿子模样,跟在他身边。

    “臣该如何称呼殿下?”张汤见了换好便服的刘德问道。

    “嗯……”刘德想了想,这也涉及到一个政治表态问题,宣称是某某家的子侄,就意味着刘德是比较亲近某某家的,于是他道:“对外人便说,我乃是枳候家的子侄!”

    “诺!”张汤换了个笑脸,道:“公子即欲体察民情,不如去臣家附近的村落……”

    这却也是为了刘德的安全着想了。

    刘德也不无不可。

    其实,早在前世,他就已经深入过民间了,胸中早有文章。

    此次微服不过是为了他那篇即将震惊天下,同时也给他自己刷满声望的奏疏或者说政策找个注脚的背景,走走过场就好了!

    ……………………………………

    第二更,继续去码第三更,看看12点前能交出6000字不~~~~~

    妈蛋,以后别投催更了,读者老爷们!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十节 微服(2)

    张汤的家在鸿固原之上。

    鸿固原是一片沃野,浐河与潏水在此交汇,千百年不断的冲刷,在大自然的伟力下,才形成了这么一块肥沃的平原土地。

    此时的关中,并不是后世那样,因为水土流失、环境破坏以及人类的活动而变得残破。

    沃野千里,树木成荫,鸟语花香,景色怡人,才是此时关中的真实写照。

    不单关中如此,就连此时的黄河水,听说也是清澈见人,碧波千里。

    因而,在此时黄河还不叫黄河,世人称之为大河!

    乘着马车,刘德看着道路两旁的麦田与屋舍,他问张汤:“以卿之所闻,如今关中可还能维持一夫五口治百田?”

    一夫五口百田,这是儒家与法家在政治上为数不多的共同点。

    这两个学派都认为,一夫五口百田这样的社会结构是最为理想的社会结构。

    战国初年,李悝在魏国变法,首先提倡的就是一夫五口百田的模式。

    商君在秦国变法,也沿袭了这个口号。

    汉室初立之时同样继承了这个秦代的政治理想,将之做成了一个画饼画给天下百姓看。

    不过,汉家天子碰上了一个好时机。

    秦末的大乱摧毁了旧有的一切封建贵族势力和地方豪强,同时顺手把人口从也消灭了大半,因此,最开始之时,这个画饼还真的成了现实。

    高祖刘邦用来安定天下的大杀器就是授田。

    那时候,只要是个活人,就能从刘邦的政权手里得到最低一百亩土地和相应的宅基地。

    所以,全天下立刻就臣服了。

    授田的事情,在先帝孝文皇帝执政最初之时还是在有组织有秩序的进行的。

    只是,从十年前开始,随着天下安定,人口开始上涨,而土地资源却还是只有那么多。

    授田的事情渐渐没了声息,取而代之的是,民间渐渐出现了地主,土地兼并开始出现。

    现在民间的事情,刘德不了解,但十几年后,刘德记得很清楚,自建元元年开始,土地兼并的规模开始上升,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富者阡陌连野,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情况。

    那时候,所谓的一夫五口百亩模式自然立刻崩塌,彻底成了纸上的画饼。

    “大半还是可以维持的……”张汤想了想答道:“不过,以臣所见,已经有人开始买卖田地了……”

    他家就是典型!

    当此之世,民间厚葬成风。

    一旦有人去世,为了家风名声,稍微困难点的人家,立刻就要卖掉一些田地来筹集丧葬之费。

    即使是富裕之家,也是有些吃不消的,只有那些有封国食邑的公侯才不需要为了这些发愁。

    刘德看了看外面的田舍,点点头,此时的情况比之十几年之后应该是不同的,毕竟,文景之治也不是吹牛逼的。

    那么,他的那篇文章和政策也要相应的做出调整了。

    当马车行驶到一处十字路口时,刘德看到一个老汉带着两个垂鬓幼童在路口的桥墩下钓鱼。

    “停下!”刘德吩咐了一声,马车立刻停下来。

    刘德很清楚,张汤虽然来自于市井,但他终究也是官宦之家,跟最低层最基层的民众还是缺乏沟通的。

    社会阶级的天然隔阂,不可能让张汤真的知道那些每日在田间地头的农民的真实想法与真正处境,想了解这些,就必须弯下腰去,真正的接触农民,才能了解到此时社会的真正形态。

    于是刘德下了马车,一直跟在车旁的卫兵们立刻尾随在他身后,保护他,同时还有人爬到附近的一颗树上占据制高点。

    刘德笑呵呵的走到那个正跟两个幼童说话的老农身边,拱手问道:“敢问老丈,今年高寿?”

    在汉代,年纪大的老人不分身份阶级,统统享有特权,汉律规定,年纪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就可以见官不拜,八十岁以上,见了皇帝都不用拜。

    因此,这老农对刘德这个一看就是贵公子的年轻人的行礼并不意外。

    他笑呵呵的拉住两个调皮的小孩子的手,答道:“老汉今年已经六十有七啦!”

    “老人家身体可还好?”刘德和善的蹲下身子,看着那两个好奇的小家伙问道。

    这老农看了看刘德身后的随从,再看了看那辆规格和大小都远超一般贵族可用的马车,他本能的保护着自己道:“托贵人的福,老朽身体还好……”说着就打算收起鱼篓,带着孙子们回家。

    汉家贵族们的名声并不怎么好。

    至少在长安附近不好。

    特别是新一代的贵族子弟,平时斗鸡走狗堪称一绝,欺男霸女也不落人下。

    这些纨绔子弟,大的罪行不敢触犯,但小罪却犯个不停。

    刘德笑呵呵的拉住这老汉的手道:“老丈不用害怕,我不是那种坏人……”想了想,为了加强说服力,他道:“我乃是枳候家的子侄,奉了宫里一位殿下的命令,来此巡视民生,了解民间疾苦,以备报与圣天子参谋的!”

    本来刘德想扯一扯便宜老爹的虎皮,但话到嘴边就变了,因为他马上就想起了,假冒皇帝的旨意,在此时是大罪,称为‘矫诏’

    太宗孝文皇帝时期的外戚薄昭主要的罪责就是矫诏,因此被逼自杀,后来窦婴也是死在这个上面。

    那老农听了刘德的话,这才止住动作。不得不承认,此时的汉室皇家在民间的信誉是很高的,支持者也很多。

    这老农虽然害怕贵族,但听说了刘德是皇室成员的代表后立刻就不怕了。

    这大概也是因为中国历来就有‘都是当官的坏,皇帝一定是被蒙蔽的’这种传统的缘故。

    “贵人想知道什么呢?”老农抱住两个幼童,咧着嘴笑问道。

    “您家里现在有几口人?”

    “老汉有三子四女,长子在南军服役,次子与幼子都在家里耕田,四女也都嫁出去了……”老农想了想道:“现在老汉家里加上儿子儿媳孙子孙媳,大大小小有十几口!”

    “这两个是老汉的曾孙了……”说到这里,老农就颇为自豪的笑了起来。

    四世同堂,确实是很多人引以为傲的事情。

    …………………………………………

    那个投催更的坏蛋,放学后别走!!!!!

    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