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388章

我要做皇帝-第388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商贾不需要。

    他们廉价雇佣失地和无地农民,用棍棒威逼。

    泥腿子死了,直接往山里一丢,苦主就算找上门,一句我不知道就能打发。

    就是告上衙门,这样的事情,地方官通常也不会在意。

    章武候窦广国年轻时,不就差点死在了这样的一个黑矿山中?

    所以,朝廷要与地方的商贾在盐铁上竞争,价格上就不是朝廷能负担得了的。

    但周亚夫哪里知道,墨家的加入和技术的进步,使得商人们在盐铁上已经彻底失去了所有的竞争力。

    目前新一代的高炉,一日出铁千斤。

    虽然质量上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无论成本还是效率都已经甩开了当世所有的商人。

    至于盐?

    江都王刘阏在刘彻授意下,已经在江都境内开始了晒盐。

    比起靠柴火煮盐,晒盐虽然结晶什么的都不如煮盐。

    但架不住晒盐产量大啊!

    一亩盐铁一月产盐的数量,就比得上数百工人日夜不停煮盐的产出了。

    至于成本,那更是几乎无限接近于无。

    商人们拿什么来跟朝廷的官营产品竞争呢?

    甚至,刘彻只要愿意,他完全能用低于商人们铸铁煮盐的成本价来摧毁他们,打垮他们。

    只是,暂时不管高炉还是煮盐,都还没形成规模。

    所以,商贾们大抵还能苟延残喘个几年。

    不过这样更好。

    温水煮青蛙,才是对付这些家伙的最佳策略。

    等晒盐的盐田和高炉形成了规模,在政府主导下,用军队做保镖,以国家信誉为担保的盐铁令衙门,将会碾碎所有的竞争者。

    商人们想要在这样的竞争下活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朝廷,同样用高炉和晒盐。

    只是,天底下那个商人能有少府的底蕴,和天子的威权,可以不惜代价,不惜工本的来推进技术进步?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七十六节 虚伪

    刘彻简略的向周亚夫与晁错介绍了一下现在少府中的高炉产铁量以及晒盐法在江都国的运作。

    当听到高炉一日居然可以最高产铁千斤,而且还能生产粗钢,周亚夫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作为丞相,周亚夫自然知道,一个高炉一日产铁千斤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只需要一千座类似的高炉,不仅可以满足汉室军队的全部需求,甚至还能满足农业对铁的需求。

    周亚夫并非仅仅只是一位带兵的武将。

    实际上,他仕途的,是从文职开始的。

    在太宗孝文皇帝中元六年以前,周亚夫的官职就是河东郡郡守。

    这也是多数汉初丞相的写照。

    上马能治军,下马能安民。

    做不到这一点的,根本没有资格成为丞相。

    “陛下,臣想去少府看看那个高炉……”沉默了片刻后,周亚夫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若天子所言不虚,那么,盐铁官营不仅可行,而且还大有可为。

    汉室朝廷现在一年岁入五十万万钱。

    但令人尴尬的是,其中三十万钱进了天子的私人小金库。

    也就是说,国家的国库只入账二十万万钱。

    这些钱仅仅只能勉强维持朝廷的运作,以及军费开支。

    遇到战争,常常需要天子出少府内库钱来支援、补贴。

    这人没有钱,腰杆就硬不起来。

    同样的,国库没有钱,大臣们面对天子,连说话都大气不起来。

    目前汉室的许多衙门,都依赖着天子内库的支援才能运作。

    在这样的情况下,手握着钱袋子的天子自然能执掌大权。

    而丞相地位的衰落,正是缘于这一点。

    倘若丞相府能有钱,不再需要去哀求天子出内钱,那么。丞相的权力自然就大起来了,而且,有了钱以后,周亚夫自己也能如愿的按照他的意图来改造汉室社会。

    自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作为积年老将,周亚夫当然清楚,财权即地位的道理。

    刘彻看着周亚夫,笑眯眯的点了点头。

    盐铁令虽然刘彻现在是满口承诺,要设置在丞相府衙门下面。

    但问题的关键是。没有少府,盐铁令只能扑街。

    更重要的是,少府不会坐视丞相府从他们的嘴里抢食吃,而且还一咬就是最肥最美的那块肉。

    到时候,少府肯定会有动作。

    你要知道,在汉室的权力结构中,少府表面上只接受天子的命令,但实际上,它是一个接受多重领导的复杂衙门。

    除了天子外,太后、皇后都能干预少府的运作。命令少府的各属官。

    到时候,肯定会有人‘教导’少府的众人,去东宫哭诉。

    以东宫窦氏的性子,必然会直接插手此事。

    换句话说,盐铁令衙门,其实只是刘彻画给周亚夫的大饼,根本就不可能吃到嘴里!

    所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皇帝尤其如此。

    但周亚夫却是兴冲冲的立刻告退,迫不及待的直奔少府而去。

    待周亚夫离开后。殿中就只剩下了晁错与刘彻。

    本来,晁错也打算随周亚夫一同去看看那能一日出铁千斤的高炉,但却被刘彻暗示留了下来。

    等到周亚夫彻底消失在殿外,晁错才恭敬的拜道:“陛下。臣错待诏!”

    看着晁错的表现,刘彻很满意。

    法家大臣一切唯上,接受命令后,全力以赴,这一点让刘彻非常满意。

    “朕让卿留下来,是有两件事情……”刘彻不紧不慢的道:“第一件事情。壮武候宋昌今岁所献的酌金,成色不足,且少了十金……”

    刘彻看着晁错,继续道:“这事情,卿应当知道怎么办……”

    晁错当然知道刘彻的意思。

    倘若只是想要借此处罚宋昌,天子完全不需要亲自交代他这个御史大夫,随便让尚书台放点风声出来,就会有御史弹劾,廷尉跟进。

    现任廷尉赵禹年轻,充满了干劲,上任一年多以来,这位廷尉,简直就是在拿着放大镜去看每一个贵族官员。

    至今已经有十几位倒霉的列侯子弟与官宦世家的子侄被这位廷尉请去喝茶聊天。

    但他依然缺少一个重分量的政绩。

    而汉室的廷尉的政绩,就是以扳倒了多少位列侯或者两千石大臣来计算的。

    故廷尉张释之能名动天下,不是他改变了多少律法,也不是在他手上汉室废除了肉刑,而是他拿着太子刷声望刷的丧心病狂。

    宋昌酌金成色不足,数量也有亏空,这个事情只要传到赵禹耳朵里,那位赵廷尉恐怕晚上睡觉都要笑醒!

    因此,晁错立刻就道:“臣明白!”

    天子既然不通过廷尉,而是直接通过他这个御史大夫,当然是希望将宋昌的事情深挖下去。

    拔出萝卜带出泥,最好再抓几个列侯一起办了。

    因为,假如廷尉插手此事,那么宋昌恐怕立刻就会服毒自尽,以死谢罪!

    这是汉室的潜规则,将相不辱的传统。

    不止皇帝会给臣子留颜面,臣子自己也会给自己留颜面,保全尊严。

    而通过御史大夫衙门,则可以慢慢来,先找个其他不那么敏感的借口,把宋昌请到御史大夫衙门喝茶聊天,进了御史大夫衙门,就由不得宋昌了。

    晁错混了二十多年的政坛,对于这些猫腻与手段,当然非常清楚。

    刘彻见晁错领命,点了点头,这个事情,全看晁错是怎么理解的。

    换句话说,刘彻下令以后,晁错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

    刘彻只会稳坐钓鱼台,静待事情发展。

    不管最终是个什么结局,刘彻不想自己的手再沾此事。

    虚伪吗?

    或许很虚伪!

    但政治的本质就是虚伪。

    刘彻必须维持他仁厚天子,平易近人,不耻下问,仁而爱人的形象。

    这对统治,至关重要。

    老百姓们会爱戴和拥护一位充满了人情味,宽宏无比的天子。

    但很少有人会去尊崇一位翻脸无情,铁面无私的皇帝。

    哪怕,这个皇帝其实是为他们设想。

    刘彻可不想自己的形象变成明朝的朱元璋那样的剥皮天子。

    说完宋昌的事情后,刘彻就接着道:“朕听说最近东宫太皇太后身边有小人,卿身为御史大夫,应该留意一二,朕会让王道与卿联络……”

    刘彻悠悠然的道:“卿去好好查一查,看看是谁在扰了太皇太后的清静,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东宫那些帮着王娡姐妹说话的家伙,刘彻一个都不想放过。

    现在可是冬天!

    冬主肃杀,是个杀人的季节!

    “诺!”晁错闻言立刻拜服。

    这就是晁错的优点了。

    不怕事,更不怕死,只要接受命令,没有他不敢下手的对象!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七十七节 酒的问题

    摆平了周亚夫,刘彻就施施然的带着陈阿娇回了趟馆陶府邸。

    馆陶还是很有用的!

    特别是在对窦太后的时候,她的影响力几乎是核弹级别的。

    而刘彻也不怕馆陶不肯出手。

    这位贪婪的汉室太长公主,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捞钱的机会。

    盐铁官营的利润是如此的大,馆陶岂会错过?

    更何况,馆陶还是很讲义气的。

    当初,邓通被先帝逮着,关进廷尉大牢里,将其家产全部没收,满朝上下,没有一个人敢向邓通伸出援手。

    但馆陶却念及往日与邓通的交情(主要是生意上的交情),派人送去了数十万钱的赏赐,希望能让邓通起码在牢里好过一点。

    甚至还在窦太后面前为邓通说了许多好话,使得窦太后下令,让廷尉释放邓通。

    可哪成想,先帝比所有人想象的还要狠!

    太后的面子,先帝违逆不了。

    但他却拐着弯,抓住了邓通的一个痛脚:邓通垮台后,有司查办其贪污、挪用之罪,将其家产数万万钱全部充公。

    等邓通被窦太后放出来后,先帝宣布,邓通被没收的那些家产,尚不足以抵充他贪污、挪用产生的亏空。

    根据先帝的计算,邓通至少还欠朝廷数万万钱!

    于是,先帝派了一个官吏,日夜跟在邓通身边。

    馆陶派人送钱过来,前脚馆陶的使者刚走,后脚,那位官吏就跳出来,将馆陶赏赐给邓通的钱抢走。

    理由是,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馆陶送了十几次,邓通就被抢了十几次。

    抢到后来,馆陶也没有办法了,于是,命令下人,只送邓通衣服和食物。

    然而,就是这样,先帝派去的那位官吏,依然照抢不误。

    可怜的邓通就是这样被活活饿死?

    作为曾经的汉室首富,能与吴王刘濞平分天下铸钱市场的巨头,哪怕就是去乞讨,恐怕也能过上不错的日子。

    但从这个事情上就能看出,馆陶这个人虽然有着很多缺点,但绝对念旧,而且够义气。

    反正,前世今生,刘彻就没听说过馆陶长公主有过收了钱不办事的污点。

    果然,馆陶在听了刘彻的来意后,立刻就拍着胸膛答应了下来。

    盐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