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341章

我要做皇帝-第341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买下层的牧民和奴隶,确实可以让刘彻达到自己的目标。

    但,那要花费无数的精力和时间。

    更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与之相比,眼前的这三个人。刘彻甚至不需要支付任何代价,只要肯定他们的地位,给予嘉奖,感激涕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类的估计达不到,但兢兢业业,以皮鞭和唾骂来帮刘彻管理好这些骑兵和奴隶却是简单的事情。

    既然如此,刘彻为何要去关心那些奴隶与骑兵的死活?

    那些人又不是刘彻的爹!

    因此。刘彻此刻看着这三个穿着汉服的异族人的态度,有些类似后世旧中国的洋人看待那些在他们面前西装革履,摇尾乞怜的买办一样。

    “告诉他们,中国自有中国制度,什么合曼、西木一类的夷名不可以再在中国使用了,让他们抓紧时间,取个汉名,另外,把汉话学好,半年后。朕将再来巡视,倘若到时候,还有人没有汉名,不会讲汉话,那朕就撸了他们!让有汉名,会将汉话的人来坐这个位置!”刘彻淡淡的吩咐了一声。

    听完了翻译后的话,那三个奴隶头子,吓得半死,在地上拼了命的磕头,额头都磕破了。

    对于奴隶主来说。死不是最可怕的,变成奴隶才是人世间最恐怖的事情。

    看着这三个人咿咿呀呀的说着听不懂的鸟语,刘彻摆摆手,阻止了身边侍中的翻译。

    刘彻可不打算听这些家伙的借口。

    他又不缺卖命的狗腿子!

    半年时间一到。不懂汉话,没有汉名的人,刘彻就只能默认这些人抗拒民族融合,统统送去蜀郡挖矿,就是他们的下场!

    更何况,可能对这些家伙来说。保持距离,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形象出现,更能让他们敬畏。

    刘彻向前踱了两步,看着人墙外的那些异族奴隶和骑兵,刘彻的眼睛,从那些骑兵跨下的战马扫过。

    随即,他失望的摇了摇头。

    这些人骑着的马都是很普通的战马,跟汉室大多数的马匹没有太多不同。甚至,多数根本算不上战马,只能算是普通的驽马,勉强能骑人,想要奔袭运动,那就是做梦了!

    想了想,刘彻也觉得这样才合理。

    匈奴又不蠢,肯定不会给刘彻送来三千匹优秀的战马来帮助汉室骑兵的发展。

    倒是放牧在山林间的牛羊引起了刘彻的兴趣。

    匈奴人当然没那么好心,给刘彻送来膘肥体壮的牲畜。

    这些牛羊多数都是些卖相不那么好的牲畜。

    然而……

    刘彻看着牲畜,嘴角微微一笑,有了这批牲畜,将来的农业畜力化就多了些把握了。

    这么想着,刘彻就回头对夏胭脂问道:“爱妃,你说,朕若是向军臣提出购买牲畜和奴隶,军臣会怎么回答?”

    这是刘彻忽然想到的一个事情。

    现在的汉室,需要大量的耕牛耕马以及廉价的一次性劳动力。

    假如匈奴人愿意出售这些,那刘彻就赚大了!

    要知道,后世的米帝,可是这方面的专家啊!

    假如说米帝的农业,是用黑奴的血肉铸就的,那么,米帝的铁路,就是用华工的尸骨堆砌起来的,而米帝的强大,则是以印第安人的头皮装饰起来的。

    只是,在这个方面,刘彻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果不其然,只见夏胭脂微微恭身,以不太熟练的汉室宫廷礼仪行礼,然后,身旁的侍中就为刘彻翻译了起来:“陛下,夫人说,奴隶是匈奴的命根子,绝对不会向我汉家出售的!”

    “至于牲畜,是部落的口粮,错非有多余的,匈奴也不会买卖!”

    刘彻闻言,点了点头,心里头多少有些失落。

    不过这很正常。

    奴隶对匈奴人来说,跟汉人对待黄金的态度一样。

    但凡只要日子还过的下去,没有人会愿意出卖奴隶(黄金)。

    但,刘彻的话经过侍中的翻译,那侍中虽然声音压低了一些,但还是被人听到了。

    “%#&*#……”那三人中的一人忽然就一边磕头,一边情绪激动的说了起来。

    刘彻觉得有些奇怪,这人脑残了,还是怎么了?

    难道他不知道,随便插话,是要死人的吗?

    尤其他插话的对象是汉室的天子,四海的共主!

    但刘彻决定,听听他到底说了些什么,再决定他的命运。

    刘彻于是看向身旁的侍中,问道:“他刚刚在说什么?”

    那侍中和夏胭脂的神色都有些古怪,过了一会,那侍中才道:“回禀陛下,这奴婢说可以为陛下弄到奴隶……”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二十四节 冬小麦(1)

    事实上,有关冬小麦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早在去年,刘彻让人编纂《新农书》时,就已经让人做好了这方面的技术准备。

    但,当时时机还不成熟。

    冬小麦能成为主食,那是因为后世磨坊技术的发展,使得百姓可以借助畜力或者水力,将小麦磨成粉,然后制成面条、包子、馍馍等食品。

    但,当时,水力磨坊连个影子都没有。

    强行推广冬小麦,唯一的结果,就是——老百姓们怨声载道。

    汉室关中的农民,尤其是底层的自耕农,可是非常彪悍的!

    惹毛了他们,皇帝也照骂不误!

    譬如,历史上小猪就曾经被骂了个狗血淋头,还发作不得!

    但现在水车出现,并且得到了刘彻的大力推广。

    目前刘彻流经上林苑的多条河道旁边,像立桩子一样,大规模的铺建水车,用于提取河水,灌溉上林苑中的土地。

    到现在为止,少府已经在上林苑中铺设了三百多台大小水车,灌溉接近一万顷的土地。

    被水车灌溉的农田和没有水车灌溉的农田,那粮食产量,几乎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尤其是对于许多土地肥力已经耗尽,土地开始盐碱化的农田来说,水车的灌溉+人畜肥料以及挖河泥等措施的推行,一下子就将这些本来已经沦为下田的土地,重新变成了上田,看着田里茁壮成长的粟苗,租种上林苑土地的农民,嘴巴都笑的合不拢了。

    对刘彻来说,水车既然已经铺设好了,那么,只拿来提水,无疑是对资源的浪费。

    因此,在一些临近皇庄的水车旁边。刘彻让人做了几个简单的水力磨坊,借助水力,将小麦磨成粉。

    这个技术,并非是什么高科技。

    墨家的科学家们。只用三天就搞定了。

    现在,在少府的库房中,已经堆积了数百斤刚刚磨出来的面粉。

    少府的厨令衙门中的数百位厨师,正奉着刘彻的命令,日以继夜的研究。怎么把面粉变成面条、包子、馍馍甚至饺子。

    这些暂时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摸索。

    但一点都不妨碍,刘彻准备推行冬小麦种植的决心。

    毕竟,比起粟米来,麦子是前途更光明的作物。

    粟米的产量,在农业社会时代的极限,已经快要到达。

    而小麦则潜力无限!

    同样一亩土地,即使是在如今,小麦的产量也比粟米高!

    更何况,麦子比粟米,对水的需求要低。

    当然相对的。小麦需要更加科学的种植规划以及照料。

    想跟种粟米一样,一个家庭五口人就能照料百亩土地,几乎不太可能。

    这也是西汉以后,中国再也没有谁提什么‘一夫五口治百田’模式的原因。

    只是,相对于目前来说,想要推广冬小麦,对于刘彻以及汉室政权,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首先摆在刘彻面前的难题就是:老百姓拒绝接受小麦成为主食。

    在这个时代的关中,粮食是分等级的。

    第一等的是高粱米,只有贵族以及官员才能常常吃到。寻常百姓,只能在过节时吃上一点。

    第二等就是粟米,是百姓的主食。

    第三等的是小麦,愿意吃小麦饭的人。在关中只有最穷的农民。

    其他人,但凡日子能过的下去,是不愿意吃小麦饭的。

    第三等的,则是大豆。

    大豆在这个时代,一般是作为饲料使用的……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基本上没有百姓会愿意大规模种植小麦。

    现在关中种植小麦的土地。基本上都是那些下田以及盐碱地。

    大抵属于类似废物利用的一种心态。

    回宫以后,刘彻就召开了一次推广冬小麦种植的会议。

    参加会议的,基本都是内朝的官员以及刘彻的心腹。

    这个会议,基本上也是一个任务分配的会议。

    因为刘彻心里面以及制定好了怎么推广冬小麦种植面积的计划。

    因此,在会议一开始,刘彻就开明宗义的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此话,虽然有些偏颇,但朕以为,颇有可取之处!”

    “推广冬小麦种植,就要用此话来推行!”

    一开始,刘彻就以强硬的姿态,为冬小麦的推广定下基调。

    因为他深知,别说是老百姓了,就是下面的臣子,恐怕也不会理解他执意推广冬小麦的态度。

    因为,现在的汉室,不是那个被小猪搞的天下疲惫,民生艰难的汉室。

    现在的汉室,阶级矛盾还很缓和,土地问题还不突出。

    假如说天下歌舞升平,人人安居乐业,是在吹牛逼,但,民众生活大体还能过下去,破产的农民也没有占据社会主流,这却是事实。

    所以,在这样的局面下,皇帝忽然要推广向来被视为杂粮,只是一般民众在青黄不接的时节用来填肚子的小麦,臣子们都会感到匪夷所思,甚至觉得异想天开。

    但刘彻此话,却一棍子将臣子们劝谏的话都给堵在喉咙里了。

    他用这个态度向大臣们说明:冬小麦,朕意已决。

    而与会的大臣,基本不是内朝的侍中、尚书、郎中,就是刘彻的心腹亲信,如义纵、颜异等人。

    大家的节操,在这半年的官场磨砺下来,已经少了很多了。

    自然不会跟个愣头青一样出头。

    即使反对的人,也觉得应该先听听天子的思路再说。

    刘彻却不给他们思考的机会,直接道:“朕决定了,今年开始,粮食保护价,将纳入小麦,每石小麦价格将与粟米看齐!”

    顿了顿,刘彻补充了一句:“少府有司,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拒绝收购小麦,更不可有压价、抽成等行为,朕将命兰台御史监督!”

    在这个时候,刘彻就不得不感激他的祖父和父亲,给他留下了殷实的家底。

    少府府库中积蓄的上百亿的钱财,足够刘彻继续这样大手大脚的挥霍好几年了。

    而新的五铢钱的全面流通,加之吴王刘濞的败亡,也使得刘彻掌握了金融的大权。

    所以,刘彻完全不需要担心,钱不够了这种问题。

    他的个人小金库中,每年还会源源不断的有着巨额的资金进入。

    只要他不学小猪,乱造宫殿,全国巡视,散财,求仙问道,这些钱,他估计起码能支撑到他完成整个社会和军事改革。

    比起被钱逼死的崇祯,刘彻无疑要幸运得多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