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323章

我要做皇帝-第323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皇帝,作为天子,作为江山社稷的主宰,作为穿越者,无论是那个身份,他都很难接受这样一个屈辱性的条约。

    但现实逼迫他不得不接受。

    “大抵后世唐太宗定渭河之盟,也是朕这样的心情罢!”

    唐太宗渭河之盟后四年就灭亡了突厥,俘虏了突厥可汗。

    刘彻却不知道,他要复今日之辱,要等待多少年,更不提抓个匈奴单于回长安当吉祥物这样的梦想了。

    匈奴人得意而去。留下满殿悲愤的汉朝君臣。

    刘彻抬起头,看着匈奴人远去的背影,道:“和亲既定,传令中外。毋违朕意,不可主动挑衅!”

    在过往的记录上,汉匈之间百分之八十的战争与纷争,基本都是匈奴人主动挑起的。

    但也有百分之二十,是汉朝这边的愣头青。忍不住匈奴的挑衅,主动出击造成的。

    历史上,李广就是这样一个愣头青!

    是以,汉室每次和亲换约后,都会重申,不许主动挑衅的命令。

    但是呢,基本从皇帝到下面的大臣,都没把这个命令当回事。

    要是能占到便宜,那主动出击的愣头青,瞬间就能变成英雄——譬如李广历史上在上谷郡守任上干的那样……

    只是。刘彻是真的不希望,有愣头青来破坏他的战略。

    假如说,历史上小猪的霸权战略是,先把块头最大的匈奴干趴下,再狭天下第一强国的威势,来收拾四方小国,扩张版图。

    那刘彻的战略,就是反过来了。

    先易后难,先小后大。

    先用周围的小国练兵,打出自信。打出利益,打出民众对战争的狂热情绪,再来收拾匈奴。

    就像元首在二战干的那样,一步步蓄势。等到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狭万军之势,负天下之望,一举打垮甚至消灭匈奴,避免战争拖延太久!

    与小猪相比,刘彻的战略。每一步都必须谨慎,每次进攻和扩张,都一定要胜利!

    而且必须是跟元首一样,轻而易举却又辉煌无比的胜利!

    若是万一出现杨广伐高丽那样的失败,那刘彻就得做好鞠躬下台的准备了。

    这么想着,刘彻补充一句,道:“请丞相制戒书,传令全军将校:将军都尉,国之干城,郡守县令,社稷重臣,当以律法军纪为纲,无有赦令,不可出塞!”

    “诺!”丞相周亚夫恭身一拜。

    和亲,这是朝野共识,更是大势所趋。

    周亚夫即使心有不甘,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来。

    但他却还是有所疑虑,趁着这个机会,他索性拜道:“陛下欲与匈奴联姻,臣愚钝,不解陛下苦衷,只是……臣以为,贸然迎娶匈奴公主,恐怕,会使匈奴有机窥我汉家虚实,于国无益也!”

    周亚夫的这个担忧,也是现在朝野最主流的担忧。

    许多大臣纷纷点头称是。

    大家都觉得,嫁一个宗室女子给匈奴单于,虽然屈辱了些,但好歹还能接受。

    但要是迎娶一个匈奴公主,万一这个公主借着匈奴的势力,搀和朝政,控制大权,出卖汉室利益,那该如何是好?

    刘彻闻言,微微一笑。

    历来,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一个女人,只要嫁给了一个男人,生了孩子,基本就会以自己的男人的利益为利益了。

    后世西方国家频繁通婚,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更号称欧洲祖母。

    可那又如何?

    一战就是维多利亚的外孙跟孙子在撕逼……

    更何况,这种事情,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有先迹可寻的!

    刘彻摇头对周亚夫道:“丞相可还记得秦昭王太后?”

    秦昭王的太后宣太后,那可是鼎鼎大名如雷贯耳的女强人!

    这位楚国的公主,在嫁到了秦国后,可没少给自己的祖国添麻烦。

    她的儿子,秦昭王,拳打赵魏,脚踢齐楚,一点都没给楚国留面子,正是昭王的统治时期,秦将白起,连破诸国,其中就包括了宣太后的祖国。

    刘彻向前一步,再道:“朕读史书,常闻秦晋之好的典故,丞相多闻博识,自知,所谓‘秦晋之好’的故事!”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秦晋之好,两个强国相互联姻,最终却是秦晋交替争霸。

    所以,刘彻根本不担心,娶了个匈奴公主会发生什么意外!

    嫁过来的匈奴公主,在汉室这样的舆论环境和宫廷环境中,只能也必须是变成一个纯粹为了汉室利益而战的女人。

    说到底,这个世界,终究是男人的天下。

    这个社会也是父系的社会。

    无论是匈奴人也好,还是汉人也罢,所谓血统都只论父系,而不论母系。

    明成祖朱棣,还特么传说是蒙古女人生下来的呢!

    可就是这位成祖皇帝,打个蒙古人哭爹喊娘,所谓的黄金家族狼奔豚突。

    ps:  大概后天回南宁~~~

    恩,这几天就只能这么更了,等回南宁,肯定会补偿更新字数的~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零一节 法统(1)

    这次和亲,匈奴人的效率前所未有的高效!

    汉匈两国六月换约,不过半个月,匈奴就传来了消息:单于批准了和亲,将下嫁其第十一女,封为北海阏氏的挛鞮胭脂。

    让刘彻觉得搞笑的是,许是匈奴人感觉,在面对汉室时,有些不自信,也或者是为了让这个嫁过来的公主能得到汉人朝臣的认可,不至于回因为其匈奴单于之女的身份,而被太多人敌视与仇视。

    所以,他们干了一件让刘彻看了目瞪口呆,却又拍手称快的事情。

    匈奴人给这位将要嫁过来的公主,取了一个汉名:夏胭脂!

    娶这个名字的依据是,根据匈奴的故老相传的传说,他们的祖先是夏朝末代天子桀的次子淳维……

    所以,这位公主既然要嫁给中国天子。

    那么,按照中国夷狄入则中国之的传统,理所应当,应该恢复祖先的姓氏——以夏之国名为姓!

    为了证明他们的这个说法,匈奴人还提出了,夏胭脂来长安前,请求先去匈奴的祖地——甘泉山祭祀祖先的请求!

    刘彻在听了匈奴人这个说法后,高兴的几乎弹冠而庆!

    匈奴人到底是不是夏朝的后裔,谁都解释不清楚!

    那久远的历史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与文物证据来佐证这一点。

    但是……

    既然这个说法是匈奴人自己提出来的。

    那么,在将来,汉与匈奴的战争,就可以粉饰成内战了。

    刘彻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将来的战争中瓦解和收买部分匈奴贵族。

    历史上,小猪都凭借从匈奴人口中的传言,编造出来的匈奴属于夏朝后代的谎言,成功的瓦解和消除许多匈奴部族的战斗意志,甚至还促成了几次匈奴贵族的未遂政变!

    并为后来的五单于并立,乃至于匈奴最终被肢解为西匈奴、北匈奴与南匈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只是。现在,刘彻还不好做的太过明显。

    而且,毕竟现在的局面是匈奴强盛而汉朝处于战略劣势。

    所以,这个度也要把握好。

    于是。刘彻在元德元年六月下旬,下诏:朕闻之,昔者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今朕承先帝大宝,获保宗庙,以孺子之心,欲行武王故事,其令有司,遍寻夏后、殷商、姬周之后,以为汉宾,位在三公之上!

    意思很明显了。就是要为将来做准备。

    等灭了匈奴,就可以以此为先例,封一个儿子去当匈奴王,继承匈奴帝国的遗产,名正言顺的将草原游牧民族收编。

    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文明的威胁。

    刘彻计划,学习满清好榜样,在草原上,大封诸王,实行八旗制度,改革萨满巫师信仰。再配合减丁政策,双管齐下,如此就可以安枕无忧的看着草原狼变成草原狗了。

    只是,这些事情都很遥远。目前也就只能在心里yy。

    然而,让刘彻始料未及的是,他那道不过是给不知道有没有可能的未来提前布局的诏书,却在朝野掀起了一股轩然大波。

    诏书颁布后,来自诸子百家的巨头,纷纷利用自己的特权。给刘彻上书。

    甚至,丞相周亚夫和御史大夫晁错也积极奔走,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特权,在一切可能的场合对刘彻展开游说。

    其他大臣列侯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甚至,就连东宫的太皇太后和太后也不甘寂寞,在两三天后,站出来说话了。

    东宫的太皇太后和太后以及许多朝臣都要求刘彻敕封黄帝之后与老子李耳的后代。

    周亚夫则要求给兵家的先贤孙子孙膑司马骧且立祀封爵。

    呼声最高的,自然是寻找周公之后,封爵赐官!

    刘彻这才醒悟过来——汉室的统治,还缺乏最后一道手续的确认!

    那就是法统的继承。

    刘氏到底是继承的是周室的法统还是秦代的法统?

    长久以来,都没有肯定的结论。

    这对于封建王朝来说,无疑是致命伤!

    但具体到刘氏江山,却有些特殊。

    因为,刘邦得天下以后,在实际上来说,汉室政权,就是一个儒家眼中‘礼乐崩坏’的时代。

    甚至连刘邦登基,其实都是草草的在雒阳称帝,然后迁都长安。

    即使到现在,诸多制度与礼仪渐渐建立健全的今天。

    刘氏的律法中规定有乡礼x2士礼x7大夫礼x2诸侯礼x4公礼x1,唯独没有天子礼……

    就连后世的司马光都责备帮助刘邦制定礼仪系统的叔孙通说:惜夫,叔孙生之器小也,徒窃礼之糠妣,以依世、谐容、取宠而已,遂使先王之礼沦没不振,以迄于今,岂不痛甚哉!

    为了让司马光先生不再扼腕叹息,跳脚骂娘。

    刘彻决定,补全这一块短板。

    完善(发明)一套适合当今潮流的天子礼仪。

    只是,想在这样的时代,搞出一套被认可的天子礼仪程序,无疑是件浩大的工程,也是一件注定要扯皮n次的麻烦事情。

    所以刘彻决定,先把目前朝野的纷乱与嘈杂理清楚再说。

    东宫与群臣以及舆论所建议和游说的事情,在刘彻看来,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后世有西方人说过,忘记历史,等于背叛现在。

    对于中国人来说,忘记祖宗,等于背叛自己!

    三皇五帝,先贤圣王,诸子百家那些曾经为了天下奔走的人杰,都是可以用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

    于是,刘彻下诏,封桃候刘舍的次子刘鸣为鲁承恩候,命其复项姓,继项羽的香火,前往谷城为项羽守灵。

    跟后世人所想象的不一样,汉人对项羽的称呼,要嘛是项王,要嘛是鲁公。

    所谓西楚霸王,那是司马迁的史记出现后的事情!

    就像在三国演义以前,没几个人会喊刘备刘大耳朵一样……

    称呼项羽项王,那是因其名,也因其俗。

    毕竟,楚王,那是人家自封的名号!

    项羽真正的称呼应该鲁王!

    这是楚怀王封项藉的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