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248章

我要做皇帝-第248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刘彻道:“善,孤拜先生为太子舍人,全权负责主持技术开发!”

    刘彻露出微笑,道:“还请先生转告天下墨者,孤,欲在思贤苑中立一墨苑。广收天下墨者……”

    墨家既然能为楚国效力,为秦国效力,为田横效力,自然也可以为刘彻效力。

    至于墨家的人万一发了圣母病怎么办?

    楚王能接受,秦王能接受,难不成到现在反而没人能忍了?

    要说脾气,谁没有个小性子?

    刘彻自认为自己心胸还是很宽广的。

    杨毅却是喜滋滋的道:“诺,臣知道了!”

    其实,墨家没有儒家所说的那么可怕。

    作为一个西元前的思想学派,虽然圣母了些。超前了些,但本质上,这还是一个基于封建社会的思想派系。

    墨家也是讲忠孝仁义信的,当然。墨家的忠孝仁义信跟儒家提倡的那一套,基本上是南辕北辙。

    ……………………………………

    将杨毅安顿下去,同时让王道带他去熟悉思贤苑的各种作坊后,刘彻就来动身前往未央宫,向皇帝老爹报备此事。

    出乎刘彻的意料之外,他的皇帝老爹只是哦了一声。就没了下文了。

    害的他精心准备好的说辞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面。

    刘彻却不知,汉室的太子招徕五湖四海的豪杰,这本就是汉室建储的思想。

    墨家虽然不怎么受主流舆论喜欢。

    但却也不是明令禁止的邪教一流。

    人家,也是属于朝廷承认的合法学派,可以自由游学、招收门人。

    除了儒家会对墨家反应比较过激外,其他学派,其实无所谓……

    像法家,秦代法墨农杂就合作的不错。

    黄老派讲的是不违法,你把天捅出个窟窿也懒得管你。

    而此时的儒家,满朝上下,除了几个博士外,真没一个能拿得出手的人物了。

    是以,刘彻招募了一个墨家门徒这件事情,在大多数人看来,不过是太子年轻,好奇心强,什么都想见识一番。

    现在,朝野舆论还是对刘彻这个太子很喜欢的。

    想想看,这个太子一不乱玩女人,二不带人到处乱跑,踩坏庄稼,三不在闹市杀人。

    反而是一本正经的做着太子该做的事情。

    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平易近人,不该做的事情,一件也没做。

    你还能奢望更多吗?

    当然,儒家自然是差点气的掀桌子了。

    几个在长安的老派儒生,在听说了此事后,气的晚饭都多吃了一碗……

    然后,这事情就像一粒石子掉进湖面,起了点涟漪后,迅速归于平静。

    甚至就连出身儒家的颜异也表现正常,并没有因此来找刘彻抗议。

    害得刘彻疑神疑鬼了好一阵,才反应过来——感情,在大多数人眼里,刘彻只是找了一个技术官僚而已。

    墨家远离政治五十几年了,许多人甚至都忘记了墨家的主张和理想……

    最重要的是,现在,大家都在关注前线的吴军动向,没什么闲工夫来关心太子是不是找个另类的墨家门徒……

    刘彻明白了这些事情以后,也是长出一口气。

    “儒墨法黄老农……”刘彻看着自己的臣子结构,嘿嘿的笑了起来:“这算不算天下英雄尽入吾瓮中,诸子百家皆为我所用?”

    ps:  昨儿好像食言了~汗~

    咳咳,我的信誉目测已为零~

    蛋疼,我也没预料到这样的情况~这两章太难写了~反复修改,始终不能让我自己满意,加上最近,我在思考,是不是写的东西出了问题,订阅像跳水一样~

    说实话,昨天本来鼓足了斗志想多写点,结果一看订阅,心都凉了~

    24h掉到只有1000多一点。

    对于一本收藏3w的历史类书来说,真是好可怜~

    当然,问题应该是出在我身上,更新不给力,可能情节也没写好,看到好多人喊水了。

    我自己反思了一下,然后,跑去看了看其他巨巨的历史文。

    感觉吧,写到100w字这个关口,我就有点不知所措了。

    想写的东西太多,笔力却不够~

    嗯,我尽力吧,尽力不水,尽力想一些有趣的情节。

    只是,历史类本就难写,通常写一个字,得看三个字的资料,说实话,在质量和更新量之间,难以把握~

    说了这么多,当然不是推卸责任。

    既然吃了码字这碗饭,我自是知道,衣食从何而来,古人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既然是靠读者的订阅养活的我,那我也自然很想对得起订阅的读者。

    因此,说话没算数,更新不给力,心里面很愧疚,甚至不敢看书评区,不敢上qq……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百一十七节 对未来的准备!

    转瞬,已是十一月了。

    当刘彻看到殿前的台阶上那一层薄薄的白霜之时,他才醒悟过来。

    严冬,来临了。

    西元前的冬天,比后世更冷。

    尤其是早上,气温常常低至零下,呵气成冰。

    刘彻深吸了一口气,撮了撮手,向着甲观的阁楼走去。

    当他到达甲观时,汲黯已经在哪里等着他了。

    “家上!”汲黯跪下来,将几份竹简呈上:“这是您要的自汉季以来,史官气候记载!”

    刘彻点点头,接过那几卷竹简,自顾自的坐下来,看起来,一旁的王道连忙让宦官烧起炭炉,室内的温度,慢慢回升。

    刘彻拿着那几卷竹简,逐一的看下来。

    眉头越来越皱。

    汉室的史官,相当尽责,他们会记录所有反常或者异常的气候与变化。

    自刘邦定都长安,至今五十四年,关于这方面的记录就没断过。

    加上,保留下的秦代记载。

    一副最近六十年气候变迁史就展现在刘彻面前了。

    简单的梳理了一下,刘彻的眼睛,已经仿佛看到了整个世界,正在渐渐寒冷起来。

    “秦始皇九年,夏四月,大寒!路有冻死者!”

    “吕后二年,夏五月,谷口雪雹!”

    “太宗孝文皇帝五年,夏六月,大雪!”

    以及今年,衡山国的特大雹灾。

    在过去的记载中,甚至已经出现了类似六月飞雪的反常气候,在这个时代,科学不彰,人们自然以为是上天震怒。

    但刘彻却清楚。

    这是受到小冰河周期的影响。

    全球变冷!

    现在的关中,还能看到柑橘、滚滚,遍地的竹林。

    然而,在二十年后的元光元年,刘彻前世最后一次来到长安时。他记得很清楚,当时,关中的竹林出现了大范围的枯死现象,现在还很常见的滚滚。再难觅踪迹,上林苑的柑橘树也不再繁盛。

    作为穿越者,刘彻很清楚,这是小冰期影响下的全球气候变冷。

    小冰期开始的信号是如此强烈而明显。

    以至于刘彻甚至还能从另一个方向,获得预兆。

    最近。刘彻让人编纂《新神农》,收集了大量秦代的农业技术书籍。

    其中包括了《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秦代种植冬小麦的时间,是在霜降后的第十天。

    而现在,关中冬小麦的播种,是在夏至后的第七十天。(注1)

    也就是说,战国时期冬小麦的播种时间,比现在要提前大约一个节气,而现在的冬小麦播种时间,至少比后世的播种时间早了十天!

    这是全球变冷的铁证,也是小冰期即将再次到来。席卷全球的预兆。

    而这次小冰期,从开始到结束,将持续数百年,摧毁现在的汉室,王莽的新朝,刘秀的东汉,导致三国纷争,五胡乱华,直至隋代再次统一。

    对整个中国产生深远而深刻的影响。

    “深挖洞,广积粮。备饥荒!”若刘彻只是一个普通的士绅地主,他会这么选择,并将这个教训留给他的后人。

    但他是这个国家未来的统治者。

    于是,他就只有一个选择。

    “王道。传令,召集孤宫中四百石以上官吏议事!”小冰河即将到来的事实,就像一柄悬在刘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提醒他必须抓紧时间推进计划,掌握权力,规划措施。

    想要在这西元前战胜小冰河。保住刘家的江山,刘彻唯一能依靠的,只能是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刘彻非常确信,自己可没有满清康麻子的好命,能有地瓜玉米救主。

    但反过来说,小冰河,既是危险,也是机会。

    一个文明进化的机会。

    后世的欧罗巴遇到小冰河,被逼的活不下去,这才有大航海和地理大发现,从此一跃,取代了东方,成为世界的中心。

    不然,倘若能在家乡活下去,那些地痞无赖能混日子,何必冒着生命的危险,远渡重洋,去万里之远的地方?

    对汉室来说,这是同样的道理。

    小冰期会导致部分农民破产,怎么合理的给这些农民找个安身立命的工作,让他们能养活自己和家人,而不是困局地方,贫困潦倒,最终铤而走险,这就是刘彻身为统治者,未来的皇帝必须去思考的事情。

    不多时,在汲黯、张汤、颜异的带领下,太子宫中四百石以上的官员,俱都陆续到来。

    很显然,整个在太子宫的官僚系统,在刘彻这个太子的纵容下,已经隐隐分出了三个派系。

    新来的杨毅似乎还有怯场,没有加入到这三个派系之中,孤零零的站在一个角落之中。

    “臣等拜见家上!”众臣跪下来拜道。

    “众卿免礼!”刘彻挥挥手,对王道吩咐:“给诸位爱卿赐座!”

    不一会,数十位宦官侍女进来,给大臣们备下坐席。

    “不知家上传召臣等有何事吩咐?”作为太子宫名义上的老大,群臣之首,家令汲黯出列一拜问道。

    刘彻将那几卷汲黯拿来的竹简递还给他,同时让王道去将《吕氏春秋》拿来。

    然后对臣子们道:“众卿先看看孤标明的那些文字吧!”

    汲黯接过来,先看了一遍。

    他看到那些竹简中被太子用红笔描红的文字部分,微微皱了皱眉头。有些疑惑,不知道这些事情之间到底存在什么联系,何以太子如此郑重的召集所有大臣。

    只是别的大臣,特别是张汤、颜异等人没有看过。

    他立刻就问,很显然,会有些得罪人。

    于是,他将这些竹简传递给张汤。

    张汤接过来,看了看,也皱起了眉头,沉思了起来,身为法家大臣,张汤天生就对这些细节的事情比较敏感。只是,同样的,他也没办法将吕氏春秋中那几段被描红的记载与汉室立国以来的灾异联系起来。

    他想了想,不动声色的传递给颜异。

    颜异接过来。更是二丈和尚摸不着头。

    于是他将这些竹简传递给宁成。

    刘彻看着,心里也有了度,很显然,虽然臣子们因为政见和理念不同分成了不同派系,但彼此间还是分出了高低。排出了次序。

    虽然现在剧孟不在。

    看的并不完整,但显而易见的是,目前,老大是汲黯,张汤是二哥,颜异三弟,宁成则是三巨头之下的第一人。

    花了大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