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245章

我要做皇帝-第245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彻觉得,这个也应该不成问题。

    当然,像欧罗巴中世纪战争中,那种全身都套在铁壳子里,密不透风的笨重傻瓜靶子,在东方并不适用。

    刘彻也不打算上马什么铁浮屠一类的傻瓜兵种。

    那种被历史淘汰的货色,刘彻还瞧不眼。

    刘彻真正想发展的是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欧洲的那种胸甲骑兵。

    张汤闻言。却是面露难色,禀报道:“回禀家上,按照您的要求,臣已经召集了百余位工匠商讨此事的可行性。可是,这事情亘古未有,请给臣些时间,慢慢琢磨……”

    刘彻点点头,道:“无妨,卿也不要太着急了。有什么需要,可以直接跟孤说,钱、人、粮,都不是问题!”

    利用水力来锻压这种技术,对此时的工匠来说,还是太超前了一些。

    但没关系,只要舍得砸钱,舍得花时间,总能研究出来。

    而且,这个东西只要研究出来,就能带动整个汉室的科学水平向前跨越一大步。

    与之相关的水车、水力磨坊都可以应用其中一些原理。

    出了甲观,刘彻想了想,只靠张汤一个人去负责技术攻关,终究是不太合适。

    张汤也并不是吃技术饭的。

    他最多可以做个统筹兼顾的上司。

    但是,与工匠们沟通,集思广益,拿出解决方案,还是墨家最厉害!

    可惜,此时的墨家,对官府是能避则避,很少有人愿意出仕。

    “杨子重……”刘彻嘴里念叨着这个名字,想着他前世的容颜,于是,就对王道吩咐:“派人雒阳东市,找一个叫杨毅的商贾之子,记住,此人今年大约二十二岁,表字子重,最是善于摆弄器械,把他给孤请来长安!”

    王道虽然不知道太子为何这样吩咐,太子又是怎么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的。

    但没关系,奴才就是干这种活计的。

    于是他跪下来道:“诺!”

    此刻的杨毅,其实说老实话,刘彻本不想这么早召唤他的。

    因为,那个前世的墨家技术能手,此时,技术水平还没锻炼出来,并无前世那样的水平。

    但没办法,手底下缺乏这样的人。

    杨毅那人不管怎么说,也是正经的墨家嫡系子弟,对于技术问题,有着天生的天赋。

    将他请来长安,主持水力锻压技术的研发,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

    ………………………………………………

    两日后,东都雒阳。

    一个年轻人赤着脚,在院子里摆弄着许多器械。

    他紧张无比的注视这些奇形怪状的机械,嘴里念念有词:“我墨家先圣说三表,我这发明,若能成功,当可有大功有世,而我也当能留名青史!哈哈哈哈……”

    他握着拳头,大喊着:“动起来吧,木鹰!”

    然后就转动一个奇怪的木质构建。

    咔嚓咔嚓,那个奇怪的器械开始动了起来。

    然后,啪的一声,散了架子。

    年轻人失望万分的长叹一口气:“哎,又失败了……”

    自从他十八岁那年开始,他就立志想要制造出一个类似当年公输班那样的奇物,一个可以飞天的木鸟。

    可惜,一而再,再而三的遇到了失败。

    这时候,一个妇人从院子前面走过,见了此情此景,皱了下眉头,显得无比厌恶。

    “杨信,你也不管管你阿弟吗?”这妇人叉着腰对跟在她身后一个有些畏畏缩缩的男子道:“成天就知道摆弄这些器械,这些年费了多少钱?”

    那个叫杨信的男子只能憨厚的陪着笑脸,劝慰着妇人:“细君,别生气了,都是一家人,再说了,父亲大人不也没什么吗?”

    “哼!”那妇人狠狠的一扭腰,道:“迟早这个家要被你那个天杀的阿弟给败掉!”

    但她却也没什么办法。

    这个家,当家做主的,可是公公。

    而那个公公,对于小儿子杨毅,可是宝贝的不得了,别说杨毅天天这么在家里捣鼓那些奇淫巧技,就算是要摘天上的星星,恐怕也会纵着他了。

    想着这些事情,她就觉得非常委屈。

    笃笃笃!

    这时候,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谁啊!”这妇人本就心情不好,听到这毫不客气的敲门声,顿时就来了火气,言语上自然没有半分客气。

    她上前,打开院门,顿时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住了。

    只见门口站着一大堆全副武装的士卒。

    当先一人,这妇人还认得,乃是雒阳城里分管东市的官员,好像姓王。

    平时见了她,这个姓王的是恨不得将她吞进肚子里的。

    但此刻,这姓王的却是满脸堆笑,一脸媚笑的对她,还弯着腰陪着笑。

    妇人吓了一跳。

    最近市面上可闹得慌慌张张的,又是吴王叛乱,又是官军进剿,城里头还有着吴国的密探在活动。

    “难不成,我家惹上麻烦了?”这妇人瞬间就吓得手足无措,连忙道:“各位,来寒舍有何事?我家大人出门经商去了……若有事情,请晚些再来……”

    “杨张氏,你家二郎可在家?”当先那个姓王的却是笑着问道。

    “二郎?……”杨张氏牙齿都有些大颤了,门口这些全副武装的士卒,让她想起一个很不好的事情。

    “难道说是二郎的事情发了?”她只觉得自己的双腿都在打摆子了。

    墨家的人,官府可是很不待见的!

    但下一刻,那王姓官员的声音却将她从深渊中解决出来:“杨张氏,快快去将你家二郎喊出来,长安来了贵人,指名要请你家二郎去长安享福,做大官呢!”

    长安?做大官?享福?

    杨张氏瞬间就换了一张脸,拿捏了起来,扭着腰,朝着里面喊道:“叔叔,叔叔,有长安来的贵客找你!”

    一旁的杨信看了,都有些目瞪口呆。

    这妻子,什么时候对自己弟弟如此和颜悦色过?

    但随即他也反应过来了。

    自己的那个傻弟弟,这次怕是要飞横腾达了吧?

    雒阳这地界,四通八达,种种传闻与故事,杨信也都听说过。

    于是,他也连忙帮着喊起来:“阿弟,阿弟……”

    弟弟发达了,自己这个做哥哥的,也能跟着沾光不是?

    ps:  等下还有一章,今天一万字,说什么也会完成!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百一十四节 陷落与对策(第三更)

    刘彻忙于种田攀科技的时候。

    前线的棘壁城,却已是摇摇欲坠。

    吴楚联军猛攻棘壁已经将近八天了。

    这八天,棘壁化身为绞肉机,数万人在此丧命。

    此时,棘壁的城楼已经是千疮百孔,整个城市,几乎所有的砖瓦结构的房屋都被拆掉,用做军械来防守。

    棘壁城前的护城河,也早已不能发挥作用了——死尸与各种残破的攻城器械堵塞了护城河。

    仗打到这个份上,不管是吴楚联军也好,梁军也罢,都有些心力憔悴了。

    这时候,各种暗流涌起。

    在吴楚联军的营寨中,几个楚国的将领悄然聚在一起商议着。

    “听说,王上没死,还在长安……”一个校尉小声的道:“吴王这些日子驱使我等楚国子弟,在棘壁城下送死,就是意图消耗我楚国实力……”

    这些天,不是傻瓜,都瞧出不对了。

    攻城的主力,除了开始三天是裹挟的民壮外,余下的,都是楚军作为主力。

    而吴王的吴军,却是作为督军,列阵于后,美其名曰助战,但实际上,人人皆知,这吴王在消耗楚军的力量,特别是那些忠于楚王的军队。

    原先,吴楚联军一路势如破竹,虽然不能利益均沾,但楚军也着实获得了不少好处。

    但此时,随着棘壁城下的血战,楚军死伤惨重。

    最起码有一万多彭城子弟再也回不到家乡了,这对于本乡本土的楚军来说,触动极大。

    最重要是,在战争中,死掉的都是忠于楚王的军队,而那些早早投靠吴王,表了忠心的,却没有太大损失。

    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吴王刘濞,是在借棘壁来消耗楚军。

    这样若还能忍。那就不是人了!

    更何况,这些楚军将校中,还藏着许多长安的钉子,此时。还不知道鼓动人心,离间,那就太蠢了!

    “我这有一封休候的亲笔书信……”见到将校们都有些意动,那个校尉掏出一封帛书,悄悄的道:“休候在信中说了。王上确实遇刺,但刺客乃是吴王所派,现在,王上还好好的在长安呢!”

    那封帛书被人传递着看了一遍。

    其实,楚王没死的传闻,这些将校早就有所耳闻了。

    吴王虽然极力封锁消息,但这种事情,岂是能被轻易封锁的?

    因此,大家人人都听说过了,只是一直没被确认而已。

    此刻。听了那校尉的话,想着过去几日被驱使着送死的经历,许多人心里那原本早已经消逝的‘忠君思想’再度蠢蠢欲动起来。

    只是……

    一个校尉道:“吾亦有所耳闻,只是我等现在皆为叛军,纵有心效忠楚王,徒之奈何?”

    这时候,最初那个校尉立刻压低声音道:“诸君,可能还有所不知吧,太尉周公已经到睢阳,带着天子诏命和王上手书。只要我等能拨乱反正,一切,既往不咎!”

    “果真?”许多人顿时心肠开始热起来了。

    原本,顺风之时。跟着吴王抢钱抢粮,花天酒地,对长安自然没有什么认同感,就连楚王,也就那么一回事。

    但此刻,随着朝廷大军到来。棘壁又如绞肉机一样,搅进了无数人命。

    楚军里,许多人都开始不看好吴王了。

    连一个棘壁都打了八天还拿不下,那睢阳呢?雒阳呢?长安呢?

    一旦天下勤王大军汇至,光靠那十几万吴军,能成什么事?

    当年韩信用兵如神,还不是被天子说杀就杀了,英布英明神武吧,还不是死在了东瓯人手里。

    这吴王估计也悬了!

    这么想着,一时间,整个楚军营寨,都是人心浮动。

    上层的军官想着拨乱反正,下面的士卒,也开始思念故乡了。

    对楚人来说,跟着吴王,担着这么个反贼的名头真是不好受。

    还是回彭城家乡比较好。

    不是说王上屁事没有吗?

    我们还打个毛啊!

    ……………………………………

    而在另一侧的睢阳,情况又有不同。

    棘壁一战,就像一个绞肉机,将整个梁国的军队都搅了进去。

    数万苦心积攒下来的军队,在棘壁这个绞肉机里,只见进去,没看到出来的。

    无数的府库积蓄,更是流水一般的流了出去。

    梁王刘武这些日子也没心思吟诗作赋了。

    整天就对着地图,研究来研究去。

    同时,不经意间,一个想法,如同魔鬼一般在他心头萦绕不去。

    “寡人不过是梁王而已,这长安得失,与寡人何干?不若放了吴楚军队过去?”虽然刘武很清楚,他的这个梁王与长安,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长安的天子不是他的皇兄,他这个梁王也当不下去,甚至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