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219章

我要做皇帝-第219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想想真番王们的后代,同样生活在那个地方的新罗人在唐朝的表现。

    刘彻就觉得很合理了。

    嗯,后世的唐朝之时,人家新罗女王。可是天天想着怎么去长安给天可汗爸爸暖被窝……

    后世的宇宙第一强国,同样日思夜想给米国爸爸暖被窝……甚至不惜跟霓虹争宠,上演一幕幕宫斗大戏!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嘛……

    “孤知矣,真番,果乃我汉家忠臣,孤会上奏父皇,请为国王益封,赏赐我汉室经典——《论语》《尚书》《春秋》”刘彻笑着道,至于韩非子商君这些家伙的书。属于十八x,太不河蟹了,还是不要拿出去教坏小朋友了。

    真番王闻言,立刻兴高采烈的跪下来道:“小臣多谢家上。多谢家上!家上的恩德,小国上下必感激涕零!”

    对于真番国来说,汉朝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都是普世的,都是高端的。

    更何况还是太子亲自许诺赏赐的东西?

    王奉又领着一个王袍男子,介绍道:“家上。此乃朝鲜王子卫满!”

    这个男子,跟大多数中原男子差不多,但满脸的阴霾,似乎很不喜欢长安的模样。

    他看着刘彻,微微鞠躬,嘴里叽里呱啦的说着火星语:“…………”

    王奉身边的一个官员不得不担任起翻译的工作:“家上,朝鲜王子卫渠说:朝鲜下臣卫渠拜见殿下,恭问殿下金安!”

    “殿下……”刘彻嘴角冷笑了一声:“朝鲜好大的胆子啊!”

    家上与殿下,看似都可以称呼太子。

    但这里面的学问大了去。

    家上,家上,汉制太子称,意为天下是家,而太子是这个家的继承人。

    称呼家上,就意味着承认汉室的宗主地位。

    反之,则是不承认汉室的宗主地位。

    而且,更让刘彻愤怒的是,这卫渠,他妈的数典忘祖了!

    “傻x玩意!”刘彻冷冷的看着卫渠,爆出了一句粗口:“别在孤面前说你们那些鸟语,堂堂华夏贵胄,沦落至尔这地步,真是让人不齿也!”

    刘彻的火气和爆发来的非常忽然,以至于王奉这个大行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只能连忙躬身劝道:“家上,家上,今天是新年,请家上消消气,不要跟这个夷狄小王一般见识!”

    “夷狄?”刘彻冷笑着道:“确实是夷狄,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

    “但是……”刘彻向前一步,杀气腾腾的看着卫渠,道:“朝鲜本中国之土,朝鲜之民,本中国之民,昔者,燕国全盛之时,派遣大军,拓土向东,置郡县,官吏,修筑城池,今日朝鲜之王都险城,乃燕国所筑!”

    “当年尔祖卫满,卢绾之将也,卢绾叛乱,尔祖亡命逃奔于朝鲜,聚流民、囚徒与刑徒,千数人,于塞外蛮荒立国,孤皇祖高皇帝不以尔等背汉之行径加罪尔祖,本意是以德怀柔,却不想尔等居然沦落至斯!”

    “锵!”刘彻拔出腰间的佩剑,指着那卫渠,命令道:“给孤跪下来!”

    冰冷的剑刃加身,锋利的长剑抵着卫渠的肌肤,让他整个人都有些恐惧了起来。

    “罪臣万死,万死!”这个时候卫渠终于说人话了,叩首道:“罪臣愚钝,出言不逊,以至触犯家上天颜,恳请饶恕罪臣这一回!”

    这时候,整个大殿的注意力都被刘彻这边吸引了过来。

    人人都伸长了脖子,看着刘彻。

    许多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低声议论了起来。

    刘彻环顾群臣,将剑收归入鞘,冷冷的看着卫渠,道:“孔子有云: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

    “孤就不明白了,朝鲜放着好好的华夏贵胄不当,被发左袵,当野人有意思吗?”

    许多大臣闻言,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卫渠虽然身穿王袍,但他确实是头发披散,衣襟左袵。

    这在华夷大防中是标准的夷狄服侍。

    “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是故,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我中国自古讲究文化认同,胜于血缘联系!”刘彻冷冷的道:“卫渠,你回去告诉你父亲,就说孤说了,给朝鲜三年时间,倘若三年后,朝鲜国内还有人说鸟语,被发左袵,不用中国文字……”

    刘彻盯着卫渠,一字一顿,杀气腾腾的道:“孤必上奏父皇,派遣大军,讨伐无道,届时大军压境,朝鲜上下立时化为齑粉!”

    “勿谓言之不预也!”

    卫渠此刻,只觉得浑身上下都在颤抖,哪里还敢多嘴,只能叩首道:“诺,罪臣知道了!”

    许多大臣看了这一幕,也只觉得热血沸腾。

    许多年轻贵族和勋臣,恨不得跳出来大喊一声好!

    盖因为,中国人是骄傲的。

    自齐恒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后,原始的文化民族主义就已经兴起了。

    在此文化背景之下,中国的先人每扩张到一地,就极力的摧毁当地的宗教信仰文化文字,取代以中国制度和礼仪。

    其程序流程比后世米帝强行推行民煮普世还要激烈几百倍。

    米帝的招牌叫做自由民煮。

    中国人的招牌叫教化。

    因为你们太愚昧了,所以我们不远万里,热情的上门提供一条龙文明改造计划……

    过去几千年,大部分人都是感恩戴德的接受着中国文明的熏陶和改造,无数民族和文化融入华夏文明的主流之中。

    在此背景下,刘彻的那一番话,真是再政治正确不过的事情了!

    刘彻转过身子,满面春风的看向真番王,笑着道:“真番王,孤就很喜欢!虽然出身蛮夷之地,但心向华夏,若真番王愿意,孤就赐王华夏出身,赐王汉名汉姓,不知王可愿意?”

    真番王闻言大喜过望。

    他是个自卑的人,每次来长安都无比自卑。

    自卑自己没有出生在中国。

    他曾经发过誓,只要能当一个中国人,不管什么代价他都愿意付出!

    而这个誓言,他的祖父、父亲都曾经发过……

    原以为,这辈子都希望了。

    但没想到,幸福来的如此突然。

    真番王立刻二话不说,跪下来,道:“愿请家上赐姓赐名!”说完一双眼睛,可怜巴巴的看着刘彻,就连那张本来有些不对称的大饼脸,此刻都变得可爱了起来。

    刘彻想了想摇摇头道:“不妥,不妥……”

    真番王顿时就急了,哭着道:“恳请殿下赐姓赐名……”

    刘彻笑着扶他起来,道:“王,一片赤胆忠心,孤觉得,孤赐姓赐名还是有些不够分量,一会,朝会之上,孤当为真番王向父皇请奏,御赐姓名,如此才好!”

    真番王闻言,顿时脸上阴转晴,居然’羞涩‘的低头扭捏起来……

    ps:  嗯,朝鲜跟真番,基本上是这样的……

    说起来,真悲剧啊~

    历史上,朝鲜千方百计抗拒统一,反倒是棒子们的老祖宗们哭着喊着要加入汉朝,做个汉朝人~

    写这一章时,我想到了弯弯还有港灿,真是说不出来的滋味~

    恩,下周终于不再裸奔了,我也有动力多码字了,撒花~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两百八十九节 刘启教子

    刘彻春风得意之时。

    宣室殿的内殿之中,天子刘启却神情复杂的看着恭立于他身前的一个男子。

    虽然心里恨不得对方去死,但天子刘启却不得不强行按捺住内心的怒意,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轻声问道:“贵使远道而来,贵主单于可还安好?”

    “回皇帝的话,吾主一切安好!”那男子微微躬身答道。

    说着,这男子就跪下来,奉上国书与礼单,道:“吾主闻皇帝立储,因此命臣前来恭贺皇帝,送上贺礼,马两匹,猎雕一头!”这人汉话无比流利,对汉室礼仪更是十分熟练,说话间就抬头道:“另外,吾主命臣此番前来,是特意向皇帝重申,汉匈两国盟约如故,一切依照敝国老上单于与贵国孝文皇帝所订立之盟约: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单于之治,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汉皇帝之治,汉匈两国,永息兵革,世世昌乐!”

    天子刘启听着,心里面冷笑连连,只觉得恶心无比。

    每一个汉室天子,在他当太子时,他的父皇都会特别抽出时间,向太子灌输和传递汉匈过往的历史和一定要雪耻的信念。

    而这个教育的时机,通常是每次匈奴使者到来之时。

    因为,每一次匈奴来使,都会勾起汉室天子蓬勃的怒火。

    天子刘启也不例外!

    刘启至今依然记得,七年前也就是先帝后元二年,匈奴来使,两国重申兄弟之盟,和亲。

    当时,先帝当夜召他入宫,亲述种种耻辱,让他发誓,永志不忘!

    如今,该轮到他来教育他的太子的时候了。

    这么想着。天子刘启就站起身来,对着使者笑道:“替朕问候贵主,转达朕的心意,汉匈两国。世代友好,永息兵革,单于的提议,朕觉得很合适,符合汉匈两国的利益!”

    他走了两步。接着道:“既然单于是来恭贺朕立储的,那么,朕就将太子叫来,与贵使一叙,如何?”

    “愿从皇帝之议!”使者躬身道。

    ………………………………

    刘彻在王奉的引荐下,又见了好几个小国的君王或者代表。

    这些小国,大的可能有十几二十万的人口,小的,估摸着也就是一个部落。

    但,这些国家。却是迄今为止,被纳入汉朝朝贡系统中的大部分国家。

    是朝廷的脸面,因此刘彻也非常亲切的接见了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王子或者国君。

    这时候,一个宦官走过来,对刘彻行礼道:“太子,陛下请您前往内殿觐见!”

    刘彻闻言,连忙对那些凑过去套近乎的各国王子、国君拱手道:“诸公请稍后片刻,孤去去就来!”

    于是,在那个宦官的引领下,刘彻朝着内殿而去。

    “敢问明公尊讳?”在路上。刘彻小声的问道。

    那宦官微微一笑,矜持的躬身回答:“贱名不敢入太子之耳,奴婢陈祀之!”

    刘彻点点头,他能看出来。这个宦官在有意的回避着他的拉拢和亲近。

    刘彻很清楚,自从章德失踪后,这宫廷里的宦官就大都开始对刘彻保持一定距离了。、

    但,刘彻耸耸肩膀,无所谓!

    这内廷宦官这么多,老爹身边伺候的人更是多大数十人。

    张三不愿意。李四总会答应。

    这世界,就没有什么密不透风的墙,更何况,随着刘彻在太子位上的时间增加,再过两年,估计他都不需要刻意表露,就有的是宦官哭着喊着要抱他大腿。

    因此,刘彻一点也不介意,反而微笑着道:“原来是陈公!敢问陈公,父皇叫孤来此,所为何事?”

    那宦官微微笑着,想了想,觉得这事情反正太子肯定会知道的,不如将之卖个人情!

    于是,低头道:“匈奴使者来了,陛下正在接见……”

    “哦……”刘彻点点头。

    说实话,三世为人,即使是前世,刘彻也很少见过正宗的匈奴人。

    对于这个在后世威名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