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89章

我要做皇帝-第189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幸,刘彻并没有让他们太过紧张,一直是走在大道上,没有朝什么危险的山林啊河流方向飞奔的意图,这才让负责保护的骑兵们多少有了些安慰。

    恩,当初,梁怀王坠马而死,汉室陪葬了一个王太傅贾谊,梁怀王的随行护卫和宦官侍女,更是一个都不差的被判处了各种刑罚,梁怀王的贴身护卫,更是全部被赐死。

    想着这个往事,就没有人敢掉以轻心。

    刘彻却是没有想那么多,他很享受骑马飞奔的快感。

    这让他感觉到自由。

    一刻多钟后,刘彻勒马在一座桑林前停下。

    隆隆的马蹄声,早就已经惊动了周围的百姓和派在这里管事和监督的上林苑差役。

    “家上!”刘彻现在虽然没有穿他的太子冕服,身上穿着的是便于骑行的衣服,但,能在思贤苑里这么放纵的人,除了太子还能有谁?

    于是,周围百姓和差役连忙纷纷躬身致敬。

    刘彻下了马,跟在他身后的骑兵们也连忙下马。

    刘彻招招手,这桑林的管事立刻跑过来,跪下来,问道:“家上有何差遣?”

    “你们这有个叫邵氏的妇人,她家在那里?”刘彻问道。

    “回禀家上,那邵氏家里住在离此一里远的北里……”这人跪着道,脸上堆满了笑容。刘氏的那点爱好,谁不知道呢?

    当今天子当年做太子时,常常在上林苑里打野食,这也不是什么没听说过的事情。

    那邵氏一年前被人保举来他这里帮工,人长的还不错,肤白腰细,一看就知道以前是什么大户人家的小姐什么的。

    打她主意的人也不是一个两个了。

    也不多一个太子!

    刘彻一看这家伙的神色,就知道他没想好事,于是,一扬手,一鞭子抽在他身上,打的他满地打滚。

    然后,也懒得跟他啰嗦,骑上马,径直朝着北方的民居而去。

    对刘彻来说,打人算不的什么。

    甚至,毫不客气的说,除了朝廷大臣,他想扁谁扁谁,想打谁打谁,被打的甚至还得感到光荣!

    太子亲自打你了,是给你面子!

    赶紧叩谢吧!

    “我可还没有急色到这个地步……”刘彻心说。

    三世为人,前世更是一国之王,让刘彻的胃口变得非常的挑剔。

    仅仅只是漂亮、性感什么的,可没法子打动他了。

    当然,林志玲姐姐那种例外……

    ………………………………

    刘彻策马来到北一里时,发现,宁成居然也在。

    他远远的看到了宁成站在一户人家的门口,好像跟门里面的人说着些什么。

    刘彻策马向前。

    马蹄声惊动了正在与人聊天的宁成,宁成回头一看,脸上顿时一惊,立刻转身恭敬的致敬,口中大声道:“臣见过家上,家上您怎么来了?”

    刘彻在里口的大门前下马。

    汉室的城市民居以里为单位。

    按照编户齐民的政策,每一户人家,每一个人口都被记录在案。

    每闾里都有严格的安保和出入检查政策。

    这上林苑虽然不属于城市,但,作为皇室园林,同样有着跟长安一样的制度。

    看到刘彻走进北里,北里的负责人和其他的百姓,立刻迎上前来,跪拜道:“小民等拜见太子!问太子金安!”

    “孤安!”刘彻笑着点点头,将百姓们一一扶起来,道:“孤就是随便走走,父老乡亲们以后就不用这么多礼了……”

    刘彻始终记得摆正自己的位置。

    在大臣面前,他要严肃,要威严。

    但在百姓面前,能有多亲切就有多亲切。

    这是他前世十几年诸侯王生涯的经验之谈,用这个措施,可以有效的加强他的统治稳固,使得百姓能有个盼头。

    就是出了什么事情,百姓也会想都是当官的干的坏事,天子是个好人……

    不得不承认,中国的百姓,有时候就是这么可爱。

    刘彻扶起百姓们后,就来到宁成面前,道:“宁成,这北里的童子都在你名下?”

    “是的,家上!”宁成躬身道。

    “有个叫赵过的,你有印象吗?”

    “回禀家上……”宁成看了看他身前的那个矮矮的民房道:“这就是赵过的家……”

    宁成此刻,心里打着鼓,他有些害怕。

    这时候,两个穿着素衣的女子,牵着一个七八岁,扎着一条总角辫的童子,走了出来,他们对刘彻拜道:“名女赵邵氏(赵氏)拜见家上,恭问家上金安!”

    那个童子也似模似样的躬身跪下来,道:“童子赵过恭问家上金安……”

    刘彻一看,就感觉有意思了,这样的答礼细节,可不是一般人家能培养出来的啊。

    这套礼节,不是贵族,左庶长以上爵位的家庭,断然是不会的。

    因为这是正宗的觐见皇室的礼仪。

    而这二大一小能行礼行的如此流畅,不得不让刘彻深感怀疑。

    他眯着眼睛看着这三人,忽然问道:“赵邵氏,抬起头来,让孤看看!”

    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因很简单,刘彻看着这女人的身材,忽然感觉她确实跟志玲姐姐好相似啊!

    当然,为了防止出现后面看着像魔鬼,前面一看果然是只鬼,刘彻就果断的下令了。

    那妇人闻言却是非常害怕,颤抖的抬起头。

    “家上有何差遣?”赵邵氏的脸色有些苍白,可能是紧张,也可能是本身身体不好。

    但是,她的脸型几乎是完美的瓜子脸,她看上去似乎二十三四岁的样子,面容白皙,并不像此时同龄的妇人那样,因为耕作和忙碌,而变黄,出现各种斑点,简直可以用毫无瑕疵来形容。

    更吸引刘彻的是,她没有用此时的任何流行化妆品,素装淡裹,别有一番清新的味道。

    加之,她身材丰腴,饱满的胸脯因为紧张或者害怕而抖动,让刘彻心中有种发现了小清新的感觉。

    这样的美人儿,即使在后世,那个整形技术发达的世界也是少见的!

    刘彻呵呵一笑,问道:“赵邵氏,东陵侯是你什么人?”

    赵邵氏闻言,恐惧的垂首道:“回禀家上,先祖父大人,讳平!”

    “名门之后啊!”刘彻笑了笑,他心中已经得到答案了。

    东陵侯邵平,当年唯一一个活跃在汉初政坛上的农家代表人物。

    他的曾外孙赵过继承他的衣钵,将之发扬光大,创新,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你要知道,邵平栽种的西瓜,那是当初汉室制定用瓜。

    即使如今,邵氏的后人所载的瓜也是贵族们的最爱。

    至于刘彻为什么会知道这赵邵氏与邵平有关系,原因很简单,刘彻前世有个忘记了叫什么名字,连样子都忘记了的****曾跟他说过,邵平家族有一项独门美容秘技,据说能做不到不施粉黛而面容有泽。

    这个少妇的脸一看就知道,肯定是用了邵平研究出来的美容秘术,才能保得如此这般!

    刘彻向前一步问道:“邵氏虽然家道中落,但也不至于如此吧?”

    “民妇与先夫乃是私奔……”面对太子,赵邵氏根本不敢隐瞒,因为这种事情只要去查就肯定能查出来!

    “哦……”刘彻点点头:“原来如此!”

    关中自古民风开放,私奔什么的,那是家常便饭,但邵氏虽然在官道上中落了,但门庭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攀上去的,所以,这私奔什么的自然不可能得到邵氏的认可。

    “既然你丈夫已经死了,按照汉律,赵邵氏你可以回娘家再嫁的嘛……”刘彻颇为玩味的问道:“你可知道,依照汉律,你三年内若不改嫁,会发生什么嘛?”

    “要嘛,每年多交五算赋税,要嘛,官府给你指定一个丈夫!”刘彻严肃的道:“你应该知道这条规定,是什么让你恋眷于此?”

    跟宋明不同,汉室对于寡妇改嫁非但不阻止,反而大力鼓励,不止如此,寡妇丧父三年不改嫁的,有罪,要被罚款,交不上罚款的,那就别怪官府强行拉郎配了。

    在汉律上,不改嫁的妇女,简直就是罪大恶极!

    而此时社会对于改嫁的寡妇从来没有什么歧视啊什么的。

    先帝太宗孝文皇帝临终遗诏就曾下令‘归夫人以下至少使’,将所有没有子嗣的妃子统统放出宫,任听其改嫁。

    皇帝的女人改嫁都没问题,贵族啊民间啊那就更不例外了!

    而这一切,只为一件事情,增加人口数量!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两百六十五节 百家兴衰

    赵邵氏听了刘彻的话,身子因为害怕,不停的颤抖着。

    她猛的跪下来,道:“回禀家上,民妇之所以不改嫁,一则,小儿年幼,民妇若是改嫁,小儿与亡夫的幼妹恐怕就活不成了……”

    她说着就抽泣了起来。在这个时代,寡妇改嫁后,很少会带着先前家庭的子女过去,更别说带上完全不相干的他人之妹了。

    所以基本上,改嫁后的寡妇很少会再与先前的家庭有联系。

    许是说到了伤心事,她身旁,一个年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也跟着哭泣了起来。

    想来,这个小姑娘就是她亡夫的幼妹了。

    刘彻听了,也觉得挺可怜的。

    “二则,民妇亡夫受命于民妇先祖父大人,立志要完成先祖父大人的遗志……”赵邵氏低头叩首道:“亡夫虽故,然其志犹存,民妇觉得,再怎么苦,再怎么累,也要将此子拉扯成人,教他读书识字,长大了继承亡夫和先祖父大人的遗愿!”

    刘彻听了,感觉自己的智商不够用了。

    这赵邵氏不是私奔的吗?

    怎么又跟邵平扯上关系了?

    于是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赵邵氏不敢隐瞒,于是,就将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可能是这些事情憋在心里太久了也可能是摄于太子之威,所以,她说的很详细。

    听完赵邵氏的讲述。

    刘彻终于明白这一切事情的始末了。

    原来,东陵侯邵平居然是许行的第五代弟子。

    当年,邵平被罢官后,心灰意冷,隐居于东陵门外,仕途失意后,邵平有感自秦至汉,农家没落,再无建树,曾经在秦国政治体制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农家居然沦落到了满朝没有一个千石以上的官员的境地。

    于是。邵平决定,综合农家和杂家的所有著作,结合实际与汉室建立以来农业技术的发展,编写出一本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和发展的书。以再现当年农家鼎盛之时的盛况。

    但写书在此时是很难的。

    偏偏邵平要写的是相对冷门的农家著作。

    足足花了十年时间,邵平才收集好了全套的资料,诸如《神农》《野老》《宰氏》等,另外还参考《管子》《吕氏春秋》等书。

    但邵平只开了个头写了大概的框架,就已经命不久矣。

    于是。这续写的重任,就交到了邵平的得意弟子,长陵人赵园手上——至于为什么不将这个任务交给邵家的人,据赵邵氏所言,邵平认为自己的后代,安于现状,不愿意也不可能吃这个苦,用一辈子时间来写书。

    为了鼓励和激励赵园用心写书,邵平甚至嫁了孙女给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