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485章

我要做皇帝-第1485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起去修渠道、指导百姓改进生产方式,挨家挨户的督促,可要轻松无数倍。

    更妙的是——一旦做成了,不仅仅可以让自身飞横腾达,载入史册,受万世敬仰,还能借此借题发挥,打击异己,清除竞争对手。

    简直不要太好!

    唯一的问题是——当今天子,会不会喜欢?会不会同意?

    上次大家伙鼓噪要去封禅,结果差点被天子抽死,齐鲁的同僚,死了不知道多少。

    所以,这些人心里面有些犹豫,暂时还不敢轻举妄动,只能观望观望,看看反应,或者看看有没有出头之人。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五百九十八节 奖惩

    不提那几个文官心里面的那点小心思,大朝议继续进行。

    丞相晁错出列奏道:“臣错昧死以奏陛下:陛下明诏臣等曰:万物不同,而用之于人异也……”他先是复述了一遍方才的诏书内容,口吻和神态像极了后世那些引用上级指示精神和xx讲话的官僚(实际上本质也差不多),然后叩首道:“臣闻圣训,深为天下窃喜,有陛下之圣德,何愁三代不至……”

    晁错的马屁功夫在当了丞相后,见长不少。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这个丞相,没有前任周亚夫那么深厚的根基和情感。

    要想稳坐相位,就得千方百计的与刘彻处好关系,并极尽一切可能得到刘彻的支持和信任。

    因为他是丞相,是主持国政的丞相。

    位高权重,难免会有非议,会有攻仵。

    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猜疑被怀疑。

    不像周亚夫,身为丞相,同时身兼武苑山长、甘棠丞、祭酒,深得未央宫、长乐宫信任。

    所以可以不拍马,可以不钻营,可以跟皇帝顶牛。

    他本身的威望也足以让他一人就能镇压九卿,压服郡国,让群臣避道,命公卿俯首。

    但他晁错呢?

    不仅仅没有这些条件,反而有一堆想看他死的敌人。

    儒生、黄老派的贵族,还有宫廷内外那些曾经深恨他的宦官、文臣。

    但凡只要未央宫的主人对他不信任了,甚至有些猜疑了。

    那他的下场,一定会很惨!

    汉室虽有将相不辱之制,但这个世界上,杀人最狠的从来不是刀子,而是笔杆子。

    张欧的下场如何?人尽皆知。

    况且,他晁错也不是一个人。

    他身后维系的是整个法家的名声和未来。

    是以,哪怕他本身不喜拍马逢迎,但却不得不去学习和研究。

    好在,当今这位还算容易伺候,也不需要太过刻意的去逢迎,更不需要去做些露骨的事情。

    只要态度到位就可以博得欢心。

    果不其然,晁错这话刚说完,刘彻便龙颜大悦,脸上的笑容堆磊了起来,非常受用。

    晁错见状立刻就接着道:“臣本卑鄙,幸陛下不弃,敢不披肝沥胆、鞠躬尽瘁为陛下效死?谨奏丞相府去岁考绩名录,以呈陛下御览……”

    说着,晁错便从怀中取出一份奏折,呈递在手中。

    这也是元德六年之后就定下的规矩,考绩百官,先从丞相府开始。

    丞相府首先要自查、自纠和自我考核。

    为了防止这种自查自纠流于表面,变成一个过场,刘彻甚至规定:丞相府的考绩由丞相长史亲自负责,且采取责任制。

    换句话说,在考绩时,找到了问题,抓出了问题,那是长史的功劳。

    然而,一旦在考绩后,发现问题,那就是长史自己审查不严的锅。

    而在汉家体制中,丞相长史与丞相本人是休戚与共,祸福一体的。

    长史出了问题,丞相也跑不掉!

    板子打下来,就算没有伤筋动骨,也肯定要削掉脸皮。

    这就迫使丞相府本身不得不去用心此事。

    事关乌纱帽甚至性命前途,谁敢不用心?

    刘彻接过一个侍中传递来的奏疏,打开看了看,自然晁错呈递的只是一个丞相府考绩的简要汇总。

    通篇也不过千余字,只是提了些关键和重点,讲了讲过去一年丞相府的主要政绩和发现的主要问题,并对来年的工作做了个简要的安排。

    而具体的数据和关键的档案,自然早就封存到了兰台,在尚书们手里被逐页逐页的审查。

    一旦发现问题,就会报告刘彻,然后刘彻再派人调查。

    查出问题,相关人等就等着被训吧!

    而晁错现在交上来的这个奏疏上,有用的信息还是不少的。

    至少,只是看这个奏疏的内容,刘彻就差不多能知道,去年晁错上任的所作所为和成绩,在心里面对晁错的工作有了个底。

    这就够了!

    皇帝只要抓重点,抓战略,抓布局就行了。

    具体事务,自然有具体官吏去执行和部署。

    汉室也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自我执行体系,就算有问题,也有御史大夫衙门和绣衣卫在盯着。

    “丞相辛苦了……”刘彻合上奏疏,笑着道:“今岁,丞相府诸卿还需继续努力……”

    “诺……”晁错闻言,放下心中的石头,他上任之后,在丞相府里搞了许多动作,还做出了许多改革举措,他一直担心,自己的行为可能会惹天子不快。

    但现在看来,当今这位并不关心他在丞相府里的动作,他只关心,丞相府是否能够彻底高效的执行政策落实政策。

    这就好!

    这便能让自己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可以去做更多事情!

    晁错之后,九卿各部门,包括楼船将军衙门、主爵都尉、京兆尹、卫尉,都各自上报和报告自己本身的情况。

    总的来说,九卿各司以及主要职能机构,在过去一年都干了事——至少没有混日子。

    就连已经衰微的大鸿胪衙门,也做了些动作,主动精简了机构,主动派遣了大批官吏前往幕南配合郅都的行动。

    而成绩最突出的,莫过于大农和少府了!

    尤其是少府,新任少府卿赵禹,新官上任三把火,把把烧向了少府本身的顽疾。

    少府六丞在半年内被换了三个,大小硕鼠逮了三十多只,光是抄没的财产就多达数千万,土地以十万亩。

    同时,赵禹还改革了少府的办事流程,精简了大批不必要的机构,同时将数百名滥竽充数的庸吏清退掉了。

    虽然也因此,赵禹被少府上下无数人记恨和痛恨。

    但刘彻却很满意。

    特地在大朝议上,赐给赵禹御剑一柄,绸缎五十匹,黄金一百金,以兹嘉奖。

    同时也是放话给少府上下的渣渣们:别想阻扰和破坏赵禹的改革,朕就是少府卿的靠山!

    等中央有司机构的情况汇报完毕,太阳便已经升起,殿外起了大雾,刘彻于是下诏,命有司将在殿外等候的郡国官吏、上计吏,请到宣室殿的几个偏殿之中等候、休息。

    同时分批次的召见这些郡国上计吏、官吏,一一审核和评判他们的政绩和为官治政之策。

    做得好的,就嘉奖甚至直接当朝提拔。

    有优秀县令,直接被提升为郡主薄和都邮乃至于直接提拔到中央为官的。

    也有特别优秀的郡守,被刘彻重重表扬,增加他的官爵、特权,甚至褒奖他的父母,赏赐他的家族。

    将这些人统统纳入丞相府和御史大夫衙门的‘循吏’名单,其实就是汉室的中组部重点培养名单。

    进了这个名单的官吏,都是作为未来九卿或者中央机构负责人的方向去定点培养的。

    很多人的升迁任免,甚至将直接由刘彻决定。

    他们哪怕犯罪,也得由刘彻决定是否准许逮捕。

    有得意者,自然也有倒霉蛋。

    十余个郡守,因为考绩成绩极度不合格,而被刘彻申斥,其中三人被当场下令革职、免官,剩下的人最好的下场,也只是戴罪立功。

    这戴罪立功在今日汉室可不是罚酒三杯下不为例这样不疼不痒的惩处。

    首先,他们全部会被调离现任。

    他们将会被调去帝国最艰苦的地方,譬如幕南、长沙、吴越之地。

    其次,全部都将被降级,从郡守直接降到县令都不是稀罕事。

    反正,刘彻也不愁没有文官——自从考举规模不断扩大后,现在的汉室,已经再也不怕什么士大夫调皮、官僚不合作了。

    你不合作,你要调皮,有的是愿意合作,乐意效死的人。

    而且这些人能从函谷关一直排队排到萧关。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五百九十九节 变迁与海疆

    夜幕渐渐降临,未央宫的喧哗声也已经淡去。

    端坐在御座之上,刘彻低头看着绣衣卫刚刚呈递来的报告。

    这些报告很多,足足有着一尺高,全部都是有关本次大朝议的各郡国上计吏和官吏的资料、行举、背景描述。

    刘彻逐一审阅,不时就一些问题,对身前的几个绣衣卫官吏询问。

    自元德六年以后,汉家的政坛上,就开始出现了以意识形态、思想倾向为划分的派系。

    儒法黄老杂家甚至墨家,都在政坛上组织起了自己的小团体。

    他们彼此相互倾轧,却又互相合作。

    倘若一切顺利,这样的情况持续个百十年,刘彻毫不怀疑,在这些小团体的基础上,将可能诞生出一批具备诸夏特色的政党或者类似的组织。

    哪怕是在现在,墨家与杂家,就已经在朝着近现代政党组织的方向演化了。

    他们甚至已经具备了一些政党的特质。

    譬如行动纲领、组织纪律、理想信念和行动目标。

    而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刘彻这个皇帝的负担。

    政党或者相似的组织,可从来都是皇权最大的隐患和威胁。

    监视和监控他们的一举一动,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刘彻不会去特意的打击和打压他们的发展。

    审阅着这些资料,刘彻的神色渐渐凝重。

    从绣衣卫的报告和相关情报之中,刘彻看到了在官场上,儒法黄老各派,都开始有了自己的基本盘和根据地。

    像是公羊派和楚诗派,如今便已经渗透到了齐鲁吴楚的方方面面。

    到现在,他们不仅仅将过去鲁儒一系的势力范围尽数吸收和消化,还进一步借助汉室本身强大的官僚系统,将他们的势力,渗透到了当地的各个阶层之中。

    他们不仅仅有了在官场的代言人,还拥有了一大批商贾支持者。

    这些商贾,通过捐献给各个学苑资金以换取学术界的支持和掩护,进而与官方的士大夫们结成联盟。

    一个个利益集团在这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络之中成型。

    根据齐楚地区的绣衣卫报告,齐楚地区,已经出现了丝麻吃人的迹象——由于汉室商品经济不断兴盛,各地对于布帛的需求与日俱增,手工织造业的利润不断增加。

    仅仅是南越和闽越,每年就要从齐楚进口超过五十万匹各色布帛。

    而汉室本身的布帛市场需求每年都在数百万匹以上,且在不断增加。

    种植苎麻和养殖桑蚕的利润,远远超过了稻米与粟米。

    于是,齐楚地方的商贾、地主与官僚们在利益的驱使下,一方面开始不断鼓励甚至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