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476章

我要做皇帝-第1476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如今,天子特意动用,往常几乎不用的法驾卤薄来此,当然是为了给周亚夫以及他的学苑涨声势的。

    这样的厚待与厚遇,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

    但偏偏,没有人能说什么。

    周亚夫的功勋,确是无人能及。

    传言,太史令衙门已经在准备为长平侯单列为一卷,列入世家之卷。

    这可是无上光荣啊!

    世家,这是王级的殊荣!

    太史令衙门现在整理编辑的世家史料,仅有《陈涉世家》《瓒候萧何世家》《平阳侯世家》以及《齐悼惠王世家》。

    当然,由于现在周亚夫还活蹦乱跳,所以此事仅仅是传言。

    要待其身死盖棺定论之日,方能证实。

    但无论如何,周亚夫的地位,确实已经达到了人臣的极致!

    …………………………………………………………

    半个时辰后,气势恢宏的汉天子法驾卤薄,驾临长平街。

    周亚夫率群臣,出迎至街口。

    “臣恭问陛下圣安……”周亚夫微微欠身相迎,而他身后,群臣俯首,百官顿首。

    即便致仕,哪怕不再拥有权柄。

    周亚夫依然是周亚夫。

    依然是这个国家的重要宰执大臣。

    依然是群臣避道,礼绝百僚的重臣。

    这从他致仕后的待遇就能看出来: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帝国第二个大满贯得主。

    未来配享太庙,甚至是陪葬阳陵之侧,立雕塑,入祀凌烟阁,与萧何曹参、陈平周勃同列一席,也不是不可能!

    “朕躬安……”刘彻提着绶带,缓步走下撵车,立刻有尚书郎跟上。

    此番来此,刘彻没有带任何的宦官宫女,全部带的是文官武将和大臣。

    这是为了尊重周亚夫和这座新成立的武学。

    “众卿平身吧……”刘彻挥挥手道,然后看向周亚夫,道:“朕闻长平侯欲兴武学,广教化而养英才,朕甚嘉许之……”

    “所以,特地写了一副题词,以作长平侯武学之贺……”

    说着,就有四位羽林卫将官抬着盖着帛布的牌匾,来到周亚夫面前,刘彻轻轻揭开牌匾,对周亚夫道:“希望武学之子,能够牢记朕与卿对他们的期许……”

    牌匾揭开,露出四个龙飞蛇舞的隶书:薪火相传。

    周亚夫看了,连忙与韩颓当等人拜道:“陛下期许,臣等必牢记于心,夙兴夜寐,以齐陛下之望……”

    刘彻却是笑了笑,凑近周亚夫的耳畔,低声道:“长平侯,朕想跟卿要三个武苑的名额……”

    “嗯……”周亚夫只是略微迟疑了片刻,就点头拜道:“诺,臣谨奉命……”

    刘彻拉住周亚夫的手,笑道:“朕是替病已求的……”

    周亚夫闻言愣住了。

    皇长子刘病已,自降生以来,在群臣视线之中出现的次数不过十余次。

    皆是正旦朝或者大朝议以及庆典之上。

    但,正因为如此,坊间才会对这位神秘的皇长子好奇不已。

    传说皇长子在上林苑学苑就读,不知道多少达官贵人,绞尽脑汁,用尽力气,想要将自己的子嗣塞过去,以期能混到未来的储君身边,做一个从龙之臣。

    可惜,所有努力都以失败告终。

    因为,哪怕混进了学苑,你也不知道,皇长子究竟是哪一个。

    采取封闭式的军事管理的学苑,也杜绝了外人的窥伺。

    在世人眼中,大家只知道,皇长子果有人主之像,不过四岁,便可独立穿衣吃饭,还能自己刷碗。

    年六岁,便已颇具果决之色,能断不公!

    这太了不起了!

    有汉以来,从未出现一个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但却能够独立生活的皇子!

    这简直是妖怪!

    据说,宫中所有曾经接触过这位皇子的宦官,都说:皇长子神武天成,有人主之姿。

    若非是顾忌着东宫太皇太后与馆陶太长公主。

    周亚夫毫不怀疑,恐怕现在,朝野上下必是一片废后之声。

    但,这位皇长子的地位,却已经是毋庸置疑。

    除非他未来搞砸了,不然,十之八九,他必为储君!

    至少周亚夫自己是四肢都会举起来支持这位皇长子的!

    国立长子,本就是正确的。

    当初,他周亚夫就是刘荣的最大支持者,错非后来刘彻出世,周亚夫恐怕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心意。

    对他来说,立长子以定社稷,这是天理人伦。

    所以听到皇长子要来自己身边学习,周亚夫就激动都有些颤抖了。

    他只能低头恭身拜道:“陛下厚爱至斯,臣无以为报,愿走马以供驱使,贱躯以填沟壑……”

    刘彻却是摆了摆手,道:“长平侯不必如此,朕将病已送到卿身边,就是希望他能与卿等学习,另外,朕希望卿与弓高候、曲周候都不要对其特殊对待,该怎么训练,就怎么训练,千万别给朕留情!”

    刘彻正色道:“卿当须知,百炼成钢的道理!”

    “至于另外两个名额,朕是留给病已的两个伴读童子的……”

    “卿就看着操练吧……”

    其中有一人,名为卫青,今年刚好十二岁。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五百八十七节 当家做主的人

    在周亚夫等人的陪同下,刘彻视察了这个新成立的‘离合武学’的校舍。

    因为在一开始,周亚夫等人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精英。

    准确的说,是培养他们的接班人。

    不管是政治上的,还是军事上的。

    所以,这离合武学是一所精英化军事院校。

    它要培养的,也是至少校尉以上的高级将官。

    自然,校舍也没有多大,拢共不过百五十个房间,但却都布置相当精致。

    不仅仅给每个学生的宿舍都放了书柜,柜子里摆满了各种兵书。

    有古代的《六韬》也有近代的《淮阴兵法》更有当代的《材官纪要》《强弩纪要》,若是换了一般人,恐怕仅仅是这些兵书,就足以一个让家訾小康的家庭彻底破产。

    因为这些兵书最便宜的一册,在少府也是标价五百钱的。

    至于那些《材官纪要》之类的当代大部头,动辄就是二三十万字,其价格一般都是三十金一套起售。

    不过,既然是周亚夫要购买这些书籍,少府自然不敢多要,只是收了点成本价。

    而在离合武学的校场中央,立着一块正方形的巨石。

    巨石之上,工匠们用刀削斧凿,描绘出整个已知世界的轮廓。

    汉在东方,宛如巨人,南起交趾,北至盐池,西及合黎山,东至北海,纵横数万里,疆土面积已经比秦代扩大了一倍还要多!

    几乎占据了先前千年,国人视线所及的任何已知区域。

    而在这个区域之外,是一个人们完全陌生,只在传说之中才有所耳闻的世界。

    那个穆王西巡,曾经路过的世界。

    传说中有西王母的世界。

    但在如今,汉室对这些地区也已经有所了解了。

    在这个巨石地图上西域诸国的名字,已经若隐若现。

    北匈奴占据的广袤地域,也被划分了出来。

    甚至还有远方的大夏、身毒之属,也被点了出来。

    望着这个巨大石制地图,刘彻也是心潮澎湃,他对周亚夫道:“卿有心了……”

    他知道,这是周亚夫特意准备的,而周亚夫是出了名的不会拍马,也不懂拍马。

    是以,这个石制浮雕地图,恐怕是他真的想这么做才准备的。

    这可比其他人一万句马屁,还让刘彻舒服。

    更何况……

    抚摸着这浮雕地图,刘彻知道,从今以后,所有来此上学的学生,每日早操和晚练,都会看到这个地图。

    整个世界在他们面前敞开,再没有比这个方式更能培养年轻人的侵略性和攻击性了。

    “能为陛下宏愿而努力,这是臣等的荣幸……”周亚夫微微笑着回答。

    刘彻回头深深的看了一眼这个老臣,对他点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朕今日来此,除了给卿等的这个武学祝贺之外,还有件事情,想与卿等商量商量……”刘彻笑眯眯的对周亚夫、郦寄和韩颓当三人说道。

    周亚夫一听刘彻的口气,心里面就知道有麻烦了。

    因为,他给刘彻当了八年丞相,对于这个年轻天子的举动和习惯,再熟悉不过了。

    商量,不就是要自己等人给他背书,或者去说服某些顽固分子。

    总之没有好事情!

    但……没办法。

    谁叫他是皇帝呢?

    “陛下旦请吩咐,臣等纵赴汤蹈火,也必定不辱君命……”周亚夫硬着头皮说道。

    “是这样的……”刘彻笑着道:“朕前些时日接到了合黎山一带的诸校尉联名上书,皆请迁屯垦团于合黎山一带,许日后河西为屯垦团之地……”

    周亚夫等人静静听着,而其他群臣更是纷纷竖起耳朵,不敢遗漏掉半个字。

    屯垦团在安东的发展,超出了几乎所有人的预料之外,自第一个屯垦团建立至今,屯垦团模式一共向安东移民几近八十万。

    他们开垦出了数百万亩土地,形成了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城镇。

    并使得安东地区成为了一个鱼米之乡。

    根据少府报告,仅仅是在去年,仅仅是安东的屯垦团,其结余粮食便多达数百万石!

    在其他地方的百姓,还在为温饱发愁时,屯垦团的子弟们,已经能天天吃着面条、馒头、烧饼、粟米饭,时不时还能加餐。

    更可怕的是屯垦团同时还是一个畜牧大户。

    根据安东都护府统计,在各大屯垦团之中,平均每五个人就拥有一头牛或者挽马。

    这个比例冠绝全国,连关中都不能比!

    如今,军方在鼓噪要将屯垦团的制度复制到西方,去河西、西域开拓他们的新的基地。

    近日以来坊间为此争论不休。

    文官们对于这个屯垦团制度的扩大化可能忧心忡忡。

    虽然在安东,从去年开始就已经陆续有屯垦团开始从军转民,都护府也在这些解散后的屯垦团驻地新设地方县道官吏。

    但,这个并不能打消文官士大夫们的恐惧。

    因为,明眼人都发现了,虽然安东都护府解散了那些到期的屯垦团,还任命了县乡官吏,建立起了基层组织。

    但是……

    换汤不换药,当地的县令、蔷夫、县尉、典吏之属,依然是过去的屯垦团官吏。

    而且这一地区的百姓,虽然都转入民籍,各自分得土地、钱粮、耕具、牲畜、房屋。

    然而,他们与他们所属的那支军队之间的联系,却并未切断。

    在未来可见的数十年之内,那支军队与此地百姓的联系和感情都不会疏离。

    譬如羽林卫屯垦团在去年解散后,撤离当地的羽林卫现役教官们与百姓们抱头痛哭,依依惜别,送别人群甚至一将这些教官送到新化城。

    而在屯垦团的地区,军人说话,比文人说话有用多了。

    士大夫们对此恐惧不安。

    再让武人这么玩下去,将来,吾等斯文君子,何以自处?

    自开发考举后,这个世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