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46章

我要做皇帝-第146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皇自有天佑,应该是无事的!”刘德低头答道。

    刘武拿着刘德给他的那本书,看了看,问道:“这就是白纸所装订的书吧?”

    他抬头看着刘德,道:“不错!”

    刘德不大清楚,自己的这个文青皇叔是在表扬他,还是赞赏那本白纸装订而成的书。

    刘德微笑着谦虚道:“皇叔缪赞了!”

    望着刘德,刘武心里有些羡慕。

    这个侄子文学素养很不错,在诗赋一道上有着非常高的天赋(原主),这几个月来。所做的种种事情,也显示着他相当高的手腕。

    与刘德这个侄子一比,他的五个儿子,就一个比一个废物了。

    刘德却是弄不清楚刘武此时心里的想法。

    但有一点刘德很清楚,他想要顺利的坐到太子的宝座上去,刘武的支持,非常重要。

    刘武虽然是个文青,在政治上幼稚的一塌糊涂。

    但刘武的梁国,却是毫无疑问的当世第一大诸侯国,拥兵十万。雄霸关东,前世吴楚之乱,吴楚叛军数十万,在梁国面前碰的头破血流。梁王军队,在战后统计战功斩首时,与周亚夫大军是不相上下。

    不止如此,梁王刘武还是窦太后的心肝宝贝,窦太后向来最爱刘武。

    要是能得到刘武的默许甚至支持,对刘德稳固自己的地位。帮助之大,无法想象。

    那要怎么才能让刘武心甘情愿的放弃皇太弟之梦,俯首称臣,认可刘德成为太子?

    便宜老爹是大打感情牌。

    但刘德跟刘武这个皇叔感情并不像自己老爹与刘武一样深厚。

    而且,作为晚辈,打感情牌也不合适。

    利益交换的话,这个世界除了皇位,还有什么能收买刘武?

    刘德可是记得很清楚,自己的这个皇叔,后来为了皇位,走火入魔,派遣刺客刺杀大臣的事情都做出来了!

    “头疼啊!”刘德抚着自己的额头,低声念叨了一句

    有什么办法能让梁王放弃与自己争夺储君,反而反过来支持自己呢?

    刘德正头疼的时候,却听到刘武说道:“皇兄身体不适,身为太子,刘德你要多多关系,日夜伺候在左右,寡人下个月就要回封国了,母后与皇兄,就拜托太子了!”

    刘德抬起头,满脸吃惊的看着刘武。

    他完全无法理解刘武为什么会忽然之间做出这个表态。

    要知道,前世的时候,刘武为了他的皇太弟之梦,可是曾经与王娡结盟,共同在窦太后面前黑刘荣的啊,后来更做出了刺杀大臣这样的事情来。

    但,不管刘武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做出的这个决定。

    刘德知道,刘武一旦做出这个表述,他以后都没办法反悔了。

    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君臣名分一旦定下来,再反悔,就是叛贼了。

    只有刘德在太子之位上一天,刘武就必须老老实实的俯首称臣。

    “皇叔教诲,侄儿谨记于心!”若连这个时候都不懂该怎么表态,那刘德也白活三辈子了!于是刘德立即低头颔首道:“就请皇叔放心好了,侄儿一定会好好的孝顺父皇与皇祖母,必不至令皇叔担忧!”

    “这样,寡人就放心了!”刘武点点头,然后转身一言不发的离开。

    他的心中,也不明白为何他会如此轻易的就承认和认可了刘德成为太子。

    只是冥冥中有个声音告诉他,刘德做太子,才是最合适的。

    他年轻,有魄力,这几个月来所做的种种事情,都已经为刘德奠定了基础,赢得了人心。

    白纸和考举,让天下士林和舆论交口称赞,皆以为贤。

    在汾脽挖出宝鼎,又给他笼罩上了一层神圣的光环。

    而且,天子方才的话,让他很清楚,假如他不支持刘德的话,那么恐怕,皇帝兄长就要拿他开刀了。

    不说别的,天子若撕破脸不顾及窦太后的脸面,将他与代王刘登的封国对调,他就吃不消!

    最重要的是……

    刘德永远都不会知道,在他的前世,刘武之所以孜孜不倦的追求皇太弟之位,不过是拉不下面子而已。

    先是刘荣当太子,国立长君,本来没什么好说的。

    可,皇帝哥哥前脚还说千秋万岁后传位于梁王,转眼就卖了刘武,册立刘荣。

    刘荣要是有本事,那也罢了。

    可偏偏刘荣是个窝囊废,朝野都有很多人不喜欢刘荣做太子。

    即使如此,刘武也最多不过是在窦太后面前黑了黑刘荣。

    然后,刘荣被废,新太子居然是年仅四岁的刘彘……

    这让刘武能服气才怪!

    ps:  写了差不多4个小时写好这一章,哎,换了无数个思路,最后还是觉得不满意,但也没办法了。

    只能是给刘武上个debuff了。

    但其实,有时候,人要脑残起来,智商真可能没有下限,特别是刘武这样的文青

    嗯,今天五更 这是第一更,还有4更,我继续去码字~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两百一十九节 一箭三雕

    当天晚上,天子在大阳县城赐宴群臣与军民。

    宴席连摆数千席。

    几乎每一个大阳百姓,都被赐下了一顿丰盛的酒肉齐全的晚餐。

    至于随行大臣,勋贵彻侯与百家名士,则是在县衙与天子同饮。

    刘德坐在便宜老爹身边,临襟正坐,环顾着周围的大臣与诸子百家的名流。

    老实说,大部分人他都不认识。

    特别是百家的巨头们,他是一个也没见过。

    天子刘启喝的有些微醉了,他放下酒樽,对刘德吩咐道:“刘德,你去代朕去给百家博士们敬酒!”

    他这话倒没错,基本上,如今想要被人承认,你是某派或者研究某个典籍的巨头,你首先得被汉室天子,征辟为博士,只有做过博士之后,才能被人承认和认可。

    连博士都没做过,就只能说明,你还是嫩了些……

    只是,这些百家巨头,通常都是在博士位子上蹲了几个月就用各种理由和借口辞官了。

    汉室天子设置的博士官,对百家巨子来说,也就是个镀金之职。

    所以,这些百家巨头,基本都是前博士。

    刘德连忙起身,领命道:“诺!”

    于是,他举起酒樽,在两个宦官的带领下,来到百家名流们所坐的一角。

    见到刘德走过来,十几个原本分成几个小派系各自在一起议论与说话的诸子百家巨头,纷纷起身。

    “殿下,请容奴婢为您一一介绍……”领着刘德过来的一个宦官,轻声的慢慢的对刘德说着。

    他与章德不同,甚至与大多数的宦官都不同,说话轻柔有度,听着也很舒服,最重要的是没有一般宦官所有的那股子阴冷。

    刘德仔细一看,认出这个人来了,原来是熟人。前世时刘荣为太子后,他是便宜老爹委任的太子、宫宦者令,嗯,后来带兵将粟氏外戚清洗的也是他。

    刘德后来听说。此人是专门为天子负责搜集宫廷内外情报的细作头子。

    想到这里,刘德就开始悄悄的留意此人了。

    刘德相信,他的身边,肯定也有这人安插的探子和耳目,只是不知道是谁?

    这宦官领着刘德来到名家们面前。

    “这位是故刑名博士张恢。张公大人!”这宦官不带一点感情色彩的将一位老者介绍给刘德。

    “张公在上,小子有礼!”刘德连忙躬身致敬。

    晁错的老师,谁敢掉以轻心?

    况且,除了晁错外,像后来的廷尉赵禹据说也曾经在张恢门下旁听,算是半个弟子!

    张恢是个七十余岁的老人,身体已经干瘦的就像一个骨架了,但精神状态很不错,他连忙弯腰还礼:“老臣不敢当!”

    “这一位是故楚太傅申公老大人!”这宦官毫不停留的继续道。

    刘德连忙再次致敬:“小子刘德拜见申公!”

    与张恢比申公的身体就强健许多了,至少。申公的面容饱满,满面红光,他不需要人扶,就站起来弯腰揖首,道:“老臣拜见殿下,殿下万万不可如此多礼!”

    “应该的!”刘德笑着道。

    对于申公,他还是很尊敬的,特别是,刘德如今还在打着卫绾那个寡居女儿的主意。

    而申公是卫绾的授业恩师……

    那宦官又一连为刘德引荐了儒法黄老派的几位巨头。

    然后,就来到了一个年纪四十多岁差不多五十岁。在一众巨头中显得格外年轻的男子生前。

    刘德抬头看着他,挥挥手,制止了宦官的介绍,上前一步。揖首拜道:“敢问可是子都先生当面,学生刘德谨拜之!”

    若论当今天下,那个文人,刘德最尊敬。

    毫无疑问,除了胡毋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胡毋生字子都。刘德当面称为子都先生,并无不妥。

    这男子微微愣了愣,不得已,与刘德对拜苦笑道:“臣不敢当殿下如此重礼!”

    “当得起!”刘德再拜道:“先生筑馆麓台,授业传经,有教无类,小子素来敬重!”

    当今天下,只有胡毋生这么一个巨头,公开的在麓台授课,来者不拒,甚至某些贫寒子弟,还能受到胡毋生的接济。

    前世之时,刘德曾听人说,胡毋子都的麓台学苑,前后二十年,教育出了千石官员不计其数,两千大员数位,丞相一位,其余乡间官吏,数不胜数。

    没有胡毋生二三十年的辛勤耕耘和播种培养出来的数以千计的知识分子与官员,董仲舒、刘彻想玩罢黩百家独尊儒术?想都别想!

    对于这样的人,再怎么敬重都不为过!

    刘德于是再拜道:“我闻先生麓台著述,教授子弟,异常辛苦,我愿上奏皇父,请立麓台为国苑,一应支出与开销,俱由少府报销,使先生能广招师长,大开山门,收录天下有志之人,无论贫贱富贵,有教无类!”

    胡毋生闻言,瞳孔陡然放大。

    这是日思夜想,做梦都想要获得的东西啊。

    当年孔子门下弟子三千,孔子能教育这么多弟子,除了学生们奉献的学费外,要是没有他的先师子夏、子贡,颜回等弟子在一边帮忙,根本不可能做到。

    他也曾想过,留几位学业完成的弟子在门下帮他教授学生。

    但没钱啊!

    他门下又没有一个子贡那样的有钱弟子,学不了孔子当年的手段……

    他连弟子们练字和读书所必须的笔墨有时候都负担不起!

    就更别说给那些有成的弟子开工资了。

    为此,他不知道发愁过多少次了!

    如今刘德一见面,就抛出这么大的一个好消息,怎能让他不激动不高兴。

    于是,胡毋生也顾不得什么保持形象了,立刻就跪下来拜谢道:“老臣为天下士子与贫寒子弟拜谢殿下厚恩!”

    “先生不必多谢,这是应该的!”刘德笑着道。

    支持胡毋生,对刘德来说,可谓一箭三雕。

    首先,胡毋生能安心做教育事业,在这个时代,每多一个读书人,汉室的国力就增强了一分,而这是刘德所喜闻乐见的事情。

    读书人多了,特别是贫寒子弟多了,刘德的考举规模才能不断扩大,否则天下总共就几万十几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