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439章

我要做皇帝-第1439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颜异的地位,在儒家内部很高。

    至少在现在,他依然是儒家各派系都认可的‘贤士’。

    他站出来呼吁,最起码可以影响齐鲁吴楚一带,满脑子理想和热忱的儒生们。

    特别是楚诗派、鲁儒派和齐诗派这几个‘国际主义’派系。

    尤其是楚诗派,在过去数十年,楚诗派的学者和门徒,暴霜露,跋涉数千里,深入南越、闽越和西南夷之中,传播王化,他们将中国文明带到了群山之间,沼泽之中与丛林深处。

    今年春正月,西南夷各国朝觐长安,使者们,都是一口顺溜的中国雅语。

    还有人甚至对《春秋》典故可以信手拈来,于《论语》名句,甚为了解。

    简直可怕!

    至于鲁儒派,这个学派,现在但凡想要复兴,想要有所作为,他们唯一的突破方向,就只有幕南各部了。

    也独有幕南各部的牧民和贵族,才有可能会信他们的那一套了。

    至于鲁儒未来会不会因此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刘彻一点都不担心。

    因为,等到鲁儒派在幕南培育好基础了,公羊派和谷梁派,必然会兴高采烈的去摘桃子。

    即使鲁儒顶住了公羊与谷梁的压力,他们想要重回巅峰,也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而鲁儒派学者,虽然迂腐、落后,固守成规,没有进取心。

    但是,作为传道者和传教士,他们是合格的。

    就像后世的西方殖民者,他们最犀利的传教士,恰恰是最保守的天主教传教士。

    因为,唯有保守,才能有信仰和热情。

    放鲁儒出塞,唯一需要担心的是——可能会有傻缺,跑去北匈奴,要做卫律赵信。

    不过无所谓了。

    就算有这样的傻缺,跑去北匈奴,想做卫律赵信,以鲁儒的能耐,也只能是带崩北匈奴。

    北匈奴现在需要的不是儒生。

    他们得要一个法家大能,来主持改革,并且制定百年计划,他们得要一个墨家高徒,主持各种技术开发和改进,来奠定一个庞大的军工制造业的基础。

    他们还得要一个孙子吴起,来重组军队,训练士卒,奖励军功。

    最后他们还得幸运的找到一个苏秦张仪一样的纵横家大能,为他们纵横捭阖,拓展生存空间,争取发展时间。

    他们最不需要,对他们最没用的就是儒生。

    倒不是儒生无用。

    而是儒生不能救世。

    能拯救世界的,也从来不是儒生。

    正如中国历史上,每逢国难,儒生都是打酱油的。

    站出来拯救文明,救天下于水火之间的,不是朱元璋这样的草莽英雄,就是李世民这样的世家贵胄。

    独独没有一个儒生,曾经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

    看清楚这一点,刘彻就对儒生可能会投靠北匈奴的事情,毫不担心。

    他们爱去就去呗。

    颜异却是非常兴奋。

    他最喜欢和最爱的就是这样的工作了。

    教化夷狄,救民于水火之中,这很符合儒家的理念,更对他的胃口。

    更重要的是——这个事情,不需要靠行动,只要带个嘴巴就好了。

    论嘴炮,颜异还未怵过谁!

    当下,颜异就拜道:“臣谨奉圣命!”

    “善!”刘彻满意的点点头,对颜异道:“爱卿去告诉诸生,能去幕南,教化夷狄者,皆授以两百石博士之官,期满五年,归来者,皆入太学受教,朕当亲临而嘉勉之……”

    支教老少边穷地区的人才,当然要给待遇给地位了。

    总不能,让人家拿着理想当饭吃吧?

    况且,这是国家行为,也是为了刘氏统治的稳固。

    所以,刘彻也毫不吝啬。

    左右,现在博士官已经泛滥了,再泛滥一点也没有关系。

    最好搞一个博士不如狗,六百石满地走!

    “另外,凡自愿前往幕南教化者,朕会命少府和宗正,铸一铜符,以嘉其劳,执此铜符之家,可岁免役两人,免田税一百亩,免口赋三年,可列市贾肆……”刘彻想了想,补充了一个优惠政策。

    这是为了免除这些儒生远赴塞外后的后顾之忧,使其家族即使没有了他,依然能够生存,甚至能过得更好!

    这是为了激励后来者,使他们前赴后继,前往四方,前往万里之外,传播诸夏文明,建立一个超级文明圈,辐射整个亚洲!

    颜异闻言,却是非常高兴,有了这些政策,那么,儒生们的热情必然高涨。

    尤其是鲁儒一派,一定会特别兴奋!

    颜异知道,鲁儒一系的存残者,一直在致力于寻找一块全新的沃土,以此求存。

    毕竟,他们现在日子特别难过。

    在鲁国,不仅仅受到了鲁王刘端的刁难,更遇到了谷梁派和公羊派的排挤与打压。

    公羊派和谷梁派,对于鲁儒这个过去的老大哥,落井下石,极尽一切打压。

    就差没有告诉鲁儒诸生:死掉的鲁儒才是好鲁儒!

    在这个压力下,鲁儒诸生,曾经寻求前往安东发展,结果被杂家一巴掌拍回来了。

    他们又想去南越和闽越求存,结果被人家嫌弃了。

    南越王赵佗甚至直言:吾国不需尔等庸碌无为之辈,图扰士民清净。

    连西南夷的夜郎王也表示:鲁儒什么的,太没有逼格了,俺们要学就要学荀子儒。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五百四十八节 诸儒

    颜异的效率极高,不过数日,他便摆平了长安城之战的儒家诸博士,让胡毋生、董仲舒等巨头为他背书,更说服了其他派系,共同认可和支持。

    这可简直太了不得了!

    自元德五年的石渠阁之会后,儒家各派就一直处于混乱之中。

    谷梁派与公羊派日常互怼,重民与思孟混合双打,这都已经是日常了。

    每逢考举、石渠阁之会以及博士官评定之时,那才叫精彩!

    什么倒钩狼、冲锋狼、煽动狼,阴阳倒钩狼……

    苦肉计、悲情牌、煽情牌……

    只有想不到,没有你看不到的!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以上所有战术和策略,在百分之九十的情况下,是儒家内部之间互用。

    只有极少数的特殊情况,才会用到法家或者黄老派身上……

    你得理解儒家各派的苦衷,攘外必先安内嘛。

    内部的异端不扫清,贸然开启外战,纵然打赢了,岂非便宜了在旁边看戏的谷梁派/公羊派/思孟派?

    聪明的儒生,断断是不会上这个当的。

    大家都憋着劲,不扫清异端道敌,誓不罢休!

    儒家各派现在唯一的共同点,大约就是在斗争过程中,大体还保持着君子风范。

    吃相也相对文雅。

    还没有闹到后世的党争之时,要把竞争对手从精神到肉体全部消灭的恶劣地步。

    诸学派的巨头们,也都还存着,要说服/教育回那些误入歧途的可怜人的念头。

    都觉得对方,还是可以抢救一下的。

    至少在高层,是这么一个态度。

    所以,当颜异展开游说,各派系勉强看在孔夫子的面子上,为了相同的理念和理想,而暂时的放下了分歧,达成了共识。

    不过,私底下,大家伙对于怎么‘教化’幕南诸部,又起了纠纷和分歧。

    比方说,公羊学派觉得,幕南各部,还是应该甄别甄别的。

    得按汉化程度/亲汉程度和聪明程度进行分级,区别对待,理由是《春秋》之中明确表明了三世传续。

    既所谓的‘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

    公羊派认为,今日大汉帝国,虽然已经过了据乱世,正值升平世末期,太平世萌芽期。

    但终归还没有到太平世。

    所以呢,对于夷狄不可以‘进至于爵’,在国际关系上也不能‘天下远近大小若一’,还是要区别对待的!

    还是得按照孔夫子的微言大义,对夷狄严加管束,悉心教化。

    使得他们能沐王化而知中国礼节,循礼守法,臻于诸夏。

    毕竟,现在还是一个内诸夏外夷狄之世。

    谷梁派表示:你们公羊派的良心大大的坏掉了!

    怎么可以这么残忍?

    人匈奴人都跪下来了,你们居然还起这么大的杀心,有着这样大的戒备心!

    你们还是君子吗?

    还是人吗?

    还是孔子子夏的传人吗?

    谷梁学者纷纷表示,孔夫子的棺材板已经压不住了!

    子夏先生在墓穴之中痛哭流泪!

    不孝子孙啊!

    重民学派则冷眼旁观,漠不关心。

    他们只关心,这次能从幕南拐回来多少个廉价劳动力,只关心幕南各部,能买他们多少商品。

    至于谷梁和公羊派的辩论,重民学派表示:这两个白痴!为了夷狄之人的死活操心,真特么无聊!

    思孟学派,也有相似的态度,不过立场上更接近谷梁。

    毕竟,思孟学派与谷梁学派,在某些事情上面有着相似的立场。

    刘彻旁观着这一切,有些莫名的即视感。

    他甚至想起了北宋灭亡前夕,汴梁城里忙着党争的诸公。

    大难临头,儒生们尚且得打个头破血流。

    如今这样的乱象,只能说是正常。

    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和平。

    最起码,他们只是嘴上嘴炮,并未将嘴炮向人身攻击,乃至于诋毁对手的先人。

    挠了挠头,刘彻对一旁的绣衣卫官员问道:“现在有多少儒生报名了?”

    “回禀陛下,除上次情愿者三十五人外,目前只增加了四十余人……”

    好嘛……

    长安城里嘴炮打的震天响,搞得刘彻都以为董仲舒、胡毋生等人都要跳到天上去了。

    结果……

    就忽悠了这么点人……

    是胡毋生等人逼格太低,号召力太差?

    还是这些家伙,只是在演戏给他这个皇帝看?出工不出力?

    刘彻不得而知。

    妈蛋!

    刘彻在心里腹诽了一句,站起身来,望着那个绣衣卫官员,对他问道:“给朕继续观察……加大侦刺强大,必要时,可以启动密间!”

    这些年来,随着绣衣卫名声渐显,吃过亏的官僚贵族和名士们都学乖了。

    现在,再也没有人敢公开议论怎么造反。

    更没有傻蛋在公共场合大肆宣扬自己对于国政的不满了。

    大家都学会了暗箱操作和暗室商议。

    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绣衣卫早在数年以前,就已经针对性的在很多敏感人物和重要大臣、贵族的身边,埋下了暗子。

    这些暗子,平时恭谨如常,循规蹈矩,甚至有人成为了监视对象的心腹乃至于女婿。

    在正常情况下,他们不会传递任何情报,也不会与绣衣卫有任何联系。

    除非被唤醒。

    不然,他们就是泰山的好女婿,老师的好学生和上官的忠诚爪牙。

    一旦被唤醒,他们就会立刻将过去侦查到的情报,全部传递回绣衣卫。

    对于那些被监视的目标来说,这样的密间,根本无法防范。

    当然了,不是人人都有资格,配备密间。

    只有那些重要人物和敏感人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