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437章

我要做皇帝-第1437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林胡部族败亡的消息,也在整个幕南传开了。

    一天之内,一个四万多人口的大部族,在汉军面前灰飞烟灭。

    此事,深深震怖了诸部的贵族。

    加深了各部对于汉室的恐惧。

    哪怕是最顽固的游牧民族,也不得不为自己的未来和生存而考虑。

    对于引弓之民来说,臣服和侍奉强者,从来不可耻。

    若非汉室强行要搞编户齐民之策,恐怕现在,大部分部族,都已经跪下来了。

    哪怕是最强硬的蠕蠕人,也只能遵从其内心对强者的臣服本能。

    如今,在生死存亡的大问题面前,更多的人的节草继续碎裂。

    长林部族立刻陷入风雨飘摇之际。

    每天都有贵族带着自己的军队和牧民逃离长林当屠的控制。

    短短七天之内,长林部族就有数千人逃亡。

    剩下的其他人,也都是人心惶惶。

    很多人,当面喊着‘誓死效忠大王’背地里却在悄悄谋划着逃亡归汉。

    这让长林当屠愤怒不已,又无可奈何。

    终究,长林部族的底蕴太少了。

    根本无法在这样的危急时刻,团结人心。

    更可怕的是——下面的贵族,都在私底下计划着杀死长林当屠,拿他的脑袋去汉朝领赏。

    在危机之下,长林当屠不得不选择向北去与蠕蠕人汇合,哪怕他其实非常非常讨厌蠕蠕人。

    此时,汉军控制盐湖的消息传来,长林当屠闻讯,气的猛然喷出一口鲜血。

    他明白,现在,无论是他,还是蠕蠕人,或者其他任何不愿意臣服汉朝的人,都已经不得不战了。

    因为,没有盐,所有人都得死!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五百四十六节 工程师治国

    元德八年春二月乙未(十六)。

    长安西郊鸿固原樊川。

    随着潺潺流水,注入到一条宽阔的沟渠之中,整个樊川一片欢呼,无数人泪流满面。

    晁错更是激动的不能自已。

    因为,这条沟渠的启用,宣告了渭河漕运工程一期工程基本完工。

    从此,昆明池与渭河以及潏水、沣水之间的联系全面贯通。

    长安城的居民用水,也将得到大大改善。

    来自昆明池以及潏水、沣水的清澈天然水源,从此将进入千家万户。

    更重要的是——他晁错的丞相野望,终于有了一个保障。

    虽然,眼下,这条漕运运河工程,其实还只是开了一个头,甚至只是完工了不到一半。

    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引渭贯河工程尚未完工。

    目前,真正完工的就是这起自昆明池,经沣水、潏水,向北走樊川,绕长安城一周,从灞桥汇入渭河的不过一百多里的运河漕渠。

    即使如此,这个工程也足够伟大!

    流经一百余里的运河,将彻底改变自昆明池至长安的沿路百姓生活。

    同时,这条将昆明池和上林苑深山之中的天然河水送入长安城的渠道,还将彻底改变长安城居民的饮水安全,使得所有人都能喝到健康干净的饮水。

    单凭这一点,晁错心里也知道,他已经十拿九稳就可以拿到那张通向丞相宝座的通行证了。

    道理很简单。

    整个长安城和漕河沿途的百姓都会支持他!

    谁反对,谁就是在和这些百姓为敌!

    失去了民心和名望的政治家,只能黯然下台,何况他还有天子的背书。

    想到这里,晁错也不得不感慨了一声,心道:“我原以为陛下只是想要借这个工程给我找个借口,却不想,这个工程本身就是便足以让我丞相……”

    看看如今,就知道了。

    本来,在今年大朝议上,很多贵族列侯和勋臣,都明里暗里的表示‘晁颍川要当丞相,还是有些不合格的’,当然,看在天子和当朝丞相周亚夫的面子上,大家捏着鼻子勉强能认吧!

    但是,有许多人都在私底下放话:晁颍川的这个相位,肯定坐不久,迟早一年,早则数月,必然要去位。

    在事实上,其实就已经在表明了这些人的态度。

    他们迫于天子的威慑和法家的力量以及周亚夫的面子,不得不答应让他晁错上位。

    但是,他晁错坐上丞相之位之日,就是这些人给他晁错下绊子和捣乱之始。

    他们必然会用尽一切手段,让他晁错鞠躬下台。

    晁错一度心中非常彷徨,多次跟周亚夫、窦婴等人商议。

    甚至萌生过干脆退位让贤的念头。

    毕竟,他晁错只是凡夫俗子,扛不住如此大的压力。

    他也害怕因此激发朝野矛盾。

    好在,他都坚持了下来,并坚持到现在。

    有了这个渭河漕运工程,哪怕只是一期工程,作为政绩。

    如今,他晁错的相位,已经稳如泰山。

    不仅仅列侯们纷纷点赞,就连很多一向看不惯他晁错的人,也不得不向他道谢。

    因为,渭河漕河贯通之日,整个关中都将受益。

    包括了那些曾经反对和敌视晁错的人!

    更关键的是,晁错通过这个工程,彻底解决了长安城百万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问题。

    军方已经表态支持。

    得到了军方背书后,其他任何组织和势力,都只能放弃他们内心的那些想法。

    至少在现在得放弃。

    不然,等待他们的只能是众叛亲离,灰飞烟灭。

    “诸君辛苦了……”晁错望着潺潺流水,滚滚向东,在樊川绕了一圈,然后直奔长安城,他对着身后的运河官吏以及工匠代表们拱手道:“这数月以来,幸赖诸君之助,始有此功,吾必当上表天子,为尔等请功!”

    “不敢!”数十名官吏和工匠们闻言,纷纷高兴的拜道:“能为明公效力,吾辈三生有幸!”

    当今天子对于工程师和技术官僚,向来不惮厚赏提拔。

    主持褒斜道的大匠田厚,如今已经官拜少府丞。

    主持龙首渠工程的严熊,现在贵为河东郡郡守。

    主持昆明池工程的王彰,已是光禄大夫领上林苑左监。

    而他们麾下辅佐的官吏、工匠,也各自鸡犬升天,富贵等身。

    有大匠因为发明创造了一项全新技术,而得赐百金,拜为大夫,封为关内侯。

    有能吏因操劳过度,亡于岗位,受封为山神,享一地之血食。

    真真是羡煞旁人!

    如今,渭河漕河,初现功效,自然大家伙都能得赏。

    等到此工程完工,众人说不定,已然身配绶带,口称本府了。

    晁错对于这些人,自是非常看重。

    他一一慰勉,与之交谈,如家人一般亲密。

    因为他知道,这些都是人才,且是他未来必须倚重,甚至用为肱骨的能吏。

    甚至可以说,在未来,丞相倘若不能借重这些人,很可能步步难行。

    因为,未来的帝国,将会不断大兴土木,广修渠道。

    仅以晁错所知的在规划中的超级工程就有:南北运河工程、北方轨道交通网络以及直道拓宽计划和延伸计划。

    帝国还将在河间、河西,广建城池,大修要塞,以固疆土。

    没有这些精于工程和组织的事务官以及技术官僚帮助,是不可能办到这些的。

    而当今天子,是一个只看成绩,不问过程的君王。

    与这些人寒暄过后,晁错就提步向前,走到跪在渠道一侧的奴工队伍前。

    这些奴工约有五百余人,皆是这几个月,奴工队伍里表现出色,工作勤勉,有一技之长的人物。

    他们的表现,已经征服了晁错。

    所以,晁错决定奖励他们。

    “尔等三月以来,勤勉王事,乐于劳作,精于巧公,本官决意,为尔等上书天子,请除奴身,复为庶民!”

    “谢晁公,愿晁公公侯万代!”奴工们闻言,难掩喜色,甚至有人激动的嚎啕大哭。

    过去数月,他们暴霜露,斩荆棘,伐山破山,用血肉之躯,日夜辛勤劳作。

    数不清的人倒下了就再也没有起来。

    三个月内,就有超过两万奴工死于各种事故或者疾病。

    渭河漕河工程的每一里渠道之下,都是用奴工的尸骨铺就而成。

    但是,功成之日,晁错兑现承诺,给与他们自由身,并且恩赐他们汉家身份。

    这对于这些旧日的大宛人、康居人甚至是大夏人、匈奴人来说,已经是莫大的慈悲了。

    再不敢奢望更多。

    尤其是匈奴战俘们,更是感激不尽。

    除了感激,他们还能有什么言语呢?

    一切刺头和桀骜者,都已经在过去数月的繁重劳作之中死掉了。

    活下来的,都是最忠厚、最能忍耐、生命力最顽强,且最恭顺之人。

    晁错看着这些人在心中点了点头,这些奴工的表现和反应都不错。

    可以考虑将他们吸收到少府体系之中。

    左右,他们也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对于汉家而言,他们的数量少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可能造成什么问题。

    更何况,这些人中,有半数,已经被阉割掉了。

    有了这些人当榜样,剩余的数万奴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想必会高昂一些,对于接下来的工程,也能有所助益。

    ………………………………

    未央宫。

    刘彻站在北阙城楼,望着灞桥方向,哪怕是在未央宫之中,刘彻也能听到远方的欢呼声和雀跃声。

    长安城,在过去六十年,一直仰赖于流经城中的渭河水。

    但是,一个人口百万的城市,你可以想象一下,每日会有多少生活垃圾和污水,被排入河水之中。

    每日不知道有多少妇女在河中浆洗衣物。

    哪怕西元前的世界,几乎没有工业污染,但生活垃圾的影响,也极大的影响了水质。

    尤其是春夏之交时,细菌感染横行,不知多少人死于非命。

    哪怕未央宫,每年都有宫女和宦官,死于腹泻引发的并发症。

    如今,漕河工程,绕城一周,注入渭河。

    来自昆明池以及上林苑的干净水源,将彻底改善长安的民众生活。

    除此以外,这条漕河沿途地域的农村和庄园,也将得到灌溉。

    仅仅是一期工程,受益人群已是两百万人口!

    整个漕河工程竣工后,全程将辐射五百余里,灌溉数十万顷土地,让数百万民众受益。

    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更重要的是,这个工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先河。

    第一次,中央政府在进行超级工程时,基本没有征调徭役。

    除了技术官僚和工匠外,劳作主力就是廉价的战俘和从匈奴采购的奴工。

    全程没有百姓受到影响。

    这种全是好处,半点坏处也没有的模式。

    不仅仅让朝臣和肉食者,满意无比。

    农民和底层的市民更是纷纷点赞。

    奴工建设模式,于是得到了广泛认同。

    哪怕再圣母的人,从此也不敢再滥发同情心了。

    想到这里,刘彻就微笑了起来。

    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帝国,想要强盛,都是靠吸别人的血来强大自身。

    独独中国例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