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378章

我要做皇帝-第1378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长子果有天授之姿,明君之相……”许多人只是一个初步的印象,就已经在心里下了决心了。

    官员们更是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激动之色,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刘彻扫了一眼这些家伙,在心里哼了一声,他早就清楚这天下士大夫贵族大臣们的想法了。

    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子的国家,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

    而现在,汉室储君之位空悬,而幕府无人主持。

    这可真是急死许多人了。

    看到没有?连墨家都是这么一副德行,儒法恐怕就更加的迫不及待了。

    刘彻敢打赌,他若是带刘病已去宣室殿上走一遭,让大臣们见到了这位皇长子,第二天,保准兰台会被潮水般的奏疏淹没。

    甚至可能有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博士、三老,也急吼吼的上书请立太子。

    这是刘彻之所以长期不让自己的儿子们不出现在外人眼前,就是不想太早立太子。

    “都起来吧……”刘彻牵着刘病已的手,说道:“朕今日来此,只是带小儿辈来看看墨苑的……”

    “诺!”群臣连忙恭身而拜,紧紧闭住自己的嘴巴。

    皇室内部的事情,向来复杂而多变。

    他们不过是小鱼小虾,根本不敢在局势没有明朗前就去趟这浑水。

    再说了,现在,车骑将军东成候都不急,他们急什么?

    …………………………

    进了墨苑以后,刘病已看到的东西就越多了。

    有被蒸汽鼓的滴溜溜的乱转的皮球,还有那些在水力作用下,不断运动,捶打着钢铁,将一件件板甲捶打成型的锻锤。

    更让他震撼的,则是一个横卧在墨苑深处的一段河道之中,将河水分割的庞然大物。

    那简直就是一个怪物!

    巨大、恐怖而神秘,运转着超越想象的力量,以不可思议的手段,将河水的力量转化成为人类所需要的力量。

    刘病已虽然不懂,这些东西的用处,但他明白,这些东西不会是玩具。

    刘彻则只是带着刘病已在墨苑之中,到处逛了一圈。

    除了最核心的地方外,其他地方,都带刘病已看了一遍。

    然后,父子两人乘上马车离开。

    “病已……你今天看到了什么?”坐在马车上,刘彻问道。

    “回禀父皇,儿臣……看到了许多器械……”刘病已乖乖的答道,然后掰着手指头,将他今日所听闻的那些器械名字一一念出来:“有水车、锻锤、坩炉、蒸汽球还有机床……”

    刘彻听了,点点头。

    墨苑发展到今天,每一年都在取得突破。

    元德四年时,墨家制造出了第一台简单的脚踏式车床。

    当时,那个机械简陋的甚至不能被称为机械。

    不过是一台木制的小器械,技术含量低到令人发指,恐怕后世随便一个木匠做出来的东西,都比那个玩意先进n倍。

    但,经过三年发展之后,墨家的车床技术,在充足的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推动下,突飞猛进。

    不过三年时间,他们就攻克了一个标志性的技术难关,制造出了全世界第一台丝杠传动机械。

    虽然依旧很原始,只能加工木料,连一般的玉器也无法加工。

    但这依然是一个巨大的突破,这标志着,丝杆传动原理开始走入人类生活。

    而另一种脚踏式磨床的出现,则标志着墨家的机械制造技术,翻开了新的一面,这种磨床已经可以加工较为柔软的玉器了。

    技术上的日新月异,让刘彻倍感鼓舞。

    当然,这些东西,刘病已暂时不需要知道,也不需要去了解。

    刘彻只是拉着他的手,对他道:“吾儿,你给朕听好了!”

    “我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治之!”

    “霸道,乃是威权自用,杀生予夺,而王道则以生民、安民、养民为要!”

    “此两者,缺一不可,独用霸道,则有亡国之忧!”

    “独用王道,则有失权之虑!”

    “欲齐三代,必以霸王道杂之!”

    “霸道之基,在于兵权,曾有圣人曰:枪杆子里出政权!诚乃至理名言也!”

    “而王道之基,在于两点,一者人心,一者技术!”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自古人心易散难聚,故为政者当以团结天下为要!”

    “谁若是企图害天下之利,则予以打击,予以制裁!”

    “至于技术……则是重中之重,三王以来,每逢盛世,皆是大匠辈出,是故:工匠乃国之本翼,不可不重!”

    “将来,若是有人在你面前,说什么工匠贱业,匠人无用,奇技淫巧,皆可杀之!”

    刘病已听得是满头雾水,他的年纪,还不足以理解这些。

    但不要紧,刘彻只需要记住这些东西,用一生的时间来学习和揣摩,然后将它们交给下一代就可以了。

    而刘病已的记忆力,非常好!

    刘彻相信,他是可以记住这些话的。

    “最后,朕有一句话,要告诉你……”刘彻忽然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的对刘病已道:“若将来,儒法乃至于杂家,势大难制,你无法处置,那就来这里,面见当代的墨家钜子,让墨家去对付他们!”

    墨家,就是刘彻留给子孙后代用来续命的底蕴和底牌。

    无论儒法,谁若过于强大,那就把墨家搬出来,制衡和平衡他们的力量。

    同样的道理,墨家若是跳的太欢,自有儒法来对付。

    当然了,刘彻这么告诉刘病已,其实并非已经决定立他为储了。

    刘病已只是一个备胎,一个选择。

    他能不能最终成为太子,还要看他接下来二十年的表现和能力。

    而刘彻之所以在此时,忽然选择带刘病已来此,还说这些话,其实不是说给刘病已听的。

    而是说给义纵听的。

    刘彻需要让义纵和他的心腹们知道,他有意立刘病已为储,以此让义纵心甘情愿的为他卖命和效劳。

    毕竟,义纵现在已经差不多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和极限了。

    若没有什么刺激的话,他大约也是将要逐步走下坡路,渐渐变成一个位高权重,但却沉迷于享受的贵族。

    但这怎么行?

    在卫青霍去病,都还没有成熟前,义纵和这一代的将军列侯们还得顶在前面。

    直到新一代的军功贵族和天之骄子出世,取代他们,替代他们。

    就像他们今天替代和取代了老旧贵族的地位一般。

    是以,其实,就连刘病已也只是刘彻手里的棋子罢了。

    话虽如此,但刘彻讲的却全部是真的。

    他告诉刘病已的事情,也是他将在未来灌输给他所选择的储君的思想和理念。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四百九十一节 深海(1)

    当秋天来临时,幕北的匈奴人进入了最后的疯狂时刻。

    左贤王狐鹿涉在半个月内,巡访了整个的天山附近的牧场。

    大量的草料和物资,都已经准备完成了。

    但,狐鹿涉心中却依然有着深深的忌惮。

    “派去西域的使者,有回报情况吗?”狐鹿涉问着一个在他身旁,华服右祍的汉人,这是他今年得到的一个人才!

    据说,他曾经是汉朝皇帝身边的侍中,服侍汉朝皇帝数年,因为一个小过错,而被皇帝责罚,发配到了榆林塞为边民。

    即使如此,此人也依旧忠心耿耿。

    狐鹿涉派去河套和幕南,专门负责收买和拉拢汉朝文人士大夫的贵族,几次三番劝说,威逼利诱,也不能得逞。

    他依然忠心耿耿的忠于那个皇帝。

    直到最后,此人在榆林塞得罪了榆林校尉,不得不亡命草原,来到匈奴。

    就算如此,他答应给自己效劳的条件里就有一条——绝不参与和参加任何针对汉朝的策划与政策。

    这要是在十年前,匈奴全盛之时,镇压世界的时代。

    这样矫情的汉人,早就被下面的贵族戴上枷锁,作为配种机器使用了。

    但在如今,匈奴衰弱,甚至已然分裂的今天。

    每一分力量都是弥足珍贵!

    更何况,这个汉人来到狐鹿涉身边后,立刻就展现了奇效。

    他不仅仅在管理和组织上,是狐鹿涉生平所见的奇才。

    天山附近,匈奴猬集了二三十个部族,十余万人。

    在过去,匈奴人根本无法协调这么多的人生活在一个如此狭小的地域,但在此人的组织和规划下,匈奴却可以从容的安排和协调各个部族之间的利益冲突与矛盾。

    更夸张的是,此人还善于分析局势。

    他来匈奴不过三个月,就已经可以将匈奴国内的情况和问题都分析的头头是道,让狐鹿涉听的目瞪口呆。

    “这样的人才,匈奴闻所未闻……”狐鹿涉在心里叹息着:“只有汉朝,才能出现如此的人物!”

    经历了马邑、高阙之战和燕蓟之战的惨败后,匈奴上下的精气神,几乎被汉军打光、打没了。

    曾经,匈奴骑兵在长城脚下耀武耀威,飞扬跋扈,根本不将汉朝和汉军放在眼里,自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

    但如今,情况彻底反转。

    被打到绝望和恐惧之中的匈奴贵族们,对于汉朝和汉朝文化、体制和制度,全面倾倒。

    上至单于下到牧民,都是一口一个‘必须汉化,不汉化,匈奴就要灭亡!’

    一个个孪鞮氏的子孙,都开始学习起汉朝人的饮食、用餐习惯。

    若非游牧民生于马背死于马背,他们恐怕连长袍宽袖也会穿起来——事实上,已经有几个高阶贵族子弟,传起了中国的深衣和常服。

    而单于句犁湖就更夸张了,他在上个月,命令工匠,仿照汉朝皇帝的天子冠琉,给自己打造了一顶王冠。

    为了彰显自己的威权和地位,或者说为了麻醉自己,句犁湖命令工匠制造的这个冠琉必须有十三行琉珠——这是因为汉天子的琉珠有十二排……

    但狐鹿涉却对这样的情况,深恶痛绝,厌恶至极。

    因为他发现,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开始,王庭的贵族们就开始一切向汉朝靠拢了。

    文字要用汉朝的,作战方法和训练方法要跟汉朝学习,甚至就连饮食起居也恨不得跟长安城里的汉朝贵族一样。

    前两者还可以理解,狐鹿涉甚至是支持的。

    匈奴没有文字,没有法律,没有组织,更没有什么系统的训练和作战方法。

    打仗全靠经验和天赋,精锐部族,类似胥纰骑、折兰骑,凭借着出色的天赋以及默契的配合而存在,哪怕是在他们横行世界的鼎盛时期,也并不讲什么战术和组织,一切全凭临场自由发挥。

    而杂牌部族,则是一片乱哄哄。

    打打顺风仗,摇旗呐喊,他们可以。

    真要跟汉军主力作战,一个冲锋,就能打得这些渣渣哭爹喊娘,只恨爹妈没生四条腿。

    而那些所谓的曾经被吹上天的王牌和精锐,也跟纸糊的一样,一个又一个败亡。

    从马邑之战开始,汉朝人就开始采用的新的战法和新的作战模式。

    各兵种之间密切配合,弓弩兵、步兵、骑兵,相互交替掩护。

    他们作战,如同艺术,让人目不暇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