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374章

我要做皇帝-第1374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就是魔鬼的爪牙,扰乱天下安宁的x因素和可能祸乱世间的罪魁祸首。

    但,如今,绣衣卫如日中天。

    坊间传闻,绣衣卫直接受命天子,握有杀生予夺之权。

    各种绣衣卫胁迫、残害和凌辱‘忠良士大夫’的段子满大街飞。

    绣衣卫自然不肯坐以待毙,任由他人污蔑自己。

    是以,经常会有绣衣卫的官员,登门亲切‘慰问’那些造谣和诽谤自己的儒生。

    他们的报复方式,多种多样。

    可能是严查你家的户口和土地、商铺作坊。

    一旦被他们抓到马脚,你就完蛋了。

    如狼似虎的官员,会将你家最后一颗粮食也搬走……

    毕竟,如今天下,谁家没有做些违规、违法之事呢?

    譬如违反规定,在经商和地主之间自由切换,或者阴蓄奴婢,却不给他们上报,以此逃避算赋。

    也有可能是查你的三代亲族为官者的腐败问题,这就更好办了。

    几乎就是一查一个准,然后,你家族里的擎天柱就此轰然倒塌……

    是以,如今,几乎没有人敢在公开场合,公然的诽谤和攻击绣衣卫。

    万一被盯上了,那可就不好玩了!

    “嘿……”王承看着对方的模样,哈哈大笑:“子云兄,不要怕嘛……”

    对方狠狠的瞪了一眼王承,他知道,在这附近,在这周围,可能潜藏着无数的绣衣卫探子和耳目。

    他就算是再恨再讨厌绣衣卫,也不敢公然挑衅这个天子鹰犬组织。

    故事里,可是连两千石忠厚大臣,都被这些酷吏和鹰犬折磨的不成人形!

    他小胳膊小腿的,哪里顶得住?

    “我们走!”这儒生阴沉着脸,一挥袖袍,带着师兄弟们离开。

    王承看着他们的背影,往地上吐了一口吐沫:“无胆小人!”

    其他士子也都点头,道:“师兄不要与这些五蠹一般见识了……”

    “这些硕鼠之辈,一直在做着美梦……”王承冷哼着,对自己的师兄弟们道。

    他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团结和教育的机会。

    “当年,此辈就打着企图鸠占鹊巢的主意……”王承冷哼着:“若非吾等反应及时,恐怕先贤的道统,将断绝在我辈之手!”

    儒法的那一段蜜月期,发生过许多事情。

    最终,两个学派毫不犹豫的分道扬镳。

    但两个学派的上层,却都对当年的事情讳莫如深。

    也就唯有河东学苑,这样推崇申不害思想的派系,才可能将实情和事实告知自己的门徒弟子。

    其他人闻言,都是一惊,显然,这是他们第一次听说此事的内幕。

    “他们敢?”有人立刻就跳起来,道统,是一个学派的根本。

    就像公羊学派,以《公羊春秋传》为根本,做梦都想要吞并《谷梁》等其他春秋经学派,完成大一统。

    但那终究只是儒门内部的事情,吞并起来也相对容易。

    想要吞并一个思想理念完全不同的学派,这在如今已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年法家能并吞名家,是因为名家衰落,传续艰难,而法家势大,所以才能一举成功。

    而在今天的局面下,再想成功的吞并一个学派,已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他们当然敢!”王承冷哼着说道:“用阴谋之道,潜移默化,以人数取胜,就可以了……”

    “儒法,传续方式相似,但却又截然不同……”王承解释道。

    “我辈法家拂士,自古以来,以家传经学和再传门徒为传续之法,看似与儒门类同……但实则根本不同!”

    “儒门,自秦亡以后,改以为再传门徒之法……”

    “无论是申公、元王父子,还是如今的董子、胡子、韩子等人,皆是这种制度下造就而出的……”

    “而吾辈呢”王承看着众人,问道:“法家自古,泰半以家传经学为主,再传门徒为辅……”

    “如吾祖父,吾父……以及诸位的父祖……”

    法家在历史上,虽然知名学者和先贤以及政坛大佬,泰半都是师从他人的。

    但是……

    法家的主体和主要成员,却一直都是刑名系统的大小官员。

    他们可能是监狱的典狱官,也可能是基层的游徼、蔷夫、都邮、县尉、典吏。

    这些人共同构成了法家的整体结构以及在刑名领域的绝对优势。

    然而,既然有优势,自然也有着劣势。

    “家传经学之弊,在于交流稀少、彼此互不统属,乃至于相互矛盾……”

    “且一盘散沙,难以为力……”

    听着王承的诉说,许多人开始有所觉悟了。

    “然儒门呢?自太宗以来,就广开山门,广收门徒,弟子遍及天下,数之不胜!儒门弟子数量,是我法家的十倍甚至可能是数十倍!”

    这不是夸张,而是事实!

    在事实上来说,儒家个派系的学苑加起来,超过了其他所有学派的学苑!

    更重要的是,儒家的门徒数量,呈现了碾压!

    当今天下,每十个读书人之中,可能有七个甚至更多的人是儒生。

    “而吾辈呢?”王承低着头感叹道:“吾辈开办学苑,还是从先帝二年才开始的……”

    “及至今日,多数同仁,依然还是过去的家传经学弟子……”

    儒家的招牌,就是有教无类。

    别说是泥腿子了!

    便是夷狄蛮夷,只要儒生觉得对方可以教育,那也不会吝啬!

    儒门之中的楚诗派和鲁儒派甚至是对外教育最积极的派系!

    而法家则不然,法家一直以来,走的都是精英路线。

    而且,法家的要求严苛而冷酷。

    不是随随便便,就会传授学问给人的。

    况且,法家开办学苑的时间比起儒家来说,太晚了!

    在起跑线上,法家就已经输掉了。

    儒家的学苑,为什么能收到那么多弟子门徒?为什么可以收那么多门徒?

    答案是,他们在之前数十年,就已经为今天做好了准备,打好了基础。

    人家的师资力量,强大无比。

    而法家与之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弱鸡!

    与儒家不同,法家的精英和巨头,基本都进入了政坛,不可能再回来教授门徒了!

    在这个局面下,一旦儒法果真合流,数十年后,法家的地位,可想而知。

    鸠占鹊巢,都是轻的!

    严重一点,人家直接并吞过去,将法家先贤的努力与精神全部淹没在儒家的经典之中!

    是以,石渠阁之会时,法家才会如此决绝和果断。

    听着王承的诉说和介绍,所有法家门徒心里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过去,他们只是隐隐约约觉得儒生是个威胁,是个问题。

    但今天,他们才发现,才知道,儒生早就已经不是威胁和问题了,他们已经成为了足以威胁和影响法家存亡的怪兽!

    他们如燎原之火,燃遍天下,烧尽荒野。

    当他们燃遍天下,烧尽荒野,必然会抢夺和夺取属于法家的地盘和权柄。

    这是生死之战!

    也是存亡之战!

    但,这个敌人是如此强大!

    有人甚至因此心神动摇,产生了畏惧。

    这也是其他法家派系,一般不会告诉门徒这些事情的缘故。

    但河东学苑不同,推崇申不害的思想和理论的他们,满脑子都是权术势,一脑子都是各种阴谋阳谋和手段。

    是以,更多的人,已经在思考如何破局和狙击了。

    狙击的事情,高层已经在做了。

    这几个月来,法家高层与儒家巨头大打出手,在思想、理论上辩论不休。

    但破局的问题,众人却是毫无头绪。

    “诸君莫急……”王承看着自己的师兄弟们,说道:“破局之事,已经在进行了……诸位尊长与老师,早已经心有成竹……”

    要破儒家之局,就必须解决师资力量不强的难题。

    所以……

    法家需要吞并或者合并一个拥有着强大师资力量的即战力。

    这个目标,不能太强。

    太强了就无法吞并!

    所以,天下除了杂家的平壤学苑之外,已经没有更好的目标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四百八十七节 加强法家

    看着摆在自己面前的厚厚的成绩单,刘彻面色有些沉重。

    “唉……”他长长的叹了口气,心情有些抑郁。

    自九年前,第一次开始考举至今,大汉帝国已经在考举制度上运行了整整九年。

    官员的选拔方式,也早就由过去的察举为主,考举为辅,发展成为了以考举为主,察举为辅的体系。

    每年,考举制度为国家贡献大量官吏。

    非常有效的盘活和强化了国家的活力,官府的工作效率也因此大大提高。

    但问题是……

    考举制度,也不全然都是有着好处的。

    至少在刘彻这个皇帝眼里,考举制度,还是存在着一个重大的弊端的。

    这个弊端就是——考举制度放大和强化了儒家的影响力以及声势。

    自元德二年开始,每次考举,儒家士子,都对其他所有学派,形成碾压。

    今年更夸张,儒家各学派的报考士子加起来,居然占到了总数的七成!

    这太可怕了!

    再这么下去,儒家迟早自己就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玩罢黩百家独尊儒术。

    想了想,刘彻拿起笔,在奏疏上批示:“凡儒门子弟,皆递减一级,以任为官吏……”

    过去数年,刘彻一直都是如此批示着对儒门士子的安排。

    所有儒家门徒,通过考举后,他们的成绩,比照其他学派的士子递减一级任用。

    也就是说,二轮士子当一轮,三轮当二轮用。

    打压和限制的味道,相当的明显。

    但儒家却不敢非议哪怕半句!

    因为,连他们自己也觉得,自己太bug了,他们自己也害怕,被人群起而围攻。

    元德二年的那一场考举风波,依然让儒家记忆深刻。

    黄老派、法家、墨家、列侯公卿们的联手围攻,更是吓尿了他们。

    是以,刘彻的这个决定,非但不是在坑儒家,相反是保护和照顾。

    若没有刘彻的这个安排,法家和黄老派早就联起手来,对儒家势力和学苑发起大清洗了。

    儒家各派,哪里能像今天这样跳的这么欢?

    这些年来,儒家顶着这样的压力和歧视,依然发展迅猛。

    每一次考举,他们都是最终的赢家——人多就是力量,依靠碾压性的人数,儒家轻轻松松就可以获得优势!

    大量儒家子弟,通过考举,进入了仕途和政坛。

    而如此庞大的基数,使得儒家再怎么被打压,也能有人冒出头。

    他们就像杂草一样,在汉室体制内迅猛生长和繁殖。

    短短数年时间,儒家各派,就在基层和中下层占据了优势。

    唯有上层,因为黄老派和法家的行动,使得他们难以渗透和控制。

    但,黄老派和法家还能压儒家几天呢?

    随着儒家子弟,开始大量占据和垄断基层,刘彻不觉得,他们突破不了黄老派和法家的封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