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334章

我要做皇帝-第1334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大半,压根就不打算参加考举。

    他们都是有志于武苑的优秀精英。

    现在,汉室的阶层分化已经重新洗牌了。

    一等人,是武苑的学生,是野战军的高级军官。

    他们享有超然的政治地位和百姓的崇拜、家族最多的资源以及最好的教育。

    只有那些歪瓜裂枣,才会来参加考举。

    毕竟,士大夫贵族是很傲娇的。

    他们在本能上排斥自己的精英与泥腿子寒门士子同台竞技。

    而且,大多数人年轻俊才都是很骄傲的。

    由于目前考举制度,对于贵族、两千石士大夫或者官宦之家、学阀有着优待,可以加分。

    所以,这些家族的真正精英,反而对考举敬而远之。

    他们觉得——哥需要加分?你这是羞辱哥!

    正好,天下尚武成风,家家以有武夫为荣,就是民间乡下的土财主,也以家里出了一个军官——哪怕是什长为荣。

    所以呢,北地士大夫、贵族纷纷调转腔调,转而投入武事。

    最精英,最好的子弟的目标,从来都是武苑!

    至不济也要入太学。

    考举什么的,那是次品、纨绔子去混一个头衔的地方。

    这就给了大量寒门子弟出人头地和公平竞争的机会——毕竟,假如士大夫家族和贵族们的精英们也加入考举盛宴,那么这个时代的寒门和中下层子弟的出头机会就太少了!

    寒门和下层人民的子弟,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输了对方十万八千里。

    这是单靠努力,很难填补的鸿沟。

    譬如汲黯、颜异这样的精英,二十来岁就已经手握大权,有着方方面面的人脉,他们即使不靠刘彻,在仕途上也可以一日千里。

    一般人拿什么来竞争?

    你还在基层摸爬打滚,人家就已经端坐高堂,口称本府了!

    普通人一辈子拼搏,也不过与这些人入仕的相差无几。

    现在好了,大贵族、士大夫两千石这些巨鳄不跟寒门子弟玩,自己去玩武事。

    寒门子弟总算有了出头之日,可以喘口气。

    虽然,这使得如今的文武之间有所对抗和矛盾。

    文官们,特别是考举出生的文官们觉得这些武夫太过于傲慢,目中无人,骄傲的武夫们自诩自己是天之骄子,国家栋梁,社稷支柱,对泥腿子出生的文官素来是鼻孔向天。

    但好在,这种矛盾也就存在于中低层。

    到了高层,尤其是郡守两千石这一级别上,基本上就是文武混一了。

    因为汉室对于两千石的要求就是上马能治军,下马能安民。

    做不到文武双全,不要去做梦想做郡守。

    但这一切的一切,都不妨碍年轻人,趁着一年一度的考举,来到长安城里游玩、相会,吹牛逼,互相抬举,顺便经营人脉。

    毕竟,当世除了长安,根本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繁华热闹,且可以齐聚天下俊才的地方。

    而诸子百家,也觉得这个机会真是太妙了!

    再没有这个时机更好的宣传自己、打击敌人的时候。

    于是每年此时,儒法墨黄老都在这个时候在长安城的各个乡校以及各个公共场所大打擂台,宣讲经义,抹黑对手,几乎无所不用其极。

    八卦党和中立的人立刻就有福。

    无数八卦乱飞,各种小道消息漫天飞舞。

    不时有着各种段子传出来。

    这就让长安的交通顿时日了x,本来,长安的交通是可以承载百万人口的流动的。

    但问题是,在考举时,这个交通体系立刻就要经受最残酷的考验。

    尤其是今年!

    随着去年关东大贾入关,这些土豪、狗大户拿着钱狂砸长安九市的商铺。

    以至于,就连直市这样过去在长安城外的市集,其标准商铺,一个长三十步,宽十步,撑死了六七十平的店铺,居然能卖出十万钱!

    至于柳市、槐市这样的繁华场所,长安经济金融的核心,一个标准店铺数十万甚至上百万是常有的事情。

    那些超大规格的铺面,更是被人用数百万上千万这样的夸张价格买下。

    正因为如此,整个长安改造工程,汉室国家一毛钱没掏,反而倒赚了不少。

    这让朝野上下跌破眼球,也让少府卿刘舍深感——还是房地产好啊。

    于是决定在茂陵的赛马场之外,也来玩一手,试试水。

    但,商贾们花了这么大的代价。

    自然不是来做慈善的。

    他们豪掷千万甚至数千万,在长安九市购置商铺。

    那必然想要赚数千万甚至上万万!

    若在以前,这自然不可能。

    但在如今,在长安,却是极有可能!

    旁的不说,一次考举,前后三月,整个长安都将迎来大半个中国的豪强子弟、富贾之家。

    纨绔子们花钱如流水,为了一条产自安东的纯白狐裘,豪掷数百金的多有人在。

    就连那些家族的精英,未来的栋梁,在这几个月里,花钱也不会含糊。

    遇到一个心仪的知己,送房子送钞票送奴仆,甚至送妹子,眼睛都不眨一下!

    至于那些在安东发了大财的列侯们,更是会在此刻毫不犹豫的花钱。

    在这些人里,最有名的,莫过于如今已经无官一身轻的魏其候窦婴。

    窦婴自从被丢职后,似乎也想清楚了,自己不是政治的料,干脆就不想着当官了。

    而是开始一心一意的投身于自己的理想之中。

    窦婴的理想是什么?

    当然是成为汉之孟尝君!

    这下子,商人、士子、百姓都爽了。

    刘彻就听说,不久前,窦婴一口气招揽了数百位食客。

    天天带着这帮人喝酒燕饮,大鱼大肉,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自然食客们也纷纷表示:君候高义,真乃当世人杰!

    而窦婴自己则在吹捧和阿谀奉承之中,飘飘欲仙。

    小日子过的不要太舒坦!

    唯一的问题是,花钱如流水。

    短短一个月,魏其候就将他一年的封国租税给花光了……

    不过这不要紧。

    对窦婴来说,钱财如粪土,恨不得跑到长安大街上,高歌一曲《一无所有》。

    反正,他有的是钱。

    魏其候封国一年租税那几百万,毛毛雨啦!

    人家现在在安东的加恩封国,每岁可以为他贡献总价值超过千万的产出,更有着来自长乐宫的赏赐补贴。

    仅仅去年一年,刘彻就听说了,窦太后和薄太后就前后赏赐了十余次,每次赏赐的黄金都不低于百金……

    所以,窦婴真是不差钱!

    对此,朝野上下,议论纷纷,都是窦婴这是在自暴自弃。

    甚至还有不少人私底下偷偷的给刘彻打小报告,说窦婴‘久有怨怼陛下之语,颇有不臣之意’。

    刘彻却是懒得去管。

    窦婴嘛!表叔耶!

    刘彻知道这个家伙的想法,也明白他的看法。

    确实是在自暴自弃,但,说到怨恨自己这个皇帝,乃至于想要造反,这就是在胡说八道了。

    窦婴敢造反?窦太后第一个就饶不了他!

    更何况,他现在身边,除了那群天天跟着他混吃混喝的家伙,还有什么人?

    灌夫吗?

    所以,窦婴无论干什么,刘彻都很宽容。

    他开心就好!

    况且,窦婴这么玩,可是极大的促进了消费,增加了就业,减少了社会问题。

    他门下那些食客,若没有了这个金主,免不得要去外面坑蒙拐骗乃至于杀人越货。

    现在多好!

    而托包括窦婴在内的无数贵族豪强以及纨绔子们的光,大量来自安东的热钱和黄金,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进入了市场,最终,被关东商贾们送到了少府,变成了刘彻的小金库。

    因为,关东商贾们,买下的那些商铺,都是从少府抵押借贷的。

    赚了钱,当然要还。

    你不还,那你抵押的那些产业,可就全都是刘彻的了!

    而这样一来,少府的黄金储备不断增加,且回收了大量的五铢钱,对国家来说,这是好事情!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四百五十一节 为民做主(3)

    在人群之中,几乎就是挪着,挪到了章台街。

    到了章台街,情况就变得好多了。

    如今,士大夫贵族和有钱人,是不屑于来这里的。

    住在这里的,也基本都是长安中下层,特别是底层的百姓。

    简单的来说,就是贫民窟。

    但在百年之前,却非如此。

    百年前,这里是秦始皇的章台宫所在。

    完璧归赵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荆轲刺秦王,秦王绕柱走的不朽传奇也发生在这里。

    自秦惠文王以后,秦国的政治和决策中心就是此地。

    可惜,现在,一切物是人非。

    项羽一把大火,埋葬了秦帝国的所有辉煌宫阙与一切永恒不朽的功业。

    章台宫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符号,一个被埋葬在地底的瓦砾。

    此地,也渐渐成为了贫民窟。

    变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

    过去数十年,这里是游侠和地痞的乐园,是杀人犯和强盗的老巢。

    无数百姓深受迫害,敢怒不敢言。

    直到今天,长安城改造过后,此地才渐渐焕发出生机。

    由于刘彻讨厌一切与贫民窟有关的制度和机制,所以,廷尉衙门及其官署、家属,都被他从北阙搬迁至此,更特地将柳市这个超大的生活集市也安排在此地。

    这使得此地,也有了达官贵人出没,甚至能看到许多列侯、士大夫以及外戚的踪影。

    不过……

    作为过去的贫民窟,这里生活的百姓,一直就是这个城市的中下层,其中以下层居多。

    此时,长安城的下层百姓,那些极困人民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

    刘彻略知一二。

    绣衣卫和御史们也都报告过一些。

    但直到亲眼所见,他才明白,自己的努力还远远不够,这个国家的人民还非常穷困。

    透过马车的车帘,刘彻看着沿街玩耍的小孩子。

    这些孩子,全都穿着打满了补丁的衣服,扎着一个个总角辫,鼻涕和污秽满脸都是。

    这些孩子都是些五六岁、七八岁的小孩子。

    若放在两千年后,每一个都是家长手里的宝贝、心肝。极尽一切宠爱与保护。

    但在这里,他们像杂草一样生活着。

    几乎所有孩子,都有着一定程度的营养不良。

    甚至,有人骨瘦如柴。

    但这并不可怕,事实上来说,他们的情况比起以前要好多了。

    以前,他们别说营养不良,恐怕连营养不良的机会也没有!

    在元德之前,关中十二岁以下孩童的夭折率高达五成!

    每两个孩子就会有一个根本活不到十二岁!

    而如今,随着生活水平和经济情况以及医疗卫生情况的转好,这个夭折率已经减少了百分之八十。

    但刘彻还是很不满意。

    这里是什么地方?长安城!

    大汉神京,帝国首都,天下中心。

    但百姓,尤其是孩童依然有着饿殍,有着大量的人民生活在极度贫困线之下,他们家徒四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