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262章

我要做皇帝-第1262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大势一成,立刻就形成不可抵挡的力量。

    到这时,内史和少府各衙门,立刻就将一封封告示,传递给了在长安九市之中的大小商贾。

    特别是那些拥有店铺的大商人,全部都被告知了,天子决定改造长安的态度。

    而长安九市,则将全部搬迁,并且择址重建。

    皆时,长安九市的规模都将扩大,而且更加紧邻贵人区和宫廷这样的财富之地。

    而这样的决定,无疑是整个长安的商人们渴望已久的事情。

    他们早就盼望着国家改造他们的集市,准许他们扩大规模,兴建更多更大的店铺,以此赚取更多利润了。

    奈何,汉室一直以来,对于商贾,那是喊打喊杀,充满了歧视。

    尤其是朝廷的贵族士大夫们,虽然每一个都喜欢他们的钱,但在朝堂上和公开场合,每一个人都恨不得将他们杀光。

    典型代表,就是法家的那群酷吏。

    像晁错,就不止一次公开表示‘黄金珠玉,寒不能衣,饥不能食’,而商贾们‘导人向邪,使民风混乱’,国家必须严厉打击和限制。

    法家的巨头的每一本著作里,对于商贾都是杀杀杀。

    无数人表示,如今的天下的问题,就在于商人。

    杀光商人,这个世界就会美好,就会太平,就会没有饥饿没有压迫。

    商贾们纷纷表示‘我去年买了个表’。

    就连拿了商贾们无数赞助和资助的儒家巨头们,也是扭扭捏捏的附和法家的决定,纷纷表示——哥您先上,小弟我给您摇旗呐喊。

    大约也就只有黄老派,虽然不喜欢商人,但却也懒得去管商人。

    只要商人不犯法,黄老派才懒得去管商人做了什么事情。

    在这个局面下,商人们别说是想要国家来扩大长安九市,给与他们更好的经商环境和便利了。

    能不挥起屠刀,杀了他们过年就不错了。

    也就最近两年,天子颁布了平律,商人的地位和待遇才稍有改善。

    但改善的只是生存环境。

    至于政治地位?

    依旧如故!

    只有那些给天子缴纳了巨额商税的大贾,才勉勉强强,算有了地位,可以不被地方官歧视和压迫。

    临邛的两位国丈,更是成为了新时代的商界偶像。

    人人都拼命的培养自己的女儿,希望自己也能如那两位一样,靠女儿为贵。

    如今,国家忽然想要扩大长安九市,整个关中的商人,都知道,自己恐怕要出血了。

    果不其然。

    官府的公文里,明明白白的告诉了所有商家——新建的新集市的商铺铺面,将会统一标价叫卖——价高者得。

    而拍卖所得,将用于建设新长安。

    官府虽然给商人们描绘了一个大蛋糕。

    什么,扩建后的市场,将会比原来规模更大,交通更方便,安全更有保障,而且,靠近戚里和尚冠里什么的。

    但……

    要出钱啊!

    而且,恐怕不是一万两万的出……

    一想到那些黄橙橙的小可爱,就要落到别人手里,大家心里面就难受的紧。

    尤其是,大家听说,这些小可爱,会有很多变成给泥腿子建新闾里新房子和新地下沟渠时,心里面就更难受了。

    “派人去联络儒家的人……”许多人立刻做出了决定:“吾等过去每年的资助,可不是给儒家拿来白花的!”

    “拿了我们的钱,就要给我们办事!”

    在多数的商人,尤其是大商人的想法里。

    长安九市,当然要扩大。

    但,这钱,他们不能出!

    要出也是国家出!

    他们只等新集市建好了就搬过去!

    想要他们出钱?

    还有没有天理?有没有王法?

    总之一句话,想要他们出钱,没门!

    他们宁肯将这些钱拿去贿赂官员,拿去收买学者,也不愿意如此!

    因为,他们知道,这种事情,一旦开了头,国家尝到了好处,就会欲罢不能。

    以后,恐怕遇到事情,皇帝和国家都会想起他们的钱袋子和小可爱。

    这还了得?

    中国的商贾,自古都是极端聪明,极端有智慧的。

    古有陶朱公、白圭、吕不韦,近代有卓王孙、程郑婴、师旦等顶尖人物。

    哪一个不是远超常人的聪明人?

    但就是因为太聪明了。

    所以,这些家伙经常钻进了死胡同里。

    “派人去通知xx候……”更有许多人是某些贵族的白手套,得知消息,马上就派人去通知自己背后的靠山。

    反正,好处,他们是不会放过。

    但想要他们出血?

    他们必然是要满地打滚,撒泼耍无赖的。

    历史上,武帝低三下气,放下身段,近乎是哀求一般,想要让商人和富人们出钱缓解军费困境和财政危机。

    但,整个天下,只有一个卜式愿意出钱。

    结果……

    卜式成为了御史大夫。

    而剩下的人,包括商人以及他们背后的贵族,全部都在一场告缗的风波里化作虚无。

    但他们并未吸取教训,在未来的岁月里,依旧如故。

    所以,在事实上来说,中国的商人和商贾们的政治地位之所以低下和被歧视,被人当成猪来宰。

    固然有社会和文化的关系。

    但商人们自己,岂非无辜?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三百八十二节 舆论汹汹

    商人们团结起来,力量确实是很强的。

    就如现在,关中的大商贾、地头蛇,如田氏、杨氏、无盐氏、王氏等家族一发作。

    各种拜帖不断送出去,各路人马乘着马车,不断拜访名宿。

    另外,坊间的游侠们也动了起来,到处散播‘天子新修长安,欲以户为税,往税两万钱’的谣言。

    而舆论界,儒家的巨头们,在金主们的要求面前,也纷纷站出来,大声疾呼‘不可与民争利’。

    董仲舒甚至还发表一篇慷慨激昂,文采横溢的文章。

    短短数日,这篇名为《大义之所本》的文章,传遍整个长安士林。

    而刘彻也很快就拿到了这篇文章。

    “董子的文章,写的可是真好!”刘彻看完这篇文章后,也不得不击节赞道。

    论起文章的才华和文字之美,当世之中,几乎没有人是儒家的对手。

    毕竟,能够在文章上与儒生一较高下的。

    整个春秋战国,也就那么几个人。

    像韩非子这种,能够在文字和文学上压倒儒家的,更是百年也未必能见一个。

    而这董仲舒的文学水平和写文章的本领,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顶级水平!

    不过……

    眼睛看着这篇华美的文章,刘彻叹了口气:“难怪后人说:知识越多越反动了……”

    但刘彻却没有生气。

    恰恰相反,他很高兴。

    他甚至让尚书郎,将这篇文章装裱起来。

    因为,董仲舒的这篇文章,除了文字优美,让人叹为观止之外,文字之中,还有着深厚的人文主义,也就是情怀。

    这篇文章,刘彻知道,它注定将流传千古。

    就如同王洛宾反武则天的那篇战斗缴文一般。

    靠封禁,靠抹杀,是抹杀不掉的。

    而且,事实上,刘彻也不可能去封禁它,抹杀它。

    言论自由嘛!

    况且,刘彻的本意和本心,也希望看到再一次的百家争鸣。

    既然是百家争鸣,那就允许有人说话,允许有人大放大鸣——即使他的立场是错的。

    况且,这次事件表露出来的学术界和商界的联合,让刘彻实际上很喜欢。

    甚至,刘彻觉得,这才是对的。

    在事实上,刘彻不喜欢那种隐身高人,不食人间烟火的贤达。

    因为这些人只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去思考现实世界。

    但一切哲学和政治学,最终却都必须服务世界,服务国家。

    就像如今的黄老派思想,为何衰落?

    还不就是一堆人天天想着修仙,宅在家里,希望可以羽化,不问世事,也不掺和政治。

    他们这样做,自己是清静了,但整个学派却日渐衰退。

    以至于到现在,居然只有一个汲黯可以撑门面。

    甚至,有大量后起之秀,被杂家和荀子学派给拐走了……

    而到儒家的问题上,刘彻始终认为,相比起满嘴道德,实际上龌龊不已的东林党,他更喜欢为了利益,可以跟阉党跟魏忠贤合作的浙党楚党。

    因为,浙党和楚党,会接触现实,会知道妥协。

    而东林党……

    今天,儒家可以拿钱发帖,哦不,拿钱写文章,明天,就可以用钱让儒家跪下来唱征服。

    而这,正好符合了刘彻要求——资本和其利益集团,需要一个传声筒。

    倒是,刘彻身边的几位儒家出身的尚书郎表示很惶恐。

    他们纷纷拜道:“陛下息怒,董子只是一时糊涂罢了……”

    “朕可没有生气……”刘彻嘿嘿一笑,望着被装裱起来的那篇文章,道:“卿等且看,董子这篇文章,几可与贾谊的文章媲美了!”

    天子的态度,让尚书郎们都琢磨不透,摸不清天子的意图。

    但他们知道,这一次,董子和儒家,恐怕要栽一个大跟头。

    ……………………

    在长安士林,儒家的言论渐渐发酵。

    尤其是董仲舒的那篇文章,因为写的太好了。

    一时间圈粉无数。

    特别是许多文青贵族,纷纷被其吸引。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中国人骨子里有着深厚的追捧文人的传统。

    譬如,几人知道,著名的《岳阳楼记》所称赞的那位滕子京,其实是一个大贪官兼大混蛋?

    而董仲舒这篇文章一出,在舆论的炒作下,很快就形成了风潮。

    在士大夫和贵族阶层,制造了巨大的影响力。

    无数人都诵读着董仲舒的这篇文章。

    起初,这些人只是在家里自己读着玩,当他们发现,国家和朝廷无动于衷后,这些家伙开始在大庭广众之下宣讲起来。

    然后,一些拿了钱或者有利益牵连的家伙,在发现似乎天子和朝廷的鹰犬竟然连这个也不阻止后,胆子愈发的大了起来。

    再加上商人的钱和某些大臣贵族的权在背后怂恿。

    于是,有人开始集会了。

    当然,他们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集会——那会被长安百姓打死的。

    他们也很清楚,实际上,他们制造的声势,只在上层。

    甚至连中层都不支持他们。

    毕竟,长安城年久失修,许多闾里,哪怕是中产阶级居住的闾里,也早已破败不堪,污水横流。

    尤其是渭河汛期来临时,常常会制造内涝。

    尚冠里和戚里以及周边的贵族区,当然不会受到影响——即使有,也会有军队、仆人予以清扫和疏导。

    哪怕河对岸都可以看海了,但尚冠里和戚里,绝对会干干净净。

    所以,在这一次风波,整个中下层和上层的民意是完全割裂的。

    尤其是那些在商人手里有着利益的贵族,完全是不管泥腿子去死的。

    这很好理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