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251章

我要做皇帝-第1251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亥下之战中,溃败的楚军,就如同眼前的这些匈奴骑兵一般,他们失去了组织,没有了纪律,自相残杀,相互践踏。

    项羽三十万大军,一夜之间,烟消云散。

    “君子之于禽兽,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薄世叹了口气,下令道:“派人去喊话:若放下武器,就地投降,可活命!”

    若在以前,汉军当然是巴不得斩首越多越好,特别是北虏首级,非常值钱。

    但在今天,汉军虽然已经追求斩首,但捕虏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匈奴战俘在今天,已经成为了汉室工程队伍的主力了。

    无论是修渠道还是修帝陵,这些身强力壮的匈奴人都是很好的劳动力。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战俘,汉家才能解放总数超过二十万的司空城旦群体。

    况且,这些匈奴人里,说不定还有许多善于养马,善于畜牧的人。

    自元德二年开始,受益于这些畜牧技术精湛的匈奴战俘的努力工作,汉室才能开始推行假畜政策。

    所以,天子也修改了斩首与捕虏之间的计算公式。

    有些俘虏,甚至比首级还贵!

    所以,薄世的命令没有得到任何抵触。

    立刻就有人策马而出,用匈奴话大声喊道:“奉大汉安东都护府都督薄公之命,尔等听好了,若放下武器,跪地请降,可得活命,如若负隅顽抗,则立为齑粉!”

    一连喊了三遍。

    匈奴人都没有回应,只是许多人都停止了动作,跟傻瓜一样看着在雨雾之中的汉军骑兵。

    人人都知道,只要这支汉骑发起冲击,他们的下场,除了被赶下河喂鱼之外,没有其他选项。

    只是,这些人,基本都是幕北的部族——幕南部族早就已经跪下来投降了。

    幕北的部族不似幕南部族,与汉家打交道的时间多,接触也多。

    所以,他们都很犹豫。

    因为在传说和宣传中,汉朝人可是会杀死所有匈奴人的。

    特别是那支神骑,据说就是要吃匈奴人的脑浆和心脏的魔鬼!

    薄世看着匈奴人的反应,挥挥手道:“派人下马,先去救治那些伤兵,收容老弱……”

    “诺!”立刻有人领命,带着数百人下马,将那些散落在圹地或者躺在破碎的营垒中的伤兵和老弱收容到一起。

    看到这里,匈奴人的心防终于失守。

    一把把武器被丢在地上。

    一个又一个匈奴人,跪到了地上。

    然后,就是一群又一群。

    最终,整个河岸边的两万多人,全都跪了下来。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三百七十一节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1)

    七月流火,长安的气温,越发的炎热起来。

    同样热起来的,还有整个长安的士大夫勋贵。

    燕蓟战事已经确定结束了。

    此战,汉军斩首四万余(包括造阳战役),全歼匈奴右谷蠡王本部、胥纰军本部、逼落骑本部等十一个万骑的战力,捕虏三万五千余。

    缴获匈奴战马十三万五千余匹,牛羊数十万头。

    匈奴损失了它全部的机动兵力和百分四十的青壮。

    连单于也死在了渔阳塞下。

    这是汉室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大胜!

    从此以后,汉室边塞,将彻底安全,匈奴人至少十年内,是不可能再有力量侵袭长城了。

    当然,汉军也付出了惨重代价。

    造阳战役中,包括楼烦军在内的上谷郡兵和民兵战死四千余,七千多人负伤。

    楼烦人的家园被付之一炬,从造阳到沮阳,汉军放弃了四个县城二十三个乡,焚毁了房屋上万栋,堵塞了水井数百口。

    经济损失起码是上万万!

    而在燕蓟战役中,汉军战死阵亡两万多人,其中,护濊军阵亡超过三千,燕赵郡兵阵亡四千余,义纵所部的主力,折损了三千五百余人,渔阳军民损失两千多人。

    剩下的就全是右北平战场的损失,也是汉军最大的战损——将近六千士兵战死,五千多名百姓被掳。

    至于负伤人数?

    根本无法统计!

    这还只是明面上的。

    为了维持战争,楼船将军衙门在超过两个月的时间里,冒着夏季的海洋风暴,源源不断的将大量粮草、军械、物资、人员输送到泉州。

    十一艘楼船,三十五艘艨艟在风暴中倾覆。

    一千四百五十三名水兵永眠大海。

    而这些人,是中国第一批也是最有经验的水手。

    另外,在后方,为了服务军队,支持战争,数以十万计的百姓,肩挑手提,向前行输送军粮、配送物资,修葺道路,乃至于熬制各种干粮。

    因此,许多人甚至连农活也暂时搁置了。

    燕赵地区和上谷郡、辽东、辽西,今年的粮食歉收已成定居。

    整场战争前后,假如算上所有的开销和支出,汉室起码投入了超过十八万万的钱,一万四千金黄金,调动了三百余艘舰船,征用了一百余艘民船和捕鲸船。

    假如再算上去年冬天的高阙之战的影响。

    在不到十个月里,汉室打光了整个北方的积蓄。

    若在以往,在过去,这必然发生灾难。

    连番大战,更会成为国家穷兵黩武的象征,而这样高强度的消耗,也将导致北方赤地千里,人民在饥饿中必将揭竿而起。

    但在现在……

    战争经济这个词汇,第一次出现在公卿列侯们嘴里,第一次进入了普罗大众的眼中。

    接连两场大战,让超过十万人获得了武勋。

    让整个汉室在一年之内,直接催生出十万个中产或者勋贵之家。

    为了赏赐有功将士,国家的订单,像水一样流向民间。

    布帛、丝绸、陶瓷、铁器、竹器、铜器,每一样的需求量都在十万以上!

    在钱面前,工坊主和手工业者跟打了鸡血一样,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他们所生产所有商品,立刻就可以被官府收购。

    平律确定的法律,现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哪怕是官府,也再不可能强买强卖。

    一切交易,都由擅权监督。

    通过每日议价,根据市场价格进行规定。

    虽然这种官府收购的物资,利益没有在市集售卖那么大。

    一般最多四成利润,通常是二成左右。

    但这就足够了!

    工坊主和手工业者只要埋头制造,就不愁销路!

    更让他们兴奋的是——战后重建的计划也已经出炉了。

    天子决议,出内库钱,为所有在战争者失去了家园的人们重建家园,同时还将改造当地的水利、交通和教育。

    而这又将肯定会进一步刺激工坊主和手工业者。

    即使是在长安城里,那些贫民窟之中,现在,人们也开始振奋起来了。

    靠着海量的订单,这些过去穷困潦倒,朝不保夕的城市最底层,现在,也终于能够吃饱肚子,甚至能够有余钱给自己和妻儿购置新衣了。

    但这些人其实只是在这场盛宴里,喝到了点残汤剩羹。

    真正吃到肉的……

    永远是大地主、大贵族是显贵的士大夫们。

    石奋此刻就坐在上首,听着自己的儿子石建的报告:“父亲大人,今年家中庄园和作坊,大获其利啊!仅仅是上个月,就赚了两百余钱!这可比得上一个万户侯一岁的利润了!”

    “儿子打算再招一千名百姓,再买两千奴工,扩大经营!”

    老石家本是汉家最清贵和最孤高的士大夫家族了。

    石奋现在虽然还没有万石君的美誉,但却也是国家元老,显赫的大人物。

    所以,老石家向来提倡的就是耕读传家,读书赛高!

    就连武事,在过去在石家也属于歧途,是莽夫才做的事情!

    至于开工坊什么的……

    老石家从来就不屑去做的!

    然而,自从去岁开始,石家就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工坊在庄园里建了起来,一开始,主要只是做做印刷什么的。

    然后,就涉足了陶瓷业。

    接着又开始制造耕具,当然是很简单的铁锹、犁耙什么的。

    但就算是这样,老石家也赚的盘满钵满。

    去年一年,利润就多达五百万钱!

    超过了石家过去五十年的所有俸禄和租佃总和……

    至于今年……

    到现在,才半年多一些,石家工坊的利润就突破了七百万!

    上个月一个月就赚了两百万!

    哪怕是石奋是圣人,在这样的利润面前也会把持不住。

    至于石家上下,更是早就抛弃了一切架子,早就成为了金钱的奴隶。

    “是要继续招工……”石奋轻声道:“不过,建儿,你去告诉下面的人,从这个月开始,所有工人的薪俸一律上调三成,工匠和能人,视其能力相应给与翻倍……若有大匠,可收为家臣……”

    “父亲……”石建动了动嘴唇,道:“若是如此,吾家的利润,恐怕就没有多少了啊!”

    现在长安和关中的工人工资很高,特别是有技术的陶瓷烧制工人和铁匠、木匠,工资已经不比一般的小官差了。

    这么一涨,石家工坊的利润,很可能就没有多少了。

    没有钱,可就没有办法做很多事情了。

    “钱有什么用?”石奋站起身来,训斥着自己的儿子:“愚蠢的想法!”

    “石氏能有今日,靠的是天子,靠的是陛下……”石奋面朝未央宫方向拜道:“我石氏子孙可以爱财,但决不能守财!”

    “守财之奴,譬如齐王……”石奋说起齐王,也是叹了口气。

    齐王刘将闾是齐悼惠王的幼子。

    这一系曾经显赫至极。

    但今日,除了胶东王刘雄渠赖其子刘德与今上的渊源得以幸免之外,其他人,全都风吹雨打去。

    特别是齐王,仅仅是从其王宫里,就炒出了黄金二十万金,五铢钱三万万枚,其他铸钱以十万万计,铜料万斤!

    这些,全都给天子做了嫁衣!

    说起来,石奋当年也曾经见过悼惠王,那确实一个聪明的大王。

    他的儿子里,废物有,但英雄也有。

    譬如城阳景王,齐哀王,都是一时俊杰。

    但这又怎样?

    君要臣死,臣岂敢不死?

    今日的齐悼惠王一系,只余胶东一脉,奚甚可哀!

    石奋可不想自己的家族,最终也变成齐王这样的悲剧,守了一辈子财,结果尽为他人嫁衣!

    况且……

    石奋双眼闪烁出锋芒。

    “且夫,天下最有利益的事情,乃是谋国!”

    “燕蓟战事已息,王师大捷,天子已布告中外,许长城之外,尽为功臣之地……”

    “人……已成当世最具价值的资源……”

    “吾家现有工人、奴工一千余人……若再招一千工人,两千奴工,得其归附,五千人可得矣!得五千忠心淳朴之士,足可于塞外要服,再造一国!”

    “石氏从此成一郡之望,为世代之富贵可也!”

    “只盯着钱,可以如此吗?”

    石奋训斥着自己的儿子:“钱能为尔买到五千人忠士?”

    “不能……”石建低头拜道。

    “钱能为吾家造十世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