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107章

我要做皇帝-第1107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文,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从小就目睹了儒家内部的混乱和诸巨头们的嘴脸,看清了道德君子们的真实面目。

    这让朱文一度非常抑郁。

    直到,茂陵图书馆的建立。

    让他第一次接触到了荀子的著作。

    荀子三十二篇,让他大开眼界,并且深深着迷。

    随即,他遇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志。

    本着对儒家现有派系和思想体系的不满,这些人重新建立了荀子学派。

    并且在四年之内,将它发展成为了一个成员数千,影响力跨越燕赵,直抵三河的庞大学派。

    从荀子学派成立至今,朱文与他的同志们,就是在辩论中成长,在斗争中成熟的学者。

    他微微一扫重民学派和思孟学派的方向,在心里冷哼一声:“土鸡瓦狗,不值一提!”

    在荀子门徒眼里,孟子的思想和理论,几乎就找不到对的地方!

    什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什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筋骨,饿其体肤?

    什么人性本善?

    什么劳力者治于人,劳心者治人?

    一片胡言!

    若非这里是石渠阁,朱文几乎忍不住想要好好的跟思孟学派以及重民学派交流一下在这个方面的认知,改造他们的三观,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究竟错的多么厉害!

    而其他儒家学派,也没有一个让人朱文能瞧得上眼的。

    这倒不是这些派系的理论有问题,或者学术方面的成就太低。

    实在是朱文觉得,与自己所学相比,其他的都是辣鸡!

    微微清了清嗓子,朱文对着话筒说道:“儒者何也?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仲尼、子弓,如是而已……”

    看上去平平淡淡的话语之中,却是杀机暗藏。

    台下的许多儒家学派的脸色,都变了。

    原因很简单。

    朱文一句‘仲尼、子弓是也’。

    将曾子、子夏、子思和孟子都开除出了儒家行列。

    至少是,开除出了传递孔子思想的的正统继承人行列。

    这可不能忍!

    许多人都是怒火中烧!

    而其他学派则都乐呵呵的搬了个板凳在旁边看戏。

    甚至还有人帮腔。

    譬如墨家的人就看热闹不嫌事大,笑呵呵的评论着:“仲尼虽然学问不怎么样,但这弟子之中的子弓,却乃人杰也!”

    子弓先生,就是孔子的早期追随者之一。

    那位后世的孔门十贤。《论语》的真正作者!

    冉雍冉子弓,又称为仲弓是也。

    孔子生前,曾经公开称赞他说:雍也可使南面!

    临终之时,更是对诸弟子赞道:贤哉雍也,过人远矣!

    这实际上是将自己的衣钵,交托给了子弓先生。

    而子弓先生没有辜负孔子的期望,他带领师兄弟们整理了孔子生前的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全篇没有擅自删改一字一句。

    当然了,今天的其他派系,肯定不会这么认为的。

    譬如公羊、谷梁和左传一系,肯定会认为子夏先生才是孔子的衣钵传人。

    而鲁儒、楚诗、韩诗,则都肯定是认为曾子才是孔子的衣钵传人。

    至于思孟学派和重民学派,则必然坚持着孔子…子思…孟子这样的传世体系。

    而荀子学派,则坚定的认为,唯有子弓才是孔子的唯一衣钵传人。

    其他人都是假冒伪劣的,而且都有着篡改孔子和歪曲孔子思想的企图,乃至于事实!

    必须大加鞭笞和讨伐!

    这个事情,在后世人看来,可能也就这么一回事。

    但在如今,却是关系着大是大非,自己学问的正确性和普适性的大问题。

    是关系着学派生死存亡的关键。

    所谓,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国家如此!

    政权如此!

    家族如此!

    学派也是如此!

    是以一时之间,整个会场的气氛,都有些凝重。

    要不是到处都有着羽林卫的卫士在镇压,恐怕就这一句话,儒家内部都能打起来。

    如今,虽然没有打起来。

    但也差不多了。

    几乎除了韩诗派和楚诗派外,其他所有儒家派系的巨头和弟子门徒都是怒目圆睁。

    一个个都在心里面大骂着:“放你x的狗屁!”

    要不是害怕被驱逐出场,肯定有人要跳上台去跟朱文决斗了。

    但朱文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他依然是不紧不慢的说道:“当今之世,诸儒生则非是如此!”

    “或喋喋以大言,或高论以三王!”

    “岂不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道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作不成!”

    “故圣王治世,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然后天下治!”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说到这里,朱文挑衅性的望了一眼整个儒门的派系巨头。

    挑衅意味非常浓重!

    但,这恰恰是很多人的命门。

    也是中国多数学者的弊端!

    纸上谈兵,每一个人都是孙武。

    但一旦实践,可能连赵括也不如。

    当年,朱文正是目睹了这一点,才心生愤慨。

    人人都是高谈阔论,谈论三代之治。

    谁来发展当今?

    谁去关心黎庶?

    谁又来拥抱当世?

    沉迷在三代的幻梦之中,不可自拔的人,在朱文看来,全是****!

    想到这里,朱文就猛然提高了声调,说道:“方今幸甚,圣王在位,以圣德驭器,用德政佐民,兴水利,作水车,轻徭薄赋,假民牛马,四海黎庶皆欢腾,虽禹王亦不能比!”

    这个马屁,拍的太舒服了!

    之前,思孟学派和重民学派的马屁加起来,也顶不上这个马屁。

    因为,这说的是事实啊!

    至少是事实的一部分!

    刘彻早就在民间借着绣衣卫到处鼓吹和宣传他的政绩了。

    为的就是在今日的石渠阁,让诸子百家来好好表扬一下。

    结果,前面的人,都好像成了瞎子!

    这让刘彻真是好生郁闷!

    如今,终于来了个懂事的了!

    不错!

    年轻人值得鼓励!

    刘彻微微笑着,以示赞同。

    但,对朱文来说,这却不是马屁,而是他的真实感受!

    对荀子学派的人来说,机器和机械,一点都不可怕,相反非常可爱。

    因为,君子驭器!

    对他们来说,发明创造和机械技巧,都是要服务天下的。

    只有营营苟且的小人,才会害怕机器和机械的发展。

    真正的君子,会用自己的智慧和手段,将机械和机器,有利于天下,有利于百姓。

    ……

    啊,昨天晚上一晚上没睡,感觉好冷好冷~~~~~~~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两百零八节 讽刺

    因为不是拍马屁,朱文的神色,依旧如常,他望着满场的公卿和士大夫,开始了自己的第二部分的论述。

    “吾尝闻,淳于髡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轻声的叙述着道:“今天下之势,名分而群类之势,越发显然!”

    “身为士大夫,吾辈不敢不观之,视之……”

    这也是荀子一系的儒生最大,也是最明显的特征了。

    他们从来不避讳去研究和观察事实的本质。

    当年荀子入秦,深入秦地,虽然与秦昭王谈崩了,但是,荀子却依然毫不避讳的赞扬秦国体制和系统。

    而不是跟其他儒生一般,言必称暴秦……

    同时,荀子学派还是儒家内部唯一一个关注于社会学的派系。

    在其他儒家派系,一个个专注于天命,天道的时候,荀子就已经透过了问题的表面,直入真正的核心关键所在。

    提出了名分使群的观念。

    这是最古老的人类社会学。

    如今的世界变化,是根本逃不过这些信奉荀子思想的学者的眼睛的。

    但是……

    朱文并非狂士,只会想要自己爽了,而不管其他人。

    他很清楚,这个问题,只能浅尝辄止。

    他更明白,他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引起当政者,尤其是当今天子的注意——如今的社会形势变化之快,超乎想象。

    甚至可以称得上是自宗周礼法制度崩溃以来,天下变化最剧烈的时刻了!

    前者,催生出了地主阶级和自耕农阶级。

    而如今的社会变化,却在催生另外一个阶级与群体。

    虽然如今还看不出端倪和全貌。

    但根据朱文的观察和估计,最多二十年,很可能某些地区会出现,工商业的从业人口,追上农业人口的事情。

    这个事情,国家和当政者必须及早的注意到!

    不然,很可能会发生灾难!

    刘彻自然听出了对方话里的意思。

    “不错啊,荀子的门徒,果然厉害!”刘彻在心里赞了一声。

    不过,可惜的是,至少在现在,荀子学派是不可能成为主流,也不可能真的影响国策。

    原因很简单,条件不允许!

    现在的社会,连孟子都不可能成为主流。

    何况比孟子还激进还先进的荀子?

    要知道,孟子还只是喊喊民贵君轻而已,荀子是直指人民有权力推翻暴政,并且号召人民去推翻暴政的!

    如世人熟知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纣亡。

    但几人知道,荀子思想里还有更加河蟹的东西?

    譬如‘汤、武存,则天下从而治;桀、纣存,则天下从而乱。’

    要不是刘彻是穿越者,恐怕也会严厉打击和打压这个学派,不使它有任何复活的机会!

    更别提,荀子思想之中,不河蟹的东西,比比皆是,荀子三十二篇,随便哪一篇摆到任何一个君王面前,都会是不能忍!

    就目前来看,百年之内,荀子学派别想翻身。

    除非……

    汉室能够跑步进入工业化,完成资本主义的积累……

    从这里,你就知道,荀子思想,究竟超前了多少?

    这才是荀子学派,荀子死后,就渐渐消亡的真正原因。

    不是他的弟子门徒们不想去宣扬。

    实在是宣扬等于作死!

    他们只能妥协,退而求其次!

    也就是现在,随着汉室思想界和言论界的桎梏松懈,才让一群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搞风搞雨。

    当然,这也跟荀子本人的教育策略和方阵有关。

    荀子自己就说了: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他教授弟子,并不希望弟子盲从自己。

    而是希望他们青出于蓝,超越自己!

    这与荀子本人的法后王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这一点,刘彻也很欣赏。

    这个世界,倘若不能一代更比一代强。

    那么,人活着又是为了什么?

    难道非要去追求退化?

    三代先王和先民,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可不是为了子孙后代回到他们的世界。

    恰恰相反,先王和先民,永远不会希望,子孙后代回到他们的时代,过他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