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083章

我要做皇帝-第1083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然,这薄窦两家现在跳的太欢了,一旦未来东宫晏驾,那就完蛋了!

    刘氏是最小鸡肚肠和心胸狭隘的帝王。

    得罪了一个刘氏天子,等于至少将自己的大名和家族挂在刘氏的小黑本上三代人!

    汁方候雍齿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不会有人愿意自己登上刘氏的黑名单。

    特别是外戚家族,尤其如此!

    是以这些年来,薄窦外戚,都约束自己的子侄,严格教育,出现了坑爹货,自己内部先处理了——不是发配南方,就是赶去安东。

    总之,不给天子添堵!

    为此,窦家还主动的放弃了窦婴!

    想起窦婴,窦广国也叹息了一声。

    那是他看着长大的窦氏才俊啊!

    在窦婴身上,不止他一个人倾注了满腹心血。

    可是……

    而与窦婴相比,一直被人认为‘木纳’‘中庸’甚至是‘不可托付大事’的窦彭祖,却一直稳稳当当,这两年甚至已经取代了窦婴的地位,成为窦氏家族倾注资源的重点。

    望着窦彭祖的模样,窦广国摆摆手道:“此事,你就不要插手了……”

    在这个节骨眼上,外戚忽然跳出来,无论怎么表态都是错!

    甚至很有可能变成一个放了嘲讽的mt!

    要被人轮上一万次啊!

    当然,窦家也不能什么都不做。

    窦广国从怀中摸出一张拜帖,将他交给窦彭祖,说道:“去,为我交给黄先生,请先生过府与我品茶!”

    现在,黄老派内部,包括了异端的老庄学派,都爱死了喝茶。

    甚至有闲得无聊的家伙,写了一本《茶道》,专门教人喝茶,还将喝茶上升到了哲学地步。

    而窦广国都要称先生的人,自然来头不小。

    此人就是那位屡次出现在史书之上,充当各种背景板的黄老派名宿黄生。

    他曾经在先帝之时,给张释之指了一条明路,也曾经在上林苑中与辕固生辩论帽子的新旧问题和汤武鼎革的意义。

    总之,这就是关中黄老派的巨擘。

    在黄老派内部有着很高的人望!

    “再去为我去请上大夫石公过府……”窦广国又道。

    上大夫石奋,五朝元老,他的地位在士林之中,无须赘述。

    而窦广国知道,只要搞定了这两个人,其他乱七八糟的诸子百家,他不知道。

    但最起码关中士子和士大夫们会安静下来。

    ……………………………………

    而此时,长安的市井之中,有关刘彻要在郡国设立鲁班之官,用工匠为官的事情,也已经传的满大街都是了。

    八卦党们都瞪大了眼睛,准备好好看戏。

    至于街坊内外,则彻底因为此事,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战场。

    持着各种观点的来自天下各地的士子们,因为各自接受到的教育和三观,而拉开架势,彼此相互攻仵和辩论。

    不时有人因为辩论不过,恼羞成怒,而将文斗,变成武斗。

    长安的官吏和衙役们,顿时忙的不可开交。

    仅仅不到三个时辰,廷尉和执金吾的监狱里就已经塞满了各种因为打架斗殴或者伤人而被逮进来的人。

    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人都有。

    有些时候,一个监牢之中,甚至同时出现了儒法黄老墨的弟子门徒。

    自然,哪怕是夜幕降临后,长安城也依旧处在喧哗之中。

    各个官署面前,车水马龙,数不清的名士和大人物,排着队,将自己的弟子门徒从衙门之中保了出来——不保不行,要是弟子门徒为了真理与异端邪说勇敢战斗,但师长却不闻不问,长此以往,那还得了?

    公孙弘走出衙门,身后跟着他的几位师弟。

    这些师弟们,此刻都是鼻青脸肿。

    没办法,他们的对手是赫赫有名的燕赵之地的燕诗派的高徒!

    自古燕赵剑客就名震天下。

    尤其是燕赵剑客们喝了酒后,战斗力更是爆表了。

    休说是他的师弟们,这些来自温暖的南方的士子。

    就是北地的豪侠,也轻易不敢招惹一位燕赵士大夫。

    因为那意味着灾难,可怕的灾难。

    “走吧……”公孙弘低沉着声音,对着自己的师弟们说道。

    这已经是他今天第七次来到衙门领人了。

    而这其中暴露出来的信息,却是让他忧心忡忡。

    公羊学派,似乎遇到了狙击!

    荀子学派、谷梁派、韩诗派还有杂家,似乎都在有意无意的针对公羊。

    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所以,公孙弘急匆匆的带着自己的师弟们,回到老师的住处,然后就立刻去见胡毋生。

    “老师……似乎有人在串联针对我公羊!”公孙弘一见面就说道:“除了现在还未抵达长安的诸学派外,其他派系,都在暗中与我公羊为难……”

    胡毋生听了,笑了起来。

    为难就对了!

    公羊派这些年,确实发展的有些太过迅速。

    树大招风,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不过,无所谓!

    与之相比,胡毋生反而更关心过去的这一个白天,长安城的舆论动向。

    皇帝要用工匠为官?

    这要放在以前,不需要动员,就会有一大堆士林巨擘哭爹喊娘的大呼不可。

    这种有辱斯文,让士大夫们逼格下降的事情,只是想想都恶心死了,更别提要将变成现实了。

    但,现在情况却是微妙的很。

    诸子百家,各自都在这个事情上面,亮出了自己的屁股。

    而情况,则有些出乎意料。

    许多人都只是借这个事情,表明了一下态度,然后就话锋一转,变成了对自己的竞争对手的抹黑和攻仵。

    喷子们口水四溅,沸沸汤汤了大半天。

    结果却是——没有任何人,哪怕是一个稍微有点影响力的人站出来,坚决的反对用工匠为官。

    最多就是一些小虾米……

    这才是真正不对劲的地方。

    “陛下这一招妙啊……”胡毋生感慨道:“不愧是……太宗子孙啊……”

    胡毋生曾经在太宗皇帝时期出仕过一段时间,然后他就发现了——尼玛,皇帝太难忽悠了……只好回家教书育人……

    如今这位,只能说是青出于蓝了!

    “什么御史中丞封驳?”

    “这是一出蚩尤戏啊……”

    想当年,太宗靠着高超演技,不知道忽悠和玩弄了多少人。

    好在,好在……

    大家都有过被太宗忽悠和玩弄的经验,再也不是当年那样被玩弄在鼓掌之间,还不自知的单纯忠良了。

    在胡毋生眼里,现在这个事情的真相已经是昭然若揭。

    御史中丞封驳?

    开玩笑吧!

    这分明就是今上和御史中丞演的戏,演给诸子百家看的。

    为的,很可能就是分辨‘忠奸’。

    再想想今天这诡异的气氛,这迷之场面。

    聪明人也蛮多的!

    看样子大家都对刘氏这可恶的演技有了一定抵抗力和免疫力了,不会再傻傻的被人家玩弄了……

    这样也好!

    胡毋生从自己怀里摸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将之递给公孙弘,道:“明日你进宫,将此册为我呈递陛下,请陛下斧正一二……”

    说完这句话,胡毋生忽然感觉好羞耻。

    有种类似自己把自己洗白白了,然后裹着绢布,抬到皇帝面前,羞答答的说:“臣妾侍奉陛下安寝……”

    太羞耻了!

    但是……

    如今这世道,比的就是谁更没节操啊!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一百七十六节 儒墨和解

    “大一统……”刘彻望着面前的一本小册子,嘴角微微上扬。

    这是公孙弘刚刚送来的胡毋生的最新著作,写的非常精彩,引用《公羊春秋》许多佐证,一边拼命拍刘彻和汉室的马屁,一边不断引申出大一统的重要性。

    只是……

    “朕要是同意了你儒家的说法,法家和黄老派还有墨家都要来找朕拼命了……”刘彻叹了口气,将这册子放下。

    胡毋生想必也是知道这一点,所以,没有公开发表他的这个著作。

    大一统思想,或者大一统这个理论,在事实上,不是一家一户或者一门一派的独有之物。

    在实际上来说,诸子百家,都有大一统思想,都有大一统理论,都有大一统的呼声和要求。

    只是侧重点不一而已。

    就如公羊派,他们要的大一统的法理源自《春秋公羊传》: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在历史上董仲舒提出大一统理论后,立刻就有人总结: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后人也引申出了: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为始,故言大一统也。

    文化帝国主义的气息,霸气侧漏。

    由是建立起了一个时间跨度长达两千年的秩序。

    但是,这就是大一统的全部了吗?

    错错错!

    大一统,不是儒家的专利。

    甚至可以说,大一统,是儒家抄袭了自己的死对头墨翟的思想,然后自己改了改,掺了些私货后的产物。

    墨翟是怎么说的?

    上之所是,皆必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墨子。尚同)

    孟子捡起来,擦了擦灰尘,稍微改了一下,就变成了——君仁臣义,君民同乐,天下定于‘一’!所谓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就是这么来的。

    但其实,墨子也是抄的别人。

    这个别人就是管仲。

    管仲才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阐述并且提出了相关大一统思想和理论的人。

    所谓:主尊臣卑,上威下敬,令行人服,治之至也。

    在这个基础上,管仲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使天下两天子,天下不可治也。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治也。一家而两父,一家不可治也。夫令不高不行,不专不听。尧舜之民非生而治也,桀纣之民非生而乱也,故治乱在上也。

    并且还提出了具体的实现步骤。

    这就是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政策!

    是的,在秦始皇之前几百年,管仲就已经提前看到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明确要求书同文,车同轨,兵戈同制,度量混一!

    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其实诸子百家一大抄。

    但读书人的事情,能叫抄吗?

    应该是借鉴,是发扬光大!

    所以,吕不韦也厚着脸皮,把儒墨的主张合在一起,宣称: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一则治,两则乱。

    荀子一看,尼玛你们都抄,我也来抄抄。

    于是,就有了荀子特色的大一统: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揔也,民之父母也。

    而公羊派作为后来者,很明显就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前面的先贤都已经把路铺好了。

    他们只需要顺着已经被实践过,而且被天下人都公认的东西,延伸和发展出独属于自己的理论就好了。

    无论是历史上的董仲舒,还是此刻的胡毋生,都做的很好。

    承上启下,发扬光大。

    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