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051章

我要做皇帝-第1051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窦太后来说,她对于权欲啊权势啊财富啊什么的,并不怎么关心。

    她在乎的唯有家庭而已。

    这也是大多数中国妇女所共通的本性。

    所以,陈须兄弟如今的变化,真是让她欣喜万分!

    甚至可以说是喜极而泣!

    想当年,这两兄弟可没少让她操心和擦屁股。

    窦太后也不止一次担心过,万一自己百年之后,这兄弟俩可该怎么办?

    要知道,刘氏杀起外戚来,可比杀大臣还利索!

    大臣还可能念及旧情,有所保留情面。

    但对外戚,却必然是毫不留情的疾风骤雨!

    当年诸吕就不提了。

    太宗皇帝处决自己的亲舅舅郅候薄昭,可是她当年亲眼看到的!

    至于当今,亲自下令,将诸粟外戚,或放或囚。

    即使是她与薄太后求情,也是没有任何作用!

    事实证明,在刘氏天子面前,血缘和亲情,几乎不存在,他们的大脑永远只会思考江山社稷和天下万民。

    为此,别说外戚了。

    就是刘氏宗室,被送上祭台的,加起来都已经超过五指之数了!

    如今,见到两兄弟都已经脱胎换骨,老太太也终于放心下来。

    刘氏对于外戚,虽然要求严格,但同样,对于那些有能力的外戚,从来都是敢于放手和信任的。

    兄弟俩看着老祖母,都是感激的道:“让太皇太后挂心,这是孙臣等的罪过……”

    “看到你们现在的模样,哀家非常高兴……”窦太后听了,心里跟抹了蜜糖一般甜蜜,她拉着俩兄弟的手,说道:“以后在外面,要用心做事,不可在跟过去那般胡闹了!”

    俩兄弟连忙跪下来,道:“诺,谨遵太皇太后教诲!”

    窦太后这才点点头,然后转身都馆陶道:“馆陶啊,还不快来看看你的儿子?”

    馆陶连忙起身恭身道:“诺!”

    然后就踱着脚步微微上前,抬起眼帘,看向自己的两个儿子。

    在馆陶眼中,陈须兄弟,现在的模样,与过去相比,几乎是天翻地覆一般的改变。

    现在的俩兄弟,都已经成长成为身高接近八尺,膀大腰圆,满脸长着络腮胡子,一双眼睛中带着些许上位者的威严的大丈夫!

    即使只是站在那里,也给馆陶造成了冲击!

    这哪里还是过去在她棍棒之下,唯唯诺诺,连发声都不敢的那两个二世祖?

    分明就是两位长期身居高位,手底下猛将如云,执掌一州杀伐大权的混世魔王!

    这让馆陶有些微微愣神,本来想好的说辞,竟然都忘了个一干二净。

    她微微动了动嘴唇,本来想跟过去一样,呵斥和责骂两声,但临到嘴边,却变成了带着笑容和关心的话语:“陈须、陈嬌,这些年,你们在安东过的还好吗?看你们的模样,肯定是吃了不少苦头,快让母亲好好瞧瞧……”

    说着就走上前去,充满了关怀和慈爱的拉着两兄弟的手,嘘寒问暖,关心备至。

    这让兄弟俩和馆陶自己,都是充满了意外。

    在俩兄弟眼中,他们甚至有些眼前这个贵妇,究竟是不是记忆里那个统治和主宰着他们人生的那个母亲?

    而馆陶却是在心里疑问:“我究竟是怎么了?”

    要知道,在过去,馆陶心里面,只有陈阿娇,至于丈夫陈午,两个儿子陈须和陈嬌,顶多算是陈阿娇的添头。

    既不能给她带来权势和好处,还会拖累她。

    完全就是废物!

    但如今……

    局势改变了!

    这两个儿子,都拥有了主宰一方,甚至不下于她的权势和财富!

    更是汉家隐隐升起的两颗新星,社稷栋梁,未来的巨头!

    这让馆陶下意识的就将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和心思。

    馆陶知道,很有可能,自己的下半生的风光和权势,要依靠这两兄弟了。

    自然的,她的态度和看法也随之改变。

    说到底,在这个世界上,不仅仅外人会因为你的权势和财富而对你曲意奉承,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家族内部,乃至于父母,也是如此。

    有出息的儿子跟没出息的儿子,待遇肯定是两个样子!

    这就是所谓的权势改变命运,财富改变人生。

    …………………………

    点娘崩溃了?我明明记得我定时了啊,怎么没上传?

    麻蛋~

    顺便说一句,作者君的微信公众号重新开始更新了~大家快去关注吧!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一百四十节 家宴

    当天晚上,刘彻在宣室殿召开宫廷家宴,款待从安东归来的小舅子和表哥。

    薄窦外戚的主要成员都参与其中。

    皇后陈阿娇则六年来,首次作为宫廷的女主人,主持宴会。

    十四岁的汉室皇后,恰似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浑身上下,都散发着青春的魅力,雍容得体,落落大方。

    让窦家在心里放心不少,也让薄太后深感欣慰。

    窦家放心,这很好理解。

    一个与窦氏关系亲密,有血缘关系的皇后,只要稳固地位,足可让窦氏在窦太后之后,再富贵三十年。

    至于薄太后,则纯粹是不想再见到似她一般的悲剧再度在这未央宫上演。

    刘彻则是静静的坐在一侧,看着这一切。

    但在心底,刘彻已经在盘算外戚力量的再平衡了。

    高阙之战后,义氏外戚集团,将攀升至顶点。

    刘彻已经做好了,晋升义纵为大将军领安北都护府都督之职的准备。

    至此,义氏外戚,很可能在未来,在汉军之中,底定足够的基础。

    一个类似于历史上卫青霍去病的卫霍军事集团那样庞大的势力。

    对此,刘彻是既高兴,又提防的。

    这也是任何一个皇帝的本能反应。

    对大将,尤其是有能力的大将,皇帝都会非常喜欢。

    但国家不能依靠某一个势力或者某一个派系打天下。

    多元化和再平衡,始终是维系国家稳定,政治平稳的王道。

    所以,刘彻需要再扶持,再打造一个新的军功利益集团。

    目前来看,薄世或许可以算作一个选择。

    但,薄世的能力和性格,存在一些缺陷。

    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他属于那种守成的官员,他缺乏进攻性和侵略性。

    在安东或者朝堂上,这些缺陷,不会被发现,甚至会成为优点。

    但领军作战,尤其是远征异域。

    缺乏侵略性,可不行!

    另外一个问题,则是所有的皇室家族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既夺嫡与守护。

    对外戚来说,让自己的外甥or表弟成为储君,这才是他们的终极追求。

    历史上,臣如霍去病,也曾经亲自插手和干预皇室内部纷争!

    那也是他唯一一次出手和干预皇室内部的问题。

    而效果则是拔群的。

    因为霍去病出手之故,武帝五子尽数出京。

    刘据的太子地位因此得以稳固!

    虽然说,目前,刘彻还不需要为此苦恼和纠结。

    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对皇帝而言,永远考虑最坏的情况,总不会有问题。

    未来,皇长子刘去病还不知道是否可堪成才。

    其他诸子,也不清楚到底谁能成为那个在将来继续领导大汉帝国走向强盛,接过刘彻的旗帜,继续完成历史赋予汉家的使命的储君。

    所以,刘彻必须考虑所有情况。

    万一,将来刘去病不堪造就,而其余诸子之中,有合适人选。

    刘彻就会毫不犹豫的废长立幼,然后,他会跟他的父亲一样,铁石心肠的为新君的地位稳固,而发动大清洗。

    对国家来说,一家哭,永远好过一路哭、天下哭。

    刘彻可不希望,自己变成晋武帝、汉宣帝那样的傻瓜——明知道太子不中用,却还惦记旧情,犹豫不决,最终给国家造成难以挽回和无可估量的打击。

    对中国这样的大一统体制下的王朝来说,皇帝的权力实在太大了。

    所以,昏君和庸碌之君,对国家造成的损失和打击,是呈几何数字上升的。

    出于未雨绸缪的准备,刘彻不得不去考虑所有可能的选项。

    不过,好消息是——未来的中国,将会足够大,大到以至于,足以安置所有的皇子,甚至足以让所有人满意。

    说不定,还能出现类似汉光武故事那样的情况。

    光武帝首先立的太子刘疆,不就发扬风格,把太子之位主动让给了更出色,更有能力的刘阳?(刘阳成为太子后更名刘庄,既汉明帝,而刘家一直有即太子后更名的传统)

    总之未来的选择很多。

    但现在却只有一个,那就是继续北伐,全取河西、幕北,夺西域,打通通向中亚和南亚的道路。

    正想着这些事情的时候,堂邑候陈午,就举着酒樽,来到了刘彻面前,恭身拜道:“当今幸甚,幸蒙陛下不弃,老臣之孽子,也能成才,臣谨叩谢天恩!”

    对陈午而言,刘彻这个外甥皇帝,不仅仅让他的两个儿子脱胎换骨,完成了新生。

    更拯救了他的人生。

    在以前,陈午名为馆陶的丈夫,实则是馆陶的奴仆加生育机器而已。

    要不是窦太后还在,而且,刘氏天子看的紧,陈午感觉,自己的头顶恐怕早就绿油油了。

    即使如此,他身为一个男人,一位汉室列侯的尊严,也早已经被馆陶践踏的体无完肤了。

    但,他能有什么办法?

    当初,为了娶馆陶,他可是打败了许多强敌,经过太宗皇帝钦点,方才成功尚得太宗与窦太后的唯一女儿。

    而娶了刘氏的女儿,哪怕再苦再酸,也只能自己忍着。

    原因无它,在之前,所有与刘氏公主或者翁主(后世的郡主)合离的男人,全都死了,而且死的极为凄惨。

    在护短这个天赋上,老刘家可是点满了天赋点的。

    休说是他,区区一个堂邑候了。

    当年,曲逆候陈平的儿子陈买娶了太宗与慎夫人所出的女儿,结果,成亲不过两年,陈买就自杀了。

    对外的说法是:恭候(买)抑郁成疾。

    但实则是因为陈买发现了自己的妻子养小白脸,实在受不了这个屈辱,愤而自杀。

    曲逆候都只能忍着,忍不了只好自己去死。

    他陈午还能怎么着?

    而且,馆陶到底没有给他戴绿帽子。

    这个事情,自然就只能捏着鼻子,忍受下来。

    但现在,陈午终于解脱了。

    因为,他的两个儿子成才了,有权势了。

    他们拥有的权势,连馆陶也要稀罕,于是连带着,他的地位也提高了许多,从过去的配种工具,终于荣升为丈夫,虽然依旧要被馆陶呼来喝去,但至少,是有尊严的呼来喝去,至少,馆陶在呼来喝去之前,还得喊他的名字。

    这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要知道在以前,除了在天子和太后、皇后面前,馆陶何曾给过他尊严和面子?

    刘彻却是笑眯眯的扶起自己的姑父。

    老实说,陈午这个姑父,为人老实忠厚,和善,而且富有同情心,绣衣卫就不止报告了这位汉家列侯,太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