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05章

我要做皇帝-第105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阳弋远去的背影,刘德自嘲的笑了一声:“我的爱心,果然只有对人畜无害者才有……”

    对于刘阏、刘余、刘发这样完全没威胁,不可能对他构成任何冲击的兄弟,他总能够宽宏以待,不管他们犯过什么错误,总能给他们找到开脱的理由。

    但是对于刘非、刘荣,他就一点都大度不起来了。

    甚至心中隐隐还有些想要将来惩治这两个兄弟的念头。

    阳弋刚走,王道就找了过来,一见到刘德,王道立刻就跪下来,恭敬的禀报道:“殿下,张汤、汲黯入宫来了!”

    随着诸兄弟纷纷就国,刘德在这未央宫中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几乎人人都将他视为太子尊崇。

    刘德地位的变化宦官们最先做出反应。

    如今王道不管是禀报事情还是每日日常想见,见面必是郑重其事的下跪,大礼参拜,然后才回说话。

    至于其他伺候刘德的宦官侍女,那更是见了他跟见了老虎一样,连抬头直视都不敢了。

    刘德过去吩咐的事情,本来宦官侍女们没怎么放在心上。

    但这两天,立刻就是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譬如刘德以前吩咐要在他的宫里种些蔬菜,挖些菜田,一开始,还非要刘德下令,王道监督,这些家伙勉强的去做一下样子,草草的松松土,随便撒了点种子,浇了点水,就算完成任务了。

    但这两天,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每天天不亮,挑着水桶去宫里水渠前挑水的宦官都开始排队了,至于各种忙上忙下,将刘德殿前的空地和能利用的地方都利用起来种下些蔬菜与瓜果的,那就不要太多了。

    反正,现在刘德只要回自己的皇子殿,就每时每刻都能看到在殿前忙里忙外的宦官们,甚至有人挖空了心思,专门等着刘德回去的时候,故意挑着水桶在院子里忙活。

    这都还没当上太子拉,各种巴结和挖空心思的靠拢就数都数不清了!

    刘德这时算是体会到了后世国家领导人的感觉!

    总之,他现在只需要一句话,甚至一个眼色,立刻就有无数人跪舔着过来,帮他把事情办的妥妥当当。

    宫里如此,宫外也差不多。

    张汤管着的柳市,如今秩序井然,刘德还没说什么呢,柳市的商人们就塞过来了一千多金的‘投效’。

    直市虽然苦逼了些,但也有几百金的‘投效’。

    至于槐市的高利贷商人,那就是一个狗大户,短短三天,奉献来的钱币就有一百万,布帛三千匹,金两千,如此巨额的奉献,充分说明了汉家的大商人们根本就不差钱!

    但这些钱,刘德一分都没要,全部拿去给了便宜老爹。

    这个世界上,只要有权还怕没钱吗?

    刘德已非是最开始的穷逼了,商人们的钱,要是一开始就送过来,他或许会欣然接受,但现在再送来,他就只能呵呵了。

    刘德当然清楚商人们送这么多钱给他,当然不是免费的。

    拿人钱财,就要替人消灾,就算做不到,起码也要与人方便。

    商人们要的方便是什么?

    刘德太清楚不过了!

    出入函谷关与萧关的传!

    函谷关好说,汉家天子基本都不怎么苛求,但萧关就不同了,出了萧关就是太原,再往北就是代国、上郡漫长的长城防线。

    想出萧关的人想干什么,用屁股都能猜到!

    商人逐利,且没有祖国,刘德可不想给他们这个方便!

    “司马相如的长赋写的怎么样了?”刘德一边走一边问着王道。

    “回殿下,奴婢今天早上刚刚去看了相如先生,相如先生这两日文思不敏,故而有些下笔艰难,他对奴婢说,想去上林苑看看,找些灵感……”王道小心的回禀着:“殿下您看?”

    “就让他去吧……”刘德笑了笑,文人就是这点臭毛病,想出去旅游就直说好了,非要找什么借口说没有灵感。

    “诺!”王道立刻答应下来:“奴婢回去后就安排人陪相如先生去上林苑!”

    “我命宁成写的东西,他写的怎么样了?”刘德又问道。

    “回禀殿下,宁先生今天早上已经将草稿交给奴婢了,您回去之后就可以审阅了!”王道立刻禀报。

    “嗯!”刘德点点头,赞赏道:“不错,赏他五十金,十匹绸缎!”

    “诺!”

    宁成写的东西,是刘德现在所急需的——专门针对大商人横行不法,垄断市场、强买强卖、以次充好的新律法。

    当然,只是草案,刘德还需要进行针对的删改与变动,再将之送去便宜老爹那里审阅,最后才会成为一部法律,至少是在长安刘德管辖下的四市的律法。

    汉室不同于后世的朝代,虽然嘴上说商人是世界最卑贱的职业,但实际上,汉律中有着专门的商律,对商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还明确了交易的性质的非法与合法的界限。

    汉家天子虽然不重视工商,但是,作为奉行实用主义的汉家天子,对于商人们日渐庞大的财富却是时刻警惕的。

    但出于时代局限性,也拿不出什么好的限制和整治商业的办法来。

    于是,后来被军费烦的恼火的刘彻干脆就简单粗暴的把商人们当成肥羊给宰了,告緍政策之下,血流成河,最后不可避免的在地方官的扩大化之下,打击范围从商人涵盖到了中小地主,瞬间让天下的中产以上家庭陷入家破人亡的境地。

    身为穿越者,刘德知道不打击商人,这天下迟早要被这些家伙玩坏。

    但搞一刀切,那就是脑残,不止会固泽而鱼,更会损伤国力,伤及社会元气。

    对于商人,只要做到打击不法,尤其是大商人、高利贷商人的不法行为,但对中小商人网开一面,就可以了。

    同时,刘德谋划着,征收商税!

    当然,这个不急,可以慢慢来,而且可以给它换个马甲,譬如后来刘彻就给商税披了个马甲叫做车船算和算緍。

    另外,刘德心中还有着国有化盐铁买卖,实行国家铸钱,禁止私人铸币的想法。

    但是这些,现在都不太可能做到,只能等做了皇帝之后,大权在握,掌控住了天下,才可以做。

    目前而言,先规范长安的商人,让他们见识见识汉家的铁拳,在‘上农除末’的口号下,清扫一批奸商、恶商,才是刘德的目标,也是张汤跟汲黯这两人这些日子一直在长安奉命进行调研和调查的目的。

    反正,商人们历朝历代都是被统治者当成肥羊宰的,他们也应该有这个觉悟!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五十七节 仁德无双

    回到宫里,刘德让王道去将宁成所写的东西拿来,然后再传召张汤、汲黯。

    不多时,王道就将宁成这十几天奉命所写的草稿拿了过来。

    刘德拿在手上先看了起来。

    不得不说的是,商人们无论古今,东西方,只要他们是处于大一统的帝国治下,必然会受到打压和歧视。

    当年,秦始皇刚刚统一天下,马上就勒石琅琊台,写下了‘上农除末’四个大字,对于天下商人进行了无差别的打击。

    汉室兴起之后,对于商人也没什么好脸色,特别是思想界,诸子百家就没一个看得起商人的!

    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商人这个阶层的可恨之处就在于,他们为了利润,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刘德就曾于书上看到过资本家们为了利润里通外国,倒卖国有资产,机枪扫射罢工工人,将海、洛、因包装成包治百病的良药。

    就算不谈那些资本主义世界的事情,就以汉室现在的情况而言,商人们,尤其是大商人们,已经成为了社会的毒瘤,国家不安定的源泉,矛盾的爆发点。

    他们在民间巧取豪夺,依仗金钱开路,勾结官员,横行不法,草菅人命。

    《史记。货殖列传》之中就有记载,几乎汉家每一个郡都有一位闻名当世的大商贾,这些大商贾,行为或有不同,但性质相同:广蓄私奴,垄断行业,勾结官员,买卖人口,开山凿矿,挥霍无度。

    譬如卓文君的父亲卓氏,其家中就有一千名奴仆!

    当此之世,食邑万户的彻侯之家,奴仆婢子加起来也不过几百……

    有的大商人的私人保镖甚至有几百上千人之多。譬如齐国的刀间,他手底下的狗腿子和打手不知道有多少。

    这些人鱼肉乡里,蚕食百姓田地,激化社会矛盾。加剧土地兼并,于是,社会各个阶层对于这些人的忍耐已经是越发的少了。

    后来刘彻用车船算和告緍打击商人,天下百姓一片叫好,地方官员奋勇当先。很少有人给这些人说好话,其后迁天下豪族大商贾于茂陵,也是一个反抗的声音都没有。

    因而,刘德确信,他对商人下刀子,首先不会有阻力,其次,还能赢得声望,最重要的是给他以后上台后整合工商业打下基础。

    要知道,在汉家想发展工商业。那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不可能像yy小说里一般,当皇帝的一拍脑袋,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想要发展和整合工商业,将之控制在朝廷手里,首先第一关,舆论与士林物议就很难过去。

    但是,假如是个仇视商人的皇帝,那么士林就不会太过担心,也不会太过非议。

    这就是为什么后世的尼克松最反华。但他上台后却能跟天朝建交的原因——因为大家都知道他反华,所以他主持建交肯定是着重于国家利益,而不是亲共。

    同理可推,刘德最仇商。所以他整合工商业,不会被人解读为要舍本求末,最多只会认为他想借助商人做点什么事情……

    刘德翻着宁成所写的条文,看着还算勉强凑合吧。

    宁成出身底层胥吏,家族世代与地方商人打交道,自然知道商人们玩的那些把戏和花样。

    一如刘彻朝的桑弘羊。出身大商人家庭,所以,能针对商人的现状和花样做出针对性的布置。

    只是,宁成的所有条文全部都是杀气腾腾,通篇只有打压和防范,而没有扶持和宽恕。

    这就不好了。

    政治不正确啊!

    跟后世天朝一般,汉家也讲究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而且汉室律法的立法精神讲究‘不教而诛谓之失德’,意思就是没把法律告诉给百姓就贸然以法律治罪,那是地方官的无能。

    刘德的皇祖父太宗孝文皇帝当年就下诏说:细民之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

    从此以后不识字的农民,犯罪被捕向来都是降罪一级,除非是不孝、不梯等人伦之罪,至于乡间农夫闲暇时发发牢骚,就算辱及皇帝,也不该治罪,除非他想造反……

    所以,汉代的律法,都是先宣告之后,再执行,特别是关于市令的律法和涉及民生的律法,必然先在露布公布,让人宣唱,之后才会执行。

    最重要的是,自先帝以来,汉法对于死刑越来越慎重了。

    当场杀了也就罢了,然而一旦走上法律程序,除非大罪,一般都会慎重使用死刑。

    当今廷尉张欧甚至发展到了讨厌死刑的地步,他每次遇到要判死刑的犯人,不管对方是什么罪,假如一定要判其死刑,他都会避开,不会自己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