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最强军师之鬼才郭嘉 >

第811章

最强军师之鬼才郭嘉-第811章

小说: 最强军师之鬼才郭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甄家也算是云州大家,但是毕竟是商人出身,所以甄脱也没有什么野心。

    不过,她和身后的甄家都是站在蔡琰身后,全力支持郭嗣的。

    郭嗣若是登上了储君之位,自然也不会亏待支持他们的甄家的。

    整个后宫都充满了明争暗斗的气息,郭嘉忽然有些兴味索然。

    简单的跟众人打了个招呼,郭嘉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美洲作物引进的兴奋荡然无存。

    这时,典韦探头探脑的在外面看了看。

    给老子滚进来!

    郭嘉大喊了一声。

    典韦一个机灵,立即小跑进来。

    “主公,您进来可好?”

    好的很!

    郭嘉微微一笑。

    听到郭嘉这么说,典韦也就放心了。

    作为郭嘉的贴身守卫,不能跟郭嘉出去,典韦觉得十分的悲催。

    但是典韦这幅长相,基本上是万里不挑一的,如果跟去了,让人家认出来的几率很大。

    再说,世人都知道典韦是郭嘉的贴身护卫,一旦典韦不见了,多半郭嘉也不在云州了。

    所以,为了郭嘉的安全,典韦只能呆在云州。

    一次两次也就罢了,久而久之,这厮心中就有些幽怨,仿佛自己最心爱的东西被人抢走了一样。

    呵呵!

    郭嘉自然明白典韦的小心思。

    “听说杜含英又给你生了个大胖小子?”

    他笑吟吟的问道。

    嘿嘿!

    听到郭嘉提起这个,典韦忍不住咧嘴一笑。

    “俺们典家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男娃子。人命贱,多生男。”

    典韦祖上都是陈留的佃户,没读过什么书,到了他这一代遇到了郭嘉,跟着他打出了一片天地,这才算是出人头地了。

    如今典韦封侯了,也算是挤入上层社会。

    当然这一切都是源自郭嘉所赐。

    所以,对于郭嘉,典韦可是十分的忠诚。

    “主公!”

    典韦搓着手道:“您也知道属下没读过什么书,俺家老大是你给起的名字,这老二的名字也要拜托您了。”

    这厮之所以来郭嘉面前,就是为了这件事去。

    他虽然憨厚,但也不傻!

    郭嘉赐名那可是意义非凡。

    好!

    郭嘉也不推脱。

    “老大叫典满,那老二就叫典阙吧。一满一阙,也算是相辅相成。至于字嘛,就叫凤府吧。”

    多谢主公!

    典韦大喜过望,虽然不太理解这几个字的含义,但是觉得有龙有凤,一定是好的。

    再说主公可是天下第一聪明人,他赐的名字,自然是最好的。

    看到这厮抓耳挠腮兴奋之极的样子。

    郭嘉忽然叹了口气。

    “主公,您有心事?”

    典韦也不傻,知道郭嘉有些不高兴。

    恶来!

    郭嘉略一沉吟,道:“如果将来,你的两个儿子要继承侯爵的职位,你打算给谁?”

    这个……

    典韦忍不住挠了挠头。

    按规矩,典满是长子,理应当继承他的爵位,老二典阙也是他亲生的,爵位给了老大,那老二就没机会了。

    “主公,自古以来就是嫡长子继承,理应有典满来继承的。”

    规矩是这个规矩,但是实在是有些为难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个小儿生下来就有些体弱多病,多半是练不得武艺。

    建功立业的机会就有些渺茫了。

    典韦却有自己的主意。

    “不过属下觉得,也应该看他们二人的本事。有本事的人,完全可以自己建功立业,博个功名。没有本事的,就让他继承爵位吧。”

    他也有了打算。

    长子典满现已经十几岁了,过段时间就让他进军中历练。

    能够博的个功名更好。

    就算是不能博个功名,以典韦的资历让他在军中当个将校也是没有问题的。

    爵位什么的就交给小儿子典阙算了,反正这孩子生下来有些体弱,不是练武的苗子。

    有本事的不缺爵位,没本事的也混不上爵位,这是典韦的理解!

 第1345章 有些为难

    (全本小说网,HTTPS://。)

    看本事?

    郭嘉忽然有些哑然。(全本小说网,HTTPS://。)

    这也是个办法。

    只可惜,现在除了郭野,其余的孩子还太小了。而且,郭嘉必须现在就要做出决定,否则迁都的事情就会出现无法预料的意外。

    不过,典韦的话倒是提醒了郭嘉。

    立储君未必非要立最优秀的。

    想通了这点,郭嘉的心思顿时活络起来。

    主公!

    典韦期期艾艾道:“听说您把一位小姐许配给了子龙贤弟的儿子。”

    怎么?

    郭嘉奇怪道:“你儿子不是已经跟云长的女儿定了亲吗?”

    典满五大三粗,跟他老子一般的丑。

    一般的人家还真瞧不上典满。

    但是也有例外,那就是关二爷的女儿。

    关二爷的女儿那也叫一个身材魁梧,倒是遗传了关家的威猛。

    二人也是结义兄弟,所以也一拍即合,把这件事给定下来了,也算是亲上加亲。

    不不不!

    典韦急忙摇头。

    郭嘉原本就英俊不凡,他的夫人们又是一个赛一个漂亮。生的女儿自然也是一个比一个貌美。

    自己的儿子那模样,他心中也有数,虽然出去吓不死人,但也很难让人顺眼。

    人家赵云的儿子就不同了。

    那可是遗传了父母二人的优点,生的是英俊潇洒,作为郭嘉的女婿,那也是理所应当。

    “主公,我们说的不是典满,是典阙。”

    这厮小心翼翼的说道。

    “这小子虽然也是典家的种,但跟他哥哥不同,长得那是一个水灵。倒是跟他母亲有些相像。”

    典韦急忙补充了一句。

    免得让郭嘉先入为主,以为典家的孩子一个比一个丑。

    他这个小儿子,真的不丑。

    所以他就想着让小儿子成为郭嘉的女婿。

    这个典阙体弱,练不得武艺,典韦也只能另想办法了。

    哈哈哈哈!

    听到典韦这么说,郭嘉登时大笑了起来。

    这个家伙也算是为儿子操碎了心。

    就算将来不能继承职位,仅凭郭嘉女婿这个身份,郭嘉也不会亏待与他儿子。

    “这是不是杜含英的主意?”

    郭嘉问了一句。

    典韦五大三粗,自然没有这些心思,多半杜含英的主意。

    啊!

    听到郭嘉问起这个,典韦忽然变得有些不自然,扭扭捏捏道:“难道,她跟你说了?”

    这也正常。

    作为母亲的自然希望儿子能够过得好一些。

    典阙体弱,战场上立功很难,所以杜含英也希望儿子能够有个依靠。

    成为郭嘉女婿是最佳的选择。

    所以听说郭嘉回来了,杜含英立即怂恿典韦来见郭嘉,说说这件事。

    看到典韦眼巴眼望的样子,郭嘉忍不住笑了笑。

    “好了,好了,这件事就交给……”

    他原本想让典韦去找蔡琰的,但是转念一想,登时改变了主意。

    “这样吧,你去找甄家夫人,让她们帮你。”

    甄家夫人自然就是甄姜和甄脱了,甄脱虽然没有女儿,但是甄姜却有个女儿。

    郭嘉的意思是让典韦去跟甄姜商量。

    甄姜的女儿能够跟典韦的儿子成亲,对他们甄家也算是一个强力的后援。

    多谢主公!

    听到这里,典韦也十分的高兴。

    这一下,小儿子也有着落了。

    唉!

    看着典韦欢天喜地的离开,郭嘉忍不住摇了摇头。

    这厮的难处没了,自己的难处呢?

    想到这里,郭嘉立即站起身来。

    “来人,备车,我要去蔡府。”

    蔡府自然是蔡邕的府邸了。

    话说蔡琰成为郭嘉的正妻之后,蔡家也成为了云州第一名门。

    蔡邕在儒家地位崇高,很多达官贵人都纷纷派遣子弟前来拜师。

    蔡家登时也车水马龙,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长安出现祥瑞这件事,郭嘉必须要避嫌。

    因为枪打出头鸟,他暂时也不想成为众矢之的。

    所以必须有人站出来帮他分担压力。

    蔡家是最合适的人选。

    毕竟他们代表的是儒家正统。

    当然这么做的弊端就是,蔡家以后一定会成为众矢之的。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蔡邕居高而坐,手持书卷,讲解里面的典故。

    这老人家一生有两大宏愿,一个是修撰汉书名垂青史。另一个就是广收门徒把儒家经典发扬光大。

    如见修撰汉书已经到了尾声,很快这一部鸿篇巨制就要面世了。

    其原作者班固和编撰者蔡邕都会名垂青史。

    蔡家如今又成为了儒家在云州的旗帜,四方读书人都不远千里而来,云集在蔡邕的门下。

    蔡邕也十分的满意。

    弘扬儒家经典,发扬光大,也是指日可待了。

    所以,他在编撰汉书的同时,拿出一部分时间来教授弟子。

    先生!

    这时一名男子站了起来。

    “既然先生也认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途径,为何不向大将军进谏,让他按照传统的的途径任用官员呢?你看云州的现状,不以仁德为本,不以孝义为先,身居高位者都是些蝇营狗苟之辈。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这些人多半都是出自各地的世家弟子。他们之所以来拜师蔡邕,也是想通过这一层关系,在云州走向仕途。

    毕竟云州才是天下第一霸主,在这里当官还是很有前景的。

    但是云州用人自有一套,一不看出身门第,二不看你的学问有多深,而是提出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让你去解决。

    这种就类似后世的公务员选拔制度了。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只有真正接触过这些问题而又仔细思虑过的人,才能够做到对答如流。

    死读书的世家子弟,只懂孝义的书呆子,哪里懂得这些玩意,自然是处处碰壁了。

    久而久之,这些人不能出仕,自然有些怨气。

    他们不仅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短处,反倒把这一些归结于制度的不公平。

    因为制定这些规矩的人都是寒门子弟。

 第1346章 儒家的小心思

    (全本小说网,HTTPS://。)

    在大汉朝,做官只有两种方式,一个是举孝廉,另一个就大官举荐征辟。(全本小说网,HTTPS://。)

    举孝廉,一般都是德才兼备,孝顺双亲的人。

    大汉是以孝治天下。

    理论上孝义的人都能做官。

    但是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了达官贵人世家大族垄断的渠道。

    因为有举荐资格的都是世家大族的人。

    寒门子弟根本就不可能有这个资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