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976章

天下豪商-第976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适这个“州主”也就要经常上岛去当个和事佬。

    “不是去台湾,”苏适苦笑道,“是去交趾。”

    “去交趾?”苏辙一愣,“去做什么?”

    “去查交趾郡王的不臣之罪。”

    “交趾郡王不臣?”苏辙眉头皱着,“那还用得着查?这事儿谁想出来的?是不是朝中又有奸臣要开边衅了?待老夫上奏弹劾他!”

    “大人啊,这次要开边衅的是大哥儿……您还是不要弹劾他了,他也是一心为国家着想。”

    “什么?大哥儿?苏迟?”苏辙胡子都吹起来了,“他,他为何要开衅交趾?才太平几日,又要打仗,还万里迢迢的出兵,图个啥啊?”

    “还不是叫武学学宫那票生员,还有周国、河西两家给闹得?”

    苏适道:“现在朝廷是左右两难,现在府兵改革已经失败,河北、河东的禁军又在和辽国的作战中纷纷瓦解。西军又因为府兵制改革,只能长久维持六将的兵力,再加上朔方四将,开封四将,朝廷就只剩下十四将可战之兵了。即便满员,也不过七万战兵……而朝廷为了牢牢掌握这七万战兵,也只能咬着牙办好武学学宫了。

    可是武人有了学识也麻烦,自以为比东华门外唱名的好汉能干,种种不满和牢骚也就多了。所以大哥就想了这么个办法,给他们找点建功立业的机会,省得他们这个不满那个不满的。”

    这可真是不怕武官会打架,就怕武官有文化啊!

    没什么文化的武官总是比较好操弄的,可是从慕容忘忧开办兵学司到现在,军校已经办了十几年,不仅水平越来越高,而且的确培养出了一批能真善战的将领。

    虽然这批文武双全的新式军官不好控制,可是朝廷不依靠他们,只怕连最后的七万战兵都得垮。

    到时候不是抗周抗辽抗河西,只怕朝廷想跑路都没有人能保护了。

    苏辙叹了口气,“天下无将,自可太平,精兵出世,乱世将至啊!老夫老矣,总能太平而终,你们几兄弟,恐怕要眼睁睁看着乱世降临了。

    适儿,你还是别去交趾了……,交趾人凶暴,万一让交趾人害了,还要我着白发人伤心落泪吗?”

    “大人放心,孩儿已经有了安排。”苏适说,“孩儿调集了12艘战船,3000名水手,还移文上海,请纪忆也出12艘战船和3000水手。”

    24条桨帆战舰,6000名全副武装的水兵……这是去调查,还是去侵略?别查着查着就把交趾国查没了!

    苏辙眉头大皱,“你这是去打仗?”

    “也不是打仗……”苏适摇摇头,“只是去巩固一下咱们在交趾国安邦口的租界地。”

    安邦口就是后世的下龙湾!风景绝美,而且还是个非常容易守卫的避风港湾。

    在去年的“贡粮事件”中被米友仁、纪忆率领的舰队强占。

    这可是和盛产稻米的交趾国进行贸易的据点!价值如何,自不代言。

    所以两家都在安邦口占了个半岛,修建了堡垒,还留下了几艘战船。

    苏适看着眼热,也想去插一脚——福建在这个时代是粮食进口大户,每年都要从江南、广东输入粮食。

    如果能从交趾国勒索一点,哪怕就十万石交趾米,拿到福建一抛也有二十万缗以上的收入啊!

    有了这笔收入,台湾州的战船队一年开销就有了。

    ……

    就在苏适带着舰队去调查交趾郡王有否不臣的时候。由河西天理子章理所作的《乞诛赵保忠状》,还有赵保忠的《乞诛章理禁止天理教状》也前后脚送到了开封。

    赵保忠就是那个“长败为王”的青唐之主仁多保忠。

    西夏现在已经变成了天竺赵氏王朝,不过赵保忠和仁多家族却没有跟着去。他们还在青唐城一带悠哉度日。每年给开封府送点青唐龙马什么的,就万事大吉了。

    对于占据了西夏河西故地的大教化团,赵保忠当然是发自内心的抵触的。他是佛教徒啊!而章援统治的后期,河西的天理教开始一家独大,排挤佛教、道教以及其余诸教。虽然没有明令禁止,但是却不断从诸教手中强夺寺庙、庄园、人口。而且还不断派人游说赵保忠弃佛教,入天理。

    赵保忠当然是严词拒绝,而且还下令逮捕和诛杀了几个天理教的教师。

    当时章援重病缠身,自然没有办法出兵。可是章援死后,河西天理教却迎来了一个凶暴之主!

    在处理了亲兄弟后,就下令备战,点集了一万名骑士,3000黄头回鹘、草头鞑靼部落骑兵,2000汪古部骑兵,准备讨伐青唐了。

    得到消息的赵保忠,一面召集仁多家的兵马;一面向附近的吐蕃阿柴部、脱思麻部求援。同时还向朝廷上奏,控告章理的种种不法……

    得到三份弹章的两府重臣,今天汇集在东府都堂中,愁眉苦脸的讨论起来了——这就是两府集议,议论好了,再由左相蔡京和知枢密院事苏迟一起去报告赵佶。

    “太不像话……杀兄杀弟杀侄子,凶暴如此!怎能不加以严惩?依我看,也不必出兵伐交趾了。就出兵去讨伐河西吧!”

    第一个发言的是中书侍郎余深。他和章援是同一科的进士,两人一直私交不错。对于章援在河西的所作所为,他也写信劝说过。奈何章援也是能上不能下,河西基业不是轻易可弃的。

    现在看到章家出了逆子,杀兄杀弟杀侄子,犹如杀神再世,自然看不下去,于是就提出了讨伐的建议。

    “原仲,能不能讨伐河西,得看陕西军、朔方军的意思!”苏迟摇摇头道,“朝廷的14将新军中,陕西、朔方占了10将。而陕西军、朔方军和河西军素有渊源……不少河西骑士,都是陕西军出身。他们未必愿意讨伐河西!而且陕西、朔方的军队,现在大多部署在河东、河北,急切之间怎么可能回师?”

 第1223章 军国 六

    (全本小说网,HTTPS://。)

    “既然14将新军大多动弹不得,又怎么去讨伐交趾国?”

    余深有点不大明白,愣愣地问苏适。全本小说网;HTTPS://。m;

    “讨伐交趾不必抽调现有的新军将,只需要抽调数百军官,再责令海路市舶制置司筹集粮饷和运兵船只即可。”

    “没有兵怎么打?”

    “去广南东、西两路募集即可。”苏迟道,“有30营兵,再加上海路市舶制置司的战船,就足够打败交趾了。”

    攻打交趾的计划,都是枢密院军机房里面一帮年轻军机做的。

    简单的很,就是抽调可以组成30个营的军官南下募兵——武学学宫是模仿骑士学院开办的,自然什么都学周军的。所以军机房所指的营,也是周军标准的步兵营,每个营包括辎重兵越800人,分属5个队,配属军官18人。30个营可以安排480名军官,再加上一个辅佐张孝纯(这是个文官)的军机司,差不多能拉走500个少壮军官。

    总归也能让这票少壮军官们看见希望了!他们有了希望,朝廷就能放心了……而且这帮人要摆平了交趾,那么朝廷的威望自然上升,而且还能打出一支精锐。

    如果他们被交趾修理了,朝廷就少了一些内患……别的少壮军官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

    “去广南东、西两路募集?”余深问,“能行吗?”

    “问题不大,”苏迟道,“广南东、西两路是蛮荒之地,民风本就彪悍,而且那边的山区很穷,一年到头见不着几个钱。所以募兵一定非常容易,也能募到好兵。”

    苏迟曾经在广东呆过许多年,对那里的情况比较了解,所以说起来头头是道。

    “谁去募集?”

    “自然谁带兵,谁募集。”苏迟道,“由广南东、西两路配合即可。”

    “由张永锡去募兵?这不妥吧?”两府集议到现在都没开口的蔡京这时终于发话了。

    “不是由张永锡募集,是由下面的营将、队将去募集。”苏迟道。“让他们自募自练自己带着上战场。”

    “这怎么能行?这不合章法啊!”蔡京眉头大皱,“这不是兵为将有了?”

    “横竖就是一营800人,而且也不止一个军官所有啊,18人共有,每人能摊到多少?”苏迟叹了口气,“其实兵为将有这事儿,从十几年前慕容忘忧上疏的时候就开始争论了……咱们有不能学周国和河西那样,搞那么多授田兵。而不授田的府兵根本不能战斗,还总是逃跑。

    由州府募集来的兵又多不能战,顶多就是样子好看。

    想来想去,还是慕容忘忧当年的建议可行,把募兵的权力下放给营队军官,让他们自己去募,自己去练……如果募兵、练兵搞不好,上了战场丢得就是自己的命了。”

    还别说,这种“小包干”的兵为将有虽然不是最佳方案,但也是个次优案。特别合适大宋朝这样的国家。

    “这事儿老夫不赞成!”蔡京现在是“旧党”了,自然要坚守祖宗家法。

    “那就让官家定夺吧?”

    “也好。”蔡京点了点头,没提出两府表决。

    如果要表决,苏迟提出的意见多半通不过。

    可是蔡京、余深他们也的确拿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干脆就麻烦一下官家了。

    “那河西怎么办?”余深问,“真的要征求西军、朔方军的意见?”

    蔡京摆摆手,“征求什么呀?这是两府的权力,怎么能下放给西军、朔方军。”他顿了顿,“先看看,章理那厮不是要打青唐吗?如果一战而胜,那就别多事了。打不赢,朝廷再考虑出兵。”

    苏迟点点头,“如此最为稳妥。”

    现在河西刚刚进行了权力交接,而且很不平稳,闹出了血案,人心如何?不得而知。如果章理能摆平局面,把仁多保忠暴揍一顿。朝廷只能安抚之,否则倒不妨出兵一战。

    蔡京顿了顿,“杨戬今天又来催过了……让定王尽快北上。”

    “护卫的兵马已经准备妥当了,从开封新军中抽调出兵力,组成10个营,再加6门大炮和500名骑兵。一共8800精锐。”苏迟道,“不如今天就去和官家分说吧。”

    这8800新军搁在这个时空真不算什么,这样的兵马武好古这边有二十多万。河西军也可以随时拉出20000以上的精锐骑兵,其中15000还是甲骑!

    可是要和原来那个北宋末年相比,如今的弱宋,其实也走上军国之路了。

    只是这个军国比较弱,周国好比大号普鲁士,河西好比个小号沙俄,弱宋则是个一亿人的意呆利。

    不过在十四岁的少年定王看来,眼前的这支军队真是不一般。整齐的有点奇怪,近万人组成的十个方阵可以做到刀切斧剁一般严整,而且还能安静到鸦雀无声。望着这样的军队,让他有了一种飘飘然的感觉。

    这大概就是成为成吉思皇帝的感觉吧?

    “不想我大宋有此精锐!”赵桓脱口而道,“何愁契丹、暴周不平,河西不靖!”

    啊?

    陪着他一块儿检阅护驾官兵的苏迟、刘法和刘光世(他在晋州兵变后因祸得福,被收入武学学宫,现在已经毕业,担任了刘法的军事机宜)等人,都被这番言语吓了一跳。

    不过同时,大家也在心里面佩服起定王殿下的志气和胆略了。

    如今的大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