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964章

天下豪商-第964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民权居然可以代降,居然可以有时限……

    而且在场诸位居然都认为合理!

    他们都把六级公民当成了贵族爵位了!既然是爵位,当然得代降了。

    而且他们这些人都能混个勋贵公民,自有嫡长子可以继承,长保富贵。所以武好古的办法是非常合理的!

    武好古接着说:“其次则是选举元老。元勋公民、勋贵公民和贵族公民人数少,但是由他们选举的勋贵元老在数量上,同普通元老在数量上是相等的。

    另外,元勋公民和勋贵公民在选举权上也应该有区别,元勋一票,等于勋贵两票,等于贵族公民四票。

    而终身公民和临时公民人多,选举的普通元老人数也和勋贵元老相当。但他们的选举权是一致的,不分终身和临时。相对于元勋公民和勋贵公民,话事权自然就少了。

    至于候补公民是没有选举权的。”

    “那候补公民有什么权?”马上就有人发问了。

    “候补公民可以担任低级小吏,儿子可以免费入蒙学读书。”武好古道,“候补公民应该授予刚刚毕业的云台学士,功勋不足以成为终身公民的府兵、骑兵和水兵,以及到期未能维持临时公民身份而降级者。

    而临时公民,则由候补公民晋升,或有更高级的公民代降而来。临时公民的公民权有年限,必须要通过服兵役和纳税保持公民权,或者通过立功、纳税、捐纳晋升为终身公民……不仅临时公民可以通过立功、纳税、捐纳升级,其余各级公民,都可以通过这三种方法升级,直到成为元勋公民!

    临时公民的权利除了选举元老、州府市议会议员之外,还有一定的免税、免役权。凡是府兵、骑兵所获之职田,只要该府兵、骑兵拥有临时公民及以上公民权,就不必缴纳赋税。本人和一定数目的家人也可以免户税,一定数目的家人可以免交免役钱。

    成为终身公民后,临时公民所享有的种种权力,终身公民都可以终身享有。另外,终身公民可以担任更高级的公职。也可以参选普通元老。

    至于贵族公民,除了终身公民享有的权利之外,还可以参选贵族元老(贵族也可以选普通元老),儿子可以优先入读骑士小学、骑士学院、海军学院等军事类学堂……”

 第1208章 先当五年元首吧

    (全本小说网,HTTPS://。)

    就在武好古等人从旅顺府返回辽阳府的第二天,在辽阳府皇宫旁边,原辽国东京留守司衙门,现在的元老院辽阳府驻地之内,就跟开了锅似的。(全本小说网,https://。)

    因为就在昨天晚上,虽然武好古以旅途劳顿为由,没有面见这帮劝进的元老,但是却让苏籥出面,给元老们开了个会,说明了武好古天下为公的决心和“六级公民制”以及“勋贵元老制”的情况。

    元老们当时没有说什么,回了临时住处后,自然和幕僚门客们好一阵商量,差不多搞清楚了“六级公民制”以及“勋贵元老制”的优劣。

    所以今天早上,大家就有话好说了。

    “六级公民制还是不错的,咱们这些元从功臣,自然不能和普普通通的百姓一个等级。”

    “其实也不是尽善尽美,譬如捐纳升级……几百万缗捐出去,直接就是一家元勋,这也太容易了吧?”

    “几百万缗还容易?你以为咱们天津商人的钱是大风吹来的?”

    “哼,要我说,有些都管之家不过是墙头草,根本不是共和元从!”

    “你说什么?信不信老子一刀剁了你?“

    “吓唬谁啊?老子纵横海上的时候,你家还是辽人的走狗呢!”

    “他娘的,老子还不信……”

    “好了,好了!都别吵了,别动手!这里是元老院!

    不管商人还是都管,有功就是功臣!细说起来,执政也是商人出身。”

    “对,对,大家伙且说说,六级公民制和勋贵元老制好不好啊?”

    第一代共和元老的素质还真是……而且,天津的商人元老也有超凶的。刚才发飙的就是海州花家的元老花满海。老花家不但是元从,而且还是海贼,谁怕谁?

    看到现场要失控,慕容忘忧和马人望连忙转移话题。

    “好,但还不够好。”

    “不够在什么地方?”

    “两点,一是没有皇上……不习惯啊!

    还有一点,都管州怎么办也没说。如果六级公民制在全国实行,那么都管各州还怎么维持?”

    没有皇上还是个问题……不习惯啊!1300多年都有皇上的,现在一下没有了,谁能习惯?

    马上有人提出了解决办法,“没有皇上的事儿好办,咱们继续选举执政当皇上就是了。”

    “继续选?他不干啊……”

    “可也没不让咱们选啊!这种事情得有个过程的……执政是大儒,哪能和赵家太祖一样,抢个皇上就做?”

    “也对!大儒都谦虚……这个事情要一步步来的。”

    没有皇上的问题,暂时解决了。另外一个难题,就是都管州怎么办?

    都管州本是用来安置投靠的燕云豪强的,算是封地采邑。

    早先大家都认为都管州可以代代相传,就是私人领地了。

    可是共和国陡然而兴,燕地的贫下中农和共和小主们突然展现出了极大的战斗热情。一下子就改变了共和政府和都管州之间的实力对比。

    都管州在强大的共和军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而且在都管州内部,也有许多人想要成为共和公民……

    所以都管州的崩溃,似乎是个时间问题了!可都管诸家,谁肯放弃这样的利益?

    可要是不放弃,谁又敢和共和国对抗?

    光是那群一不要命,二不要钱的“共和小主”就能把所有的都管州给铲平了。

    所以这个问题又一次推到了武好古那边儿。

    ……

    “又劝进?”

    “是啊,大部分元老还是习惯有个皇上的……”

    “元首和皇上也没啥不同嘛,就是不世袭而已。”

    “这个……终究是个习惯啊!”

    辽阳府皇宫,武好古看着慕容忘忧和马人望两个老翁也直皱眉头。

    他想了想,“要不这样吧……搞个任期制,五年一期,我先当五年元首,五年后是不是要改皇上,咱们再看情况。”

    这个任期制好啊……元首任期满了可以改当皇上的!

    两个老翁互相看看,都点点头。

    就这样吧,回头再去做大家的思想工作就是了。

    反正武好古还年轻,要登基也不着急,而且也没人和他抢,慢慢走程序也挺好的。

    武好古又说:“咱们该定个《共和国宪法》,就是国体、国号、六级公民制、元老制、元首制这些个……规整一下,定一部根本大法。”

    慕容忘忧说:“这事儿让何天然、章之凤去办吧,他们俩精通律学。”

    “嗯。”武好古点点头,“再加一个苏籥……一起起草宪法。”

    共和国当然得要立宪法了,不仅要立宪法,而且还要进一步制定《刑法典》和《民法典》,规范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

    好在云台学宫十多年前就开始培养律学人才,现在倒是不缺这方面的专才。

    元老院只需要确定原则,接下去的事情,就可以交给律学专才去做,然后再由元老们审查。

    “执政,国号定什么?”马人望问。

    武好古早就想好了,自己的国家虽然是共和国,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华民国的名号肯定是不能用的。

    还是得起个古色古香的国号。

    “周。”武好古说,“就叫周国吧。一来我的先祖在唐朝时曾经立过一个周国;二来共和国的立国精神,出自西周共和和周朝的国人议政。”

    这其实没有什么异议,一个中规中矩的国号罢了。

    “执政,”慕容忘忧皱着眉头,“接下去就是都管州的问题了。

    咱们下面还要调整州府,要缩减掉许多的州。这也会涉及到十几个都管州……现在元老院把问题提出来了,我看得拿个主意了。”

    现在共和政府统治的燕、辽之地大致上继承了辽国的州府划分。州一级的行政区域太多,不是很大的地盘上有好几十个州府!

    根据共和政府的建议,准备合并精简到二十个州府之内,以方便管理。这样就不会有十几个都管州存在了。有可能会出现几个都管州合并成一个州的情况。

    “这事儿好办!”武好古笑着,“都管州之争,归根结底是地方自治。”

    “自治?是羁縻的意思?”

    “差不多吧,”武好古笑了笑,“咱们不必学赵宋,把地方上的权都给收了。可以搞一点自治的州府嘛!”

    “自治的州府?”慕容老头问,“是和天津市一个路数?”

    天津市就是个自治的市,虽然地盘不大,但是人口、财富,都远远超过共和政府治下的任何一个州府。

    而且天津市还是共和政府、元老院的驻地。这么多年来,中央、地方也和谐相处,并没有什么不愉快。

    “对啊,”武好古道,“天津市不是挺好的?旅顺市、燕京市(原析津市)也是议会自治。等到京东市拿到手后,肯定也得搞议会治市。

    商市可以自治,州府就不行吗?可以先让那些都管州试试看啊。也可以学元老院的办法,搞勋贵议员嘛。如果几个都管州并一个,各家勋贵议员商量着办事不就行了?至于他们养多少地方军队,收多少租税,如何发展工商,共和政府一律不管。

    但是六级公民的认定,一定要由共和政府派员监督。”

    倒是个高招!

    慕容忘忧和马人望两个老翁一琢磨就明白了。

    武好古的办法有点类似于“推恩”,将都管的权力分到地方议会。同时再让几个都管家族互相掣肘。

    一个都管拆成了几十个议员,想要造反就难了。

    另外,这些都管州内的公民数量,也决定了他们在共和国元老院内的话语权——元老的选举,要根据各种公民的数量综合考虑,来划分选区的。

    如果某个州的公民太少,那么可以分到的元老额度也就少了。而公民的数量,除了天津市这样的大城市外,基本上都是由骑士、府兵的数量决定的。

    所以各家都管也就不得不拆分出一定数量的骑士户,这对都管家族来说,又是一种推恩。

    当然了,这种推恩是建立在公民议会这套体制行之有效的基础上的。

    而公民议会这一套体制的有效性,又和整个国家的体量大小有关。

    至少在通讯条件极其不发达的中世纪,共和国的确不适合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大国。

    如周国这样,本土不过相对于后世中国的北京、天津、部分河北省、整个辽宁省的小邦,交通完全依靠渤海海运(地盘基本上围着渤海湾嘛),人口不过数百万,公民数量最多三十万的共和国,大概就是共和制度能够施行的上限了。

    另外,不仅是共和制度在中世纪不适用于大国。就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在初兴阶段的时候,也都兴起于一些小邦。比如意大利四海国,比如尼德兰联省共和国,比如英格兰王国。就算是大美利坚,一开始也就是十三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