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922章

天下豪商-第922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一个是汉人,一个是渤海人,应该是靠不住的!

    看来这事儿一定要小心应付,要不然老命休矣!

    “陛下,是要讨伐幽州?”大公鼎的军事素质不如马人望,所以问出来的问题比较天真。

    “陛下一定是要讨伐旅顺吧?”马人望马上就猜到了答案。

    打幽州是不可能的!几十万大军在东京道可以靠着辽河两岸的肥沃大平原供应,去到幽州附近,不论是西京道还是中京道,都养不起四十万大军。

    养都养不起了,还打个毛啊!

    所以耶律延禧在辽阳集结起来的大军,不是北上打阿骨打,就是南下去打旅顺了。

    而旅顺是武好古不惜重金打造的坚城啊!依着大黑山和旅顺地峡修了两道防线。

    大黑山防线以旅顺府城、黑山堡、东关堡为防御核心,构筑了三十多里绵延的城墙防御体系。

    而地峡防线则是在辽国的镇东关长城基础上,修建了十五里长的砖石城墙,还用旅顺府附近出产的石灰石、砂岩,以及冶铁的炉渣(旅顺府附近的铁州出产铁矿,旅顺又有的是木料,所以黄植生就在旅顺半了个铁厂)制成的旅顺泥灰粘合石材(旅顺出产石头),修了一道铜墙铁壁般的石墙。

    想要攻破这两道防线,真不知道要填进去多少血肉……怪不得耶律延禧让自家和大公鼎大办团练,原来是想让辽东的汉人、渤海人去填旅顺的城防啊!

    真是太狠毒了!

    耶律延禧目光阴冷地看着马人望和大公鼎,“朕正欲踏平旅顺城!”

    “臣愿为王前驱!”马人望马上表态。

    他现在是做贼心虚,必须得表现得积极一点。而且他也想好了,如果耶律延禧真叫他打先锋了,他就马上遣人去医巫闾山老家,让亲族都入山躲藏。然后自率大军去辰州和马植汇合,再一起撤往旅顺。

    这天下眼看就要大乱了,什么都能没有,唯独手中的实力不能没有。只要有实力,到哪儿都吃香的喝辣的,要是没了实力,马家就只能寄身幽州,当个食客了。

    耶律延禧却不置可否,只是看着大公鼎。

    相比马人望,他更怀疑大公鼎。

    因为马家再怎么闹,也就是一方诸侯。当皇帝是不可能的,马家没有这个实力,也没有这样的号召力。而且马家是汉人,汉人在东京道、西京道的地盘就是沿海的一长条,最多在医巫闾山里面还有点人。靠这点基本盘,也就是在幽州和辽国间的夹缝中求生存。

    可渤海大氏就不一样了!大氏是王族!为渤海诸右姓所仰望,登高一呼,万众响应。而且渤海人在辽东占据了肥沃的辽河流域,辽阳城附近都有一大堆。如果大公鼎夺下辽阳,得到渤海右姓的拥护,就可以堂而皇之登基称帝了!

    大公鼎被耶律延禧不怀好意的目光看得有点发毛,但他终究是老实人,而且对大辽也是忠心耿耿,真没有自立造反的心思。既然没有做贼,心也就没马人望那么虚。

    所以他首先想到的,还是旅顺府不容易打。

    “陛下,旅顺坚城难攻,又有海路可以调集援兵粮草……只怕一时难以攻拔啊!”

    耶律延禧笑着:“大卿言之有理,诸卿可有良策能绝旅顺海路之援?”

    “陛下,”还是马人望表现积极,“旅顺海路之援是不可能断绝的!但是据臣所知,幽州的兵力也是有限的。如果再让幽州有限的力量无法发挥,就等于卡住了旅顺的援兵。”

    “哦?”耶律延禧终于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

    马人望道:“据臣所知,幽州兵制的基础乃是公民制。武好古向来主张‘天下为公’,不过他主张的‘公’却不是普罗大众,而是为数有限的公民。只有服兵役或是纳税达到一定的数目,或者学问出众者,才能成为幽州之公民。他怎么做,就是把公民当成了国家的之柱,同时也将国家变成了公民的国家。”

    “这不和咱们以契丹国族为腹心部一样吗?”一旁的萧兀纳插了句嘴。

    “萧相公所言极善。”马人望恭维了一句,然后又道,“不过幽州的公民之制也存着一个致命的弱点,便是公民之数太少,只有区区八万。”

    “这八万公民,才是幽州的根本。”马人望接着忽悠道,“幽州军的基础骨干,也就出自这八万公民。”

    “那么说了武好古心腹部众岂不是比我契丹还要少一些?”耶律延禧问。

    “陛下圣明。”马人望笑道,“在这八万公民中,至少有三万是不适合当兵的商工商之民。所以幽州的公民兵,最多就只有五万。虽然武好古还可以花钱雇兵,但是幽州的财力、人力终究是有限的。如果宋国的朝廷再向幽州施加一定的压力,牵制住一部分幽州兵。同时在靠近幽州的沧州、清州、河间府等地出高价雇佣壮士。就能让幽州无力向旅顺调派援兵。仅靠常驻旅顺的兵力,咱们大辽就是用人命堆,也能把城池堆下来!”

    “好!”耶律延禧一拍巴掌,“马卿果然是朝廷栋梁!”

    他环视殿中臣子,“诸卿谁能走一趟开封府?”

    耶律俨出班请命道:“臣愿意往开封一行。”

    “好,那就有劳南院枢密了!”耶律延禧又将目光转向了大公鼎,“大卿,朕命你和高永昌为正副都统,以八万渤海健儿为先锋,出辰州、宁州、复州,沿辽海(渤海)东岸一路向南,直抵旅顺城关之下。”

    “臣领旨。”大公鼎纵有千般不愿,现在也不敢吐个不字儿,只得老老实实的领兵先行。

    “马卿,”耶律延禧又对马人望道,“你的奉先军随朕同行,七月初一祭高天地后便出兵,先去辰州驻扎。”

    这下遭了!马人望心中叫苦,不过嘴巴上还得恭恭敬敬的领旨。

    耶律延禧接着道:“再传旨给马植,叫他务必加强海防,万万不能让幽州军从海上登陆骚扰。特别是辽河河口,一定要严密防护,不可有丝毫懈怠!”

    这个时代的辽河可不像后世那么窄,河流宽阔,水流丰沛,通航能力极强。武好古的舰队都开得进去!真不知道要马植怎么去严密防护武好古的火炮战列舰?

    也许可以派个使者去告诉武好古,叫他千万别把舰队开进辽河……

    不过马植的使者并没有立即赶往幽州去报信儿。因为他也是隔了一段时间,才从路过辰州的渤海军那里得知大辽皇帝将会南下攻打旅顺府,而且还会驻跸辰州!

    这一次辽军的保密工作的确做得不错!马人望、大公鼎、高永昌他们几个手握重兵的汉人、渤海人军阀,在带兵离开辽阳府前,都被严密监视了起来。所以消息一直保密到了七月初,而当马植的使者抵达天津市时,政和二年的七月已经过去将近一半了。

    而就在武好古得知旅顺府将要遭到“百万辽兵”猛攻的同时,耶律延禧的使臣耶律俨也抵达了一片繁荣的大宋首善之城开封府!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久战成良将的耶律延禧,这回倒真得不错,至少有了一个不错的开局。

 第1157章 共和国的崛起 三

    (全本小说网,HTTPS://。)

    开封府,玉清道德宫。全本小说网https://。

    作为一座皇家道观,玉清道德宫也算是富丽堂皇到了极点。哪怕现在还没有完全竣工,还是足可彰显大宋朝廷的丰亨豫大。

    单论大小,在寸土寸金的开封府,这座方圆七八里地,占地超过一千亩的宫观价值就不下几千万缗了。再加上不惜工本,各处应奉局,拼命的将东南财富奇珍运来开封府装点玉清道德宫的花费,一个小目标都不止了!

    在花了那么多的金钱,又投入了那么多的心思,还不惜扰动东南百姓搜罗奇珍异宝之后,这座玉清道德宫终于建成了几座美轮美奂的宫殿。

    越来越沉迷道教的赵佶,这几日一散了常起居朝就会前往新落成的玉清道德宫的问道殿,在那里一边修道,一边召见群臣和外国使臣。还真有一点儿教主道君皇帝的意思了。

    当然了,赵佶的道并不是打坐修炼,也不是炼丹嗑药,而是研究哲学和艺术。郭京、刘无忌、郭小小这样的道士和道姑,仅仅是玉清道德宫的“管理员”。他们的水平不够,根本没资格和教主道君皇帝论道!

    说起来,这位道君皇帝也是儒家实证派的创始人之一!这些年忙着为国为民,没有这么深入研究哲学问题。现在日益懈怠,奔着有道昏君的路子去了。则有功夫研究大道了!

    而能够和他在玉清道德宫论道的学者有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还有千里迢迢从上海市赶来的儒家理性派大宗师李纲,甚至还有来自天方教世界的大学者奥马尔。海亚姆。

    不知不觉间,开封府的青城学宫和玉清道德宫,也演变成了继天津云台学宫、海州云台学宫、上海文理大学院之后,大宋境内第四个学术中心了。

    只是青城学宫和玉清道德宫并不是儒学改良的阵地,而是道教进化的据点。

    有了赵佶这位慷慨而有见识的赞助者,道德宗成为天下道教的领袖,也不过是时间问题了。

    当然了,赵佶和道教的加入,对于哲学和科学(其实自然科学现在还处于自然哲学的阶段)的进步,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哲学,包括自然哲学最怕的就是只有一种思想,一个声音。

    不过今天在富丽堂皇又不失庄严的大殿中和赵佶议事的,并不是哲学家,而是赵佶的几位宰执重臣。

    “陛下……辽使耶律俨提出的办法的确是可行的。无非就是花费一点钱财,对如今的朝廷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拔一毛而令幽州失一府,实在是划算到了极点。而且攻打旅顺坚城,还能让辽人损失惨重,真是一箭双雕啊!”

    正在和道君皇帝说话的是左相蔡京。这位大宋的首辅最近可是得意得很,钱引发行大获成功,开封府的房产市场也节节高升——这可是两头在获利啊!一方面用纸换钱,一方面还可以用土地换钱引。

    不到一年的时间,朝廷就已经富得超过了蔡京和赵佶的想象。

    当然了,赵佶和蔡京也不是那种不体恤下情的官长。对于下面一群官员的住房难,他们俩还是非常关心的。

    而他们关心的办法,则是从卖地得到的钱引中取出一部分,补贴官员贷款买房的利息——这可是一大德政啊!

    北宋的京官数目庞大,能够买得起开封府房产的真心没有几个。哪怕是租房居住,也得开销上一大笔,对于宦囊不丰的中低级官员,是一笔非常大的支出。

    现在他们只要拿出一小部分钱付个头期,就能向京东银行、金宝银行办个超长期抵押贷款和分期还款(这种业务是由武好古控制的金宝银行首先推出的)。如果贷款的利息由朝廷补贴,那么官员每个月花在还本上开支,比起他们租房居住的开支也差不多。如果他们外放做官了,开封府的房产还能租出去收钱。而且房产价格上涨,还能给他们带去一份收益。

    这可真是明君在朝,贤相理政啊!

    现在赵佶和蔡京手里有钱了,当然可以考虑和武好古的幽州比烧钱了!

    赵佶一边听,一边轻轻点头,似乎对蔡京的话颇为赞同。等蔡京说完,他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