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9章

天下豪商-第9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道子的画?”

    郭京、刘无忌和傅和尚不由得互相看了看,都暗自感到心惊。他们本来以为武大郎会临摹几幅黄家富贵去卖钱。

    黄家富贵是标准的院体画,市场是很大的,而且武好古家还藏了两幅真迹。有了真迹,临、摹都比较容易。以武好古的本事,应该能做出七八分“真”的画儿出来。

    “大郎,你手里有原本吗?”刘无忌突然想起个事儿。

    书画造假是分成“添改名款”、“割裂分装”、“临摹”和“模仿”等四个大类的。

    其中“添改名款”是指在原有书画作品上动手脚,比如将“无名”(无款)变“有名”(落名家之款),或将“无名之款”(非名家)改为“有名之款”(名家)。

    “割裂分装”则是将原画分割为数段,分装成数件独立作品。

    临摹,则是用“临”或者“摹”的技法复制一幅作品,然后再做旧、添名款,有时候还要添题跋——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面的文字叫做“题”;写在后面的,叫做“跋”,总称“题跋”。题跋还分为三类:作者的题跋,同时人的题跋,后人的题跋。题跋和款一样,都是鉴别书画真伪的依据。

    而添改名款”、“割裂分装”和“临摹”三类伪造手法,都是少不了原本的。

    只有“模仿”是不需要原本的,因为“模仿”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是用名家的笔法和画风,创造一幅新的作品,然后再做旧、添上名款和题跋,变成一幅古画。

    而在这四大类书画造假方法中,难度最高的毫无疑问就是“模仿”了。

    “没有原本,”武大郎的回答再次让郭京、刘无忌和傅和尚吃惊,“我打算模仿出吴道子的真迹!”

    “甚底!?”

    “模仿画圣?”

    “大郎你说真的?”

    “对,模仿画圣画人像。”

    郭京、刘无忌和傅和尚同声惊呼,虽然武大郎展示出来的“界画楼台”已经有宗师风范,但是吴道子善长的却是人物,由其善长佛道人物。

    “大郎,你真能画人?”郭京有些怀疑地问。

    人物也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一个重点,在所谓的“画家十三科”中,就有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和宿世人物等四科是画人的。不过真正擅长人物的画家却不是很多,从北宋初年至今,也就是赵光辅、武宗元、王诜、李公麟、李唐等为数不多的大家。

    而唐朝的吴道子一手白描人物画,几乎就是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峰!以武大郎的曾祖父武宗元模仿吴道子数十年才练就的一手吴家样白描,也不一定能模仿出画圣的人物,何况功力尚浅的武大郎?

    “不瞒三哥,”武大郎笑了起来,“好古拿手的就是画人像!”

    武好古在另一世的艺术学院专修的是油画,而且还跟随过超写实油画的大师修过超写实主义油画,而人体绘画则是油画的重点之一。

    虽然另一世的武好古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在油画这条路上走出太远,而是改行当了原画师,然而他的人体绘画的功底却打得非常扎实。

    如果要比“写实”,也就是画得像,便是吴道子也比不上后世的超写实主义风格。

    此外,武大郎的这一生又苦练过源于吴道子的白描,这是他们武家祖传的绝活,武大郎被换魂前已经有了武宗元的五成功力。现在更是结合了两世绘画技艺,在白描人体这方面,已经丝毫不弱于吴道子和武宗元了——呃,不是人像,而是人体。

    吴道子所画人物的衣带如被风吹拂,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现在的武好古在这方面仍然功力不足,不过要把模特的衣服扒光了画人体,那吴道子肯定是比不上武好古的……

    “不信是吗?”武好古望满脸疑惑表情的三人一笑,“那我就先画上一纸给三位鉴赏则个。”

    “可是画什么呢?”武好古瞅着屋子里眉目清秀的小和尚道,“不如就先画个傅和尚看看吧!”

    傅和尚一愣,“画贫僧?”

    “对,快快脱了僧袍,某家要写真!”

    和尚一惊,“啊,还要脱衣服?”

    武好古认真地点点头,“不须脱光,只脱个僧袍便可。”

 第十一章 高俅哥哥 (求收藏,求推荐)

    (全本小说网,HTTPS://。)

    雨停了。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夜色,笼罩开封城。

    又是一个热闹喧嚣的夜晚。

    马行街上,人来人往,潘楼街市集,更是摩肩接踵……而位于两街相交之处的十字街口一侧的武家画斋,大门依旧紧闭。不过画斋二楼的窗户却敞开着,昏黄的烛光从屋内射出。

    武好古站在屋内,面对着刚刚完成画作《桑家瓦子图》,面露出满意的笑容。

    这幅超写实工笔画是他前世今生到现在为止,最出色的作品!两世的画技合一之后,似乎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桑家瓦子图》别说在如今的北宋,就是拿到后世也堪称是超写实主义画中的上品。

    这幅画作要是能流传到新中国,那可是妥妥要摆进故宫博物院的国宝!

    要是拿去苏富比,估计能拍出两亿以上的天价!

    一想到自己即将要技惊汴梁画界并且名流画史,武好古就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若真是能用画技吸引住王诜甚至是赵佶,目前武家的窘境有算甚底?自家说不定还能在这北宋时代中得到大富大贵的机会……

    就在武好古有些想入非非的时候,小楼之下突然传来了喊声。

    “武大郎还未歇息?”

    武好古听着声音有些耳熟,连忙探出脑袋张望,见楼下画斋门外立着的正是王驸马府的小吏高俅。

    “哦,是高大官人呐,小底这就来给您开门。”

    武大郎连忙一路小跑下去,给高俅打开了店门,将他迎请进来。

    “怎不开市啊?”高俅走进漆黑一片的店堂,皱着眉头问。

    “忙里偷闲而已,反正也没甚底生意。

    对了,前日答应的工笔楼台已经画好了,只是尚未装裱,若是大官人明日过来就能妥帖了。”

    “无妨,无妨。”高俅哈哈一笑,“驸马府上养着装裱的匠人,不劳大郎动手。这个是……”

    高俅的话才说到一半,却硬生生止住了。原来他已随着武大郎上了二楼,借着昏黄的火烛,看见了刚刚完成的《桑家瓦子图》。

    高俅呆立在那里了。

    是被眼前这幅恍如把桑家瓦子的景色用法术收进画里的画作给惊呆了。

    他可是跟过苏轼和王诜这等书画大行家的人物,见过的书画文玩不计其数,早就养成了眼力。虽然比不了潘楼街上的官牙,但是书画好不好,他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而眼前这幅画儿,在高俅看来已经不能用好来形容了,而是可以和唐画之祖展子虔,画中之圣吴道子的真迹媲美的珍宝了。

    因为这幅画真正做到了栩栩如生,达到了写实的极致,和真实的景物几乎无二,而且高俅还不知道武好古是用什么办法把它画出来的?

    高俅虽然自己不怎么能画,但是对各种笔法画技的了解,绝不在寻常的画师之下。可是却没有一种高俅所知的笔法画技,可以画出眼前这幅大作!

    所以这幅画就是真正的珍宝,足以让王诜王驸马这样爱画如痴的贵人疯狂的珍宝。

    它对王诜等人的价值,绝不在吴道子的真迹之下……

    “大郎,某家今天只带了一个银铤,怕买不了你这大作……”

    高俅终于开口了。

    但没等他说完,武大郎就打断了他的话。

    “高大官人,小底可不能收您的钱,前日若无大官人仗义相救,小底的画斋怕就要被赵铁牛那泼皮夺去了。”

    高俅露出一抹愕然,看着武好古,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说起来,他和那个姓赵的也没甚底两样,只不过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罢了。而武好古多半也知道其中的底细,他家毕竟是纵横开封书画市场三代的老资格书画商人。

    可是明知道自己为何而来,武好古还是奉上了一幅堪称珍宝的画作,而且不收分文。

    只要高俅将这幅画献给王驸马,一个大大的功劳是少不了的,而那王驸马也不是小家子气的人,日后必然会有好处落下……

    而这好处归根结底,还是来自武好古!

    想到这里,高俅一拱手,“大郎,莫再叫我甚底大官人,但叫哥哥便可。之前的事情,哥哥也不瞒你,都是奉命而为,算不了恩义。不过你这幅图画,哥哥还是拿了去,算是你献给王驸马的。

    王驸马是爱画之人,定会看得上大郎你的本事。

    别的不敢保,大郎你的周全,王驸马是定然能保下来的。若是寻得机会,说不定还能保你个绘画称旨。”

    王驸马是亲贵,又是书画大家,照例是可以推荐翰林图画院待诏和艺学的。可高俅现在只提“绘画称旨”而不提画院待诏,实际上是在暗示武大郎不可入画院。

    另外,绘画称旨的地位也略高于画院待诏。因为待诏是画院的“吏人”,守勾当图画院的中贵人节制。而称旨则是受宫廷庇护的自由画师,只需要在皇帝、太后需要的时候入宫绘画即可。

    而且,绘画称旨一般都是皇帝、太后看重的画师,得官要比翰林待诏容易多了。而待诏出职(转官)参考吏人,得要慢慢熬资历。

    根据宋真宗天禧十年的诏谕:御书院(图画院)翰林待诏、书艺(艺学)、袛候等入仕十年以上,无犯过者,与出职。

    也就是说,武好古如果入画院,跳过学生这一级,直接做上待诏、艺学或袛候,起码也得熬十年才有机会出职。如果在这期间被勾当画院的中官捉个把柄,那要想得个官身真不知要到甚底时候了。

    可要是当称旨,只有把皇帝、太后哄高兴了,或者有亲贵的推荐,立即就能当官……

    “多谢哥哥提携。”

    武好古神情自若,不卑不亢,向高俅轻轻拱手:“好古如今打算苦修一下儒业,明日便要搬去城南戴楼书院,不在潘楼街上勾当了。”

    高俅眼睛一眯,看着武好古。

    而武好古也正看着他,脸上透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对,还是读书好,且不说高中进士,就算能入了太学,也是前途无量。”

    大宋官家最重读书人,进士出身前途自是光明。以武好古的年纪、长相和家财,若是能中进士,少不了有榜下捉婿的好事落下。到时候不是亲贵家的佳婿,就是和高官联姻,还有谁能动得了他家?

    不过武好古并没有中进士的本事,他也不是真的要搬去戴楼书院居住,他其实是要去大相国寺居住。

    之所以这么说,除了摆摆读书人的谱,也是因为他不希望王诜、高俅派人去大相国寺盯着,这样可不方便伪造假画。

    武好古笑着一拱手道:“那就借哥哥的吉言,好古从明日起便要用功读书了。”

    高俅哈哈大笑,抚掌对武好古道:“那哥哥便等着大郎你高中,若在有甚底不开眼的敢到书院寻事,只管着人到驸马府找你高俅哥哥我便是。”

    ……

    第二天一早,又下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