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884章

天下豪商-第884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闹了半天你也和西门青一样,都想当皇后啊!

    皇后又什么好的?你个假共和党人就没听说过最是无情帝王家吗?

    “莫胡思乱想了!”武好古摆摆手,“辽国要乱要亡是不假,但是代辽却不是幽州能做到的……草原大漠,白山黑水,辽阔得没边了,到处都是穷凶极恶的蛮子,谁能摆得平?”

    潘巧莲稍稍有些失望,“大郎,若是不能代辽为帝,咱们还是天下为公吧。奴可不想让久儿去继承一个幽州藩镇。”

    幽州藩镇历史上可是变乱频频,节度使们大多不得善终,举族灭亡都不少见!潘巧莲可是把武义久当宝贝疙瘩的。如果武好古要玩节度使继承制,她倒是很乐意让武义勇去背锅的。

    “知道了!”武好古笑道,“为夫自有分寸的。”

    “那夫君准备怎么应付辽人和朝廷?”

    “当然是劝和了!”武好古叹了口气,“耶律延禧自作聪明,要往火坑里面跳,我难道还要拉着他吗?”

    “那咱们那位官家呢?”潘巧莲又问,“会不会来找幽州的麻烦?”

    武好古摁了摁额头,“免不了的……不过也不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了!”

    ……

    第二天一早,武好古就让人把杨二郎杨戬和米友仁请到了自己在共和府的内厅。

    在幽州的选举结束后,武好古就把自己的衙署从天津市城外的节度使堡垒,搬到了城内的共和府大楼。这是一栋四层的大楼,位于天津市的共和坊,就在武家大宅的南面,和武家大宅间有一条巷道相连。武好古进出其间非常方便。这栋建筑原本是作为天津银行的总部修建的,正好赶上“实现共和”,所以就被挪用作为共和府大楼了。

    杨戬和米友仁现在已经结束了军旅生涯,双双功成身退,回到天津府任职了。米友仁是共和执政府左司通判,和右司通判张熙载一起掌握着执政府的日常事务。

    杨戬当然没有当上大内总管了,而是当上了知上都留后院事。

    所谓“上都留后院”其实是唐朝藩镇在京师办事处的名称,后来改称上都进奏院,再后来又演化成了宋朝的进奏院。因为已经有了进奏院的名称,所以武好古就准备在开封府的梨花别院设立了上都留后院。并且任命“拥戴”过自己当节度使的杨戬为知上都留后院事。

    杨戬和米友仁被武好古身边的机宜武之章领进了内厅,见了礼后,就在武好古的书桌对面坐了下来。

    “二郎,”武好古现在当面也管杨戬叫“二郎”了,“你准备一下,明天就上京吧。”

    “明天?”杨戬对上京一事,多少有点心理阴影。

    “有件大事得你去啊。”武好古说,“昨天和萧保先谈了两个时辰,大致上摸清状况了。

    辽人不会进开封府了!”

    不会?

    杨戬和米友仁都有点失望。

    武好古道:“辽人想用河东换河西、朔方。”

    “河西、朔方?”米友仁可是知道教化团骑士是怎么回事儿,“老师,这事儿能行吗?”

    “辽人自己找死呗,”武好古摇摇头,“由他们去吧!”

    “大王,”杨戬问,“难不成河西的章致平会起兵抗拒?”

    武好古笑了笑:“他肯定抗拒啊!他不抗拒,大教化团的人也得逼着他抗拒!

    不过你别在开封府说这个。可知道了?”

    “老奴明白。”

    杨戬在武好古跟前自称“老奴”,一副准备当大内总管的做派。

    武好古眉头一皱,也不多说什么。总得给人家一点人生目标不是?

    “另外,咱们幽州也要参与和谈。”武好古说,“谁都知道,本王最不喜欢打仗的!本王是商人吗,天下太平才能做买卖啊。”

    米友仁和杨戬连连点头附和着。

    “所以和约得包括幽州,”武好古说着,“和会也最好能在天津府举行。

    二郎,你有门路可以办成吗?要花多少钱,尽管说就是了。”

    “有,有的……”杨戬想了想,“不是钱的问题,有些门路得用雅贿。”

    “雅贿”就是书画艺术品。有些官员早就捞够了,对钱兴趣不大。而杨戬的层次很高,能接触到的不少都是这样的高官亲贵。

    武好古二话不说,马上给杨戬批了张条子,“你去找杜文玉拿东西吧!”

    看着杨戬离开,武好古又对米友仁道:“元晖,你和苏仲南还有联络吗?”

    在武好古公开割据后,他的集团丧失了不少人才,苏适就是其中之一。

    “还有一些。”米友仁道,“苏仲南现在去了泉州,是提举泉州市舶司事了,据说干得还不错。”

    “让你的徒弟范之文走一趟泉州,去见见苏仲南。”武好古说,“问他想不想要澎湖巡检司?”

    “老师要把澎湖巡检司让出去?”米友仁道,“咱们可在澎湖和琉球下了不少本钱。”

    武好古笑了笑:“琉球不给,只给澎湖巡检司……苏家没有澎湖巡检司,怎么和纪忆之斗?”

    米友仁摇摇头,“可是纪忆之现在拿到了咱们的50艘战舰,苏家怎么斗?”

    武好古一笑:“不还有50艘吗?也得卖出去啊!这些船又不能装炮,留着有什么用?”

 第1109章 雷霆手段郑居中

    (全本小说网,HTTPS://。)

    在热爱和平的武好古的努力斡旋之下,宋辽之间仿佛又有一丝和平的曙光。全本小说网;HTTPS://。.COm;不过这丝曙光实在太过暗弱,实在没有能力刺破笼罩在大宋河东路上空的战云。

    对于大宋而言,如今河东的局势可以说是败坏到了极点。雁门破,忻州陷,十数万辽兵席卷而来,将河东首府太原城团团包围了起来。

    水泄不通,消息同样不通。

    已经抵达了晋州首府临汾的知枢密院事,总领河东、河北、幽州军务事的郑居中,这些日子除了不断加强临汾的城防,便是一筹莫展了。

    在他的一再督促之下,临汾城防,倒是加强了不少。城廓周围本就有许多逃难来的难民,凡是有把子气力的,都被用一天两顿的面饼热汤招募来干活。在郑居中带来的开封新军将士督促下,拼了命一般的挖土叠石,修补破旧的城廓,加宽加深城外的壕沟,还有一一修补守城战具。

    晋南各州也都借到了郑居中的命令,让他们竭尽全力征发府兵,除了留下一点加强本州的防御,大部分都要送到临汾军前。

    这些天也陆陆续续来了好几万人,都被郑居中塞进了开封新军的序列之中。原本的一个将,愣是扩充成了八个将。正兵、辅兵加在一起,差不多有五六万人了。

    人数是不少了,可是武器装备却匮乏到了让人绝望的地步。河东的兵器,大多存放在太原府和位于前沿的州军库房之中。最主要的作院又在太原府界内的大通监。

    现在太原被围,临汾和前沿各州军的交通也大多中断,而大通监也早就被契丹军队控制。

    所以新扩出来的八将军兵,大部分只有短枪、朴刀、软弓和布衣,根本没有野战的能力。让郑居中非常之头痛!

    不过在汇集于晋州的诸军中,也有一支兵马特别的精锐!甲械俱全不说,还清一色的骑兵!上万骑兵,一人双马,而且还配有许多西极大马。

    可是这支军队,却更加让郑居中头痛。

    因为这支军队根本不是大宋的经制之兵,也不听郑居中的指挥,而是童贯委托章援在河西募集的效用军,号称“常胜军”。据说为了把这上万人马请来,童贯花掉了150万军费!

    可是已经拿了150万的常胜军却不知足!他们的两个管军大将还不时找到郑居中,想再要50万缗,而且还要求郑居中每月支付5万军饷,若要出兵,还得发双饷……

    这可真是想钱想疯了!

    莫说郑居中兜里根本没钱——河东路的钱都和河东路转运使蔡安持在一起,被困在太原城中了,郑居中身边虽然有了一个随军转运使司,可是真没几个子儿。就是有钱也不能给!因为晋州境内现在有9个将的兵,其中8个将根本看不到几个钱,连衣食都困难,给常胜军一个将50万,以后队伍还怎么带?

    所以郑居中一口回绝了两个常胜军大将苏之涣和凤鸣山的要求,还命令他们要听从河东都统制刘延庆的指挥,别老想着去太原府找童贯要钱。

    郑居中不给钱,苏之涣和凤鸣山也无话可说。因为他们是和童贯签得合同凭由,郑居中又不欠他们的。他们这帮骑士都是信天理的,所以都比较讲道理,不是唐季五代的骄兵悍将。不过要他们服从刘延庆的指挥是不可能的。刘延庆又不给钱,又不是大教化团派来的大教谕,凭什么指挥啊?

    所以苏之涣和凤鸣山根本不理刘延庆,自己就回驻地准备收拾东西北上看看有没有机会进太原问童贯要钱,实在不行就割上几百个辽人的脑袋,这样就有本钱和郑居中、钱盖讨价还价了。

    但是要北上太原也不容易,上万兵将和四万匹马得多大的消耗啊?现在靠着随军转运司在勉强供应,也是有一顿没一顿的。哪有余粮可以供应大军北上?

    于是苏之涣和凤鸣山就想到了向晋州这边的豪门大户借粮。当然,是只管借,不管还。还的事情去找童贯和蔡安持,只要把这俩货从太原城里面捞出来,几千上万石粮食还怕还不上?

    不过这样的承诺晋州这边的地主怎么能答应?借粮不是不行,这帮地主大多是书香门第,都是爱大宋爱官家的好地主,只要晋州的官衙下了命令,他们就肯借。

    但是苏之涣和凤鸣山哪里指挥得了晋州的官府?就算是童贯童宣抚的心腹陆谦出面,一样没用。陆谦不过是个武官,还是宦官门下的走卒。现在的知晋州事兼河东随军转运使钱盖可是吴越王钱俶的后人,元丰年间的进士,早就在地方上当过经略安抚使的大人物。怎么可能瞧得上苏之涣、凤鸣山、陆谦之流?再说了,这也不合法度啊,钱盖要是答应了,还不得让御史弹劾臭了?

    可是得不到晋州官府背书的苏之涣和凤鸣山还是不死心,也没法死心啊!雇佣兵对他们俩而言是一桩生意,是他们自己的生意!章援只是当了个中间人,给他们行了方便,并不负责兜底。是他们自己和童贯签了合同凭由,拿了150万的头期去募集骑士的。150万缗看着不少,可是摊到5000名骑士身上,人均才300缗。而且这5000名骑士中还有高级、低级之分。因为佣兵团也需要军官啊!普通的骑士在河西那个穷乡僻壤,花300缗也许能招来。可有丰富战场经验的高级骑士,这个数可募不到。

    所以苏之涣和凤鸣山还垫了不少本钱!这可是一笔高风险、高收益的买卖。苏之涣和凤鸣山赌上的不仅有自己的性命,还有一大笔本钱。如果一切顺利,自然可以通过瓜分战利品和赏金收获厚利,说不定还能谋到大宋朝廷的高官,这可就发达了。

    可他们两个自己又没多少钱,所以就向凉州少林寺质库借了高利贷,还把自家庄园的收入都抵押出去了。要是还不上账,可就要破产了!

    被逼无奈之下,两个佣兵头子也不讲道理了,让人绑架了晋州几个最大的士绅家族的家长,强行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