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797章

天下豪商-第797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袷欠堆趔业暮烀弊拥姆嗽诔悦嫣酢

    “原来是忆之兄和维吉尔大方丈啊。”武好文在马背上冲两人拱拱手。

    那番人原来是罗马教廷的使者枢机主教维吉尔,他的“枢机主教”被墨莉翻译成了红衣大方丈,听着倒是非常有中国特色。

    现在“万国来朝”大典已经结束多日了,不过大部分的外国使者都没有离开开封府。因为大部分从海路过来的外国使团得等到秋天西北风起才能坐船离开,现在只能在中国转悠。

    而维吉尔大方丈更是身负在中国传播主的福音的使命,那就更不能离开了。

    在开封府待了一段时间后,维吉尔大方丈发现“主的福音”原来早就在中国传播过了。在唐朝的时候就由波斯的亚述教会传到了中国——这是一个由前君士坦丁堡牧首聂斯托留创立的基督教异端,不知怎么传到了中国,被称为景教。不过早在唐朝的时候,就因为会昌法难遭到禁止,后来又因为黄巢之乱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现在在中原已经没有什么影响力了,不过在阻卜草原上似乎还有信徒。

    据说有个非常强大的阻卜部落,名叫克烈部的,就是信奉景的。

    在深入了解了大宋这边的儒学(新儒学)的天理论述之后,维吉尔大方丈觉得基督教的道理很难打动“信主而不信教”(在维吉尔看来,天理就是天主,而儒学是通过思辨发现了主,而不是得到天启,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的儒生,所以就转而想要联络阻卜克烈部,将他们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所以他就更得留在开封府,伺机寻找进入阻卜草原向克烈部传播真正的基督教信仰的机会。

    而他的这番打算,在纪忆看来,也是个在大宋和阻卜克烈部之间建立联系的机会。

    如果能把克烈部拉拢到大宋这边,那可就是一件天大的功劳了!

    因此他就给赵佶暗入文字,把自己的如意算盘报告上去了。今天便得了旨意,带着维吉尔大方丈去见赵佶。两人到新东华门外的时候,时间尚早,而维吉尔大方丈因为一大早就忙着祷告,没吃早饭,现在有点饿了,就被纪忆带着吃菴生软羊面。

    由于大方丈是不会用筷子的,所以纪忆早就让人给他准备了“叉、勺、刀”三件套,让大方丈的仆人随身携带着,现在大方丈就在用叉子吃面——这三件套并不是纪忆从西方学来的,其实这个时代西方进食的餐具只有刀和勺,没有叉。纪忆给维吉尔准备的“叉、勺、刀”三件套是中国古代的餐具,在筷子没有流行前,就是这么吃饭的。直到战国和西汉,还有使用餐叉和餐刀。

    “可是入宫面君?”纪忆起身和武好文见了礼,就笑着发问了。

    “是啊,”武好文笑道,“忆之兄和大方丈一定也是去崇政殿吧?不如一起吧。”

    “好好,”纪忆笑着,“那可要沾望道你的光了。”

    纪忆知道武好文现在得宠,已经不亚于他哥哥武好古了。别人去崇政殿面君得慢慢排队,他则是随到随见。哪怕赵佶在和宰相议事,他也可以直接入殿。因为他现在负责操办“封泰山、观沧海”的大典,这可是顶天的大事儿了,纪忆跟着他,也能快点见到赵佶。

    另外,谁都知道,等武好文忙完了这档事情,他就该入朝做官了。不是翰林学士,就是中书舍人,混到三十岁后就该荐跻二府了!能巴结上这么个靠山,对于刚刚没了岳祖丈老泰山的纪忆,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儿。

    ……

    武好文和纪忆有说有笑的,带着红衣大方丈一块儿入了东华门,到了东上閤门那里和守门的武官招呼一声,将维吉尔留下,便带着纪忆一起往崇政殿而去。两人刚到殿外,还没等领路的閤门宣赞进去通报,两人就听见殿内的官家赵佶正在大叫大嚷。

    仔细一听,原来赵佶是在骂人!居然是骂武好古……

    “武好古这个奸商,居然坑到朕的头上来了,一万万缗啊!他怎么想得出来?耶律延禧那厮也只要了几百万,他居然要一万万……”

    崇政殿内,官家赵佶手里拿着武好古的奏章,脸色铁青,正在大骂武好古是奸商。

    而殿中的重臣们则面面相觑,谁也不接赵佶的茬。

    原来是河北宣抚司总军机房做了一份“抗辽预算”,以奏章的形式,送到赵佶的御前了。在这份“抗辽预算”中,武好古不多不少,打算先花掉一个小目标,也就是一万万缗!

    不过这一万万缗的预算也不是信口开河,而是精心计算之后才提出的!之所以那么多,很大程度上是在河北四路的防御备战补课。

    毕竟在澶渊之盟后,大宋朝就没有真正整顿过河北防务,尽在瞎折腾黄河了!在三易黄河的过程中,还不知道冲塌了多少本来完好的城墙。至于在靠近辽国边境的地方,更由于澶渊之盟的约束,差不多有百年没有好好修过城墙了,也只有界河商市顶风作案,修起了高大坚固的红墙。

    所以在河北宣抚司总军机房的规划中,首先就是修筑各处城防关隘,布置战守器具,囤积箭簇弩机纸甲军粮,整顿乡兵民兵。

    完全是未虑胜先虑败的持重布署。《孙子兵法》上可说了,“为将者未虑胜先虑败故可百战不殆矣”。武好古作为河北宣帅,提出筑城布防,立于不败,又有什么不对?你这一百年没花钱整顿城防了,现在当然要花大钱补课了。

    除了修城布防的花销,第二大开支就是整顿河北新军。河北新军搞了好几年,不过也只徒具其表,并无其实。除了兵将素质的问题之外,就是钱没花到位了。直属河北宣抚司的六个将还稍微好一点,装备不说多充足,至少够用了。而剩下的十二个将其实就是叫花子部队!配备的兵器甲械,不是质量极差,就是具有收藏价值的文物了。不重新装备一番,上了战场也是送死去的。

    所以就得大手笔的向界河商市订购武器装备了!哦,还要买马!

    河北新军的两个骑兵将拉了骑士的伕,他们都是自备马匹、随从、器械的。可十六个步兵将(包括武好古直辖的四个将)也是有骑兵编制的,这个就得朝廷提供马匹了。十六个步兵将账面上有8000轻骑,还有相同数量的骑辅兵,都是一人双马。也就是需要至少16000匹战马和相同数量的走马、驮马。按照两三百缗一匹的价钱,就是三四百万了。另外,十六个步兵将中的武官和传骑也得配属战马,还得配属一部分的驮马、挽马,还得有一定数量的后备马。

    林林总总加一块儿,至少得有几万匹马,花费不会少于六百万。

    而这仅仅是买马的钱!随后还得花钱买马甲,建马舍,修马场(训练场),一笔笔的支出,又能花去两三百万……

    另外还得训练啊!练兵也得花钱啊!一个是奖金,一个是伙食,一个是军服和各种器械的损耗。都得从官家赵佶的口袋里面往外挖钱啊!

    第三个开支大项就是储备军粮、军资和犒赏的钱财。现在河北一个宣抚司,一个转运司,五个安抚制置司,除了一个海路市舶制置司手里有钱有粮有物资,其余的六个司都没多少积蓄。特别是宣抚司和四个安抚司干脆就是叫花子衙门,更不用说下面的州军县监还有各处城寨了。

    这些都需要朝廷拨下巨款,才能在短期内补齐啊!

 第1002章 御驾亲征?

    (全本小说网,HTTPS://。)

    崇政殿上,赵佶一个人在发脾气,下面一帮重臣,却是个个都三缄其口。(全本小说网,https://。)

    因为他们都看过武好古的奏章了。一万万缗也许要多了,但是也不算过分,毕竟这次要对付的是耶律延禧亲率的大辽兵啊!

    武好古多要一点,打个保险,也没啥不对的,万一因为钱不够打败了,岂不是坏了大事?

    更要紧的,在这个节骨眼上,有资格走一趟河北的重臣,谁都不想去替武好古扛雷,哪怕赵佶给他们一万万,他们也不想去。

    现在有资格去当河北宣帅的,也就是高俅、章援、童贯和武好古这“四名帅”之一了。别人去了,多半是要兵败身死的。

    而且,河北防务百年来烂成什么模样,在台上的文官谁还不知道?没有这一万万的投资,那就是四处漏风的筛子,守备都不行,何况击败耶律延禧?

    赵佶的脸色一点点的阴沉了下去,宰执们的沉默让他觉得有点骑虎难下了。他本来没想要真打……更不用说花掉一万万军费了!他本来以为武好古那么机灵,一定会和耶律延禧私下达成协议的,给个两三百万买个平安就行了。

    可没想到武好古一方面丢出个价值一万万的抗辽计划,一方面还把耶律延禧索要300万岁币的事情露章上奏了!

    三百万事小,成吉思皇帝的面子事大啊!

    现在谁敢建议赵佶花钱免灾?人家还要去封泰山,观沧海呢!花三百万买平安了,还有什么脸面去搞这些?

    要知道,脸皮厚如真宗皇帝,也不过给了辽人30万岁币,还是在辽人打到黄河边上后再给的。

    现在耶律延禧人还没到析津府呢,赵佶就拿出三百万了,还不得贻笑天下?

    所以武好古这一次,真的有点不上路了。

    而朝中那么多正直的大臣,平时有事儿没事儿的都喜欢给武好古上个弹章,今天需要他们挺身而出的时候,却没有一个言语的,真是让赵佶太失望了。

    “望道,咱们是不是该进去……”

    崇政殿外,纪忆已经向值守的一个閤门宣赞打听清楚状况了。原来是武好古这厮吃了熊心豹子胆,要宰赵佶这个官家一刀。

    一刀就是一万万!可比纪忆狠多了。纪忆也来不及佩服,就拉着有点发呆的武好文发问了。

    “进去做甚?”

    武好文脑子里面嗡嗡直叫,他本来以为自己的哥哥最善溜须拍马,没想到今天居然要掏空官家的封桩库,这不是发疯吗?官家会不会不宠幸自家兄弟二人了?

    这个武好文现在已经被“宠坏了”,一朝要是真的没了恩宠,恐怕都不会做官了!

    所以武好文一时居然没有想到应对之策,还是纪忆这个旁观者明白。

    “进去犯颜直谏,替你大哥说话啊!”

    “啊……”武好文脑袋上冷汗直冒。

    最是无情帝王家啊!虽然武好文和赵佶关系足够铁,但是真要得罪了赵佶,也没好日子过的。

    “你怕什么?”纪忆压低声音,“官家不是小气之君,现在只是一时糊涂,没有想清楚关键。咱们只要和他言明了,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言明?怎么言明?”

    “你应该这么说……说完了官家一定对你刮目相看!”

    “真的吗?”

    ……

    “什么?武好文和纪忆来了……”

    一个御药院的小黄门将武好文、纪忆到达崇政殿门外的消息告诉了赵佶——赵佶下过旨意,凡是武好文请见,立即通禀。

    “宣!”

    赵佶想了想,还是决定召见武好文。

    武好文是忠臣啊,虽然武好古最近有点得意忘形,但武好文还是好的!而且武好文是海路帅司,是河北宣抚司下的五帅司之一。河北的事情,他应该是清楚的,得让他好好说说,怎么就得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